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师在欧洲学习。那时在欧洲的科学界,是一个进步神速、令人兴奋的年代。
17世纪之后,微生物就被陆续地观察及记录。巴斯德的贡献,更在1850
年将科学家带入行动的潮流中。1870年,德国科学家柯霍首次证实疾病的原
因,是被特定的微生物感染所致。
所有欧洲实验室的科学家们,无不倾全力寻找新的方法来研究及了解微
生物。特别是针对所谓“细菌”。细菌标本染色法的复杂技术,此时已有长
足发展。因此他们可以轻而易举地观察到细菌,并追踪其活动。
奥姆罗斯·莱特学习这些技术后,将这门知识引进英国。此时的英国还
停留在传统的医疗方法里。
后来他到一所陆军医学院工作。他对于伤口被细菌感染而造成的疾病特
… Page 6…
别关注。如霍乱、伤寒和痢疾等。它们常发生在卫生条件较差的战时,伺机
侵入士兵体内。战时的脏乱、拥挤为细菌提供了滋生的温床,以致于这致命
的疾病到处蔓延。
虽然巴斯德在1870年已为科学家找到新的研究方向,他证实注射疫苗到
人体内,可促使人体的自然防御系统产生作用,并减轻一些症状,然而万一
真的感染这些疾病,仍然是无法医治的。
特别是这种先进的观念在英国尚未广泛被接受。奥姆罗斯·莱特便成为
疫苗治疗法的先驱,同时也是狂热的拥护者。1902年,奥姆罗斯·莱特身为
圣玛丽医院瘤理学及细菌学的教授,他深信正确的疫苗接种不仅能预防细菌
疾病,且绝对能治疗这些疾病。
亚历山大·弗莱明正是受奥姆罗斯·莱特影响最深的学生之一。奥姆罗
斯·莱特是位令人称奇的人物,他有独特的见解,思想活跃,且为坚持自己
的信念而奋斗,因而名气很响亮。
战胜细菌的念头,为弗莱明提供了新的理想目标,但他这时还没有想要
成为一位细菌学家。他最大的愿望还是当一名外科医师。而且他也已经通过
1905年1月份的初级考试了。
1年后,也就是1906年7月,当他刚过完25岁生日时,他已经通过最
后一次医学考试,正式成为一位合格的医师。同时他也可以选择留在圣玛丽
医院或是到别家医院担任医师,或像他哥哥汤姆一样,自己开业。
可是他只想继续留在医学院里,参加更高层次的考试,以便使自己未来
的事业有更多的选择机会。问题是他的积蓄快用完了。当务之急是先得赚钱
维持生计,学业只好以后再说了。
碰巧这时一位在医学院的朋友,执意要弗莱明留下来。他就是约翰·费
尔曼——一位圣玛丽来福枪俱乐部热心的队友。来福枪队很希望赢得当年的
国际大赛,而弗莱明在队中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约翰·费尔曼为了让他安
心留下,特为他安排了一个工作,使他不致为生活发愁。
费尔曼也是奥姆斯·莱特部门的一员。他知道莱特正缺一名助理,于是
便推荐弗莱明去担任。
就在1906年的夏天,亚历山大·弗莱明加入了奥姆罗斯·莱特的研究部
门,他的生活问题也获得解决。弗莱明很快就被他的新工作所吸引,从而全
神贯注地投入。从此,他再也没有离开过这个工作岗位。
六、细菌学的早期研究
45岁的奥姆罗斯·莱特当时正处于事业的巅峰。由于他首创的研究,使
得声誉如日中天,同时他还有一些颇具影响力的朋友,包括英国政府官员在
内。
他的认真负责以及热忱感染了整个实验部门的同仁,八九名年轻的硕
… Page 7…
士、博士,正以无比充沛的精力着手进行研究,而弗莱明正是其中的一员。
他们都深信自己正领导着一项医学大革命。
有时,当实验中遇到重要的测量步骤,需要仔细观察时,他们经常彻夜
工作。每天下午午茶时间,大伙儿聚在一块进行热烈的讨论。一天的工作终
了,午夜时再聚会一次,检讨这一天的工作成果。实验部门永远充满朝气、
活力。
弗莱明对他的工作感到愉快,虽然一开始他显得有点沉默。但他随和的
个性和浓厚的研究兴趣,不久便使他拥有极佳的人缘。再加上纯熟的技巧,
他成为实验部门不可多得的人才。凡是认识他的人,无不赞赏他灵巧而熟练
的手指。
在工作中经常伴随着一些实际而复杂的难题,例如:如何测量或处理微
量的物质。弗莱明经常会在听完奥姆罗斯·莱特说明一些新观念后,一声不
响地离开实验室,在失踪几个小时后,忽然又带着解决问题的方法或巧妙的
小道具回来。
疫苗接种对人体的防卫系统——即免疫系统到底有什么作用呢?疫苗注
射到人体后,会发生何种状况?他在人体内是如何作用的?还有,人体跟疾
病作战的详细过程又是什么呢?这些都是实验室正专心致力于研究的项目。
莱特相信这种可跟细菌作战的人体天然防卫系统,是十分重要的。他认
为想要控制 (预防及治疗)细菌疾病,必须先刺激人体本身,使人体本身不
致受伤害。
可是他们对于天然防卫系统或免疫系统所知并不多。莱特研究部门的工
作人员想尽各种方法,企图了解它们究竟是如何运作的。
举例来说,当他确定某一种细菌是发某种疾病的原因时,就培养这种细
菌,然后将死菌溶入液体中,制成注射疫苗,当他们确定每一疫苗都含有数
量相同的死菌后,便将它订为“标准”剂量。然后,他们将这些疫苗注射到
动物、病人以及自己身体里。然后再从这些注射了疫苗的动物或人体采集血
液,并在显微镜下观察是否有什么变化,以及这些血液与正常人的血液有什
么不同?
七、决定性的一年
1908年,弗莱明以优异成绩通过了另一次考试,并且获得一枚金质奖
章。他决定继续朝着专门医师鉴定考试的目标努力。如果通过这次考试,他
将成为一位合格的外科医生;然而,他想要获得实际的临床经验,就必须进
入像“意外灾害外科医院”之类的机构担任门诊工作。就在1909年6月,当
他27岁那年,果然通过了医师鉴定考试。此时的弗莱明已经取得了一切的合
格证明,只等着随时当外科医师了。
但是,与人们预料的相反,弗莱明决定继续追随奥姆罗斯·莱特,因为
… Page 8…
他已完全被他所从事的研究工作深深吸引了。他的弟弟罗勃回忆当时的情况
说:“那时家里人都注意到弗莱明的兴趣发生了转移。他不再谈论有关外科
手术的种种情况,反而不断谈论莱特的想法。他甚至开始在家里做起了实验,
只要谁的噪子痛、感冒或者患了轻微的传染病,弗莱明就会立刻采集他们的
痰或血液,做成标本加以观察,然后制作疫苗,注射到那个“病人”身上。
随着研究工作的持续进展,弗莱明为自己赢得了治疗法专家的美誉。然
而在另一领域,他也拥有同样杰出的表现。他总结出一套很好的方法,只要
用一两滴血液,就可以检验出患者是否患有梅毒。
在早年医学史上,这种被称为“杨梅大疮”的疾病,是一种非常可怕的
疾病。它会逐渐腐蚀人体达数年之久,什么药也难治好。同时,它还会通过
母亲的血液传染给未出世的胎儿。而最糟的是,在患病早期,医生根本无法
判断病人是否患了这种疾病,因为梅毒的螺旋形细菌很难分离得出来。现在,
弗莱明可以借血液检测的方法查看人体是否含有此种细菌。因此,他的这项
改良试验,可以说是医学史上的一项卓越贡献,许多病人纷纷登门求诊,并
得到了正确的诊断结果。自 1910年起的几年之间,对于梅毒的治疗有了很大
的进步,而弗莱明就是最早使用这项技术的人之一。
在德国有位名叫保罗·艾立克 (Paul Ehrlich)的科学家,一直在寻找
一种既可以有效地对付微生物,又对人体没有害处的化学物质。换句话说,
他希望发现一种“魔子弹”,既可以杀死微生物,而又不会伤害到其他的细
胞。他尝试了605种化学药品,终于发现第606种物质具有对付梅毒病菌的
杀伤力,而且对人体不造成伤害。他把这种化学物质称为“六○六”。也就
是后来被命名为“撒尔代散”的药物,它可以通过注射到人体的各个部位去
杀死梅毒病菌。
奥姆罗斯·莱特认识艾立克,他也是最早将实验引进英国的科学家之一。
艾立克要求弗莱明和另一位研究人员李奥那·柯尔布鲁克 (Lenoard
Colebrook)继续以“六○六”从事试验,结果非常成功,弗莱明从此在梅毒
的治疗领域中建立了权威地位,同时赢得了广泛的声誉。
八、战争爆发了
非常不幸的事情发生了,弗莱明的研究工作在1914年被迫中断,他也从
熟悉的圣玛丽医院赶赴几里外的法国医院去工作。因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了。
奥姆罗斯·莱特自动将他长期研究出来的伤寒疫苗提供给战时的士兵。
随着战争的爆发,他毫不犹豫地献出全部的力量给军队。
他坚持所有的部队都必须立刻接种伤寒疫苗,而伤口已被感染者,则必
须注射一种新研制出来的疫苗,他坚信,将已经破坏的细菌注射到人体内,
可以增强人体的免疫力以便和伤口的细菌作战。在长达4年的第一次世界大
… Page 9…
战中,如果不是莱特的疫苗,英国军队因为伤口感染而死亡的人数可能高达
12万人以上,而事实上,在注射疫苗之后,死亡人数只有1200人。然而军
医并不承认“莱特的疫苗可以治疗伤口感染”的说法,他们建议莱特在战地
医院设置一个研究小组,以便作查证工作。莱特采纳了这个意见。
1914年10月,从圣玛丽医院来的莱特、弗莱明、约翰、费尔曼、李奥
那、柯尔布鲁克和其他细菌学家,共同成立了一个研究小组,开始调查来自
战场上受伤的伤兵们。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壕里,泥土、血液、灰尘,加上潮湿和拥挤,为
细菌的生长提供了最好的温床。有些危险细菌的孢子可以挨过恶劣的环境甚
至长达数年。等到环境适宜,它们又会活过来,变成细菌。破伤风菌就是其
中的一种,它会产生毒素,造成肌肉痉挛,使患者死去。至于坏疽,除了截
肢以外,便没有其他的方法可以治疗了。
临时的战地医院设在布尔隆的一所大型俱乐部里。天花板上悬吊着美丽
的豪华灯饰,这里曾是有钱人消遣娱乐的地方,现在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