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_净空法师__第1601-1800集-第12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量誓愿学」,就是这两愿。回向实际是「佛道无上誓愿成」,然后才能把第一愿圆满,「众生无边誓愿度」你才能办得到。所以四弘誓愿,我讲过多遍,实际上的愿只有一愿,就是度众生,大悲心!看到众生太苦,太可怜,不忍心,一定要发心帮助他,帮助他解决痛苦,离苦得乐。
  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示现的,做太子的时候游四门,看到众生生老病死,一切众生不能避免,苦!生老病死苦。这个苦怎么能解决?如何能够离苦得乐?所以找生老病死的根源。为什么有生?为什么有老?为什么有死?为什么有病?佛是真的把根源找到,真的消除掉了。总而言之,三苦、八苦,根都在迷惑。迷惑才有这些现象发生,因为在自性里头没有,在法性里面、法相里面也没有。永嘉大师说得好,「梦里明明有六趣,觉后空空无大千」,那个梦是迷梦。迷了的时候才有三途六道十法界,迷的时候才有,作梦;觉悟的时候统统没有了。你为什么会迷?找!找根,佛把它找到了。然后如何帮助众生?先要自己破迷,自己要破迷开悟,然后才能教化众生,这是真理。
  佛菩萨帮助一切众生离苦得乐,这是目标,方法是破迷开悟。要帮助众生破迷开悟只有一个方法,教学。释迦牟尼佛一生,讲经三百余会,说法四十九年,就这个办法。他用这个办法,我们再看看全世界,许多不同的国家、族群在古代都有圣人,这些圣人出世的目标都相同,都是救度众生。西方的宗教讲信者得救,那个得救不就是救苦救难吗?不就是离苦得乐吗?用什么方法?教学。宗教的创始人都是第一流的好老师,耶稣教学三年,他被人害死了;穆罕默德,伊斯兰教的,教学二十七年。中国在东方,孔子、孟子,孔子教学五年,孟子的时间就比较长,活的年岁也大;孔子是七十三岁过世的,孟子是八十四岁。没有一个不是教学。讲经说法就是教学,他讲得太好了,所讲的理论方法超越时空,不受时间限制,不受空间限制,到任何地方都是标准,才称之为经。我们现在讲教材,最好的教材称之为经典,不要迷信,没有迷信。
  过去雍正皇帝说得好,这个话就在《十善业道经》前面,上谕,雍正皇帝的上谕。他讲三教,儒释道三教,那个时候的三教是教学。这三家的教学他说没有两样,他们的宗旨无非是教人同归於善而已。这是对於儒释道三家真有认识,真正了解。儒家的《弟子规》、佛家的《十善业》、道家的《感应篇》,我肯定这三样东西是儒释道三家的根本。德行的根本,教育的根基,要从这里扎根。这三样东西无一不是引人为善,我们应当要知道,应当要认真学习。要不从这个地方扎根,你的修学不会有成就,成就的,那就是现在人所讲的学术。
  我过去在台中求学的时候,李老师常常跟我们讲,古人的教学,学佛、学儒、学道,真有成就。现在人基础不要了,不讲戒律,不讲修行,单单讲学问,於是变成什么?变成儒学、佛学、道学。佛学跟学佛是两桩事,不一样,这得搞清楚。如果搞这三学,就是儒学、佛学、道学,没用,李老师讲该怎么生死还是怎么生死,为什么?你一生还是造业受报,你不能了生死出三界。如果反过来,你真的是学佛、学道、学儒,你有成就。你真的学儒,你的果报在六欲天,因为儒家没有断欲,果报在天道。四王天上去,四王天、忉利天、夜摩天、兜率天、化乐天、他化自在天,看你修行的功夫,果报在欲界天。道家的修行,修得真有成就,神仙,果报在色界天。佛法的修行,那就不一样了,超越六道轮回。小乘教你证阿罗汉果,大乘教你成佛,果报不一样。所以你要是搞儒学、道学、佛学,搞来搞去出不了三界六道。如果里面还造业,还有贪瞋痴慢,还有是非人我,还有利害得失,还有自私自利,三途就有分。所以度众生先度自己,然后你才真正知道怎样度众生,真正知道怎么样教学。
  我刚刚出家,教了几年佛学院,还有一个佛学院请我做院长,我做了半年,辞掉了,以后再也不教佛学院。为什么原因?全是佛学,不是学佛,这样我教他们,我对不起他们,也对不起自己。为什么对不起自己?自己不能提升。团体在一起生活的时候,他会影响我,我还没有那个定力,离开了。想想古来的这些大圣大贤,他们怎么办教育?跟现在人不一样,现在办教育是办学校,他不是的,他们那时候办的是书院、私塾,一个老师。一个教室,一个老师,各种不同层次的学生一起教,大教室,成功了。一家之言,不受外面干扰,能成就戒定慧三学。老师自己做很好的榜样给学生看,将来学生成就的人数多了,就是老师的化身。每一个学生可以带一个班级,思想一致的,真的是一个方向、一个目标。这样有成就。
  所以李老师在台中也办了个研究班,研究班的学生不多,只有八个学生,还有几个旁听生,十几个人上课。老师,五个老师,我也是其中之一,李老师把他学生里面优秀的选拔出来做老师。六门功课,他一个人教两门,我们这些学生一个人带一门。我在内典研究班教《金刚经》,还有一个刘老先生,刘汝浩,教《普贤行愿品》,徐醒民教唯识,周家麟教《般若心经》,李老师自己教「佛学概要」、教《阿弥陀经》。老师都是自己的学生,就像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一样,你看他的弟子能够讲经说法,代他讲的,不会讲错的,有一千二百五十五人,常随弟子。这些人平常都分到四面八方去教化广大的群众,那个时候没有电视,没有传媒,不管人数多少,都得要老师亲自去领众。把世尊的教诲弘扬出去。
  历代的祖师,每一家有每一家的家风,在中国形成宗派。五台山的华严宗,也叫贤首宗;天台山的天台宗,也叫法华宗;慈恩寺的法相唯识宗,终南山的律宗,庐山东林念佛堂的净土宗。每一家都有它的承传,依据的经典不一样,全是佛说的,都是佛的学生。我们《华严经》到最后,诸位看到五十三参你就明了了,知道佛法怎样承传,怎样办学。老师自己不能成就就不能成就别人,这一定的道理。师承非常重要,我的老师李炳南老居士,他的老师是印光大师,跟印祖学的。虽然没有现出家相,实际上他的思想、他的言行跟出家人没有两样,要在现在社会看,有过之而无不及,他能成就。所以师资比什么都重要。
  现前我们看这一代,儒释道三家的师资都缺乏,优秀第一流的师资几乎都没有了,这是很令人担心的一桩事情。我到这么大的年岁了,五、六十岁那时候就想办班教学,有那么个机会,在景美图书馆的时候,馆长非常热心。有几个学生,这几个学生我看都还不错的,好好的培养能成就。三个学生,净心法师的一个徒弟,忏云法师的一个徒弟,另外还有一个人,三个人。我的理想就是培养这三个人,训练这三个人,招几个学生,招个二十个学生,让这三个人天天上课。就像采取台中内典研究班的方式,我自己带两门功课,让他们一个人教一门,教学相长。没想到香港这边的西方寺办佛学院,显明法师在主持,到台湾招生,把我们这三个人都招出来了。因为他们没出去过,总是外国的月亮圆,到这儿来了。来了之后写信给我,非常后悔,知道错了,错了不能回头了。那个时候韩馆长租房子准备办学,看到三个人走了之后,冷水浇头,一生再不办佛学院,这个念头打断了。
  培养人是这样培养出来的,就像李老师这个方法一样,必须让学生天天去上课,不能离开讲堂。你天天上课,天天要准备功课,教学相长,这才是办法。用其他的方法,你说办个佛学院,请很多法师来教,教不出来。为什么?那些法师不是一个老师教的,每个人思想不一样,学的东西不一样。可能他在学生面前就是自赞毁他,对别的法师所讲的批评,学生的信心就失掉了,所以学不出东西。培养人才谈何容易。太虚大师一生讲办学,真的办了不少佛学院,有没有出人才?出的人才是佛学,不是学佛。古来的大德是学佛,不搞佛学,这一点比什么都重要。
  所以我都是劝大家,特别是出家人,《弟子规》、《感应篇》、《十善业道》,这是基本的戒律。你不要以为那是儒家的、是道家的,儒、道是大乘的基础,不用儒、道,你就学小乘。中国从唐朝中叶以后,不学小乘了,什么原因?用儒、道代替。历代的祖师大德都有儒的基础、有道的基础,所以他有成就。今天如果我们要排斥,那不是佛教,我们不要学它,你不会有成就。要把它看作是佛门最重要的基础戒律,从这里扎根才有救,先救自己再救众生,然后契入大乘。在大乘里面,你能够听到佛给你讲的诸法实相,特别是《华严》讲得详细。我们到这个地方知道法性常住,法相不灭。
  『若能知法永不灭,则得辩才无障碍』,为什么?智慧开了。智慧开了才有无碍的辩才,无碍的辩才才能帮助众生破迷解惑,他的疑惑才能帮他解除。什么样的疑难杂症,你都能够帮助他。
  【若得辩才无障碍。则能开演无边法。】
  你看看,要度众生,众生无量无边,根性不相同,烦恼习气不一样。要应付无量众生,你要通达无量法门,你才能应付得了。通达无量法门就要破所知障,得辩才无碍是破烦恼障。先破烦恼障成就自己的德行,成就自己的辩才,再破法执,所知障。要怎么破?要学法门。学法门,当然最殊胜的是《华严》,为什么?华严是大乘佛法的概论,所有大乘的教义全部都在里头。所以民国初年,弘一大师,我们在他的讲演里面看到,他勉励知识分子学佛就从《华严经》下手。特别介绍的《华严经疏钞》,经看不懂,你看注解。这个指导是正确的。弘一大师本人也是非常的爱好《华严》,每天早晚课他念的经文是「普贤菩萨行愿品」,受持「行愿品」做早晚课,念佛求生净土。所以「行愿品」也变成净土五经之一。
  『开』是开示,就是我们今天讲的上课、教学。『演』是表演,「演」是自己做到,你自己做不到,你叫别人学,人家怀疑,人家不相信。必须自己做到,你教学生,学生看到你,没错,你的确是言行一致,学生才服了,才真正肯接受你的教导,你才能成就真实的功德。真实功德就是「续佛慧命,传法度生」这八个字。你自己不能做到,不能教人,教育能不能有成就,能不能成功,关键在此地;换句话说,你教别人持戒,自己不持戒,人家怎么会相信?
  持戒从哪里做起?从弟子规做起,从感应篇做起,从十善业道做起。这三个是佛法根本的根本,为什么?没有这三样,三皈五戒是假的,不是真的。所以,出家人沙弥律仪做不到,在家人三皈五戒做不到,不但三皈五戒做不到,十善业做不到,那就不必提三皈五戒。戒是建立在善的基础上,十善不是戒,是善法。有善法才能有戒律,善都没有,哪来的戒?为什么十善做不到?弟子规没做到。所以你把弟子规做到,把感应篇做到,十善业就不难了,你的根才扎得稳。有这个基础,好像盖房子一样,你才能盖大楼;没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