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出世间一切人事物都不要再执著了,阿罗汉;再放下分别,你是菩萨;放下起心动念,你本来是佛。这些圣人应化在世间,永远是恒顺众生,随喜功德。所以示现没有定法,示现是随著众生的意念,自己永远没有。不是自己想现一个什么样的身,不是,要有这个念头,他是凡夫,为什么?他有妄想分别执著。所以示现是感,自然的应,众生有感,自然就应。说法也是感应,教学依旧是感应,决没有设定一个什么科目来教人,没这回事情。
你看看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讲经,这是后人说的,他教学的方式,我们讲教仪,仪规的仪,就是我们现在讲的教学的方式,没有一定,全是众生有感,自然的应。所以这一生教学当中,绝大多数都是学生启请,请法,佛随顺机宜而说,只有极少数的是无问自说。《阿弥陀经》就是的,无问自说。无问自说就是没有人请,但是缘成熟了,这是属於冥感,佛显应。有人启请是显感显应,都明显;无问自说是冥感,没有启请,但是众生的缘成熟,这是感,佛也有应。还有一种,佛的应是冥应,你完全不能够觉察,这就是我们讲的佛力加持,那我们也可以说现在人所谓磁场、气氛,磁场来加持你。这里头也不是一定,善恶不一定,显隐不一定,可是怎么样?你要是这一类根机,在这里头你能感受到,机缘没有成熟感受不到,机缘成熟感受到。但是显应,虽然你看到他的形相、你听到他说法的音声,听众的接受能力也不相同,有人听了开悟,有人听了证果,有人听到提升境界,有人听到改恶向善,有人听到依旧茫然不知,阿赖耶里头落个种子,不相同。
由此可知,佛对遍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的供养从来没有间断过,我们凡夫一无所知。菩萨、阿罗汉,真正发菩提心的人,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这个意念遍法界虚空界,都在加持一切众生。一切众生觉察不到,那个原因是什么?妄想分别执著的习气太重,他没有觉察到。如果是愈轻,慢慢就感受到,轻到有一定的程度,大概是执著放下了,虽没有完全放下,应该放下个八九成,就很明显,就能够觉察到。
但是谚语说得好,「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魔是什么?魔是烦恼习气。为什么说魔的力量那么大?佛的道只有一尺,魔的道有一丈,魔的道有十倍,这是在娑婆世界说,特别是在我们这个地球上说。真的是这样的,一念不觉,迷失自性的人多,迷失自性的人把自性本有的般若智慧变成烦恼,变成无明烦恼,把自己的德能变成业障,把自己的相好变成报障,三德变成三障。在现在这个社会有三障的人多,那就是魔,折磨;道是清凉自在,可是折磨太大,围绕著你。你有能力不受折磨,这是多大的智慧,多深的定功!你有大智、你有深定,行,不受外面环境干扰。如果你的智慧、定功不够,你就没有办法不受干扰。别人当你面把你臭骂一顿,你什么反应?你很不高兴,马上你也把他骂一顿,这就叫烦恼,这就叫魔障现前。别人恭维你,对你很好,你非常欢喜,魔障现前,心不清净,心不自在,不是修行人。修行人就在这些境界里头修。
所以你要是会用的话,魔也是佛,魔佛不二。佛帮助我们明了,魔帮助我们提升,统是增上缘。他把我臭骂一顿,无缘无故来找麻烦,臭骂一顿,我如如不动,心地清凉自在,合掌念佛供养他;骂的时间太长,沏一杯茶供养他,给他解解渴,让他慢慢的骂,骂累了,不骂了。骂的时候,看到你一点也不生气,过几天想想:这个人比我强,我不如他。他能一回头,你就度了他。你看,先度自己,后面就度别人,你没有被他影响到,他就被你影响。他到底是佛是魔,看你自己的用心,你自己的用心善,他是佛;自己心不善,他是魔。所以佛与魔不在外头,在你自己一念觉,一切众生都是佛,一念迷,一切众生全是魔。跟你讲真的,无佛亦无魔,所以全是大德尊。所以你见到魔就不害怕了,见到魔不怕他障碍我了,障碍不了,就成就我,我的智慧德行大幅度的提升。你提升了,他也佩服,他也赞叹。
学佛,我常讲,我们用什么功?在哪里用功?头一条,把内心深处对一切人事物对立化解掉。别人跟我对立可以,我不跟人对立,从这里学起,你的德行、你的功夫才真会有成就。真诚心、清净心、平等心、正觉心、慈悲心就是从这里学起的,还跟别人有对立,都没有,真诚清净平等觉全没有了,慈悲都没有了,这要知道。所以修晓得从哪里起点?跟一切众生不对立了。对一切众生没有疑惑了,疑是菩萨最大的障碍,你自性里头没有怀疑,为什么对这个要疑、对那个要疑?这很糟糕。六个根本烦恼,贪瞋痴慢疑,根本烦恼,你要不断,你的功夫怎么能建立?你的恶怎么能断得了?你的善怎么能修得成?所以这段经文里面用帐来表法,护法要护自己,能护自己就是护持佛法,自己护自己护不了,不是佛法。佛法不在心外,佛法称内学,佛法在自己心里,外头哪有?这我们要晓得。
所以在日常生活当中警觉性一定要高,境界现前不随著境界走,不管是顺境、逆境,你只要不跟它走,顺境里面没有贪恋,逆境里头没有瞋恚,没有贪恋、没有瞋恚,愚痴就没有了,这是什么?这是修学,转贪瞋痴为三菩提,这真修行!几个人懂得真修?真修在日常生活当中,在你日常工作当中、在你处事待人接物当中;你接触到人、接触到事生欢喜心,你被境界转,生厌恶心、讨厌心,你被境界转了。你那个也是修行,是修六道行,甚至於起贪瞋痴慢,你是修三途行。你天天修三途行,你怎么会不到三途?果报当然就是三途。所以堕三途不能怪人,别人没有害你,还是你自作自受!别人来害你,来惹你生气,你笑嘻嘻的,你不生气,他就没有害你。换句话说,他要惹你生气,你真的生气,你上当了,还是你自己,怪自己不能怪别人,你怪别人是错误的。
所以六祖大师讲得好,「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所有一切过失都在自己这一边,外面一切人事物确实没有过,他讲的是真话。你什么时候能看到证明六祖大师这句话讲得没错,是真的,一点不假,你就会用功,你的功夫也就得力了。如果见不到这一点,修行难了,起心动念、言语造作全是搞六道轮回。而且六道里还不是三善道,都是三恶道;自私自利、名闻利养、五欲六尘、贪瞋痴慢,三恶道。三善道是十善业,真的把弟子规做到、感应篇做到、十善业做到,三善道。
所以我们在现在这个时代灾难很多,环境不好,要常常想到将来到哪一道去,这是真的,这才叫真正觉悟,真正的警觉到了,将来到哪里去。不要以为我念念在求生净土,能去得了吗?净土,善人才能往生,善人的标准是弟子规、感应篇、十善业,能够把这个做好,念佛求生净土,心想事成。天天念佛,起心动念、言语造作跟弟子规相反,跟十善业、感应篇相反,去不了,还是先到三途。你这一点善的种子在阿赖耶里头,将来遇现行接著再干。再干还是修这三样东西,这是基础的基础,根本的根本。这三样东西做不到,还是不能往生,什么时候做到什么时候往生,不能不知道。
今天我们就明白了,用什么来护持我们?十善业道是妙花,太上感应篇是妙花,弟子规是中国传统祖宗教学里面的妙花,这能保护我们。它是性德流露,所以普散十方诸国土。十方诸佛如来度化众生都以这个为基础,所以用这个来供养一切大德尊。再看下面一首,第十首:
【又放光明香庄严。】
这个意思你一定要清楚,『光明』是自性本具的般若智慧;『香』是戒定真香,香是五分法身香。五分法身是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就是戒定慧三学再加上解脱、解脱知见,这五种就叫五分法身香,我们要修这个。诸位一定要知道,戒定慧的反面就是贪瞋痴,戒的反面是贪,定的反面是瞋恚,慧的反面是愚痴。戒定慧是自性本有的,解脱、解脱知见也是自性本有的,我们迷了自性,把戒定慧扭曲了,变成贪瞋痴慢疑,佛法教导我们,没有别的,你想想看,无非是恢复我们自性而已。
【种种妙香集为帐。】
比前面的意思深一层,就是进一步提高了,这里头有定、有慧。前面妙花著重在因果,表法著重在善因善果,恶因恶报。断恶修善是第一个帐,第一重,修定、修慧是第二重,底下一首偈讲末香,末香是第三重。我们不在这上用功,把这个层次疏忽掉,读诵大乘有什么用?就像盖房子一样,我想盖高楼,没有地基能盖得成吗?所以很多同学问我,我们修行要怎样才能成就?要建一个什么样的道场?你想想释迦牟尼佛一生没有道场,一生没有讲堂,只有在竹林精舍、只树给孤独园,那是居士长者提供的临时讲经的场所。释迦牟尼佛圆寂没有在讲堂里面,没有在精舍里头,依然是在旷野双树间,这就是给我们讲得清楚明白!什么是道场?你有道,你在哪里,那个地方就是道场。你要没有道,你到哪里去找道场?先有道,后有道场。
现在我们可以说,这个场可以解释为磁场。你有道德,你坐在那个地方,那个地方磁场就特别好。真的,你居住在那个地方,山河大地都受到你的影响。就像江本博士水实验一样,你的心纯净,你的行为纯善,这个地区统统都受感应。这个地区的人有没有?人也都受这个感应,为什么他感觉不到?他烦恼习气太重,他没有感受到,绝对不是这个磁场他那里没有,他有的。如果他心平气和,他会感受到,这个道理要懂。
学道,前面我们讲到供养三宝,学道是什么?是依教奉行。佛在经上怎么讲,我不怀疑,我真的听懂、听明白了,我照做,这叫供养佛;我做出来有心得,做出来法喜充满,这叫供养法;我能够与天地万物一切众生和睦相处,这叫供养僧,真供养。不能跟大众相处,天天用七宝去供养佛都没有用处,得不到佛的加持。佛的加持是经教的教诲,你没有依教奉行,你得不到加持,依教奉行就得到加持,就这么个意思。我每天读经,天天诵经,天天念佛,没有依教奉行,生活当中待人接物还是烦恼习气,你什么都没得到,那就是寒山、拾得所说的话:喊破喉咙也枉然。他上面一句话说「口念弥陀心散乱,喊破喉咙也枉然」。这是真的不是假的。你搞的全是假的,所以你不得法喜,你天天生烦恼。生烦恼的事就太多,那就不必再举例。你心不清净,你心不平等,这不叫学佛。
学佛的人功夫真正得力,没有别的,心,我们不要说一天一天,一年比一年清净,一月比一月清净,功夫好!一年比一年平等,一月比一月平等,真功夫,他怎么不法喜充满?他怎么会不快乐?离苦得乐,烦恼是苦,烦恼远离了。冤亲债主是很多,为什么?无量劫来迷失自性结的怨,这一生当中修行遇到了,还有很多想报复的。一切随他去,逆来顺受,用般若智慧观察,「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不在意,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