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出世间禅一定是执著放下、分别放下了,这在什么境界?这不是在六道,在四圣法界,声闻、缘觉、菩萨、佛,在四圣法界,也就是释迦牟尼佛的方便有余土。如果能把妄想放下,这叫出世间上上禅。出世间的禅定就是超越六道,出世间上上禅是超越十法界,这大家就很好懂,很容易懂得。由此可知,我们念佛如果真的生西方极乐世界,那是什么禅?出世间上上禅,为什么?他超越十法界,不只是超越六道,超越十法界了。所以,世尊在《大集经》里面讲,念佛是无上深妙禅,一点都不错。
念佛人虽然是暂时伏住烦恼习气,叫带业往生,这一点我们要特别注意,暂时伏住烦恼习气,为什么?在平常,就是日常生活当中要练,就是对人、对事、对物不要太认真,太认真你的烦恼习气它起作用,它伏不住,不要太认真。做的事情不如法,不太过分就行,纵然有一点小的损害,不严重可以,就不要去计较。从这里去练,这叫练自己的禅功。「外不著相,内不动心」,这就是禅,六祖所说的就是《金刚经》上的两句话,「不取於相,如如不动」,不取於相是禅,如如不动是定。用现在的话来说,外不受外面境界影响,里面烦恼习气不生。烦恼是现行,很不高兴;习气是什么?虽不现行,心里还是不高兴,心里能忍住,外表还是很平和,这是习气还没断。习气要是断掉,内外一如,那就是功夫到家了。有那样的功夫,念佛往生就靠得住。
所以,外面人事物小小一点刺激就不能忍受,这个自己要提高警觉,往生没把握。我们今天求往生是这一生第一桩大事。大的、严重的冲击,这等於说都是考试,在日常生活当中、工作、处事待人接物时时刻刻都在考试,看能不能通过。关关都通过,好。用这种心态来学习,你才真正能体会到这个世间「日日是好日,时时是好时,人人是好人,事事是好事」,都来考验我,都来帮助我提升,都来帮助我消业。感恩的心生起来,忏悔的心生起来,修学功夫才得力,道业才有长进。
我们在《地持经》看到九种大禅,这九种大禅就是出世间上上禅,你看它怎么讲法,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怎样学习。第一个叫「自性禅,所修之禅,观心实相,於外不求,故名自性」,这个实在就是六祖所讲的「何期自性,本无动摇」,所以这叫自性本定。实在说一切众生的自性就是这样的,这是性定,这个禅有没有修的?没有修,它本来就是。而我们迷失了自性,所以自性禅也没有了;不是没有,它不起作用。祖师说「何期自性,本无动摇」,我们现在动摇得太厉害,这个动摇是念头生念头灭。前念灭后念就生,从早到晚你说有多少个念头,你没办法计算。念头的生灭太快,真的就像煮开的水一样,水泡的起灭,止不住。
可是你要晓得,本来一个念头都没有,那是真心,大乘教里面讲得很多,真心离念,没有念头。没有念头的时候是本无动摇,真心不动,一动就叫做一念不觉,你现在能体会到吗?就是一个一念不觉,这一念不觉下面接著又是一个一念不觉,这个一念跟上念有没有关系?给诸位说,没有关系。你能听得懂吗?如果要听不懂,是很难懂,我们还用电影底片做比喻,你就容易体会。电影在放映机里面,那个软片在转动,一个念头就是一张,它那是幻灯片,就是一张幻灯片。前面一张幻灯片跟后面一张幻灯片有没有关系?一张幻灯片就是一念,前一念的生灭,前一念灭了后一念就生,后一念灭了底下又一个念生了,你懂得吧?这一念。我们今天看这个世界看花了,迷在里面,念念生灭,每个念念都是一念,你能从这个地方体验出来,你就有一点觉悟了。所以是一念顿现,这个世界一念顿现。
这个世界里面,花花世界,形形色色,森罗万象,无量无边,怎么会有这个情形?觉悟的人知道,无量无边的森罗万象是自性里头本自具足,它本来就是这样的。现相就是现这个相,一念灭的时候相就没有了。所以《证道歌》里头两句话讲得太妙了,「梦里明明有六趣」,你们想想作梦,每个人都有作梦的经验。梦中的境界有没有先后?你想想看,细心去想,细心就是观,你观想,是不是一时顿现?那个一时时间是非常短,我们讲万分之一秒,很短了,《仁王经》上告诉我们,二十一万六千分之一秒。我们在讲席给诸位报告说得很清楚,《仁王经》上的说法是世尊的方便说,从方便你就能够体会到真实,真实比这个速度还快,不知道快多少倍。方便说是二十一万六千分之一秒,一时顿现,本来就是这样子。你不研究、不要分别,你就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你一研究、一分别,坏了,你什么都不知道了。可是我们凡夫迷得太久,养成一个非常不好的习惯,那就是要去研究、要去分别,愈研究、愈分别,距离事实真相就愈来愈远。那就是说明什么?迷得愈来愈深,愈来愈严重。妄想分别执著统统不要了,恍然大悟,妙诀就在此地。
所以修行,佛家讲的修,关键就在禅定。世间禅定能够突破六道轮回里面的空间维次,六道之外他不行,六道里面空间维次能突破。如果真的把执著断掉,六道外面的空间维次你就发现,你就超越六道。所以佛、道,高级的儒也不例外,教我们要把妄想分别执著放下,放下就是。《地持经》里面讲「所修之禅,观心实相」,实相就是真相,真相不能研究,研究就变成妄想,因为研究是妄心。真心是不动,如如不动是真心,动摇就不是真心,染污的不是真心,生灭的不是真心。六祖所悟的这几句话你细细去观。
真心清净,一丝毫染著没有,真心是不生不灭的,没有生灭,真心永远没有动摇,对於真心讲了这三句,对於万法讲了两句,一个是「本自具足」、一个是「能生万法」。我们要把这个境界看作梦境,这作梦,梦里面所有的现相,你每天都作梦,梦醒之后你观,不要想,观梦中境界怎么来的、怎么生的、怎么灭的。梦中许多的变化,不就跟这个世间差不多吗?一醒来之后,什么都没有了。迷的时候有,觉悟的时候没有,睡觉是昏迷,觉了就没有了。所以它是假的,它不是真的,你为什么去研究它?完全是个幻相,你去研究它,你去分析它,怎么分析都是一场空。实相是什么?实相是一切法的实相,「一切法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这是实相。
你去研究宇宙这些现象,你看多少人研究,你到图书馆里看看,多少书都在研究这个东西,都讲这个东西。如果在佛门里面真正是个修行人,他这一看,说老实话,连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讲的《大藏经》是什么?垃圾。所以佛讲经,当年在世讲经的时候,痕迹都没有,他没有教材,他没有书本,什么都没有。这个示现,你看这意义多深。细心去观察我们会明白、会觉悟,明白、觉悟就是看破,看破之后才肯放下。就是我不再研究,我不再分别,我不再执著,那好了,你马上一转变就是菩萨,超越声闻、缘觉。
所以祖师大德教我们读经用什么心去读?用观心实相去读,那是修行,那是修禅,是修无上深妙禅。恭恭敬敬的读,这是戒,恭敬是持戒,一心专注是修定,从「如是我闻」念到「信受奉行」,字字清楚,没有念错,没有念颠倒,念的时候不起一个妄念,这叫修根本智。根本智是什么?根本智是般若无知,这是修根本智。那个读经是戒定慧三学一次圆满,用读经的方法同时圆满具足戒定慧三学,般若无知。起作用呢?起作用无所不知。这是用读经的方法修出世间上上禅。
我们净宗也是用这个方法,但是这一定要拿著经本对照著去念。还有更方便的方法,就是持名,持名也是出世间上上禅。但是你持名念佛不是,你那个是世间禅,是世间禅没学成功,为什么?因为你的妄想分别执著没放下。修禅定的时候至少,譬如我念一部《无量寿经》,《无量寿经》初学的人念一遍大概两个小时,念得很熟的人念一遍大概四十五分钟、五十分钟,念得很熟的。念一遍,最重要的,不能有一个杂念,那你戒定慧三学真的是在那里修,念一遍修个四、五十分钟,清净心得到,清净平等觉现前。天天不间断,天天能够念个五遍、六遍,不间断,三年,虽然你的分别执著没断,世间禅定成就了;用这个功夫求生极乐世界够了,生凡圣同居土,决定得生,品位高下那在你功夫的浅深。这用在念佛上。
真正的出世间上上禅,是要把妄想分别执著统统舍掉,那你就晓得,我们做不到。惠能大师在世那个时代,能做到的也不过四十三个人,我们相信跟六祖大师学习的至少是几十万人,几十万人里面只有四十三个人成就。同样用功夫,有人得出世间上上禅,也有人得出世间禅,得出世间禅我们相信人数就多了,得世间禅人数就更多。真的,得世间禅就像经上记载的,人不计其数。这是禅定三个等级,我们一定要知道。八万四千法门,法是方法,门是门径,修行的方法、修行的门道无量无边,方法不同,可是目标、方向完全相同,目标是开智慧,方法都是修禅定。我们净宗虽然讲的是八万四千法门之外的门余大道,但是方向跟目标还是相同,方向跟目标不相同那就不是佛法,这一定要清楚、要明了。所以自性禅是自性本定,《楞严经》上讲的首楞严大定是性定,自性定。这是第一种。
第二种,「一切禅」,一切禅是什么意思?「能得自行化他一切之功德,故名一切。」前面头一条是自性本自具足的,第二条这个修行跟自性相应,跟自性什么相应?跟自性清净相应,跟自性平等相应。给诸位说,「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不生不灭就是平等,何期自性本不生灭这是平等,有生有灭就不平等,没有生灭。一切经里面讲的大般涅盘的境界与这个相应,与本自具足相应,与本无动摇相应,与能生万法相应,这就是能得自行化他一切之功德。相应,功德就现前,功是功夫,相应是功夫。本自具足的就是《华严》里面讲的如来智慧德相现前,这个现前是德。我们从哪里看?从释迦牟尼佛示现四十九年讲经说法教化众生,从这个地方细心去观察,性德现前,那是自性本有的,本自具足的统统现前。你看他讲的,无量智慧,身还带表演,做出来给你看,这是能力,德行、德能、相好,不统统都看到了吗?
在中国,跟释迦牟尼佛一样的,一丝毫差别没有的是六祖惠能大师的示现。你看他是不是得到自行化他一切功德,他真得到了,怎么得到?他自性本来具足的。真正跟世尊常常在经教里面讲的「心外无法,法外无心」,这证明,释迦牟尼佛跟惠能大师做出来了,在三转法轮里面这叫作证转。本自具足,你细心去观察他,他真的没有一样欠缺,我们讲智慧、道德,能力就是善巧,方便,相好是福报,没有一样欠缺。偶尔有时候欠缺,那是什么?那是众生福薄,跟如来果地上自受用的毫不相关,众生福薄。所以世尊现身现丈六之身,劣应身,随心应量。六祖在中国所现的身相,比释迦牟尼佛当年所示现的身相又要差一等,不是他不能现像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