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搞这个活动,我们联合国教科文总部全力支持。我很感谢,以后我不再搞了。我要说的话、要做的事,你们都看到了,照这个方法去做会有效果。当然国内的宗教活动,其他一切活动都不参加了。八十岁了,好好的讲经就好,没有我的事情了。所以我说巴黎这一次我划了句点,到此为止。
要想真正化解冲突,达到全世界的社会安定和平,要宗教团结。要以伦理、道德、因果、智慧、科学的教育,好好的教导人民,就能够达到幸福美满的人生。我们见到了,我们也做出来,告诉联合国,告诉全世界。教科文组织参加的是一百九十二个国家,等於说我们统统介绍到了,我们欢迎大家到汤池去参观、去指导。希望把汤池这个模式向全世界推广,这是我们一点点心愿,所以我们回归到本位。希望国家,希望有志的人士,借著这个经验认真努力好好去做,报效国家,报效祖宗之德,救度现前世界苦难众生。这桩事有意义、有价值,在佛法讲无量功德。
我们自己往后,就是我讲经教学,教学我说过,我希望教几个学生,不多,顶多五十人。这五十人是哪样的人?三十个儒,十个佛,十个道。我们中国传统的学术,儒释道三家。我只希望能有五十个志同道合,我们天天在一起学习,学佛、学儒、学道。来学的条件,学儒的必须百分之百的落实《弟子规》、《感应篇》、《十善业道经》,这是根本。如果学佛,学佛在家也是这个根本,如果出家的还要加一个《沙弥律仪》。百分之百的落实,我就欢迎你来,我们不收学费,绝对不是像有人谣传说是我要办学,一个学生要收二十万学费,这是人造谣生事,没有这个话。拿二十万的人太容易了,我相信这种人很多,那还办得成什么学?我们要的是这四门功课要百分之百落实,你伦理道德的基础才扎根,你会有成就。
修学功课,基本的伦理道德的功课,这个四门决定是要拿满分的,要认真学习的。以后你在儒释道三家里头选一门课,一门深入。一个人只能学一门,学《论语》的专攻《论语》,学《孟子》的专攻《孟子》,学《金刚经》的专攻《金刚经》,学《老子》的专攻《老子》。时间多少?第一个阶段十年,第二个阶段二十年,一生的事业。这个样子我们中国儒释道三家就有传人了。如果要是发这样的心,学习的环境我提供,我来做护法。五十个人,你们的日常生活我统统照顾到,我护持你们,你们好好用功。一个人一生专攻一门,将来都做专家,不但是国内专家,是全世界的专家。儒释道三家不会断,我们能救起来,慢慢让这批人发扬光大,这就是我一个心愿。
我只培养这五十个人,这五十个人是老师,不是学生。我们不对外教学,我们的讲学是在家里面。譬如你是讲《论语》的,你一个人讲,我们四十九个人听;明天轮到他讲《金刚经》的,他上台讲《金刚经》,我们四十九个人听他的。就是说这五十个人就是五十门功课,我们统统听,但是自己专攻一门,我用这个方法。我们生活在一起,修行在一起,修行修什么?修清净心,修放下。名闻利养、五欲六尘、贪瞋痴慢、是非人我统统放得干干净净。
我天天讲《华严经》,这是我的一门功课,一门深入。我要办这么个学校,所以五十个人在一起,学校规模不大,很小。我们五十个人,每个人是老师,每个人也是学生,所以是一种研究、学习的道场。可以做一个什么?研习所,或者是研习院、学院,不招生的。十年、二十年,我们就是这么多人在一起修学,在一块研究做学问,其他的我们不做。我们每天有多余的时间,我们自己种菜,如果地方多的话,我们还可以种一点粮食,如果能够达到自给自足,那太美好了。这就是古人讲的耕读传家,自己耕种,自己读书,於人无争,於世无求。
现在我们在澳洲新买了两块地,可以用,两块地很便宜,合中国人民币还不到五百万。土地多大?合中国是一千五百亩,大概人民币不到五百万。所以土地我们有了,澳洲政府也非常欢迎我们。真正在那个地方做学问,我们半耕半读,这是桩好事情。所以要想参加,必须放下自私自利,放下是非人我,放下贪瞋痴慢,放下五欲六尘。这是我们要求的条件,这样才能够真正做到六和敬,是释迦牟尼佛真正的僧团。五十个人在一起,就像父子兄弟一样,互相照顾。我们也结界,所谓结界就是我们不出界线。我们有个庄园,庄园就是我们自己的道场,就像从前东晋时代慧远大师。他们是一百二十三人,我们现在只有五十个人,居住在这个地方结界。我们不出界线,你的心是定的,你如果常常出去,你心不定;心不定,世出世法都不能成就。要想成就一定要离有为过,才会真正有成就。
所以希望真正发大心的,我就非常欢迎,不要你一分钱。真正肯发心,真正把我们所要求的弟子规、感应篇、十善业百分之百落实,你就是圣贤的种子,就是圣贤的胚胎。只要有好的环境来培养你,十年、二十年之后,你就成圣成贤。我要办这么一个学校,所以这个学校很特殊的,全世界还没有第二个,真正像宗教里面讲的修道院。这是希望同修们明了,往后我们的方向、我们的目标,走这么个路子。
清凉大师这个注虽然不多,你看看他讲的是「离犯戒」,那就是戒律一定要遵守。诸位要晓得,《弟子规》是戒律,《感应篇》也是戒律,《弟子规》是儒家的戒律,《感应篇》是道家的戒律,而且是根本戒,《十善业》是佛法里面的根本戒,都是在入门之前必须要具备的。你做学生,学生的条件就是如此,你不具足这个条件,就好像入学考试,你就不及格。你必须具足这个条件,欢迎你来学,我们会全心全力帮助你。如果入门之后你犯戒,你违背这四个科目,我们就劝你退学,我们还是很尊重你,还是很敬爱你,为什么?你不能承担这个学术。
我在讲席里面讲过多少次,释迦、孔子教学,何以有那样的成就,有那样好的摄受力,什么原因?他自己做到了,他所讲的他全部做到。做到而后说到是圣人。你看中国的「圣」字,要是写成篆字就很容易体会到意思。「圣」字它左边有个耳朵,耳字,右面是个口字,下面是个壬字,那不是王,是壬。用篆字写出来就很明显,耳是什么?耳顺,你看夫子讲「六十而耳顺」。耳顺什么?耳顺圆音,圆是圆满的圆,音声的音,因为耳听八方。眼不行,眼能看前,看不到后面,所以耳的功能比眼厉害。耳能听,睡著了还能听,眼不能看,眼的功德不如耳,所以耳是圆满的,眼有缺陷,表这个意思。这是从事上讲,但是你要从心,它代表我们的心灵明,没有一样不通。在佛法讲,通达诸法实相,耳有这个意思,通达诸法实相。
口是什么?口是宣扬,教化众生,帮助众生破迷开悟,声。下面壬,壬写成篆字意思就是你在大庭广众当中能够站得起来,它是个会意,象形、会意。上面是个人,下面是土,人站在土上,我们常讲顶天立地。自己成就,耳代表自成就,我们讲明心见性,通达诸法实相,口教化众生。有身教,有言教,顶天立地是身教,口代表言说,是言教,身口意三业教化众生,圣是这个意思。所以决定没有犯戒的行为,决定没有过失,我们要求的是圣人。你来参加我们这个学习,你就是「我要作佛,我要作菩萨,我要做圣人」,我欢迎你来,我成就你,我供养你,我护持你。
这个时代真的没有大圣大贤,所以世间混浊,五浊恶世。我们所希求的,希望有大圣大贤出现於世,有大儒,有真道,有真佛。我们不敢求多,所以佛跟道只求十个,儒希望求三十个。希望能有这些有缘人,我想这个有缘人在佛门讲都是再来人,决不是普通人。普通人自私自利、名闻利养放不下,真正放下,那不是普通人,这是我们梦寐以求的。所以要认真、要努力。
修行在哪里修?最殊胜的在人事上修。我常常讲的,从内心深处对一切人事物对立的念头要放下,人家跟我对立,我不再跟人对立。怀疑的念头是错误的,没有,对别人信任。他怀疑我,我信任他,不在乎吃亏上当,不要怕这个。矛盾也是错误的,统统要舍离,以一片真诚对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你就对了。诚诚恳恳处事待人接物,首先做到不自欺、不妄语。司马光一生的成就,人家问他,你怎么成就的?他告诉人,一生不妄语,这是我们应当学的。我们还有事情不敢告诉别人,不敢告诉别人一定不是好事,这就是过失。起心动念、造作行为没有不能告人的事,心地正大光明,我们才能成就,才能提升自己,不至於堕落!
学佛同修都知道三界六道十法界,我们只希望自己不断向上提升,不可以堕落,不能向上提升就错了。所以我们希望这五十个人都是立定志愿,不断向上提升自己的灵性,有缘就帮助一切苦难众生。帮助众生的目标是帮助他破迷开悟,唯有破迷开悟才能真正达到离苦得乐,永离犯戒,永离过失,这就对了,这离垢地。现在时间到了,今天我们就讲到此地。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六四一卷) 2006/10/22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1641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接著看「贤首品第十二」,十地位里面第三个小段,十地位。
【若能舍离有为过。则离憍慢及放逸。若离憍慢及放逸。则能兼利一切众。】
我们把清凉大师的注解念一遍。「三一颂」,就是一首偈四句,刚才我们念的。「离慢等,是三四二地」,就是第三地,发光地;第四地,焰慧地,这二地。「以三地於禅不著故无慢,又以求法不懈,亦名离慢;第四地得出世间道品,故云无放逸。然不舍摄生,故云兼利」。清凉大师注的并不多,但是也说得很精彩。这是十信位里面有十地菩萨行,并不是真的到达十地,我们要知道这是十信,第十信。《华严》是圆融的法门,「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不要说是到第十信,就是初信也圆满含摄一切地位。就是初信位里面有十信、有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到十地、到等觉也没有离开初信、二信、三信,所以说「一即一切,一切即一」。
在这个地方,我们可以说烦恼习气确实都断了,只有微细的无明习气还在,所以初住以上还有四十一个阶位,这我们一定要明了、要清楚。这个阶位是习气,不是真有这些烦恼。这个地方烦恼习气都不包含在其中,纵有烦恼也非常微细,因为他才能舍,他舍了之后才真正得初住位,那就离开十法界到华藏世界去。现在是将证未证,在这个边缘的地区,就是十信跟初住的当中说这个状况。前面在二地菩萨,我们读过了,他能够「舍离有为过」,这就是二地菩萨所修的。你看十信位菩萨也修,那个功夫浅深另当别论,人家真干。
第三地,这首偈前面两句是三地,后面两句是四地。『若能舍离有为过,则离憍慢及放逸』,这也是俱生烦恼,不是你这一生学的。你在六道里面投胎,你是带来的,也就是过去生中的烦恼习气带到这一生来,我们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