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去、现在、未来,统统包括在里面。「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这一法身是什么?就是因心成体,无论你现什么现相,确实是共同一法身。形相不同,心性相同。古大德用个比喻说,「以金作器,器器皆金」,这个比喻很好。我过去曾经参观过这个黄金制品的展览,我参观他的展览室,大概有将近两万件,就是金器,真是叫琳琅满目,这两万件没有一个花样是相同,统统不相同。从器皿到首饰花样都不同,两万多种。如果讲体怎么样?体是一个,统统是黄金。我们把黄金比喻作法身,共同一法身,都是黄金做的。
我去参观这家工厂,也是我们学佛同修他开的,他做的这个产品不是纯金是镀金的。他的商品销全世界,为什么?镀金比黄金那东西还漂亮,还好看。但是什么?它的成本很低,所以一般人喜欢。你看到的跟真金完全没有两样,其实它是假的,它里面不是金的,就是外面镀一层薄薄的,真好看,丢了你不会心痛。像普通一般戴的手饰,美金大概只有十几块钱,丢了一点也不心痛。戴在身上琳琅满目,也不怕人抢你,为什么?它价钱不高,你要都给你。现在戴真东西的人,有的人不敢戴,戴出去怕人家抢劫,都喜欢戴这假的。所以他生意非常好。我用这个做比喻,大家好懂。
整个宇宙,大,星球星系,小讲到微尘,它的体都是法性,所以叫共同一法身。这你才懂得这个意思。十方三世佛是包括动物、植物、矿物,还包括自然现象,全都包括在里头,一个法性变现出来的,叫唯心所现;千变万化,那是唯识,那就是佛在经上常讲「一切法从心想生」。这个一切法是十法界里面的法,不是一真法界,一真法界里头没有心想。十法界里头人有念头,就是有起心动念,有起心动念就要心想,从心想生。所以我说江本胜博士的实验,他所实验出来的都是从心想生。那个图案就是我们的善的想法跟不善的想法。他举的例子很好,那个水贴上一个「爱」字,贴上「感谢」,那个结晶非常之美;换几个字,「我恨你」、「我讨厌你」、「我不喜欢你」,那个相就很丑陋。那个水现相不是从心想生吗?
但是你要晓得,我们今天这个心想都是识变,那个水真正美好的结晶永远看不见。为什么?我们这个妄想不断。妄想断了的时候,你再去看那个水结晶,我相信那个水结晶的现相,就是经上讲的极乐世界七宝池里面的八功德水,那是水的本来面目,没有经过变化。所以起心动念就变化、就变质。华藏世界这一些树木花草,山河大地,极乐世界这里面的完全没有变质。这江博士的实验给我很大启示,我能够理解,我没有证得这境界,但是他这种实验增长了我的信心,几乎跟亲证的信心相彷佛。所以科学有助於对经教的理解。这首偈里面归纳起来讲两桩事情,一个是说众生是广大没有边际,一个众生无量因缘起,何况众多的众生。告诉我们这个事实真相。再看下面一首。
「如知一无量,一切悉亦然,随其所通达,教诸未学者」。这就是前面所说调彼难调。你要不通达明了,你怎么能帮助别人断疑生信?所以首先自己必须通达明了。「如知一无量」,如果你真正知道一跟无量是相等的,一就是无量,无量就是一,为什么?在法性里头所有一切相对都不存在。一是少,无量是多,一多是相对的,不存在;大小不存在,没有大小;远近不存在,先后不存在,它才叫一。如果还有这个东西存在,那就不是一。不是一在哪里?不是一,是识变的,迷了。迷,那就没有一,统统是相对的。西方科学家讲相对论,相对论是唯识所变,所以他讲我们都是生活在相对的世界里,没错。这个六道是相对的,不但六道,十法界也是相对的,那就是什么?一不是无量,无量不是一,事实真相你永远不能了解。你要知道这一个,这就是什么?这是我们一般讲多少,多少是一不是二,《华严经》上常讲「一即是多,多即是一,一多不二」。你知道这一桩事情,「一切悉亦然」。一多不二,大小不二,先后不二,长短不二,再给你讲生死不二,生死跟涅盘不二,烦恼跟菩提不二,这才能入一真法界。
「随其所通达,教诸未学者」。随其所通达,这句话意思要懂,为什么?「其」是什么?其就是法身菩萨,法身菩萨无明烦恼没有断干净,也就是说,法身菩萨对世出世间一切法,决定没有分别,决定没有执著。虽然他不能到一,但是非常接近。不像我们凡夫,迷执,坚固的执著,坚固的执著就是迷。谁叫你执著?迷情叫你执著。智慧不会执著,智里头决定没有执著。他们的起心动念有粗细不等,十住、十行菩萨的起心动念比较粗,智慧就浅;十地菩萨、等觉菩萨起心动念就非常微细,智慧就高,这就是随其所通达。这个「其」是指四十一位法身大士。
「教诸未学者」,你有能力教导他们,他们还不懂这个、不知道这些事实真相,你知道多少教多少,教学相长。所以没有一个菩萨不教化众生,不教化众生就没有慈悲心,慈悲从哪里表现?慈悲就是真诚热心的教导,帮助一切众生破迷开悟,目的是帮助众生离苦得乐。我们要晓得十法界里面的众生,乐从哪里来?乐从觉悟来的。苦从哪里来?苦从迷惑来的。迷了真苦,乐也是苦,觉了是真乐,苦也是乐,苦乐不二,这里头味道深。所以这里面每个字我们都不能够疏忽,尤其是偈颂,它用的文字很少,字字都有无量义。
在教学,第三首偈说「悉知众生根,上中下不同,亦知根转移,应化不应化」。我们读这个偈颂很受利益,这是什么?观机。前面讲「菩萨知众生,广大无有边」,这些众生根性不相同,佛在此地大分有上根、有中根、有下根,你教学的方法就不一样,所谓是应以什么身得度,你就现什么身,不是一个身能度一切众生。菩萨法身是一个,能够随众生的心念,随众生的爱好,示现无量无边不同的身,能教一切众生生欢喜心,这样才能够收到教学的成果。不但菩萨现的相不一样,菩萨说法也不一样,这实际上跟你说菩萨有没有现身?没有现身。菩萨有没有说法?没有说法。说而无说,无说而说;这个现身,现而无现,无现而现,没有执著,没有分别。
菩萨虽然不起心动念,但是菩萨那个心念有感有应,众生起心动念的时候,起心动念是波,我们今天讲电波,光波,起心动念是波动。这个波动很微细,但它速度很快,一刹那周遍法界,绝对不是电磁跟光能够相比,所以菩萨立刻就接收到。这个接收还非常奇妙,有缘他就接收到,没有缘,他接收不到,妙不可言。你跟这个菩萨有缘,你起心动念他知道,你跟那位菩萨没有缘,你起心动念,那位菩萨不知道;不是不知道,那个菩萨不动心,也就是说他不会来应。跟你有缘的就来应,来应就是现身说法来教导你,这个时候完全看你的缘有没有成熟。
你的缘要成熟,这底下讲「亦知根转移」,这个根会转变。就是说一个人在修学过程当中,他有进,他有退,这个进退就是转移。你能够一直向前进,就有进步,进步到一定的程度,我们一般讲接近开悟的边缘,佛菩萨欢喜,这个时候一定来帮助你,把你这个关口突破,你就超越十法界。在中国大乘佛法里头,无论是宗门教下,例子很多;在净土法门里面讲的是理一心不乱。这个关口要突破,你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生实报庄严土。到极乐世界就花开见佛悟无生,那可就快速。
所以他知道,「应化不应化」,这是我们通常讲的时节因缘,什么时候应该来,什么时候不应该来。为什么?时节因缘不成熟,来了没用处。这就是说众生有感,感里面还要观察因缘。缘成不成熟?缘不成熟要是来了,反而造成障碍,这个障碍会把众生得度的因缘往后延,那就错了。譬如说本来十年缘可以成就,现在你去的太早,造成障碍,可能要延后到二十年、三十年,这是举个浅显的比喻跟诸位说。那也许有人问,众生既然有这个缘成熟,为什么会有这个现象,佛菩萨来为什么会不接受?这一定要懂得前面讲的「无量因缘起」。无量因缘里面,有个人的,还有环境的。特别是六道里面的凡夫,哪个不受环境影响!所以佛讲缘讲四种,亲因缘、所缘缘、无间缘、增上缘;增上缘是外面的环境。面面都要俱到,教化众生这个成绩才会圆满。
观机是真实智慧,用世间话来说那是大学问。你能够掌握机先,就是今天讲的你能够抓住机会,你能认识机会,你能掌握机会。你能够抓住机会,哪有不成功的道理!这是真实智慧,这是大学问,所以你才知道应该怎么做法。这些事、现象发生在什么地方?不一定。说实在话,有时候发生在自己身体、自己身上,有时候发生在你家庭,有时候发生在你工作上,有时候发生在你应酬处事待人接物上,这个机会天天都有,无量无边,无有边际,没有中断。问题就是你认不认识?你能不能掌握?你会不会运用?佛法,尤其是大乘佛法,契入境界这里头有大乐,法喜充满。你要能体会我说的这个意思,你会能懂得一些。虽然不能很透彻,也能懂得几分,这个几分就能增长你的智慧,增长你的信心,让你也能够体会到(就是分享到)几分的法喜。我们再看下面这首偈,第四首。
「一根一切根,展转因缘力,微细各差别,次第无错乱」。这里头最重要的一句就是次第无错乱。这是什么?性德。这个现象统统是唯识所变。我们著重在识变,就是一切法从心想生。「一根一切根」,一根如是,你明了了,这个一根就是前面讲众生根,上中下不同。一切众生的根性你统统都明了,一个道理。所以学佛,佛法讲的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任何一个法门都能成无上道。所以佛在金刚般若会上说「法门平等,无有高下」,这话是真的。不但在大乘教里面法门平等,大乘跟小乘平不平等?当然平等。因为佛讲这个法门平等,下面没有说不算小乘,也没有说不包括其他宗教,他没有这个注解,没有讲!没有讲,那就是什么?就是宇宙之间所有一切法门统统平等,无有高下。我们今天学《华严》,没有怀疑,我们懂得。为什么?整个宇宙万事万法都是心现识变,它怎么会不平等!所有一切现象就是法身的相分,它的体就是法性。就好比「以金作器,器器皆金」,千千万万种这些金器,样子都不同,全是金,它的体全是黄金。你知道一个,一切都了解,关键就是你知跟不知,关键确确实实在此地。现在时间到了。
诸位同学,我们接著看第四首「一根一切根,展转因缘力,微细各差别,次第无错乱」。这一句说的境界非常深广。不但讲有情众生,当然他是以有情众生为主,也包括了无情的众生,所以无论是正报、依报统统包括在其中;不但说我们这一界,也包括他方。换句话说,遍法界虚空界都包括在其中,这范围多大!
「展转因缘力」。前面说过无量因缘,佛在大乘教里面常常给我们讲四缘。四缘是归纳,无量因缘不好讲,所以佛教学用归纳的方法。无量因缘归纳为四大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