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交通非常不方便。在交通里面最舒适的就是坐船。船是什么?帆船,摇橹、划桨的这些小船,在江河里面航行,那是最舒服的。长途旅行有个小驴代步,那就很不错了,在那个时候就很奢侈了,贵人、有钱的人;普通的没有,要靠走路。所以我在抗战八年,大概走了好几万里路,我走了十个省,就靠两条腿走十个省。年轻,也没有觉得苦。真是辛苦!自己还背上自己的行李,行李很简单,真的,跟苦行僧差不多。两套换洗衣服,一个铺盖,打成一个包背在身上,长途旅行。
所以惠能大师是这么个出身。可是,他在黄梅参访五祖,只见一次面。然后派他到碓房里面干他的本行,破柴舂米,粗活,这个工作就干了八个月。八个月后,五祖传法,就把衣钵传给他。听五祖讲《金刚经》,我估计顶多两个小时,半夜,三更,半夜!到五祖房间,《金刚经》讲三分之一,那是讲大意,讲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他就大彻大悟了。大彻大悟就是得无碍智慧,那后头不要讲了。不但不要讲,世出世间一切法都不要讲了,他全通了,「演说诸法,称理契机而得自在」。在逃难的期间,头一个遇到的,在曹侯村遇到无尽藏比丘尼,这个比丘尼是受持《大涅盘经》的,《大涅盘经》念得很熟,不懂什么意思。碰到这个年轻的,那个时候他还没出家,居士,懂得佛法,但是他不认识字,很奇怪。无尽藏比丘尼把《大涅盘经》念给他听,他听完之后就给她讲,讲这里面道理,把无尽藏比丘尼讲开悟了。称理契机,而得自在,这个事情可不是简单的事。我们从佛跟祖师的证明,就相信这个事是真的,不是假的。
所以你要想得辩才无碍,你要想真正能够教化这个世界苦难众生,你不舍怎么行?你样样都想得到,那你永远做不到。你真正能够放下,你求清净、平等、正觉,你只要能做到这个,智慧就开了。人真的到清净平等觉,戒定慧三学圆满了。虽然你没有学过戒,惠能没有学过戒,惠能那叫道共戒,道是什么?道是智慧。人有智慧,怎么会做错事情?戒律是防非止恶,他没有非,就是没有过失,他不作恶,戒律就圆满了;他心是清净的,一个杂念都没有,定圆满了,他当然开智慧!
我们今天,这个也要,那个也要,这个也放不下,那个也放不下,那你是十足的凡夫,你戒定慧三学都没有。虽然很想学戒律,想学《弟子规》,用分别执著心去学,是好一点,那是初步,功夫得不得力?不得力。真正放下,功夫得力,进步就快了!所以整个关键,佛在这个经教告诉我们,妄想、分别、执著,「但以妄想分别执著而不能证得」。你要知道,你本来是佛,你有无量的智慧,你有无量的才艺、有无量的德行、有无量的福报,就是被这个障碍了,为什么不肯放下?这四种自在讲了三种。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到此地。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六五八卷) 2006/11/12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1658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贤首品第十二」,明十地位第二段,有四首偈颂,我们还是从第一首念起:
【若以智慧为先导。身语意业恒无失。则其愿力得自在。普随诸趣而现身。】
『自在』,我们讲了三条,我们是依据《大乘庄严经论》里面所讲的「四种自在」,我们现在看第四条。第四条是「得业自在,十地法云」,这是法云地的菩萨,「於诸烦恼业缚,悉能通达,更无障碍也」,这是讲的法云地的菩萨。前面我们说过,得无分别自在、得刹土自在、得智自在,前面两条是八地菩萨,第三是九地菩萨,这一条是法云地的菩萨,十地。诸烦恼就是一切烦恼,总的来说就是见思烦恼、尘沙烦恼、无明烦恼,这三大类。或者佛把这个三大类也说为二障,一个是烦恼障,一个是所知障。
断烦恼障是伏烦恼,确实并没有真正能断掉,就是小乘的阿罗汉,定功很深,可以说这九次第定是真正的禅定。三界之内的四禅八定都不能说是真正的禅定。为什么?它会失掉。九次第定不会失掉了,我们可以说这个功夫真的是到家了,不会再失掉。由此可知,色界天人、无色界天人,佛在经典里告诉我们,他们定失掉之后,还会堕三途;堕三途,当然定功全失掉。可是阿罗汉,阿罗汉就得到位不退,他是真的位不退了。不但他不会退转变成凡夫,他也绝对不会退转退到须陀洹,不可能的,证到阿罗汉决定不会退转的,这就真的叫得禅定了。
禅定怎么样?禅定能伏烦恼;换句话说,它能永远把它伏住。虽然烦恼习气在阿赖耶识里头,它不起作用,这是了不起的功夫。什么时候把阿赖耶里面含藏的习气种子,就是这烦恼习气种子把它转变成智慧,所谓「烦恼即菩提」,烦恼是迷,转迷为悟,这诸位都知道。转迷为悟,实际讲是转烦恼成菩提,菩提不会再变成烦恼,那就叫什么?他永远不会再迷惑,悟了之后不会再迷惑。这桩事情,楞严会上富楼那尊者提出来向世尊请教,世尊答得非常之好,这个道理我们要晓得。
转八识成四智,世尊在一般大乘教里面讲,八地菩萨。八地菩萨不动地,八地菩萨看到诸法实相,他是真正证得;证得诸法实相,那就是成佛了,八地是刚刚证得。诸位要晓得,圆教里头,《华严》是圆教,初住菩萨就破一品无明、证得一分法身。别教是初地,圆教是初住,别教八地就是圆教的第八住菩萨。我们在学习这部经的时候,前面给诸位提到过,圆教确实是不一样,真的是有超过一般人的智慧。为什么?第一个,他烦恼轻;第二个,多生多世的薰习,不是天生的。过去生中都学过大乘,都学过圆教,生生世世在薰习,所以善根福德深厚。这一生有缘又遇到了,虽不能证悟,解悟很可能。
而佛祖常常告诉我们,只要真正见到诸法实相,就是一切法的真相,真相是什么?真相是性相不二。法性在哪里?相就是法性。古人怕初学的难懂,中下根性的人不容易领悟,用比喻来说。贤首国师用金狮子做比喻,「以金作器,器器皆金」,这个事情好懂。我们到卖黄金的店铺里面去看看,你看各种黄金做的项炼、手镯、首饰,花样很多,琳琅满目!小店也有几千种,大店有一、二万种,不同的花样。花样再多,那是器,不一样,相不一样,它的本质?本质都是黄金。祖师把金比作法性,把这些相比作法相,法相千差万别,法性是一个。法性在哪里?法性跟法相分不开。金就在器里头,器就是金,金跟器是一不是二。这个我们懂得了。
什么人能够见到?我们现前所有一切物质现相,它的质料就是法性,谁能够见到?现相千差万别,法性从来不变。正因为你迷失了法性,你在法相上起妄想分别执著,这就叫烦恼。妄想分别是烦恼,执著就是业缚,为什么?你造的业。造善业,你受善报,被善报系缚住;造恶业,三途的恶报把你系缚住。总而言之,你跳不出六道轮回,六道轮回就是烦恼业缚。
只有真的觉悟了,他才於诸烦恼悉能通达。他通达什么?原来就是法性,性相一如,理事不二。从相上看有差别,从性上看没有差别,从性上看不二。你能不能看到真妄不二,邪正不二?然后再细细观察,生死不二,苦乐不二,是非不二,邪正不二,佛魔不二。试问问你还有妄想分别执著吗?没有了。有妄想分别执著,见不到,确实是不二。这个时候怎么样?你见到事实真相,就是见性,明心见性;见性就成佛了,你是真佛,你不是假佛。你这个身体在这个世间,不是业力来的,你不是受果报来的,你是佛菩萨应化在世间教化众生来的,这才叫名副其实的称为大法师。九地是法师地,十地是佛地。这句经文就是说的佛地,他是真的,不是假的。
所以底下有一句说,『普随诸趣而现身』。就跟《普门品》里面观世音菩萨所说的一样,应以什么身得度,他就现什么身;不是自己「我要想现什么」,不是的,自自然然的,随著众生的业感。众生有意思见佛,就现佛身,有意思见菩萨,就现菩萨身,三十二应,圆通无碍。真正想学,也真正能够如理如法,你就要在日常生活当中,在相上去观性。相千变万化,性从来没有动过,如如不动。
相虽然千变万化,难就难在这里,你不能有分别执著。我们现在初学,妄想是没有办法,绝对断不掉的,就是起心动念肯定有的,功夫用在哪里?不分别、不执著。我现在,「我现在不分别、不执著,看看我能不能见到性?」你还是用的分别心、用的执著心,所以你见不到。连相似都见不到,哪里能见到真实?真的不分别,真的不执著了,你肯定就见到。你想想看,你不分别,你不用意识;你不执著,你不用末那识。相宗给我们讲的,转八识成四智,六七因上转,五八是果上转。所以五八你就不要操心,你就在因上,转末那识为平等性智,转第六意识为妙观察智。此地於诸烦恼业缚悉能自在,这两个转过来了,所以他悉能通达。像《般若经》上讲的,性有相无,理有事无,所以他的心不动;心不动,性相就融成一体。因为性是不二,大小不二,没有空间;来去不二,先后不二,没有时间,所以才有能力随众生之感,能够遍法界应身。这桩事情我们凡夫听了不可思议,你要是真通达明白了,这个事情法尔如是,它本来就是这个样子,一点希奇都没有。这就是佛在《华严》给我们讲的,「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这是讲的德相。我们今天难什么?情执放不下,念念都是妄想分别执著做了主宰,这个东西做主,这是迷,把你搞颠倒了。
我们前面跟诸位做了个「圣凡迷悟示意图」,就是根据《华严经》的教诲做这个示意,你要细心去观察。妄想分别执著是不是真的障碍心性?没有,与心性毫不相干,就是说法性上没有,没有这个东西。法相上有没有?法相上也没有。你说我们冤不冤枉?所以它叫妄。它的根是什么?根叫妄想。你就想到那个「妄」字,妄是假的,不是真有。
我们用颜色,红、黄、蓝三种颜色,这三原色来做代表,把红色代表执著,蓝色代表分别,黄色代表妄想。你把这三个颜色,好像三副眼镜一样,你戴在眼睛上,你看到外面境界就模糊了。外面境界是什么?法相。把我们的眼睛比作什么?法性。这三大类妄想就是眼镜,眼镜有没有妨碍我们眼睛?没有。有没有妨碍外面的境界相?也没有。外面境界相代表法相,眼睛代表法性,法性里头没有这个东西,法相里头也没有这个东西。可是现在这个东西存在,这个东西是虚幻不实。
所以《起信论》里给我们讲,「本觉本有,不觉本无」。本觉是什么?本觉是法性跟法相。诸位要晓得,法性跟法相是一体。法相是法性变的,就好像金器是黄金制造的,它的体质是黄金,你能把它分开吗?分不开。一天到晚打妄想,不要想别的,你就想这桩事情,你常常想这个事情,这在佛法里面讲叫疑情。你看古大德说得好,「小疑则小悟,大疑则大悟」。这是疑情!你没有疑情,你就不会开悟。疑情跟怀疑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