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二十四小时不中断。有能力,我们可以开辟两个频道,一个频道专门讲经,一个频道专门念佛,帮助人助念。你有一个手机在手上,可以听经,又可以念佛,你说多方便!
我们不希望有任何广告。现在我们的陈总做的华藏卫视里面还有广告,不是外面的,是她自己的,是华藏电视台帐户号码的广告,大概是希望人捐钱帮助她。以后的发展,我希望连这种广告都没有。大家捐钱怎么捐法?广告不能天天有,一个星期有一次,三天有一次,可以了。一天有个二、三十次,人家看到都头痛、都讨厌,这是错误。为什么?听经,一下放这个,打闲岔、夹杂。念佛的时候,你再把广告播出来更是夹杂,你把人家道心全破坏,这个道理我们要懂。一个星期有一次可以,播个三、五分钟让大家知道怎么样帮助这个节目。决定不可以在讲经中段的时候插这个东西,不好。因为电视台不是我的,我也没有出过一分钱,所以他们做的我无权干涉,这点同学们要知道,我只有劝告他们,没有权干涉他们。
所以讲到信根,我们要知道这个根在哪里,要怎样扎这个根。第二进,进是精进,是从第一个发展出来的。你真正相信,你肯定了,你对它有爱好、有希望,你当然会勇猛精进。不但自己努力的认真去学习,确实不疲不厌,你还会主动去帮助别人,那就是众生无边誓愿度。众生无边誓愿度,先度有缘人,这是肯定的。没有缘就是他不接受,他听不进去,暂时放在一边,他什么时候回头什么时候帮助他,要学佛菩萨的耐心,不著急。每个人得度的机缘成熟早晚也有一定,不能勉强,可是这桩事情我们可以做一点催化的作用,那就是增上缘。这就是机会要多,他常常能遇到。譬如我们在国外,一年总会有几次在报纸上登个广告,广告里头一定有佛像,有佛简单的教诲,设计得很美观,人家看到就很欢喜。一历眼根,永为道种。让他看到,看到佛像、看到佛是什么意思。
电视、网际网路都是很好的缘,现在接触是愈来愈广大,几乎每个家庭里面都有电视、都有电脑,电脑跟电视可以连线,这缘。你要学佛,你要听经,不必出门,在家里就行。甚至於我们做三时系念,现在光碟流通得很广,有同修传真告诉我,他们就是用光碟,也有二、三十个人跟著光碟一起做三时系念,还挺有效果的,有很多不可思议的感应,这就对了。需不需要请法师,要找个道场来做?不需要,你家里就可以做。如果你家里厅很大,能容纳二、三十个人,就可以一起做。做得很如法,做得很殊胜。古德常常教我们「诚则灵」,感应全在一个真诚心,不在其他形式。这是精进。
念根,我们在四如意足里头也讲到念,念还是一心。但是道有正道、有助道。正道是我们学习的经教、法门,譬如专修净土,选择一部经专修。你要是选择《无量寿经》,一生都不要改变,天天要读,天天要学,念佛不能间断,这是净宗法门。我不念《无量寿经》,我念《华严经》行不行?我念《法华经》行不行?我念《金刚经》行不行?我念《地藏经》行不行?都行。阿弥陀佛心量广大,你看看《无量寿经.三辈往生》这品里面所说的。阿弥陀佛有开缘,不一定要你念净土的经典,你学习所有一切大乘经典统统行,但是怎么样?你要把它回向给西方极乐世界,我学习的目的就是将来求往生,这就可以。所以佛号是一个,我们的行门是一个;我们的解门,读经是属於解门,可以自己自由选择,不一定要五经一论,这门开得好。又何况《华严经》跟净宗还有特别的缘分,特别的缘分是什么?文殊、普贤都是提倡往生极乐世界。「入法界品」讲的是什么?就是十大愿王导归极乐。华严入法界是怎么入?念阿弥陀佛入法界。
善财童子第一个参访的德云比丘,《四十华严》里面叫吉祥云比丘,是一个人,翻译翻得不同,吉祥跟德是一个意思。他修什么?念阿弥陀佛求生净土。头一个,我们中国人讲先入为主,你就晓得善财主修的是念佛法门。再看末后最后一个,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导归极乐,自始至终没有改变。当中是什么?当中就是善巧方便,就是我们讲的净宗的灵活运用。五十三参代表这个社会上男女老少、各行各业,是我们每天会接触到的,跟他们接触都成就自己的戒定慧。换句话说,跟这些人接触是念佛的助道,这门课。诸位晓得,我们净宗里头有正助双修,我们的正修是一句弥陀一门深入,助修是断一切恶、修一切善。在哪里修?日常生活当中,把我们念佛的功德展示出来,目的是影响众生,接引大众,目的在此地。让社会大众看到念佛的人真是好人,念佛的人真的不错。於人无争,於世无求,念佛的人生活过得很快乐,展示给大家看。
念念不忘正助双修,念念不忘我们所学到的这些教诲,天天在学。学不能中断,学了之后要灵活的、善巧的应用在生活,应用在工作,应用在处事待人接物。跟一切人如理如法的配合,没有竞争,没有贪恋,没有瞋恚,没有嫉妒,诚心诚意的待人接物。对人对事乐意付出,不希求回报,为什么?我们想到极乐世界去,这个世界里面所有一切五欲六尘、名闻利养放下了,多快乐、多自在!心地清净,没有烦恼,没有忧虑,没有牵挂,没有成见。
所以从念你就得定,定是什么?烦恼没有了,念根得力了,定根生起来了。对於正修、助修坚定不移,相应不散,正助相应,是一不是二,真的是入不二法门。这就叫做,在我们净宗法门里面来讲,念佛三昧,因为是以念佛为主。三昧一般就是翻作禅定。禅,不为外面境界诱惑。不但不被世缘诱惑,佛门里头有八万四千法门,有十个宗派,有琳琅满目几千部的经典,都不诱惑了。几千部经典,八万四千法门,像佛法大海,我只饮一瓢就满足,我只要学一门。一门就是一切门,我在大海里舀一瓢水,这一瓢水就是大海水。一即是多,多即是一,一多不二,有定有慧。一经通一切经通,一个法门成就了,一切法门都成就。佛开这么多法门是因为众生根性不相同,众生有八万四千不同的根性,佛开八万四千法门,是这个意思。门门都是一个方向、一个目标,都成无上道。所以《金刚经》上说「法门平等,无有高下」,这个话说得好,你要真正懂得、明白了,你取一门就行,不要取很多,很多不累?太累了,消化不了,一门容易。
所以连世间中国几千年传统的教诲,「教之道,贵以专」,专精,要不要博?要。先要专,专了以后自然就博。为什么说要博?四弘誓愿里有「法门无量誓愿学」,不是叫你学一个,没错。什么时候法门无量誓愿学?烦恼断尽。诸位知道,烦恼断尽是谁?也就是说执著断尽了,阿罗汉;分别断尽了,菩萨;妄想断尽了,成佛,这叫烦恼断尽,这时候学法门。所以法门无量誓愿学是在什么时候?法身菩萨,《华严经》圆教初住。我们这个地方这是十信心满,还没有到初住,所以现在贤首菩萨还是一门深入。再往上去,烦恼断尽了。贤首菩萨是断无明烦恼,也就是断妄想,妄想是什么?起心动念。他的功夫成就,就是六根接触六尘境界不起心、不动念,这就是法身菩萨。到这时候才法门无量誓愿学,学得快。所以不到这个境界,你就学一门。一门是什么?一门是定。到烦恼断尽的时候,这个一门就智慧开了,为什么?智慧不开不能转烦恼为菩提。智慧一开,转烦恼为菩提,那一转就法门全通,不学都通,这很奇怪,想不通。没错,是不可思议,可是在中国有例子,在印度也有例子。
印度的例子,龙树菩萨,释迦牟尼佛一生,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经教,他用三个月的时间完全通达。龙树是初地菩萨。在中国是禅宗六祖惠能大师,给我们做了一个例子。惠能大师不认识字,没学过,只有一个师父,五祖忍和尚,一生当中就上一堂课,你们想想这一堂课多少时间?我的想法,不超过三个小时。三更才进他的寮房,半夜三更,没有人知道。五祖跟他讲《金刚经》,他不认识字,他会听,讲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他就明白,大彻大悟。明白了,后头就不要讲,全知道,为什么?从定开慧。这个慧一开,转阿赖耶识为大圆镜智,就是转烦恼为菩提,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的,他也就全通,怎么知道?往后他在教学当中你看出来。
第一个遇到的无尽藏比丘尼,真的是一门深入,一生学一部经,《涅盘经》,受持《涅盘经》。《涅盘经》的分量很长,有三十六卷的、有四十卷的。这是惠能大师在逃难时候遇到的。无尽藏比丘尼把《涅盘经》念给他听,他听了之后讲给她听,比丘尼开悟了,第一个度她的。他一生度了(就是帮助人开悟)一共是有四十三个人,这是第一个。那时候惠能大师二十四岁,刚离开黄梅没有多久遇到的。这是什么?智慧。以后在曹溪弘法,遇到很多学人,都在经典上有很长时间的学习。
法达受持《法华经》十年,不开悟,到曹溪去参访,遇到六祖,法达还相当傲慢,见到六祖顶礼,头没有叩在地上。六祖看得很清楚,知道他有傲慢,所以起来之后就问他,你自己觉得有什么值得骄傲的?他就说出来,他念了《法华经》三千部。《法华经》很长,一天顶多念一部,那么就是三千日,三千日差不多十年。六祖听到,但是他也很坦白。六祖责备他,你叩头,头没有著地,不恭敬,心存著傲慢,这个毛病要改掉。傲慢障碍你开悟,这是烦恼、是习气。这个习气要不改掉,六祖指导他,他也没有用处。他也很难得,当时就忏悔。六祖问他《法华经》大意,他说不出来,他反过来向六祖请教。六祖说这部经我没有听过,六祖不能说我没有看过,他不认识字。然后祖师就告诉他,你念给我听。《法华经》二十八品,只念到第二品,六祖听了之后:行了,不要再念了,我全知道了,把《法华经》的大意讲给他听,他开悟了。这时候再礼拜磕头,头顶到地下去。有例子。
我们今天要求的什么?求我们的自性、求我们的本能,你要不依照佛讲的方法求不到。佛的这些方法对我们绝对不是过分的苛求,你这样想,全错了。佛这些方法是从性德里头自然的流露,而是我们自己违背性德,自己障碍自己。你性德流露的时候,你会跟佛菩萨完全一样。你的所作所为就是戒律,你在日常生活当中处事待人接物给你记录下来就是戒律,就是《弟子规》,就是十善业,就是《感应篇》,是你性德的流露。如果你懂得这个道理,了解这个事实真相,你会很快乐、很欢喜认真去学习,你不会有一丝毫障碍。所以这个问题,从这些地方你能够体会到,这个信多难!有了真的信,无论搞什么,连成佛,轻而易举,一点都不难,取西方极乐世界那是太容易的一桩事情,古人讲反掌之易,真是如此。难在哪里?你不信,有什么法子?
信是真如本性里头第一德,你知道吗?你看每个科目里头它都排在第一,那就是第一德。你说这五个,信进念定慧,没有信后头都没有。有信才会有精进,有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