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Gentlemen的态度
对待我们,难道我们不以
Gentlernen的态度对待人家么?他们全屈服于洋权
威下,因而他们的“主人”如何,他们亦如何(当然教授所说外人
Gentlernen
的态度,是除去万县这一类的事情的);不过毕竟教授是比洋车夫高一筹,
读过洋书总比没见过的强,此某教授能知外人是以
Gentlemen的态度对待中
国人,的确比洋车夫明白(?)些,高见,高见!
至若说这种见解是荒谬的,拙愚不敢确切断定。不过改正观念似乎洋车
夫还可教些,因为教授的博士帽是“仰之弥高,钻之弥坚”,很自认为教人
者,非可随随便便为人教的。
2。“文凭同教育救国”
夹带一抄每门月考俱超过八成,回家以后父亲看见分数单,大乐,从皮
包拿出廿元的钞票奖励他的儿子。
“好孩子,将来爹爹全指你顶门立户呢。”
每次开学,校长常说“教育救国”,每次行毕业典礼,校长的临别赠言
也常是一段“教育救国”。我记得一次毕业典礼,黑压压的观众据满了礼堂,
校氏立在台上沉静地致词,毕业生俱在廊旁不安地坐候着。台上的讲员不时
的变换,候在椅上的毕业者俱不耐烦地啧啧谈话。最终才听见呼名授文凭,
于是一阵一阵地拍掌东一面,西一面地响应。一时发什么
Scholarship的奖
品,掌声似较响亮一些。这时我看见他们俱有一个白卷卷在手里,欢欣地互
相看望。他们展开自己的,又看看旁人的,轻轻露出一丝浅笑。须臾人散,
仍是一个寂静的礼堂。我是最后走出的,似乎有种苍老的声音在空气中颤动。
他说:
“孩子们,走吧,你们已有‘教育救国’的执照了!”
前年如此,去年如此,今年或者也如此;长此以往,将来或永远要领这
种只表出你受过教育听过救国的话的执照吧。今年或者不同,礼堂的空气或
者要显出一种新花样。
“好孩子,你毕业了,将来爹爹全望你顶立门户呢!”
3。Supp1Vanddemand
一位经济先生同我们讲供给同需要。他说需要多供给少则市价涨,需要
少而供给多则市价落。一位学生站起问上一次北京猪仔奇贵,是不是供给少
于需要的原故?先生称是。
提起这两个名词,我想起现在做太太确是一件难事。最低的限度:一则
要不缠足,二则要受教育。至于大学生同留学生的口吻犹为可惊,动不动就
是“英语精通,满身洋气”,听说要洋气非游外国不可,于是大学毕业的女
生依然落选(或者“选”字是不妥当,然据今日的情形,似乎只能屈用一次)。
大学毕业者当如此,吁嗟呼,做太太之不易也。
所以有志的女士们,鉴于旧女子的糊涂,力求平等,解放,入学校,读
洋书,做女留学生,达到竞争不失败的目标而为所崇拜人物的太太。于是在
富而美的丈夫面前获得自由,平等和解放。啊,万能的女学校,祝这里面的
学生女权发达!
上面足能阐明。。 Supp1y and demend的原理,当然这比买卖猪仔有趣多了。
(原载《南中周刊》第。。 20期,1927年。。 4月。。 18日)
偶像孔子(闲说)
真实的彻底的宏伟的无宗教气味的性格和行为是断然地不可膜拜。谁何
伟人,若完全力俗众的偶像,则彼之所以为伟者的真迹,将逐为是种妥协的
莫名其妙的“绝对信仰”中的腐气所掩埋,而偶像势力的积微下,常产生一
种积极相反的潜势力;待时机一至,便爆发成为人山的裂罅,经历万千年的
偶像,立刻陷堕其中,焚成灰烬。同时如倒闭后商店的招牌,重挂起来,暗
淡无光。毁灭后的旧物,闻之已令人生厌,若再从事于彼之伟的真迹的探讨,
岂不笑为迂腐,因是许多伟性者反倒埋在许多偶像的土堆里。
诚然,偶像之前,只能膜拜,不许你抬头睹觐其面孔的。
春假中,在路上遇见昔日教我读“尧眉八采,舜目重瞳”的老师,八九
年没见面,先生居然留起松松白鬓,招呼之后,只好必恭必敬地陪他到茶楼
闪坐。
寒喧、问候、话别,以后我们才谈家乡的变迁。
“你总听见过一点,”老先生接续谈:“现在闹得乌烟瘴气,家居三日,
气得不能出门一步。女娃子剪头发满街跑不必讲,老太太们也扯着旗子同他
们一齐闹街。你想老人家也那样禽兽,我还卖什么老骨头,我家的麟儿每天
不在家,你的师母也迫我入什么党。哎,仁弟,一家全要成禽兽。我怎不伤
心!——我们诗书子弟,总得顾全租宗的体面,于是我一人偷偷地跑到文庙
里。。”
他说到这里,低头长叹,当然老先生必效忠礼教,以死自明。死后将谋
北京内务部的褒奖的。
“仁弟,哎,一看庙内悲惨的景况,嗟此头颅,老命真不可久留了!—
—圣像打将稀烂。香案也捣成粉碎,颜回子路几位圣者更不必说,只在地上
看见一个塑金的残鼻,看着还像我们圣人当年误认为阳货的鼻。于是我扑地
三拜,恭恭敬敬地捧着那点圣迹而归。哎!仁弟,伤心惨目,有如此者!”
茶盅里的残渣,仰慕地举起吞下,激昂慷慨地重重将茶盅放在桌上。
“哎!禽兽之邦,我岂能久留呢!于是一气跑到这里来!”
老先生一句话,不说突而沉沉地哼起《桃花扇》中的《哀江南》,宛似
亡国的旧鬼。他还噙着一泡眼水,淡淡地使我体味不到是若何的情绪!
不过他痛也有——我一人在路上这样想,因为孔家的《孟子》,《论语》
是科举时代的寒士们的饭碗。都通了,使不愁帝王的脚下没有一块骨头啃,
同时帝王也因为他们能够
Appreciate那种曲解的偏颇的忠孝。一发巩固这父
传子授的特有权,而不惜以种种的荣利蛊惑之。因之数千年的孔子,也被动
的人为所利用。自科举废除,老师荣为半通的秀才,当然是痛心疾首!然而
社会因袭为偶像,权威,依然存在,每年春贵至总统犹派代表率百官跪祭,
可见虽势衰道微,尚有为中流砥柱者来维持正道。老夫子这场冤气。见了孔
孟的圣像,意识地潜意识减去(不)少,然而还觉得有一线曙光。谁知天皇
不佑,遇见这一群革命的亡八兔子贼,造反不已,复起革命,革人的命也罢
了,还要革圣人的命,以至于乾坤倒持天地郁塞,革命之声未止,夫子之希
望已绝,此先生所以叩天叹息之基者也。至于说孔子是个自动的帝国主义走
狗,这不得不加以否认。翻开东西文化及其哲学,在梁漱溟氏的眼里,孔子
不止是哲学家,教育家,抑复为对生这个字而有充分了解的唯心者。日本一
个文学批评家说:文艺的批评,是以鉴赏者自己的“人性”和“体验”和生
活的内容,在备人之间,有些差别。对事物的事(理)解和见地,我以为至
少以各人的生活内容作一种鲜明的差异罢。一个孔子,两种看法:一为绝对
的功利之徒,一为纯粹阐明生的意义的伟人。这种趋势,态度,如两粒子弹
将发时的方向,却能差之毫厘,失之千里。些(此)说的距离,诚不可以道
里计。然而起因不过是出发点方向不同而已。要之孔子不是生来作走狗来的,
也非学而做走狗者,他所训告弟子们的忠孝,在当时并不希罕,而彼所知者,
又绝非以后那些笨货口示身行的那种曲解的忠孝。他的君制以名(民)为本,
所以处处说话俱是君民并立的,不过碰见这些没良心的野心家,因为保存自
己的地位,硬把孔老先生从棺村里拖出来,追加上一付狗面具,于是孔老先
生不得不狗头狗脑来享受每年太牢的血食,坐是而在汉口游行时被打被署为
帝国主义的走狗,尤伤心者:真面孔的孔子,反而因这付狗面具而不得显露
为万世野心家的忠臣。末了,到这步田地,悲哉!
所以种种使我回想到前段的话。
在偶像之下,常潜隐着深邃的恶势,他是不许看见事物的真象的。
所以我们应当打破偶像的崇拜,和一切类似偶像的因袭无理由不合人道
的旧思想的权威。
(原载《南中周刊》第
25期,1927年
5月)
“中国人,你听着!”1
中国人,我真不佩服你!
倘若你是人,你须知睡在床上不仅是由三角形鼻子呼出酣声便了事。须
知睡眠能使你无意识地露示呓语与恶梦,放释醒时的积闷,与今日之恶浊世
界暂离。纵而你是个至愚,不得体会到这种地步,亦应知睡眠是为安息你的
全神,使你留有精力备明日的奋力。不只是闻见钟声便上眼皮与下眼皮合成
一线。——倘使你是个人哪,你应知“睡眠”还不是一个简单的动作,不只
钻进臭黑污油的棉被,裹着一块肉体就了事!
倘若你还是个人,你当明晓“吃饭”“穿衣”不只是上孔装进白米,下
孔爬出黄蛇尽矣,不只是一束白棉滚成败絮罢矣!内中白饭入胃要变成养料
和热,使你脑轮油滑,转得快锐而明利;即不然,你这天生的活废物啊,棉
线盖汝身,是要增加你身上热力和抵抗,使你虽不能用思,亦可如波雨汗之
车夫卖出些笨力气!啊,假若你还有一丝人意,你将知“衣食”不仅是叫你
逍遥如棺中尸,如地下灵,衣食之于人(要记住,你这一群废物啊!)除了
“饱暖”以外,还有更悠久的意思在!
——啊,中国人,我真不佩服你!
倘若你的心仍未成槁灰,你应知人的生活非为“衣、食、住”,更非如
一般希有的“白痴”朝朝阴谋,挑拨,成群结党地满足少数人的欲壑,以至
破坏了真的“有”。你将知“衣、食、住”是供你实现真“生”之肥料。人
的生活不是猜忌,冷嘲,谋算所成,乃为光明的同情和正严的真理之调协。
汝天生之劣人,蛇为心,狼为爪,将颠倒自己的“真”,连累他人的“生”。
哎,中国人,倘若你还是个人,你应当晓得这个。
假若你是个人,你是个中国人的话(我要再抓一把斧子来劈你这贱种!)
你将知“双十”不仅听几声爆竹,吃一顿肥肉就了事,你将知“双十”写在
任何纸上都隐有血丝,你们自命为国民,何尝有一丝创国的勇气,你们只会
退缩、固执,见小利即像蝇逐矢,狗逐臭,抢去卖功,危急在前,鼠一般地
脱逃。事过,笑当事者的错误,指摘寻隙,又如鬼祟之卿卿。你们何曾对得
起“双十”,你们哪有这两个字的精神!你们笑光明磊落者为傻子,你们自
己却真是希有的白痴。——啊,却是你也来庆祝“双十”,你也自命为中国
人,你也在今日欢呼!?
啊,中国人,我为汝羞,我真不佩服你!
(原载《南中周刊》第
30期,1927年双十专号)
1题目一“中国人,细听着!”
眼前的工作
“见利不能思义!见危不能受命!一直是因为这种聪明人太多,所以抗
战中有许多大事办不起来,办起来也不彻底!”我听见有人这样大发感慨。
其实一直也是因为这种指摘,别无其他特长的牢骚朋友们太多,事情才
无从办起。第二期抗战中的工作固然繁难,在后方的人们还不需要做到“慷
慨赴义”,“见危效命”的勇敢。眼前有的平易的救国工作,譬如尽量增加
个人工作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