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_净空法师__第1601-1800集-第7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杯醍醐,醍醐是古印度最好的饮料,醍醐灌顶,最好的饮料,里面有一滴毒药。一大杯的醍醐,一滴毒药,那一滴毒药就害死人,几个人能够逃得过魔掌?
  修行人不能够开悟、不能够证果,魔来扰乱。这不能怪他,你要怪他就错了,古人常讲「行有不得,反求诸己」,那是什么?怪自己没有正信,自己的信心不清净,自己的信心不坚固,所谓是见异思迁,所以麻烦来了。由此可知,正信重要,你具足正信就有能力超越。第一个,你有正信,这个正信也很难讲,对佛正信没有怀疑、对经教没有怀疑、对老师没有怀疑、对道场没有怀疑,你心坚定,你不容易走入叉路。如果说我对佛菩萨没有怀疑,对经教有怀疑,那你得好好学。对经教没有怀疑,对老师有怀疑,只要有疑,肯定就有麻烦,所以佛法讲正信,断疑生信,不能有怀疑。
  凡是破怀我们信心的,你要有高度的警觉,否则的话,你就上当了。大概破坏信心的,有,有说你经典靠不住的,这时候怎么办?我们初学的时候就有人批评佛教、批评经典。经典的结集,释迦牟尼佛过世之后,古时候有四次结集经典。最早结集的是小乘经,释迦牟尼佛走了之后三个多月,往后的三次都是佛灭度后几十年,最后一次结集是三、四百年,你能相信吗?我们要听人家这样说,心就动摇了,这怎么办?根本动摇了,信心丧失了,你还会有什么成就?
  对老师的批评更多,正如同现在社会对释迦牟尼佛的批评、对孔子的批评。大学里头有「比较宗教学」,有这个课程。我在印尼参观印尼的大学,校长就告诉我,他们学校里面有宗教课程,有比较宗教学。我就跟校长说,宗教的典籍是圣人传下来的,谁有资格去比较、去批评?现在这个世界上,有什么人能超过耶稣,有什么人能超过穆罕默德?有什么人能超过释迦牟尼佛?他所说的东西你怎么批评法?你怎么比较法?明白这个道理之后,我们就晓得不能批评,没有资格批评。宗教学课程可不可以上?可以,非常好。我说我们的态度,我们比不上,智慧德行都比不上这些圣人,学校有这个课,我们就乖乖的、诚诚恳恳的来接受,我们会得利益。如果我们存著有批评、有比较,我们就走上魔道,什么也不是。这个观念不能没有。
  我给校长说,我虽然不是在学校里头上这个课,我读经,我读佛经,我读道教的经,我读《古兰经》,我也读《圣经》,我可不是批评,我是学生。我展开《圣经》,我就是耶稣的学生,耶稣是我的老师、摩西是我的老师。我展开《古兰经》,穆罕默德是我的老师、先知们是我的老师。我展开佛经,佛菩萨是我的老师,我做他最好的学生,我能受教,我能得利益。像学生在学校一样,学校有很多老师,不是一个,学生能不能批评老师?每个学生随便批评老师,这学校还能成学校吗?接受老师的教诲,成就自己的德行,成就自己的智慧,这才能超魔路。
  所以我跟学校商量,宗教课程可以学,决定有好处,可不能比较,一比较就坏了,一比较怎么样?把这些圣人看低了,看成普通人,把自己抬高了,哪有这种道理?所有宗教都讲谦卑、都讲仁慈,这种心态你才能受教。一个不能受教的,再好的老师,佛菩萨教他都没用处,他不接受。没有谦虚的心,没有诚恳的心,他就不能得益,所以总在正信。这一大段经文全是给我们讲信。
  下面一句,『示现无上解脱道』。清凉大师在注解里面注得很简单,四个字,「正信解脱」。什么叫解脱?先把这两个字要搞清楚,这两个字的含义很深也很多。脱,脱离疑虑,我们有疑惑;解是开悟,解悟,了解、明白了,我就不疑惑了。这是浅的解释。我们天天在学习,天天在上课,这就是得益了。深一层的,脱苦,解是什么?解除苦因,苦的因消失了,苦的果就没有了。三途的苦因是贪瞋痴,我们能把贪瞋痴解除,也就是放下,我了解,我舍弃它,你就决定不堕三恶道,永远脱离三恶道,这是解脱。
  再深一个层次的,六道轮回苦。佛在经上常讲的三苦、八苦,欲界这三种苦统统有;色界没有苦苦,有坏苦,有行苦;无色界天连身都没有了,所以他坏苦没有,有行苦。所以佛在大经上常讲「三界统苦,犹如火宅」,这不是个好地方。如何能够脱离三界六道轮回?那你要晓得造成三界轮回的因是什么?佛告诉我们是见思烦恼,见是见解,思是思想。见解跟思想说成为烦恼,那就是错了。你的见解错了,我们一般讲看错了,你看人、看事、看天地万物,看错了。思是思想,起心动念你想错了,你所想的是什么?贪瞋痴慢疑邪见,佛最后把它归纳为六大类,根本烦恼。你所想的是不是落在这六个里头?就因为这个因素,你脱不了六道轮回。如果你要是真正相信佛菩萨的教诲,你一定会放下见思烦恼,为什么?信。正信就是明了,就是看破,看破什么?看破事实真相,明白事实真相,你对於世间这一切人事物不会再有贪恋。顺境里面不生贪恋,逆境里头不生瞋恚,对於诸法实相清清楚楚不再迷惑,贪瞋痴就没有了。
  六道轮回的因没有了,当然果报就不存在,这叫了生死,了就是解,了解了;脱轮回,就脱离、离开了。都要靠正信,没有正信,你没有办法解脱。这个解脱是第一层,不是究竟,为什么?往上还有。你脱离六道了,你没有脱离十法界,十法界还是个大关口,比脱离六道轮回要难得多。十法界的因是什么?是妄想、是分别,妄想分别比见思烦恼要细。见思烦恼很粗,容易断;分别妄想微细,不容易断,要怎样才能断得了?还是要正信。大概到断无明尘沙,也就是《华严经》上讲的分别妄想,那个信是真信,比正信又深了一级。《华严经》上所说的,《华严经》上讲的解脱,究竟解脱,成佛了,我们通常讲回归自性,那才是真正解脱。
  所以脱离六道轮回只是摆脱见思烦恼的系缚,你生到四圣法界,声闻、缘觉、菩萨、佛,这个佛是十法界里面的佛,天台大师在六即佛里面所说的,叫相似即佛。诸位要记住这个名词,相似,相似不是真的,很像,很像佛,不是真佛,为什么?他见思烦恼没有了,尘沙烦恼没有了,他还有无明没断,所以很像佛。那一品无明要是断掉,他就是真佛,他不是相似的,真佛。
  无明是什么?《华严经》上讲妄想,什么是妄想?我们通常讲的起心动念。起心动念非常微细,我们能不能觉察?觉察不到。说老实话,我们平常能够觉察的是执著,非常容易觉察,起心动念执著。分别就不容易觉察到,分别比执著微细多了,谁能觉察到?菩萨觉察到。觉察才能断,觉察不到你怎么个断法?起心动念谁觉察到?我们现在念的贤首菩萨觉察到了。
  我在讲这一大段的经文,我把十信菩萨配在十法界,用这个方法来讲。初信到六信,这六个位次没有离开六道,没有出轮回。到第七信,我们在天台贤首教义里面看到,祖师大德所判的七信位的菩萨,他们断烦恼的功夫等於阿罗汉,我们知道阿罗汉超越六道轮回,七信超越,六信没超越。六信这六个位次是怎么说法?这六个位次,刚刚好小乘在阿罗汉之前有六个位次。我们知道这是祖师判的,华严初信菩萨断证的功夫等於小乘须陀洹,初果,七信等於阿罗汉。我们从这里就能体会到,初信是须陀洹,须陀洹是初果;二信是二果向,二果是斯陀含,还没证得,向那个路上去了。三信位证到二果,跟二果平,四信位是三果向,五信位是三果,六信位是四果向,七信位是四果,真的是这么回事。七信是阿罗汉,八信是辟支佛,九信是菩萨,十信就是十法界的佛,贤首菩萨代表十信。
  十信菩萨就是十法界里面的佛,把无明断了,就是真正做到不起心、不动念,十法界没有了,脱离十法界了。解得愈深,脱离的境界就愈大,把十法界脱离了,无一不靠正信。脱离十法界到一真法界,一真法界,诸位知道,平等法界,见性了,平等法界,得佛的受用。但是他无明的习气还没断,无明断了、破了,习气还有,习气不碍事。习气也没办法断,要很长的时间,自自然然就没有了,所以你要有耐心,可不能著急,一著急,妄想分别执著统统现前,这不能著急,都要靠正信,所以前面讲「信为道元功德母,长养一切诸善根」。这一大段全都是讲的信。信能示现无上解脱道,无上解脱道是究竟的佛果。现在时间到了,我们休息几分钟。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我们接著看下面的经文:
  【信为功德不坏种。信能生长菩提树。】
  清凉大师给我们提示的,「成不坏本」,第十七句。我们想想在这个世间哪一样东西不坏?凡是有形相的都有生灭。人是动物,动物有生老病死,植物有生住异灭,矿物有成住坏空,找不到一样东西是不坏的,佛给我们讲得究竟。色界天,七情五欲断了,他的断是伏断不是灭断。他有身体,他有宫殿,他还是要坏。换句话说,有生就有灭,哪来的不坏?即使是无色界天,物质完全放下,没有物质了,所谓是精神的世界,世间人所讲的灵界,他有没有坏?还有。那个境界好,不能永远保持,靠定功得到的,什么时候定功失掉,这个境界就没有了,还是要坏。你看看,不但是六道里面找不到不坏的东西,四圣法界里头有没有不坏的?也没有。声闻、缘觉、菩萨、十法界里面的佛也没有不坏的。真正不坏的,现在我们一般人所谓是虚空,空永远不坏。在佛法里面告诉我们,空确实在百法里面是列入无为法,但是这个无为法不是真的,相似无为。它的生灭时间很长,我们的生命很短,所以没有看到它生,也没有看到它灭,而认为它是不变的,没看到它生灭。佛告诉我们,它还是有生灭的。
  现在科学家很聪明,他也懂这个道理,时间跟空间不是真的,在某种状况之下它等於零,等於零就没有了。时间没有了就没有前后,没有什么过去、未来,就没有了;空间没有了就没有距离,距离是空间。科学家懂得,不知道怎么突破。这也就是科学里面所说的不同空间维次,这个现象在古印度的宗教里面都明白了,佛教讲得更透彻、更圆满。这些现象是怎么生的?有生它就有灭,在真如法性里面没有空间也没有时间。我们讲尽法界虚空界是方便说,不是真实说,真实说怎么说?真实说没话说,连老子都知道。《老子》五千言第一句话,「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他这两句话跟佛法里头所讲的不可思议是一个境界。这个最高的境界是真的不是假的,你不能想,你不能说,你一想就掉在妄想里头,你一说就掉在分别执著里头,所以佛法讲不可思议,跟《老子》前面两句话意思是相同的。大乘教里头常说「开口便错,动念即乖」。你想是动念,动念就落到妄想里头去了,妄想分别;开口落在执著里头,妄想分别执著统统具足,六道凡夫。
  所以不坏,它后头有个本,不坏的根本是法性。在有情众生的分上称佛性,在无情称法性。无情就是连植物、矿物、自然现象全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