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再看下面这句:
【若一切佛现其前。则了神通深密用。】
『了』是明了,清凉大师注解里面讲「解了诸佛深密之法」,就是明了的意思,对於十方三世诸佛如来深密之法你都明白,你都能够懂得。诸佛深密之法是什么?我们如何能够理解?其实诸佛深密之法不出《大方广佛华严经》,这部《大方广佛华严经》就是十方三世一切如来深密之法,真的是深,为什么?每个字、每一句义理深广无限。随著我们自己的境界我们能看多少,程度深的人看得深,程度浅的人看得浅,没有程度的人看不懂。很多会念,念得很好,什么意思不知道、不懂,就跟念咒一样。我们确实明了,自古以来很多不认识字,会念经,经念的是一个字都没错,他真的没念过书,不识字。所以,大法没有浅深,浅深在人,人要是心浮气躁那就看得很浅,甚至於完全看不出里面的意思,心清净就能看出来,为什么?我们在前面讲了很多,佛所说的这一切法都是自性流露出来的,你为什么会懂?因为你的佛性跟诸佛的佛性是一不是二,你怎么会不懂?
只要心跟佛的心一样,就全都通了。这个例子,我们前面讲惠能大师的例子,诸位应该清楚,我们真的看清楚、看明白,一点怀疑都没有,为什么?惠能大师的心是佛心,佛心是什么?佛心没有念头。古大德常常告诉我们,佛的心就是禅,佛的行就是戒律,佛的言就是经教。所以他的言就是在讲经,无论在什么地方,只要开口说话,你把它记录下来,真的是经教,非常好的教诲。最重要的是佛心,佛心是禅,什么叫禅?《金刚经》上说的两句,「不取於相,如如不动」。六祖惠能大师一生教人就是这个原理原则,外不著相叫做禅,内不动心叫做定,禅定的意思。
真心,佛心,真的是相同,相是境界相,阿赖耶的相分,见是阿赖耶的见分。用阿赖耶的见分见阿赖耶的相分,这个不能解决问题,为什么?阿赖耶的见分是妄心,阿赖耶的境界相是妄相,妄没有办法破妄,那要用什么?要用阿赖耶的证自证分,阿赖耶的证自证分是什么?是佛性,就是自性里面本有的般若智慧。佛在这个经后面跟我们讲「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那个如来就是本性。如来的智慧就是本性里面本有的般若智慧,通常我们也称它作佛性。你用这个来观境界相,那就是佛知佛见,那是佛心。
诸位要晓得,阿赖耶的见分不是佛心,是凡夫心(凡心),因为它已经染污了,它已经有起心动念、分别执著。你看看,末那识,四大烦恼常相随,与生俱来的烦恼,一迷它就有。有我见这就有分别,起心动念就有分别,立刻就有执著,执著有我。谁是我?执著阿赖耶识是我。阿赖耶迷了之后的现象,我们一般讲性质,是个什么性质?它有我见、它有我爱、它有我痴、它有我慢,你们想想看,叫四大烦恼。头一个是执著有我(这不是身,没有执著身),就是我们一般人讲灵魂,佛法里面讲神识。神识从哪里来?从执著来的,神识就是阿赖耶识,这个东西绝对不随我们这个身体的生灭,身体生灭与它不相干,所以你要晓得。现在外国人懂得了,外国人说人不死,没有一个人是真的死了,他不过是换个身体而已;阿赖耶识去投胎,又换个身体,他没死,他换身体去了。有人到人间来,换个身体他又到人道来投胎,有人到天上去,有人到畜生、饿鬼、地狱去。
换身体不是自己能做得了主的,自己做不了主,什么人做主?也不是佛做主,也不是上帝做主,也不是阎罗王做主,业力做主。佛说得好,你自己所造的业,哪个业的力量最强,它就先起作用,善业强,三善道受生,恶业强,三恶道受生,业力牵著你去投胎。所以业有两种,一种叫引业,一种叫满业。引导你到哪一道再去找个身体,这个力量叫引业,引导你去的;你得到身体之后,你的一生或者享福,或者受罪,一生的状况,那叫满业。满业确实就是我们一般讲的因果报应。你一生行善积德,那你的满业就非常好,你来生享福,有福报;一生心行不善,你纵然是得人身,你来生很贫贱,生活很苦,为什么?你没有修善业。
而善业於自己,在佛法里面讲得很清楚,与布施有关系,这一生喜欢施财,来生得大富,满业得大富;这一生喜欢布施法,法布施,来生聪明智慧;这一生喜欢无畏布施,来生健康长寿,这是属於满业,这个道理要懂。在儒家讲五常,佛家讲五戒,能持戒,持戒是引你到哪一道去受生,这是引业,这两种业力。知道这个事实真相的人会不会怕死?不会,知道没有。知道这个真相的人要晓得什么?要晓得积功累德,断恶修善,他才能把自己灵性不断向上提升。决定不能搞贪瞋痴慢,所以你不能随顺烦恼,烦恼习气很重。
你要知道,四大烦恼第一个我见就是执著有个我,然后那三个呢?那三个就是贪瞋痴。你们想想,我爱就是贪,我痴就是愚痴,我慢就是瞋,所以贪瞋痴佛家称为根本烦恼,称之为三毒烦恼。所有众生都有,六道里头没有一个没有,但是它有厚薄不同,有人很严重,有人比较淡一点、轻一点,这与修学功夫有关系。凡是贪瞋痴淡的人,肯定过去世都是修行人,如果不是修行人就不可能。也有过去修行修得很不错,这一生得大富大贵,他把过去修行忘掉了,贪图眼前的名闻利养、五欲六尘,产生严重的贪著,那他又要堕落,这一生福享尽了,肯定又回到三途去。这个佛法里面叫三世怨,第一世修福,第二世享福,第三世堕落,福享完了堕落。
佛实在讲很慈悲,把宇宙人生的真相都给我们说穿了,我们要能体会,要相信,不可以疑惑,要认真的提升自己。知道眼前一切所有都是梦幻泡影,连身体都不是自己的,何况身外之物!你愈看得淡你的心愈平静,心愈平静就愈有智慧,有智慧你看问题才看得清楚,你才有能力解决问题,有能力在复杂的社会里面知道自己怎样生活,怎样应付,怎样提升自己。总的一句话说,有力量的多行布施,你决定有好处,而且怎么样?布施愈施愈多。所以你要有高度智慧,为什么?到多的时候往往人就又迷了,你在没有钱的时候布施还很容易,钱一多反而起了贪心,不肯布施了,这就是迷!五欲六尘境界现前他就迷了,痴就增长,末那识里头我痴力量增长,这个很麻烦,肯定堕落。
佛教给我们舍得,这好!布施你一定有果报,财布施得财,得财把得财舍掉。舍,把你得到的东西再舍掉,舍掉又会得,得了再舍。总而言之,我得少少舍,得多多舍,全部要舍干净,不要留,一等一的聪明人,真正觉悟人!财如是,法也如是。你这样的施财,你自己要用的时候怎么样?要用肯定有,决不会缺乏。法亦如是,法要舍,舍的时候我要用怎么办?要用的时候自然就来了,真的是有求必应,那个求是什么?心里在动个念头,他就得到了,这是我自己这一生的经验。
我在没出家的时候,那时候真的是非常不容易,我请到一套《大藏经》,日本的《大正藏》,非常艰苦得到一部《大藏经》。李老师在台中建个慈光图书馆,我去一看,里面的书不多,哪里像图书馆?只有一套《频伽藏》,可以说一部大部头的书都没有。我那时候还收集了几个大部头,我那时候有一套《十三经注疏》、有一套二十五史、一套《大藏经》,我统统都捐送给慈光图书馆,老师很高兴。我还有个老师,抗战期间我在贵州念书,周邦道先生那时候是我们的校长,他也在台湾,也学佛了,跟到李老师,所以我们就常常见面。他看到我连《大藏经》也布施掉了,他跟我说你别的书可以送给图书馆,《大藏经》你要留著,你将来有用处。我当时说了一句很不应该说的话,到底是年轻没有修养,我回老师一句话:我想要的时候一定就会来。这个话是真话,一点不假。周老师听了之后就愣住,点点头,不再说话。
真的,到以后跟李老师学《楞严经》,需要参考资料,真的,想什么东西它就会来。我把我想要的这些典籍写信给智开法师,香港的智开法师,他跟我同年,他在此地经营一个香港佛经流通处;那时候我们没有见过面,我们有书信往来,他对我很信任,他就给我找,找到就给我寄去,什么时候有钱什么时候付给他。因为我没有钱,所以他的书要先给我,我有钱的时候一定给他。在台中十年,智开法师帮我很大的忙,几乎我心里所想的,他都能替我找到,只是时间长短。最长的时间是半年,我想要一套《中观论》的注解,他找了半年找到一套。《中观论》两册,注解十二册,统统是线装书,我很感激他。这就是应了章嘉大师的教诲,「佛氏门中,有求必应」,你肯布施,你需要的时候哪里会缺少?诸佛菩萨、护法神都照顾你。
如果你吝啬,不肯布施,只知道自利,不知道利人,跟佛菩萨、跟护法神这个缘就断掉了,他不来护持你,那你所得到的都是你命里头有的福报,你命里没有的你得不到。我是很清楚,年轻的时候算命看相的告诉我,我命里财库空空,什么都没有,只有一点点聪明智慧,没有福报,没有寿命,短命。我很相信,我也不求,为什么?命里注定,到哪里求?求不到。学佛之后,我也不求福报,也不求聪明智慧,也不求健康长寿,只求寿命到能往生就好了。所以章嘉大师教我放下,我真干,我真听话,没想到以后真的是愈放愈多,愈施愈多,才真正懂得「舍得」这两个字的味道。你所得到的一定要舍,不能不舍。
这是讲的『神通深密用』。必须把佛心、佛言、佛行完全融会在自己日常生活当中,那就有受用。在日常工作当中,我们的工作是讲经教学,在讲经教学真用上了。在处事待人接物,你要守住一个最高的原则,「佛氏门中,不舍一人」。你要常常有心帮助别人,这个人愿意接受,多帮助他;不愿意接受,少帮助他;完全拒绝接受,也帮助他,为什么?看到这个形象就是帮助他。听到一声佛号,一历耳根,永为道种;看到我们这个形象,一历眼根,永为道种,他跟佛就有缘了,这是拒绝的人也种善根,真的是不舍一人。如果他见到我们不讨厌,还跟你点点头,那我们就跟他谈谈话。谈话决定是接引众生,把佛法介绍给他,送他几本书,送他几片光碟,他看了要欢喜他就会来找,会再要。总是恒顺众生,随喜功德。不能接受的,长时期一定要做出好样子给他看。这个好样子就是佛心、佛言、佛行,记住,这就是戒定慧。佛心是定,佛言是教,就是经,佛身就是戒律。
戒律我们做到弟子规、做到十善业、做到五戒,就很好了,断一切恶,修一切善。如果我们自己不知道自己做的是对还是错,《五种遗规》里头有一篇「好人歌」,我已经请梵师把它打字打出来,我们在这里去复印两百张,明天放在这里供养大众。你拿这篇,这篇是标准,你去看看。常常看,天天看看,对照对照,我是好人还是不好人;把不好的尽量努力把它改正,让自己在这一生当中成为一个好人。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