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_净空法师__第1601-1800集-第62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够崾芡饷婢辰缬跋欤褂泻芏喾挪幌碌模飧隼斫饷煌福还弧R胝娴氖且越湮Γ悄憔拖茫渎傻母尽⒔渎傻幕。恰兜茏庸妗罚恰陡杏ζ罚恰妒埔档馈贰U馊鞑荒芄话俜种俚穆涫担敲挥薪洌徽馊靼俜种俚穆涫担馐悄阌薪渎傻幕。悴趴梢匝Ы洹4游褰洹⒋邮洌洌诩矣邪斯卣洌黾矣猩趁质洌傧蛏咸嵘惹鸾洹⑵腥洹C挥星懊娴母笸啡挥小�
  所以你要问从哪里学起?从《弟子规》、《感应篇》、《十善业道》,决定不能疏忽。这三样东西,你会背、你会讲,有没有用?没有用。会背、会讲是佛学,真正做到是学佛,不一样。佛学,你没有基础,在日常生活当中,境界现前的时候,你心被境转,顺境,你生欢喜心;逆境,你生瞋恚心;见到别人不如你,你生轻慢心,瞧不起人;见到别人比你好,你生嫉妒心。我们是不是这样情形?如果是的,那你就想到,佛法殊胜功德利益你一分都没有得到,你搞的是什么?你搞的是佛学,你没有学佛。从这些地方细心去观察、去检点,然后你才能真正发现,我自己这一生是搞佛学还是在学佛。如果是搞佛学,佛祖都这样告诉我们,说「此事佛不能救」,你是修世间有漏的福报。此事是什么事?生死大事,破迷开悟、离苦得乐的大事,佛学办不到,不能解决。真正能解决的,学佛就能解决,这个事情是关於自己的事情,不是别人的事情。
  自己事情,我相信每个同学几乎没有例外的,都想得清净心,都想断烦恼。烦恼,就是五欲七情,贪瞋痴慢、喜怒哀乐爱恶欲,都想把它断掉,可是就是断不掉。怎么断法?你不能不从《弟子规》下手,不能不从《感应篇》下手。《感应篇》是讲因果报应,你要是熟知、明白了,你起心动念不敢损人利己。为什么?你知道果报可畏。这是佛门里常讲:「菩萨畏因,众生畏果」。众生敢造作,果报现前他害怕,来不及了,你不能不受。菩萨知道果报可怕,所以在起心动念之处,他非常谨慎,处事待人接物不敢起个恶念,他真正知道「一饮一啄,莫非前定」,我们不能不晓得。
  学佛学了这么多年,天天读,天天讲,十年回不了头,二十年、三十年、四十年,会回头,自自然然的长时薰修,就有效果出来了。薰习的时间不够不行,为什么?烦恼习气养成的时间太长,这个习气太重,哪里说是一下就能够改过来的,这做不到。所以祖师大德教导我们「一门深入,长时薰修」,道理就在此地。特别是在现代的时代,为什么?一门,你要知道,你是学佛,你不是搞佛学。搞佛学是什么?多闻,广学多闻,样样我都知道。广学多闻搞佛学,学佛,一门深入。学佛是要成就戒定慧三学。成就戒定慧,那就是一门。守住一门就是持戒,长时薰修就是修定。你学一样东西,你的思惟就一门,不乱,让你的思想、意志、精神、时间慢慢都集中,集中到一定的程度,人就开悟了。这个悟不是大彻大悟。所以悟有小悟,小悟可能常常有,每个月会有个二、三次,小悟;大悟,可能一、二年有一次大悟,最后到彻悟。所以搞佛学,他不断分别执著,他天天还用这个东西,用分别执著,他不断,学佛要断分别执著。所以一门深入,这就是断分别执著最好的善巧方便法,学一样东西。
  到什么时候再广学多闻?诸位要晓得,走戒定慧开悟的这个路子是自利,这不是利他。到自己得定、得清净心了,也就是心决定不会被外面境界影响,真的开悟了。开悟是什么样子?你没有学习过的这些经书,你一展开全懂,这是你真开悟了;如果展开你还看不懂,你没有。悟了之后,所谓「一经通一切经通」,为什么?全是自性流露出来的,你见性了!一个法门通了,门门都通了,这是你真开悟了,佛法通了,世间法也通了,世法佛法不二!佛教通了,所有宗教都通,这是真悟了,这是走学佛的路子。悟了之后,广学多闻。
  你看四弘誓愿先教给你的,头一个是教你发愿,「众生无边誓愿度」,你的方向、目标确定了。你要普度一切众生,你必须要成就你的德行、学问,德行在先,学问在后。成就德行,就是断烦恼,「烦恼无尽誓愿断」。换句话说,你放下执著、放下分别、放下妄想,德行成就了。然后再学法门,那个学法门是广学多闻,不是一门深入。一门深入是在断烦恼里面,所以一门深入是烦恼无尽誓愿断的一种方法,一门深入长时薰修是断烦恼的方法,这个要懂。
  所以佛学跟学佛一定要搞得很清楚、很明白。我们到底走哪个路?这个路一定要走通,那就是读诵。你就依照净业三福的指导的原则去做,决定不错。净业三福,「发菩提心」,菩提心就是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是在第三个阶段。发菩提心之后,「深信因果」,然后才是「读诵大乘」,末后才是教化众生。自己成就之后,这是教人,「劝进行者」就是教化众生。
  现在这个时代典型少了,榜样没有,我们没有见过。真正为我做示现的,李老师,我一生就看过这么一个人,依教奉行的。李老师一生居住的小房子,他那个小房子现在没有了,拆掉了。但是台中莲社不错,用他小房子那个模型做了一个一样大,你们到台中莲社去参观就知道了,台湾的面积是十五坪。一坪是三十六尺,十坪是三百六十尺,它十五坪,大概居住的房子合香港计算应该在四百尺的样子,四、五百尺,不大!很小的小房子,一个人住,到九十五岁才答应两个学生发心照顾他。在这个末法时期,他做样子给我们看。我们如果没有亲自看到过,书上讲的,别人所说的,也不过听听而已,会有疑问:这是真的吗?是事实吗?所以难得,李老师做了个榜样给我们看。
  我出家之后,一再嘱咐我,学印光大师。印光大师他老人家的关房,我去拜访过,印祖居住的那个环境,比李老师的还要小。李老师还有三个房间,印光法师只有一个卧室、一个小佛堂。那个佛堂只有我们摄影棚一半大,大概他的房间也就这么一半大,他居住的整个面积就摄影棚这么大,关房,祖师给我们做出示现。为什么要这样?教导后人,你在这个世间,不能过这样的生活,你就不能成就,道也不能成就,你也不能教化众生。所以永远要记住,以苦为师、以戒为师,天天读经,听佛菩萨教诲。
  如果有缘,有四个同学在一起,那就是僧团,天天讲经。四个人轮流讲,一个人讲,三个人听。每天一个人讲一个小时,一天四个小时。每个人可以学习不同的经典,四部经典。如果有十个人学,我曾经讲过,每天每个人讲半个小时,一天五个小时讲经。这除讲经之外,应该有共同的课诵,读经,共同的课诵。净宗最好是读《无量寿经》,早课读《无量寿经》,晚课也读《无量寿经》,每天《无量寿经》读两遍。这是什么?这就是见和同解。每天至少有五到六个小时念佛。这是一个如法的道场。不要大,印光大师教导我们,在现前这个时代,小道场,住众不要超过二十人。如果这二十人要包括护法的,护持道场的;换句话说,在这个道场真正修行的人只能有十个,另外有十个人护持的。这护持是菩萨,不是普通人,是来成就这十个人的,照顾他们的生活起居。这是真正能把佛法救起来。如果能够收到快速的效果,那就必须要用现代科技的手段,用网路、用卫星。十个人,他们学习的殿堂,也就是教室,这个教室就是一个摄影棚。十个人在一起共修,摄影棚不要很大,我想像我们这么大的摄影棚够了,坐十个人就够了。课诵在这里面,讲演在这里面。课诵就是此地讲的「听闻」。
  另外一个念佛堂,念佛堂因为有绕佛,十个人在一块共修,念佛堂的面积,像我们九楼的万姓先祖纪念堂那么大,够了。真能成就!每天我们念佛,佛号从网路、卫星播出去,我们每天读诵播出去,我们每天学习的讲演播出去,这样就能收到很快的效果,既能够独善其身,又能兼善天下,真的成就!所以这么一个小地方,不难。大乘教里常讲:佛法因缘生。真正有心的人、发心的人,真正要救佛法的人,这未尝不是一个有效的方式。所以,只要佛法天天有人讲,只要佛法天天有人修行,让大家看到、听到了,对佛法欢喜心就能生得出来,所以说『令於正法常欣乐』,他能生得起欢喜心,这不讲不行。
  讲要从哪里讲起?这四个根本是一定要细讲的,那就是《弟子规》要细讲,《感应篇》要细讲,《十善业道》跟《沙弥律仪》。为什么?这是根。《沙弥律仪》是出家的根,在家也可以学习,你要是能学习,你的根就更厚;三个根是像鼎一样,三个足,四个根是一张桌子一样,更稳当,比三个更稳。从那里扎根,然后一生是专攻一门。我们看古来大德,一生专攻一部经的人不少!我还听说,好像是《高僧传》里头还是《净土圣贤录》,我忘了,我记不清楚。古时候有个修净土的法师,一生专讲《阿弥陀经》,一生讲两百多遍。他不讲别的,就这一部经,哪个地方请就到哪里去讲,这都是给我们初学人示现一个好的榜样。所以听闻重要。
  『演说』,「演」是要做到,表演。你要把经典里面的道理变成自己的思想见解,经典里面的教训变成自己的言论行为。一部《无量寿经》就在你面孔上,就在你身上,就在你一举一止之间,言谈举止,活的无量寿经,这是真实的成就。这样的修学,这真的跟古人没有什么两样,确实反璞归真。
  我们说十个人,十个人不好找。大概在二十年前,香港洗尘法师到台湾找过我几次,有二、三次,跟我谈起佛教用什么方法能把它兴起来?好像那个时候我在台湾讲《金刚经》,我用江味农居士的《讲义》做参考。江居士在《讲义》里头极力提倡出家人一定要恢复托钵的制度,要效法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那种形式。所以我曾经跟洗尘法师谈到这个问题。我说能不能找五个人,五个出家人,我们来学《金刚经》日中一食,树下一宿。释迦牟尼佛在鹿野苑五比丘起家的,现在我们要找五比丘,能跟释迦牟尼佛一样的方式,也能把佛教兴旺起来。我说你去找,我算一个,你是一个,你带头。找不到!谁愿意吃这苦头?谈了二、三次,不了了之。
  江味农说的话是没错的,为什么?人果然发心日中一食,树下一宿。我说现在树下一宿,当然我们的体力比不上古人,现在什么?现在可以住帐棚。你看童子军露营的小帐棚,白天背在身上,晚上架起来,里面就可以睡觉,能遮蔽风雨,那一个帐棚可以使用三年,又很便宜。五个帐棚摆在一起,这就是一个僧团。出来托钵,我想香港的供养会很丰富,香港的佛教徒很多,出来托钵的时候,每餐一定会吃得很好。回去之后,我们在一块就是研究经教,太好了,太理想了。这真的变成理想,不能落实。我们现在想这个方法是可以落实的,就是一个小型的道场,印祖所说的,住众不超过二十人,建立小型的道场。确实在法欲尽时能够把正法护持延续下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