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1201-1400集-第4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像世尊在经典上给我们讲比喻,譬如我们这个人是真的,这真人,在阳光之下我们行走地上有个影子,有自己的影子,那个影子就是妄心,影子还是依身才有影,没有这个身哪来的影。
  所以真心不动。依不动起了波动,这个波微微一动,这就是无明,这就是把不动变成动,不动是真的,不动是永恒的,动是虚妄的。这个意思确实很难懂,这是不思议境界。佛在经上常常用水做比喻,水在宁静的时候就好比是真心,起波浪的时候就好比是识,没有起波浪的时候不动。波浪依什么起?波浪还是依水平起来的,没有离开水平。波浪要一息,马上就恢复到平静,佛这个比喻我们容易体会。因此,佛弟子供佛最重要供一杯水,什么供养具没有,都没关系,没有香、没有灯都没关系,一定供一杯水。水表什么?水表心。确确实实它代表的是唯心所现,唯识所变。这杯水决定是平静的,代表真心。如果我们把杯子稍微移动一下,它里头就起波浪,这个波浪很小,但是我们能够觉察出来。它这一动,这一动就是识,心现里面有识变,那就是十法界依正庄严。这个情形我们可以在水边观看,河边也好、湖边也好,你看风平浪静的时候没有波浪,岸边一切景物倒影在水面里头。水像一面镜子一样倒影得清清楚楚。
  往年我在马来西亚,丹斯里李金友居士,他那个旅店有个湖,这个湖是人工湖,面积也不小,听说早年那里是锡矿,锡已经挖完了,这坑以后填上水就变成湖了,有相当的深度。这个岸边有岩石、有树木,他照了一张照片,在水平很静的时候,倒影下去之后,这个景非常非常之美。有一天他偶然把这一张照片竖起来看,竖起来一看,看到里面好多佛菩萨。他这张照片我看到之后,我就让他翻印,我给他题了四个字「华严胜境」。你看全是菩萨,全是佛菩萨。如果你要是把它再倒过来,把它颠倒过来看,全是妖魔鬼怪。他这个照片现在印的很多,流通的很广,诸位不妨细细看看。
  那就是不动的时候是唯心所现,一真法界,一动的时候就变成十法界了,十法界没有离开一真法界,就像水不离波,波不离水;水就是波,波就是水。所以佛才讲真妄不二。有没有真妄?是有真妄,你只要离开妄想分别执著,妄也是真。所以最重要的,识是从什么地方变的?就是妄想分别执著,这个东西只要一放下,你真心现前,自性现前。真心所现的是法身,所以菩萨出世,出现在世间是示现,做给别人看的,你只要照菩萨这个行谊去学习,你也能够得如来充满三世无上法身。充满三世就是我们今天所谓的超越时空,无上法身现前了。菩萨知道,他做这个示现,肯定有人见到之后心里面有所感悟,能够证得。纵然不能证得究竟地,肯定能够证得分证菩萨位。所以他笑了,微笑自誓。
  第四句「菩萨尔时,以无障碍眼,遍观十方所有梵天,乃至一切大自在天,作是念言,此等众生,皆自谓为有大智力,如是知已,熙怡微笑心自誓」。这个微笑的时候,已就是他来的时候有能力、有智慧、有方法帮助他,把他们错误的知见、错误的行为扭转回来。菩萨要不示现,这个事情没有人能做,没有人能帮助。这一句里面讲,这是用佛眼,无障碍眼,《般若经》上讲的五眼圆明,这就没有障碍了。遍观十方,这不是一个世界,十方无量无边诸佛刹土。我们在前面读过,几乎多数的刹土都有十法界、有六道,只有少数是真正的净土;像西方极乐世界、像华藏世界这样。这里头没有十法界、没有六道,纯一法身菩萨居住修行养道的处所,我们称它作净土。十方世界,很多世界跟我们这里差不多的,所以它有六道,有六道当然它也有梵天、有欲界天,梵天是色界天,乃至一切大自在天。大自在是梵天的天顶,大自在天王,摩醯首罗天王。
  凡夫总有骄慢这种心态,天上如是,人间尤胜,有过之而无不及。你看看现在这个社会,不要说你做到国王、帝王,现在民主时代的总统、元首、国家领导人稍稍有一点点的长处,自己感觉得值得骄傲,这一骄傲就坏了。这一段里面你看看,「此等众生,皆自谓为有大智力」,这就是傲慢。自己觉得自己智慧过人,神通道力超人一等,起这个念头,有一点点长处瞧不起别人,这是大病。这个病六道众生都有,普遍!儒家教人「傲不可长」,它是世间法不是出世间法。所以就劝导你,知道每一个人都有骄傲,希望你这个骄傲不要再增长就好了。佛是教人要出离三界,要超越六道轮回,超越六道轮回有骄傲的态度没有法子,你出不去。不但你有骄傲的念头这种行为,有念头都不行。
  梵天、自在天王,佛在经典里面告诉我们,他们修定,四禅八定,四无量心,有没有骄傲?骄傲的行为没有了。欲界天有,欲界天最高的是魔天,魔从欲界来算,它第七层,它上去就是色界天了。色界天人没有骄傲,就是他没有慢,傲慢没有了,真正是一团和气。我们世间人常讲心平气和,心平气和在色界天才真正看到。傲慢虽然没有了,傲慢的习气有,这个经上讲的是傲慢习气,微细的念头没断,这个念头是若有若无,说老实话,连他自己都不知道,他自己要知道他一定会把它断掉,自己不知道!这种情形我们可以想像得到,为什么?在我们这个世间亦复如是。不要说别人,自己,自己有很多习气自己根本就不晓得。别人要是给我们提出来,还不相信,还要跟他反驳。真正修行有相当警觉性的人,有相当智慧的人,你给他提起来,他仔细想想:对,我是有。他承认,那是有功夫的人;没有功夫的人,他不会承认的。你遇到菩萨,菩萨给你讲不讲?不一定,看什么缘分。有时候你不能接受,菩萨也说一下,轻描淡写的提一提,提醒你。但是知道你不会觉悟,你不会回头,可是提醒有好处,多几次提醒,你就会认真的反省。
  我早年初学佛的时候,二十六岁,我对於经教非常羡慕,对於戒律不能接受。怎么不能接受?我有一个错误的观念,而且自己以为这个观念是正确的,为什么?合乎逻辑!佛所讲的一些理论道理真的是好,超越空间时间。但是制定的这些戒律,戒律是生活规范,生活规范这桩事情,肯定是因时因地而有所不同。印度人的生活习惯跟中国人不一样,文化不相同,环境不一样,气候也不一样,印度人三衣一钵就够了,但是在中国人决定不可能,中国这个地方比印度冷多了,印度是热带。中国,你在中原地带春夏秋冬四季分明,你三件衣服怎么够?这不可能的。饮食习惯统统都不相同。就在中国,三代之礼都不一样,三代是讲的夏商周。我们再看看近代,现代人的生活方式跟五十年前不一样,跟一百年前更不一样,怎么能够教我们现代人去过三千年前佛陀时代那种生活规范,去学那个东西。我们是中国人还去学印度人,这怎么讲也讲不通,我实在是想不通。
  但是那个时候自己年纪很轻,对老师确实非常尊重,心里面这个疑团总是解不开,也不好意思问。可是章嘉大师有智慧,他看出来了,看出来怎么样?偶尔提一句,「学佛戒律很重要」,提一句。我笑笑点点头。我跟他三年,这一句话至少提过十几次,换句话说,两、三个月当中一定会提到一次。所以他老人家圆寂之后,在北投火化,专门给他做了一个火化炉,我在火化炉旁边搭了个帐篷,在他那里守了三天三夜。我在那里想,我跟他三年,三年他教了我些什么东西?这一回忆,这一句话最清楚,就是戒律很重要,他讲的遍数太多了。所以一回忆,第一个念头就想到他这一句话,就觉得这一定有用的。本来对戒律毫无兴趣的,现在老师走了,这个话提了这么多,那这不是一个普通话。所以这才对戒律比较上重视了。
  看看在家的戒律、菩萨戒律。出家戒律,我们知道不是出家人不能看,阅藏是例外的。如果你要阅藏,那个戒律你可以全部都看,如果不是阅藏,出家人的戒律不能看。以后我们明白了,为什么?怕你看了之后批评出家人,批评人有罪过。他是他的事情,他持不持戒、犯不犯戒与我们不相干,我们尊敬他有福,我们批评他有过失。所以戒律里头并没有秘密,是为了这桩事情。为什么阅藏可以看?阅藏你有智慧,你通达明了,那是另当别论。你不是阅藏,怕你断章取义,甚至於怕你冤枉好人。菩萨大人作略,在这个世间演戏,为人演说,有时候演正面,有时候演反面,都是利益众生,但是你不知道。你是执著在戒条上,拿这个尺码子去量人,不知道东西是活的,戒律也是活的,表演更是活活泼泼。所以戒律你懂不懂开遮持犯,你要不懂这个道理、这个意义,你自己都没有办法持戒,你还能谈别人吗?
  戒律是佛的行谊,是善巧方便,是文殊菩萨的妙慧,你怎么会懂得?是不动智佛的妙用。所以我们凡夫要老老实实,要有恭敬心,真诚恭敬听佛的话。从哪里学?十善业。你能把五戒十善做到了,念佛求生净土,你就能往生,这不是假的。轻易批评人,你犯的是口业,「善护口业,不讥他过」。尤其是在这个世间,这个世间确确实实龙蛇混杂,蛇是凡夫,龙是圣人,许多圣人出现在这世间,现的相凡夫相,男女老少各行各业里头都有。他的行谊有善有恶,不一定,谁认识?觉悟的人认识,佛菩萨认识。凡夫哪里会认识?但是要是细心观察不难发现,他有一个总的不变的原则,那是什么?教化众生。无论你看他做些正面的也好,负面的也好,都是帮助人觉悟。正面帮助这一部分人觉悟,负面帮助那一部分人觉悟,应以什么方法帮助他就用什么方法,活活泼泼。他自己不著相,作而无作,无作而作,这是再来人,这不是凡人。
  从他生活工作处事待人接物,你就看他,他自己清凉自在。我们一般讲这人放得下,这人看得开而量大。肯帮助人,善人他帮助,恶人也帮助,冤家对头他还是帮助。你从这些地方观察,你就晓得这不是凡人,凡人做不到,也就是凡人有自私自利,有贪瞋痴慢。你细心观察他,他没有贪瞋痴慢,他没有自私自利,有时候看他也要名闻利养,那都是善巧方便,那都在演戏;这个五欲六尘、名闻利养,那是演戏。你在里头仔细观察他,他有没有贪瞋痴?他有没有自私自利?如果发现他没有自私自利,他没有贪瞋痴,这是个觉悟的人,这不是迷惑颠倒的人。所以世间真正的凡夫,他有自私自利,他有贪瞋痴慢,这个地方「自谓有大智力」,就是慢。菩萨看到笑笑,菩萨来度他,佛度有缘人,看到有缘人总是会笑。
  笑就是有缘。所以你要接引众生、帮助众生,怎么样跟人家广结法缘?见了面欢欢喜喜笑笑,这就结缘。为什么?你跟他有欢喜心,他会接受,会听你的话。你看到这个人讨厌,他看你也讨厌,没缘,你再有智慧,再有神通道力也无可奈何,他不接受。所以诸位都晓得,佛经上常常讲的法缘殊胜。十方三世佛,法缘第一殊胜是阿弥陀佛,菩萨当中,法缘第一殊胜观世音菩萨。什么原因?对人真诚、亲切、欢喜,就是结法缘。你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