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阱,非常危险。所以随缘是要有条件的,对佛法没有相当的认知,没有相当的定力,不可以学。学讲经在家里,不能面对外面。
现在可以,现在可以面对大众,怎么面对大众?就像我们摄影棚里面讲经,人家在电视里面、网路里面他看,他看得到你,你看不到他,这个行,这没有问题,我们也不需要认识他。他常常听,有些得利益,那是真的,真正得利益。一接触会生情执,那个麻烦可大了。所以现在是练习也可以能够利益众生,独善其身,同时可以兼善天下,用高科技的方法。这个在从前没有,从前没有这些工具,独善其身不能兼善天下。现在这个好工具应该要用,为什么?讲经说法的人少了,所以有这个必要。如果讲经说法的人多,没有这个必要。
所以我们的教学,同学们每个人来做报告都可以录相做成光碟。讲得很不错的,对修学、对社会风气有正面作用,我们就可以把他讲的播出去。像蔡老师讲的《弟子规》,钟茂森居士讲的「八荣八耻」,这个好,我们可以用网路、可以用电视播出去,与大众分享,这是正确的,这都叫随缘妙用无方德。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到此地。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六八八卷) 2006/12/23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1688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贤首品第十二」,第四段「大用无方」,我们看清凉大师的《钞》,引用贤首国师的「还源观」六门。请看第四门,「言四德者,一随缘妙用无方德」,上次学到这个地方。所以在日常生活当中,要学习佛菩萨的随缘而不攀缘,能够与自性相应,才能够在日常生活当中真正是回头是岸、返璞归真。
下面第二,「威仪住持有则德」,这条也非常重要。必须要知道,诸佛菩萨在世间一切示现、言论,无非都是为了调顺众生,我们现在说度化众生、教化众生。用什么来教?往往一般人的观念很狭隘,一听到这桩事情都想到是言教,课堂里面上课;而不知道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行住坐卧所表现的全是教化众生。所以,这条我们不能够不注意。这一条具体落实就是持戒,就是要有个规矩。别人不守规矩,决定不能责备他,为什么?他没见到,他没有听到。别人不守规矩要责备我自己,我没有做出好样子给他看。诸佛菩萨教化众生从来不责备人,就是做样子给他看,所以一切众生那么样的尊重,那么样的仰慕,那么样的感恩。总是要把众生本有的性德引发出来,他是佛,一切众生本来是佛,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中国古人讲「人之初,性本善」,换句话说,一切众生本性本善。他现在的念头不善、言语不善、行为不善,不善本来没有,本来都是善的。
佛教,佛是什么?这诸位是知道,佛是觉悟,佛是智慧,佛教就是觉悟的教育、智慧的教育。你怎么样能把众生自性里面的本觉、本善引导出来,你的教育成功了。如何引导?佛就给我们做了榜样。穿衣有穿衣的样子,整整齐齐,干干净净,不在华丽,不在时髦,整齐清洁;走路有走路的样子,站有站的样子,坐有坐的样子。在日常生活当中,都要做出样子来给众生看,这是教育。这些样子就是弟子规,就是戒律、威仪。比丘二百五十条戒,实际上戒律不多,只有四重戒、十三轻戒,总共合起来十七条,后面全是威仪,就是说在日常生活当中应当要守的规矩。佛家这些威仪讲的规矩比弟子规多,《弟子规》总共只有一百一十三条,比丘戒有二百五十条。所以有戒律、有威仪。为什么我们今天对於弟子规、感应篇、十善业道、沙弥律仪这么重视?就在这个地方,这是德行。
处处是为别人,我们的威仪不好,样子不好,我们上对不起佛菩萨,下对不起众生,没有给众生做好样子。学佛从哪里学起?从这里学起,千万不要轻视了。诸佛菩萨应化在世间,你拿弟子规去考考他,他每条都做到了,而且做得非常善巧、非常圆满,这是什么?这是他的智慧。绝对不是为自己,是为众生,为自己,做不做没有关系,是为教化众生,为树立佛教的形象。今天佛教的形象在社会上破坏了,谁破坏的?不是别人破坏的,是我们学佛的佛弟子自己破坏的,自己没有照这个去做,就破坏了。
会学的,会讲的,要把儒释道三个根融会贯通,表现在日常生活当中,日常工作当中,处事待人接物之中。这是什么标准?善人的标准。经本一展开,「善男子,善女人」,什么叫做善?我们今天讲的落实弟子规、落实感应篇、落实十善业道、落实沙弥律仪,这是善。诸位要知道,沙弥律仪在家出家统统可以学,比丘戒、比丘尼戒不行,在家人不能学,那是出家人的。所以沙弥律仪跟菩萨戒,在家都可以学,不分在家出家,应该要学。如果不学,这一个德就没有了。诸位要知道,大乘教,尤其是《华严》,常常讲「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你这个做到了,统统都有了;这个做不到,统统都没有,你是假的,你不是真的。「妄尽还源观」的六门是一体六面,你不能不知道。一面都不能少,一面没有了,六面全都没有了,这个不能不知道,你才晓得这个问题的重要性。
「住持」,是我们的身心安住在威仪上,譬如我们的身心今天学习是安住在弟子规上。弟子规学得不错了,学感应篇,把感应篇跟弟子规融成一体。不是说我学感应篇,弟子规就不要了,那错了,感应篇跟弟子规合成一个。第三步,再把十善业道跟弟子规、感应篇融合成一体,最后再加上沙弥律仪。真的安住在这上面,「持」是保持,保持永远不会失掉,到你大彻大悟、明心见性、成佛作祖,还是这个规矩。「则」就是原则,你在这个世间做人办事、待人接物,你有原则,这是德。不是随顺你的烦恼,你喜欢怎么做就怎么做,不可以。像四时,春夏秋冬不能颠倒,它有秩序、有原则。这个秩序、原则是自然的,决不是哪个人发明的、哪个人创造的,不是的,这就叫性德,你自性本来就是这样的。你现在违背这个原则,就是你迷了,你没有觉悟。你要觉悟的时候,自然是这样,哪里要学,哪里要教,本来就是这样的,这叫性德。
而我们六道凡夫是迷了自性太久,真的是迷失了,自性里面虽然有,它不能现前。现前出来的是烦恼,是自私自利、是名闻利养、是五欲六尘、是贪瞋痴慢,现出来是这些。这些东西自性里头没有,这些东西叫烦恼、叫罪孽。我们在生活当中常常起这种现行,这造罪业,佛门常讲的造业。造业自己不知道,为什么?成习惯了。错误,不能不知道。真正要学佛,就要把这些错误的改正过来、修正过来,这叫修行。所以佛菩萨给我们示现的,那是性德,本来就是这样的。我们自己觉悟之后,跟佛菩萨没有两样,这个道理、事实真相不可以不知道。
这大概总是十年前,我第一次到北京师大去访问,看到学校里面有一块大的牌子,写了八个字,「学为人师,身为世范」,这八个字也就是这一句的意思。你如何做世间人的模范,给世间人做好样子?「威仪住持」,这就能落实。当时我看到这八个字,我就对陪同我的副校长,我跟他说,这八个字就是《大方广佛华严经》。他当时听了就愣住,他说这八个字是我们学校的老师共同拟出来的。它说「身为世范」,我改了一个字,我把「身」改成「行」,学校也接受了,「行」比「身」的范围大。这八个字,我们不但在国内,在海外也常说,常常劝导,大家一定要发心。我这种生活行为,我的工作的态度,我处事待人接物,是不是可以给社会做最好的榜样?我们的社会都像我这个样子行不行?好好想想。古圣先贤的教诲,诸佛菩萨在经中的告诫,那就是行为世范,就是学为人师。
第三,「柔和质直摄生德」。摄受众生,接引众生,要用什么方法?大师在此地告诉我们,要柔和、要质直。这两桩事情乍看好像是矛盾,柔和就不能质直,质直就不能柔和。怎么样又能做到柔和,是又能做到质直?质直就是正直,行得正,没有一丝毫邪曲,没有邪恶,没有弯曲。佛家常讲「直心是道场」,世尊在楞严会上教导我们心直言直,这中间没有委曲之相,这样学佛才能有成就。委曲之相就是心不正,言不诚实。心如何能正?无贪、无瞋、无痴,心就正。人要没有自私自利的念头,心就正。起心动念,头一个想到於我有没有好处,於我有没有利益,心就不正。
诸佛菩萨,世间的圣人,起心动念没有想到自己,起心动念想到一切众生,从来没有为自己想过。帮助众生觉悟,帮助众生离苦得乐,所以诸佛菩萨从来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能离苦。每天想的是这个,做的也是这个,要帮助众生真正离苦,离究竟苦,得究竟乐。有没有法子?有,不但有,而且还很简单,可是这个法叫难信之法。不是普通人难信,修行修了一辈子,他都不相信,这就没法子,所以诸佛都说难信之法。这什么法?念阿弥陀佛。只要你能够专心念阿弥陀佛,没有一样问题不能解决。前一段时期「山西小院」光碟传到我们这个地方,大家都看了,看了很受感动。没错,你是有点善根,被感动了,你信不信?不信。为什么不信?你没有能照做,这就是你不相信,信的人一定依教奉行。
你的身体本来是健康的。寿命,要照中国古人的讲法,从前李老师告诉我的,他是根据《黄帝内经.灵枢经》,这是中国医学的理论,中国古人讲人的寿命,正常的寿命是两百岁。就是这个机器你要好好的使用,好好的保养它,它可以用两百年。你没有达到这个期限,就是你自己糟蹋了自己,你不会使用,你不会保养,糟蹋掉了。所以,中国道家最讲究的是养生之道,他们修行的目标就是长寿。佛法并不重视长寿,佛法重视在觉悟,大彻大悟,明心见性,佛法重视这个。可是你要晓得,真正觉悟之后,或者是真正念佛念到一心不乱,念佛人的目标,一心不乱跟大彻大悟没有两样,念到这样的功夫,生死就没有了。你要在这个世间住一万年、二万年行不行?行,一、二万年小事。
释迦牟尼佛还有两个学生现在还在世间。一个是迦叶尊者,他在云南鸡足山,他没有入灭,还活在世间。他要住世多久?寿命长了!他要等弥勒菩萨到这个世间来示现成佛,把释迦牟尼佛的衣钵传给弥勒佛。弥勒佛什么时候到这个地方来成佛?根据经上所讲的,是五十六亿七千万年。你看寿命多长!那是什么?那是明心见性了。你在这个世间,那要看缘分,能长住,也能马上走,这大自在。另外一位就是宾头卢尊者,阿罗汉,佛不准他灭度,把他留在这个世间给世间人种福。所以你们如果要发心斋僧,他就会来应供。你发的是真诚心,想修福,他是真正的福田僧,你供养到他,这真有福。大慈大悲,不辜负众生修福的愿望,所以他留在世间没有灭度。他来应供,诸位都知道,阿罗汉六种神通具足,他能变化,他变化成什么样子你不认识。他会混在大众里面,没有人认识他,来给你作福田,这是佛菩萨的慈悲。
人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