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轮回业。阿罗汉见思烦恼断了,见思烦恼在《华严经》里面讲就是执著,放下执著就是见思烦恼断了。见思烦恼断,人就做到无我。
这个「我」的见解是错误的,这是属於见惑。见惑,佛菩萨很慈悲,把它归纳为八十八类,三界八十八品就是八十八类。头一条就是身见,把身当作我。身不是我,谁是我?谁不把身当作是我?六道凡夫各个都是把身当作我,所以他怎么样修,出不了六道轮回。阿罗汉知道身不是我,什么是我?法性是我。我们现在对初学讲法性,还比较不好懂,我们说灵性是我,这个好懂。
现在西方人有很多人知道身不是我,什么是我?灵魂是我。因为灵魂不生不灭,身体有生灭,灵魂不生不灭,灵魂是不会死的。所以他们肯定人不会死,死的是身体,你的灵魂离开身体又去找一个身体。了解这个事实真相,他把生死看破,生死不在乎了,不会贪生怕死,这个没有了。而且西方人现在几乎有三分之一,差不多到百分之四十几的样子,相信有灵魂,相信有轮回,相信有因果报应。杀生要偿命,欠债要还钱,你这一世没还,来世碰到的时候还是要还。这是好事情。他们是用科学实验发现的,这是千真万确的事实,对这个生起了信心。
这些事佛经里面讲得透彻,讲得很多!所以我们知道灵魂是迷惑的灵性,觉悟了就叫灵性,迷了叫灵魂。六道里面是它,六道轮回是它,四圣法界还是它,四圣就是十法界里面声闻、缘觉、菩萨、佛,还是它。在佛法里面不叫灵魂,也不叫灵性,叫什么?叫阿赖耶识,阿赖耶识就是一般人讲的灵性、灵魂。都在迷!迷的有浅深不同,迷得深的叫灵魂,不能出六道;迷得浅的,我们叫灵性,它超越六道,它出不了十法界。如果超越十法界,它叫什么?叫佛性。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一切万物皆有法性,觉悟的,不是迷惑的。所以人在世间最重要的是破迷开悟,这个重要,其他全是假的。
贤首菩萨在经文里面,前面第一段,「不求五欲及王位,富饶自乐大名称」。经上讲了五桩事,清凉大师在注解里面跟我们讲了十桩,慈悲到极处。这些东西全是虚妄不实,你只要是贪著,那个贪著的心就是轮回心,你所作所为,就是学佛还是轮回业,出不了六道轮回。你修善,三善道;你造恶,有三恶道。这些道理、事实我们都要懂,学佛最可贵的是要培养我们的信心。后面这五首偈二十句,别显信心殊胜的德能。我们有没有?为什么没有?没有,你就晓得我们没有信心。它二十句,每一句是讲一桩事情,所以我们学习可以一句一句学,不必一首偈一首偈的念。我们先看第一句:
【信无垢浊心清净。】
这是「别显」里面第一句。我们有没有?『垢浊』都是烦恼,就是染污。信没有染污,『心清净』。我们今天的心不清净,妄想杂念太多,这就是说你没有信!没有信,你就要知道,你不是要念佛求生极乐世界吗?往生极乐世界三个条件,你必须要具备这三资粮,信、愿、行。你想想看,你能不能去?别人赞叹我,我很欢喜,别人毁谤我,我很难过;欢喜是染污,是垢浊,难过也是垢浊,心不清净。你为什么会有这个?因为你执著身是我,我相、我见没有破!所以境界风动,立刻就被染污。我们修行在哪里修?最重要的就是在人事环境里面修,我们要把烦恼习气在境缘里头炼掉。境缘是个炼钢炉子,我们是块生铁,到里面去冶炼,把烦恼习气炼掉。
什么时候听到别人毁谤我、侮辱我、陷害我,甚至像忍辱仙人一样,把我凌迟处死,都没有一点怨恨心。中国人,自古以来读书人对生死也不在乎,有所谓「士可杀,不可辱」,这是中国人的习气!读书人杀头没有关系,不能侮辱,把侮辱看得好重好重。所以,古来的这些大德们翻经,诸位要晓得,六波罗蜜里头原本不是忍辱,是忍耐。为什么翻成忍辱?专门对中国人讲的。中国人怎么会把辱看得这么重?辱不能忍,不能忍叫你忍。所以中国的翻法就翻成忍辱,告诉你辱也要忍。辱都能忍了,还有什么不能忍?古大德这个翻经的用意好!对症下药。
我们要想修清净心,要想断烦恼,清净心起用就是智慧,你说这个多重要。我们的信心从哪里建立?前面第一首非常重要,尤其是末后这一句。你相不相信你自己是佛?这个重要,你要从这个地方建立信心。中国从前儒家的念书人,也从这里建立信心,人性本善,「人之初,性本善」,他相信这个。我的性本善,为什么变成不善?染污了。佛告诉我们,本来是佛!你现在为什么变成这个样子?你被染污了,你迷惑了,从迷染里面变现出无量无边的烦恼习气,这么来的。而这个东西全是假的,你现在确实是佛,我常常讲糊涂佛,被染污的佛。
好像我们把佛比喻作黄金,大家看得最宝贵的,黄金、钻石。你是黄金,你是钻石,现在怎么丢在粪坑里去了,所染的、外面所包的统统是粪便。你嫌不嫌弃它?真的懂得的人不嫌弃,不能丢掉,丢掉了,宝就丢掉了。把它清洗干净,它就又恢复了。脏的东西不是它本有的,它本来没有带脏的东西,那是不小心掉下去了。佛菩萨眼睛里面看我们芸芸众生就是这样的,我们的本质里头没有染污,没有烦恼习气。自性里头,你的本性里头有圆满的智慧、圆满的德能、圆满的相好,你知不知道?我们从这里建立信心。
我今天接受佛陀的教诲,为的是什么?要把我的染污把它洗刷干净,洒心易行,我们要向佛菩萨学习,佛菩萨是清净无染。佛教我们从哪里学起?我们现在不孝父母,不尊重师长,要知道孝亲尊师是性德,你自性里头本有的,不要人教的,自然的、天生的,这叫性德。哪个人不爱父母?哪个人不爱老师?哪个人不爱兄弟?哪个人不爱朋友?性德。你之所以不爱,迷了,迷了才起贪瞋痴慢、怀疑、邪知邪见,这统统是染污,垢浊全包括在里头,心不清净。
所以,你要不信身心如来知见,那是自己!你的信心从哪里来?学佛,你看看头一句就把这个教给你。儒家从小朋友开始上学念书,《三字经》头一句「人之初,性本善」,就把这个教给你。你一生的方向、目标就是这个,一生努力的方向、目标,要把我们迷失的本善找回来。佛法里面讲「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我们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是本来是佛。你要是真的肯定了、真听懂了、接受了,你就有自尊,自尊而后能尊人。他为什么不尊敬别人?他没有自尊。他为什么不能爱别人?他不自爱。自爱而后能爱人,自尊而后能尊人,尊重自己的佛性,尊重自己的本善!
清凉大师前面的小注注得很好,他老人家讲「知见相为菩提,知见性为涅盘」。所以《法华经》上讲,「开佛知见,为无上义」,这个地方就讲「双开菩提涅盘」。你没有信心你不能成就,没有信心的人读经不能体会,听讲不能开悟,这就说明信心比什么都重要。清凉大师在此地给我们做的注解,「心净为性,故能翻不信浊」。信心本来是清净的,《金刚经》上说得好,「信心清净,则生实相」,实相是实相般若。翻就是反过来,不信是垢浊,信是清净,我们从这些地方去体会。第二句:
【灭除憍慢恭敬本。】
你就看这两句,骄傲、傲慢这是烦恼。这个烦恼不轻!在根本烦恼里面它排在第四,前面三个是贪瞋痴,接著就是慢。今天世界的动乱,诸位都知道非常严重,为什么不能化解?从事於和平工作的志士仁人里面真有有智慧的,我们常常在一起聊天也谈到,所谓面子放不下。面子是什么?憍慢。每个人都不肯低头,有一人肯低头,问题不就解决了吗?往年我在新加坡,团结九个宗教,用什么方法团结?灭除憍慢,恢复恭敬,就团结了。我们每个宗教去拜访,见到他们的神像,我们就先磕头、去顶礼,他们看到欢喜;对他的经教、对他的传教师恭敬,虚心向他请教,怎么会不能相处?他对我们很欢迎!如果总觉得我们的神是真的,你们那都是假的;我这是正法,你们都是邪道、都是外道,怎么能和睦?永远没办法和睦。
宗教如此,你在家里一家也是如此,你对待你的家人没有傲慢,上上下下都恭敬,你这一家和睦。扩大到世界国与国之间,如果我们也放下面子,大国能对小国恭敬,小国感恩;强国对弱国恭敬,弱国感激。哪有化解不了的问题!所以全是烦恼在作祟。由此可知,我们从经文里面就体会到,不信自己的性德,不信圣贤的教诲,宗教里头不相信神,不信上帝,麻烦就出来了。如果真的有信,这个世界是和平的,本来是和谐的,天地万物没有一样是冲突的,确实是一团和气。你有没有看出来?你什么时候能看出来,整个宇宙一团和气,然后你回过头来再看山河大地、花草树木、一切众生,也是一团和气,在这个地球上和谐共存,这是事实真相。
禽兽愚痴,它也不侵犯别的禽兽,除非是什么?肉食的这些动物,实在是饥饿得没法子,才捉一只小动物来吃,算很不错。像狮子、老虎这些猛兽,它们吃一餐大概三天,也就是三天吃一餐。吃饱之后他就睡懒觉,那些小动物在它四周围跑来跑去,理都不理。从这个地方我们就体会到,宇宙确实是和谐的,万物确实是能够和睦相处的。小动物繁殖力强,所以它永远能生存;虎豹繁殖力很低,上天很公平。人是很麻烦的,迷了之后,不吃它也要杀它,这就是违反性德,违反自然的规律,就要受苦报;换句话说,你要受到大自然的惩罚,天灾人祸是自然的回报。你的善心善行就国泰民安、风调雨顺,这是自然给你的回报;不善的心行,这个社会就是天灾人祸,我们生活就很痛苦。
从这个地方我们要学习的,学习决定是在生活当中,离开生活到哪里去学?没地方学了。常常想到我的心不清净,我的心还有杂念,我的心还有分别、还有执著,佛家讲的信我没有。信没有,愿就没有,信愿没有,行也是假的,念佛不能往生。我们如果真正想求往生,真正想亲近阿弥陀佛,亲近阿弥陀佛那是圣人,想想看我们今天有没有胜德?诸位要知道,胜德是自己本有的,一定要记住本性本善,本来是佛。你自己要能肯定你自己,然后才力求上进,把我的不善东西淘汰掉,这是自性里头没有的。你看看清凉大师的注解,你就完全明白。佛在这里讲,信决定没有染污,信决定是清净心。我们心不清净,没有信;我们还有染污,没有信。
这个第二句里面,清凉大师的注解也注得好,「信理普敬」。就是信的理体是什么?普贤菩萨十愿的第一愿「礼敬诸佛」。中国古人教我们的,《礼记》里面你翻开头一句,「曲礼曰,毋不敬」;佛家的忏仪,你们常常拜忏,「一切恭敬」。你看看普敬,这是信,信的理体就是普遍恭敬。「故翻憍慢」,憍慢是不敬,贡高自大,信里头没有。由此可知,修行这两个字怎么讲?行是行为,行为错了。行为就太多了,佛为了教学方便起见,把无量无边的行为归为三大类,身口意。你身的动作,这身的行为;口的言语,口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