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_净空法师__第1601-1800集-第8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动作是什么?动作就是戒律。你把释迦牟尼佛一天行谊记录下来,那就叫戒律。戒律不是他发明的,也不是他制定的,是什么?是他日常生活行为就是这样的,每天都如是;无论你在什么时候看到他,在什么场所看到他,皆如是!行为世范,一举一动都是世间最好的榜样,最好的模范。小事,从穿衣吃饭,我们讲穿衣有穿衣的相,吃饭有吃饭的相。佛家里头所讲「三千威仪,八万细行」,他有没有刻意去做?没有,自然的,不是刻意的,刻意是做作,装模作样,自然的。
  示现在这个世间,无论在这个世间住的时间是长是短,只有一个目的,利益众生。对自己来讲,有没有利益?有,菩萨有。菩萨对自己什么利益?我们知道菩萨无明虽然断了,无明习气没断,对菩萨来讲,断无明习气。但是无明习气虽然没有断,它不障碍,不障碍你教化众生,就是不障碍菩萨跟众生感应道交,不障碍。众生有感,菩萨就有应,应以什么身得度,这不是菩萨边事情,众生边。大乘经上常讲一切法从心想生,诸位要晓得,菩萨没有心想,众生有心想。因为菩萨分别执著都断了,他没有想;要是法身菩萨,无明都破了,更没有想,他能跟众生起感应道交,众生有感,他就有应。众生希望佛来度我,他就现佛身来度;众生希望基督来度我,他就现基督身来度。我刚才还听到有个同学说,他的老伴是信基督教的还是天主教,他往生了,到天上去,听说做了护法神。心想生,你想什么,他就现什么身。我们学佛的人知道。
  所以我常讲,世界上宗教是一家,是佛在各个不同环境当中现不同的身,说不一样的法。说虽然是不一样,但是你细细去观察,他的方向目标是一样的,都是趣向无上菩提。但是他有阶段。就像办学校一样,终极的目标是要办研究所,是让你都拿博士学位,博士学位就好像是佛,要成佛。但是你现在程度是小学程度,先办小学,适合你程度,帮助你到小学毕业;小学毕业,告诉你上面还有,还有中学,那再从中学念起;中学念毕业,上面还有大学,这叫循序渐进,这就是善巧方便。对於天才儿童,非常聪明伶俐的,不需要这些阶级,就是顿超。法门有顿、有渐,有圆、有别,都是适合不同根性而说的。在佛菩萨那里,尤其一真法界菩萨,这些差别完全都不存在。妄想分别执著都没有了,还有什么差别?所以随心应量,随众生心,应所知量,那个感应就恰到好处。我们懂得这个道理,了解事实真相,所以叫善巧。巧是方法巧妙,善是善於诱导,不断把他向上提升。
  底下说「信乐二字,是菩萨正意」。大师这一句我们可不能疏忽。我们常问,你什么意思?菩萨什么意思?菩萨的意思是信乐。那我们也要有这个意思,那你就是菩萨。至於信前面讲得多,用前面的标准来比照一下,我们是第几等的信心?不能说没有信心,这个信心里头有等级,大的等级,有迷信、有强信(勉强相信)、有正信、有真信,这是大分。每个等级里面,你去细分,等级就多了。我们自己也晓得自己现在在哪个等级。是不是年年向上提升?月月向上提升?年年向上提升就不错,很缓慢,也很危险。危险的是什么?外面的诱惑太多,名闻利养、五欲六尘的诱惑现前,你没有法子抗拒,你就把这信心放下,你的信心转变,信名闻利养、信五欲六尘,你去信那个去了,你对那个产生爱好。某个生意可以赚钱,一个月可以赚几十万、赚几百万,马上就去,佛教慢慢来,等我老的时候再来学。
  我在初学佛的时候,有个长辈,是我父亲的老朋友,我学佛之后,他也很赞叹。他的事业放不下,他说这个好,等我将来老了、退休了,我再来学。他真的是老了,跟我讲话的时候,六十多岁,没有几年过世了。这是什么?放不下,眼前得了一点名利,没有学佛得的利益殊胜。学佛如果年岁老的,一心专修净土,几年之后,他到极乐世界去了,那个福报多大。为了在世间这名利没有放下,纵然是得到了,死了之后也是三途。
  所以菩萨在这一章里头,第一句就是告诉我们,「不求五欲及王位,富饶自乐大名称」,不能求!这两句就是我们讲的名闻利养、五欲六尘。我们活在这个世间,生活所需很少,何必要把精神、时间放在那上面,太可惜!日食三餐,不需要多;有几件换洗衣服,足够了;有个小房子可以遮蔽风雨,知足常乐。
  人不能不知足,不知足的人是最苦的人,佛经上常讲「可怜悯者」。世出世间圣人都告诉我们,知足者富,他真的富有,为什么?他没有求了;不知足者贫,他还是贫穷,为什么?他还需求,他还需要。这里不需要了,不需要有,满足了,你说多快乐!你想想看,一个满足的人快乐,还是不满足的人快乐?你从这个地方就能知道,苦乐不一样!并不是说,一切拥有就是乐,那你就错了。释迦牟尼佛什么都没有,他全放下,得大乐。孔夫子、孟夫子生活都很清苦,不富裕;换句话说,日常生活勉强能过得去,他不求,很快乐。他天天干的什么?求学、修道,这里头有真乐。
  所以无论是世法、出世法,你没有真正契入,你得不到,你也不懂。看到一般人追求世间名闻利养、五欲六尘,以为那个是快乐。如果你冷静的观察,凡是追求这些的人,他心神不定,患得患失,没有得到的时候,想尽方法求;求得之后,又怕丢掉,身心不安,六神无主,他哪一天过过清净的日子?哪一天过过真正快乐的日子?真正快乐,心里面没有忧虑、没有牵挂、没有烦恼,我们现在人讲没有压力,身心没有压力。不行,这些人,凡是追求的人,晚上睡不著觉,要吃安眠药,所以安眠药的生意很好。跟知足的人不能比。
  知足的人有信乐,不知足的人,这两个字都没有。所以清凉大师讲,这两个字是菩萨正意,说得好!我们要不是这么多年的放下,五欲六尘、名闻利养统统放下,才懂得!要不然这两个字不懂。体会不到它的味道,你怎么能讲得出来?现在时间到了,我们休息几分钟。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我们接著看下面的《疏》文,「由此二故,於诸行有能,故名最胜」。此二就是指的信乐,具足信乐,於诸行你就有能力,你就能做到。换句话说,你现在为什么做不到?你没有信,你没有爱好,所以你做不到。真正相信、真正的喜爱,没有做不到的。所以说是做不到,还是认识不清楚,这解跟行,为什么不能行?解得不够透彻,解透彻了,真的明了,拼命他也要去干,什么力量都障碍不了他,他喜爱。
  做不到是不愿意去做,不是做不到。这桩事情,我在初学佛的时候,跟章嘉大师讨论过,就是知跟行的问题。一般人讲知易行难,我请教章嘉大师,大师告诉我,佛法不是这样的,佛法是知难行易。他举例子告诉我,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讲经说法四十九年,没有教人修行。为什么?行太容易了,明白了,你自动就会修。我听了之后觉得有道理。如果行是那么难,知是那么容易,释迦牟尼佛何必苦口婆心要讲那么久?表演一下给人看不就行了吗?他确实也表演了四十九年,言教、身教融合成一体,真做到,一生没有改变,有能。
  他的信乐跟我们完全不同,不同於六道,不同於十法界。他那个层次太高,他是什么?大慈大悲,救苦救难,他哪有自己!众生有感,佛菩萨有应。所以三千年前,佛陀降世是应身,这我们要懂。而我们在学的学生,在学有信乐,你才会精进不懈,你对於这一门东西,无论是行门、解门,产生了乐趣;你会觉得这个比世间什么样的学问、什么样的事业都快乐,感到这个有价值、有意义。不是说我们全心奉献,那不是的,奉献还有点勉强的意思;爱不释手,是乐此不疲,这做得多么快乐、多么高兴,是这么个道理,不能不知道。有能,他真能做到。故名最胜,这经上讲『信乐最胜甚难得』,最胜是这个意思,真有。这是贤首菩萨告诉我们的,他给我们现身说法。
  「非佛不信,故云难得」。这个「佛」有两层意思,一个是指心性,大彻大悟,明心见性,前面讲了,本来是佛。所以佛家讲信,蕅益大师在《弥陀要解》里面,这个信他讲了六个,第一个讲的信自,非佛不信,你要相信自己本来是佛。如果这一条没有,你只是信他佛,信阿弥陀佛、信释迦牟尼佛,你永远成了不佛,你永远入不了佛门。头一个信自己,这是在其他宗教里头没有的。
  我早年在美国达拉斯,那边有一次基督教会有六、七个人来访问,里面三个是牧师,他们来跟我谈。他说佛教的净土宗跟他们基督教没有两样,信、愿、行!我们讲信,他也是讲信,他讲信上帝就能够到天国。我就告诉他:我们讲的信跟你的信不一样。他说怎么不一样?头一个相信自己,第二才相信上帝,相信阿弥陀佛、相信释迦牟尼佛,头一个相信自己,这真的是不一样。你自己不相信自己,你怎么会成就?自己相信自己,那个勇气就来了,我本来是佛,我现在为什么搞成这样?搞成这样是羞耻。古人所说的「知耻近乎勇」,勇猛精进,我要雪耻,我怎么会搞成这个样子?那个勇猛精进的那股劲、那个力量从哪里发生的?就是从知耻来的。
  佛这一告诉我们,我们明白了,真的,一点不错,本来是佛,为什么变成这样?那就是我们的自性被妄想分别执著染污,我们自性里面本具的智慧德能被烦恼习气障碍住,统统透不出来,才搞成这个样子。这以前没有人告诉我们,释迦牟尼佛给我们说明白,我们也真的听懂了。这是佛对我们的恩德,这是佛对我们最大的贡献,把事实真相为我们说穿,往后事情是该我们自己做,那就是佛讲的「若能转物,则同如来」,就跟他一样。问题你能不能转?通常我们简单的讲,讲三句,转恶为善、转迷为悟、转凡成圣。佛弟子没有别的长处,就是会转。这是在经上讲得很多,「顺违皆顺」,这就转了。
  顺境好、善缘好,逆境、恶缘呢?逆境恶缘你怎么能把它转成顺境,恶缘转成善缘,逆境转成顺境,在乎你会转!能转得过来吗?能转,为什么?因为境缘不是真的,都是假的。从哪里转?从自己内心转,不是从外头境界转。他跟我作对,我不跟他作对,就转过来了;他毁谤我、羞辱我,我赞叹他、恭敬他,就转过来了!所以这些境界现前,学佛的人要把它当作我的老师出题目来考我,看看我的功夫。题目才出来,自己烦恼习气全部现行,这很糟糕,你学的是什么?学得再多,不能起用,境界一接触,全都忘掉了,你怎么行?
  境界现前,你看看清凉在此地教给我们的,「方便诸度,求欲修行」,这就是讲在日常生活当中、工作当中、待人接物当中。为什么?凡夫他不知道,他怎么知道他是佛?我们要不是遇到释迦牟尼佛,我们也不会知道。知道之后,我要恢复,我要回头,我要回到佛的原点。我迷得太久,我迷得太深,所有一切不良的烦恼习气,自性里头统统没有,本来无;所有一切的善德、善能,自性里头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