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临时的战地医院设在布尔隆的一所大型俱乐部里。天花板上悬吊着美丽
的豪华灯饰,这里曾是有钱人消遣娱乐的地方,现在却挤进了一排排的行军
床,躺满了痛苦呻吟、流血不止的伤兵,等待着开刀或治疗。他们有的已经
躺了好多天,伤口看起来既肮脏又恶心,许多都已经发炎溃烂了,有的甚至
形成了可怕的气性坏疽,它们的罪魁祸首当然是各式各样的细菌。
气性坏疽是由一种毒性很强的微生物所造成的,它们以惊人的速度繁殖
传播,不但毒害伤口,也使周围的肌肉和皮肤全都变成黑色;仅仅在数小时,
伤口处便充满了腐败的气味。唯一的治疗方法只有立即截肢,这样或许还能
保住性命,如果稍有延误,伤者便会无法挽救而死亡。
在这种情形下,医生们所能做的就是将杀菌剂倒在伤口上,对来势汹汹
的细菌做些消极的阻止工作。这种治疗方法始自1860年的一位苏格兰医生约
瑟芬·李斯特(JosephLister),是他首先引进这种杀菌药剂。其后数十年,
医生们都是用这种方法来医治伤口。小组成员在一个十分简陋的工作场所从
事实验。首先,因为污水渗漏,地下室的几个小房间内充满了令人无法忍受
的恶臭;其次,房子里空气不流通,缺水,排水不良,他们只好搭起一间临
时的实验室,供水、排水设备也十分简陋。他们就在这样的环境下做起了实
验。
李斯特是在1867年读到巴斯德的研究报告后,才了解到伤口的溃烂是由
于细菌感染所造成的,它会随着开刀时手术不洁而发生。他于是采用一种叫
做石碳酸的物质,避免医疗器材、空气及手术后的伤口受到细菌污染。
李斯特使得外科手术从此有了很大的转变。倒不是他使别的医生也使用
石碳酸做为杀菌剂,而是他让大家逐渐了解清洁、无菌的必要性。
可是要在已经发炎的伤口上杀菌时,问题可就不简单了。要怎么样使用
杀菌剂才能有效地杀死细菌而又不伤及身体组织呢?李斯特试着稀释石碳
酸,希望除了细菌以外,不会伤害到其他。多年来,为了寻找这样一种破坏
细菌而不影响人体组织的化学药剂,李斯特尝试了许多实验,然而还是一事
… Page 10…
无成。
又过了70年的时光,许多研究者也为相同的目标而努力,然而直到亚
历·弗莱明的盘尼西林被发现后,探索的工作才有了结果。
现在,莱特的研究小组已经在布尔隆工作了。此时一般的医生和军医们,
对于用化学杀菌剂治疗伤口仍然深信不疑。可是,任意地将杀菌剂倒在伤口
上,并不能出现预期的效果,发炎仍然持续发展,有时伤口更加恶化。事实
上,没有一个人知道这些物质对人体组织有何影响?尤其是已经受伤的伤
九、战争年代的弗莱明
为什么有时杀菌也会失败?到底是哪些细菌造成伤口发炎?发炎时,血
液会出现什么变化?如果再将杀菌剂倒在伤口上,又会有什么情况发生呢?
最奇怪的是,这种杀菌剂在实验室的试管测试时有效,但遇到了真正的
伤口却又失灵了!
这些问题正等着莱特、弗莱明等人来解决。他们将所有资料及状况收集
起来,描绘出一幅可能的情景。例如他们想到,衣服也许是致病的媒介,而
肮脏的衣服正是细菌的温床。
还有一项尤其重要的发现,在刚受伤或尚未处理过的伤口上,所流出来
的液体和血液里,都布满了正在吞食细菌的“吞噬细胞”。可是在使用过杀
菌剂的伤口上,研究人员发现只有极少数的吞噬细胞还存活,其余的不是死
了,就是即将死亡,反而是那些原本想要杀死的细菌却都很活跃地活着,且
正成倍地滋长。
事实胜于雄辩,多年来他们一直相信的理论,如今就在眼前证实了:人
体内的吞噬细胞是与细菌对抗时极为重要的角色,然而医生所使用的杀菌剂
却将它们杀死了。
由于怀疑防腐剂的功效,弗莱明再次做了一个有价值的实验,且在技术
上做了巧妙的改进,他怀疑杀菌剂产生不了作用,因为它根本无法接近伤口
深处被撕裂的肌肉组织。于是他利用试管制造了一个人工伤口。
首先,他将试管加热,让玻璃软化,然后将其做成中空、犄角状的长管,
模仿伤口参差不齐的形状。他将包含发炎细菌的液体填入,再倒空,然后再
装入杀菌剂。果然,细菌又开始繁殖扩散了,因为杀菌剂并没有杀减隐藏在
犄角深处的细菌。
根据收集齐全的证据,莱特鼓吹医界改变伤口消炎的方式,他坚持绝对
不要再使用杀菌剂了,只要用稍强的食盐水清洗伤口,倒可以促进吞噬细胞
继续它们的任务,而病人只要保持衣服的清洁,便可以防止新细菌感染。
这些观念领先当时的医学界数年之久,但很遗憾的是,在第一次世界大
战时,这群在布尔隆的细菌学家精心研究出的结果,并没有改变大部分医生
的工作医习。一直等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这些方法才被广泛采用。
… Page 11…
在战场上多年来总结的工作经验,对研究小组的每一个成员来说,都是
不可磨灭的可怕记忆。他们努力研究,企图扑灭感染和发炎,然而最后他们
还是得去面对一个事实,那就是:大部分经过他们手中的伤患,并没有获得
实质的帮助。
就在战争即将结束的前夕,他们亲眼目睹到传染病的猖狂肆虐。1918
年,一场流行性感冒袭击了整个欧洲,2000多万人病死。当时没有任何医生
能找出解决的办法。一个健康活泼的年轻人,经常是第一天稍感不适,第二
天就突然病发身亡了。一时之间,死于流行性感冒的人,比死于战争的人还
多!
陆军医院里挤满了伤者。莱特研究小组的成员,尤其是弗莱明本人,正
急于研究为何一种普通的轻微疾病,竟会忽然变得如此气势汹汹呢?
然而他们依旧找不到答案,并且再一次遇到相同的问题:如何寻找一种
只会杀死细菌而不会伤及人体组织及吞噬细胞的东西。
十、结婚
随着流行病的平息及战争的结束,研究小组在布尔隆的工作也暂时告一
段落了。1919年,弗莱明回到了圣玛丽医院的预防接种研究部门。可是时光
不会倒流,他再也不能恢复从前的生活方式了。
原来,在离开布尔隆之后短短的一段时间里,他做了件出人意料的事,
大家起初还不相信,直到他出示结婚照片后,才知道他真的结婚了。
战争之前,他就和一对名叫莎琳和伊莉莎白·麦艾洛伊的孪生姐妹交往
密切。她们在自己经营的一家私人护理站里当护士。
莎莉,也就是后来被称为“莎琳”的女孩,个性活泼可爱,外向好动,
与沉默寡言的弗莱明相比,莎琳爱笑而且健谈,和他是完全不同类型的人。
为此,他们的朋友决定撮合他俩。
莎琳和弗莱明终于在1915年12月23日在伦敦成婚了,那一年弗莱明
34岁。婚后他去了法国,而莎琳仍旧留在当地管理护理站。虽然夫妻分隔两
地,但弗莱明和麦艾洛伊一家反倒联系得更加紧密了,原因是莎琳的妹妹伊
莉莎白·麦艾洛伊也嫁给了弗莱明家的约翰。
当弗莱明再度回到英国,也就是1919年1月,他的婚姻生活才算是真正
的开始。1921年,他和莎琳买下了位于杜恩附近的一幢别墅,那是一幢隐蔽
在浓密的树林间的乡村小屋,尤其令弗莱明满意的是小屋附近有一个大花
园,并且伴着潺潺流水的小溪。他和他的家人经常在那儿游泳、划船及钓鱼。
这幢房子伴随着他们度过了许多个周末,也带给他们很多美好的回忆。1924
年,当弗莱明的儿子罗伯诞生以后,莎琳更是几乎完全以家庭生活为中心。
此时,弗莱明的兄弟——罗勃和汤姆的孩子们也经常来拜访他们。杜恩别墅
成了他们的生活中心;在这儿,他们一家人互相厮守着,过着美好而快乐的
… Page 12…
生活。
十一、第一个重要发现
1921年是非常重要的一年。从11月21日起,亚历·弗莱明就在他的笔
记本上记载了两件重大的发现,其中之一就是发现天然杀菌剂——溶菌酵
素。
长久以来,有一个观念一直萦绕在弗莱明的脑海中,那就是企盼找到一
种完美的杀菌剂。因此他的实验室里培养了各式各样的微生物,以便观察它
们的行为、习性,特别是它们对不同物质的反应。
弗莱明和他实验室的同事阿力森医生之间有一段趣事,那就是阿力森医
生太爱干净了,弗莱明总笑他有洁癖。举例来说:他总是在每天工作结束之
后,仔细清扫座位四周,将用不着的细菌培养基清除掉,并洗干净容器、器
皿,以便下次再用;而弗莱明刚好相反,他的座位总是堆满了各种细菌培养
基,而且一堆就是好几个礼拜,他习惯在用不着它们之后,再留置一段时间,
看看有什么变化。
一天,弗莱明正准备丢掉一个旧的细菌培养基,忽然有个奇怪的现象吸
引住他的眼光。他拿起那个培养基仔细地端详了半天,然后递给阿力森医生,
说道:“这可真有意思!”
原来弗莱明感冒、流鼻涕已有好几个星期了,但为了工作,他没有请假
休息,实验研究也继续在进行。他就这样一边擤鼻涕,一边做实验,无意中
竟创造出一项奇迹。
说起来,这得感谢老天帮忙,弗莱明就这么巧,不偏不倚地擤了一些鼻
涕在培养基上,也就是他拿给阿力森医生看得那一个。
阿力森医生看着那个培养基——它上面布满金黄色的细菌菌落,奇怪的
是鼻涕贴附的那部分竟然没有!要再过去一点,超越了鼻涕的落点,菌丝才
又开始生长,不过也很模糊,它像被溶解了一样——原来这些金黄色的菌落
只有在与鼻涕保持一段距离之后,才能正常生长。
弗莱明以他独特锐利的眼光,看出了其中隐含着某种不凡的意义,只是
他自己还不能确定——难道鼻涕中含有可以杀死细菌的成份?
弗莱明赶紧又擤了一些鼻涕出来做实验,结果情形也一样,细菌不会在
鼻涕周围生长。“这真是划时代的一刻”,弗莱明心想,“前所未有的重大
发现啊!”
那么别人的鼻涕是不是也一样呢?他开始到处向别人索要鼻涕来做实
验。他发现,即使不用患有感冒的人的鼻涕做实验,其周围也同样生长不出
细菌。
他反复思索着,那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