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你要问这神从哪来的?在此地给我们答案,诸佛菩萨随众生心,应所知量,这个答覆好,随心应量。就是你起什么念头,他就现什么相,这个念头有有意的、有无意,实际上无意也是有意的,因为那个意是很轻微、很淡薄,你自己简直就没有觉察到。是有这么个意思,自己还没有觉察到,可是你这有感,那应的相就现出来了。这是前面我们读过不少次的,四种感应,显感显应、冥感冥应、冥感显应、显感冥应,你怎么能说它没有?虽有,体空,当体即空,了不可得。《般若经》上讲的「一切法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你也不能说它有,你也不能说它无。你有有、你有无,你要晓得,你已经起妄想分别执著,都具足了,所以佛说你见不到事实真相。你能把妄想分别执著统统放下,真相则大白,就在面前。
我们凡夫最差劲就是要追根究柢,追根究柢就是不能放下妄想分别执著;换句话说,永远你也找不到答案。你不要说这一辈子,来一辈子、再一辈子,生生世世,无量劫后你都找不到答案,没有答案。你能够放下,放下就全明白了,一切答案就现前。就像释迦牟尼佛早年求学一样,他十九岁开始抛弃了王位,舍弃富裕的生活,出去寻师访道,过苦行僧的生活,求学。我们能想到他王子身分,地位崇高,聪明绝顶,没有人不喜欢他,没有人不愿意教他。所以十二年的学习、参学,我相信印度所有的高僧大德,这宗教里面专家学者,学术界的搞哲学、搞科学的,他统统都参访过;换句话说,都跟他们学习过。学习到最后不究竟,为什么不究竟?也就是我们刚才的例子,想找终极的答案找不到。
这才到恒河旁边找棵大树底下去入定。什么入定?不想了,把妄想分别执著放下,十二年所学的放下了。这一放下大彻大悟,说明真的东西,真实的智慧、真实的能力、真实的德行、真实的福报不在外头,外面去求永远在造业,永远要受六道轮回的苦报,你什么都找不到。所以佛家教导我们向内学,不要向外,观音菩萨「反闻闻自性,性成无上道」,你什么都具足。你要想得崇高的地位,那是什么?你的妄念没断,你的烦恼没断。你想得巨大的财富,这是什么?你贪瞋痴没断。你什么都不想,全得到了,得到的时候是你意想不到的。你没有想到这么大,但是你为什么得这么大?你自性里本有的。你能够放下,你所得到的是整个宇宙,谁能跟你比?所以佛这一放下,整个宇宙得到了。大梵天王不能比,摩醯首罗天王不能比,等觉菩萨不能比。
而且佛说不是他一个人是这样,一切众生各个一样,平等平等。在那么高有没有一点傲慢?没有,为什么?平等的,傲慢不生,贪瞋痴慢生不起来。胜劣之心也生不起来,法门平等,无有高下。我们说佛法跟基督教平不平等?平等。佛法跟事火婆罗门平不平等?平等,跟哪个都平等。跟事神的平等,跟潜水的也平等,没有一样不平等,为什么会平等?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就平等了。为什么不平等?起心动念、分别执著当然不平等。所以不平等是假的,平等是真的;平等是事实真相,不平等是妄想;平等是真心,不平等是妄心。用妄心,六道凡夫;用真心,诸佛菩萨。换句话说,你到底是愿意用真的,还是愿意用假的。
所以大乘教没有别的,我学了这么多年,愈学愈感激老师,老师真慈悲,老师真的善教,头一天就把「看破、放下」教给我。我也常常告诉大家,我这一生得这一点受用没有别的,就是老师教的看破放下。要彻底放下,要究竟放下,要圆满的放下,我得到的是圆满的。我们以大乘教来讲,你放下执著,你证阿罗汉果,你得到的是什么?普通阿罗汉得到是一个小千世界。一个小千世界是多大?依黄念祖老居士讲的是一千个银河系。一千个银河系是小千世界,这还得了,这福报多大。你再能放下分别,你成了菩萨,菩萨所得到的最低的一个程度,这是十法界里面的菩萨,权教菩萨;分别放弃了,你得到的是大千世界,我们常常讲的三千大千世界。诸位要知道,三千大千世界是一个大千世界,多少个银河系?十亿个银河系。一千乘一千再乘一千,十亿个银河系,一尊佛的教化区。如果你把起心动念放下,恭喜你,你得到的是圆满的,遍法界虚空界无量无边诸佛刹土,是你心现识变,「唯心所现,唯识所变」。为什么不放下?不要问别人,问自己。
我们自己虽然很清楚、很明白,是不是真放下?没有。为什么?真放下神通现前,真放下心地清净。清净到什么程度?一尘不染;换句话说,世出世间所有一切法决不会干扰你,决不会叫你心去动念头,那个心才叫清净心。这个时候才看到,就跟惠能大师一样,「何期自性,能生万法」,整个宇宙万法是我自性变现的,自性变现哪有不了解的道理?自性变现哪有不受用的道理?道理在此地。我们天天在学习,天天在一起研究讨论,谁的受用最大?还是自己。为什么?不断在提醒自己,天天在提醒自己,天天在觉悟我放得不够。我放下的执著不够,我放下的分别不够,妄想暂时不谈,先从粗重烦恼下手。
你看看菩萨示现在世间,无论是哪一道,在世间无论是哪个行业,一个道理。总的来说,不论在哪一道、不论在哪个行业,菩萨都是示现作师、作导。作师是作老师,是他们的模范;导是他们的领导,带头。所以世法不需要废弃,恒顺众生,随喜功德,你喜欢祭祀,我就带你祭祀。而且怎么样?把祭祀的道理讲清楚、讲明白,怎样祭祀才如理如法。祭黄帝,黄帝可以说,我是常常这么想,是中国汉族共同的祖宗,大概汉族都是他的子孙,真是一家人。他老人家在世的时候二十五个小孩,那个时候就成了十四个姓氏,这最早的,以后子孙太多,姓氏就分得愈来愈多。我相信汉族三、四百个姓氏是一家人,都是黄帝子孙。我们祭祀老祖宗,要念老祖宗的德行,要念老祖宗的教诲,要体会到老祖宗的智慧、经验,老祖宗对我们的期望要真正讲清楚、讲明白;真的搞清楚、搞明白了,要学习老祖宗,效法老祖宗,你才对得起祖宗。
不能叛逆,叛逆自己受苦;你能够顺从,你这一生幸福,你的生活会过得很快乐,美满幸福的人生,他给我们留下确实一点不错,只要你能遵守。根本中心的指导,就是伦理道德,伦理是什么?叫你真正认识清楚人与人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讲到最后,一家人。所以教你应当爱人如己,应当要懂得尊重别人,从哪里做起?从内心里面对一切人事物没有对立做起。没有对立就是没有分别,真心;你看看,有我、有你,对立了。对立当中就产生矛盾,矛盾就产生疑惑,有怀疑。从怀疑就产生防人,谚语所谓「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你就开始防人,你说你多痛苦,你多累!从防人,每个人都预防的时候,冲突自然发生,这个演变就糟糕,愈演愈错,到最后造成什么?彼此双方极度的痛苦。本来没事,一念错误演变到后面,后果不堪设想。我们要不是圣贤教诲,怎么会知道?知道之后怎么?赶快回头。
回头,这才看到佛教里面,最高的指导原则欢喜接纳,恒顺众生,随喜功德。人与人关系改善,人与人关系改善才是人生最幸福的事情,才是人生最有意义、最有价值的事情。现在人讲人生意义价值,真的不知道在哪里,讲了半天都是空洞的,没有法子落实。人生意义价值就是人与人之间隔阂没有了,界限没有了,他有,我没有,我吃不吃亏?不吃亏。你老是想自己会怕吃亏,你永远错了,什么时候你真正明白,人生在世没有吃亏的,没有占便宜的,你把吃亏、上当这个抹消,没有了。道理实在搞不通、不明白,像了凡先生那样也不错,相信命运,命里有的时候一定有,命里有的丢不掉,你这边丢掉,那边就来了,命里有的;命里没有的,你所得到保不住,自然会丢掉。
一生皆是命,半点不由人,你何必去操这个心?了凡先生没有懂得道理,相信命运,所以他心地清净,一念不生,没有一个恶念,也没有一个善念,就这么一个人。所以一般人看起来这个人很孤僻,有时候不近人情,但是都知道这是个好人,不会害人,跟人也没有什么好处,这不明理。明理之后决定不会害人,但是决定会利益一切众生,所作所为是利益别人的,是利益社会的,是利益大众的,这就叫积功累德。这种心行才把你不断向上提升,你在人道会提升到欲界天,从欲界天会提升到色界天,不断向上提升。你愿意走哪条路?
这是从这一大段经文里面,我们所看到的,人生在世无论是哪个行业,你真懂了,别人是佛菩萨应化的,我自己也是佛菩萨应化的。我看别人都是佛菩萨应化的,别人看我也是佛菩萨应化的,只要他真正契入《华严》,他不契入《华严》,他不知道,一点都不假。然后你才晓得善财童子五十三参,他那么幸运,遇到那么多善知识,我们心里总是非常羡慕,感觉得自己业障深重,一生当中一个善知识都没有遇到。没有想到一悟了之后,眼睛所看到的、耳所听到的、身所接触到的,全是善知识。连山河大地、树木花草没有一样不是善知识,你才能生无量的法喜,法喜滋养你的报身,滋养你的慧命。
后面这两句,『食根果等悉示行,於彼常思己胜法』。这在今天是很值得提倡的,这就是我们现在讲的素食主义者,不食众生肉。特别是在现代的社会,为什么?科技的发达造成地球严重的染污,没有一样东西是干净的。所以我们现在只有找野生的,染污少,当然最好自己耕种。汤恩比的话,二十一世纪以后众生饮食起居,最好是回复到过去人工耕种的时代,那是最适合饮食起居,最适合人身。现在这个不适合人身,居住的环境都是高楼,高楼不适合人住,为什么?人上面要能接受到天气,下面要能够接受到地气。在大楼里面上不沾天,下不沾地,气都不通,都障碍住,人身体怎么会健康?你就晓得最健康的居住环境是什么?住茅草屋。
你不要看我们老祖宗,最初住的茅草屋才叫最健康,为什么?他跟天地融合成一体。释迦牟尼佛给我们示现就更明显,他没有房屋,每天晚上休息的时候大树底下打坐,上面就是天,下面就是地。我们讲养生之道,人不能离开天地这大气,释迦牟尼佛就是这么做给我们看,有道理。楼盖得愈高就愈糟糕,全隔断了。在中国历史上,我们读到的有巢氏,那也是个族群,他们可能居住环境里面,毒蛇猛兽很多,野兽很多,所以为了避免这些野兽的侵害,他们住在树上,在树上像鸟一样盖个小房子,住在树上,有巢氏。
唐朝时候大诗人白居易做杭州太守,就是现在讲的杭州市长。好像在西湖,那时候是城外有一个出家人,他就在树上搭一个小房子,他住在树上,所以人家叫他做鸟窠禅师。有一天白居易太守遇到他,大概到那边去玩,看到树上的小房子,我相信树也不会太高,鸟窠禅师下来跟他见面。他就问鸟窠禅师,佛法大意是什么?简简单单说。鸟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