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皆於往昔无量劫中。恒发大愿。愿常亲近供养诸佛。随愿所行。已得圆满到於彼岸。】
昨天我们讲到这个地方,末后这一句意犹未尽,我们略略的补充一点。这个地方要学习的,要学菩萨恒常发愿,要学菩萨的承事供养,不离开佛陀。在我们后学,古德常讲不离开善友,不离开道场。道场只要它真正如法,道风、学风与经论所说都能够相应,这就是正法如法的道场,我们修学决定不可以离开,因为善友与道场是修学最殊胜的增上缘。末法时期的众生业障习气深重,如果没有好的助缘,的确很难成就。如果是遇到恶缘的环境,实在说决定会随缘堕落。有几个人能在恶缘里面,自己能够把握得住?能够坚定信心,不被境界所转?古时候有,有也不是多数,现在就很少听说了;不要说见到,听都很少听说。所以修学的助缘,对我们这一生的成就,有决定性的影响。此地可以说是得诸佛菩萨的加持,因缘具足。常住在这个地区的同修,宿世福德积得厚,不是真正有福的人,哪里能遇得到这样好的增上缘?不住在这个地区的同修们,我们也非常欢迎,每年能有一个时期到此地来共修,同学共修。利用一年当中的长假,或者是一个星期、两个星期,乃至於一个月,我们非常欢迎。一年如果有一度到这个地方来进修,年年都能够来,每年来一次,年年都不间断,也符合《无量寿经》上所说的原则,「一向专念」,他每年到这个时候他又来了。
昨天一日一夜的念佛非常殊胜,今天有同修们在问,下一次是几时?非常关心,恨不得天天都有,好事情。只要大家能发这样的心,诸佛欢喜,龙天拥护,这个道场,我相信很快就能够成就同修们的愿望。现在是每个星期一次,开始锻炼,希望弥陀村能很快的完工。弥陀村落成,我们就希望二十四小时念佛,永无中断,这是真正亲近承事供养诸佛。念佛堂就是阿弥陀、诸佛如来所在之处,进入念佛堂就得诸佛菩萨本愿威神的加持。「随愿所行」,我们不可以说已得圆满,但是可以说渐渐圆满,逐渐接近圆满。我们今天讲「到於彼岸」是西方极乐世界,我们的方向目标纯正,值得赞叹、值得欢喜。再看下面这一句:
【积集无边清净福业。】
这是一句,积福。福是什么?福是净业,这个地方我们特别要注意到,不是世间杂染业,是清净的福业。世间人说到福报,也许诸位有听说过,洪福,世间人常讲的、赞叹的「洪福齐天」,这是洪福之大,这种福报是讲世间有漏的福报。前面跟诸位说过,享福里面还有一些副作用,真的不如意事还是很多,哪能够一切尽如人意?可是清福则不然,清福很不容易享,必须具足戒定慧三学的人,才有条件享清福。世间人享福都喜欢热闹,热闹场所这是有福之处。清福是听不到这些喧哗,清净寂灭,与定慧相应,这是真正的福报,这个福报把你的境界不断向上提升。欲界天就比我们人间清净很多,色界天更清净,再提升到声闻、缘觉、菩萨,他们那种清净寂灭的境界,我们凡夫想像不到。他们所享的乐跟我们享的乐不一样,我们享的乐是什么?是五欲六尘的刺激,享受五欲六尘之乐。五欲六尘就好像毒品吗啡一样,打下去很快乐,快乐完了之后就很苦。可是清净寂灭之乐,那是真乐,这里面有无量智慧、无量的神通、无量的德能、无量的功德,这个只有净业里面才有,你才能享受得到。
现在大家没尝到,怎么晓得没尝到?念佛堂念了一晚上,白天要睡一天大觉,这就是你没有得到。刚才李居士告诉我,年轻人不如年老人,年老人念了一天一夜,精神饱满,还在外面扫叶子,还在问什么时候还有?年轻人念了一夜,不敢问什么时候再有,这怎么行?原因到底在哪里?原因是年轻人心不清净,你还是落在五欲六尘里面,你认为那个是乐,乐此不疲。叫你去跳舞,叫你去打麻将,打了一天一夜很高兴,乐此不疲;叫你念佛就累了,这就是说明世间福报跟净福不一样。年岁老的人心地清净,他在念佛里面得法喜,念佛里面得真的快乐,愈念愈快乐,愈念精神愈好,这是真的,不是假的。诸位如果要发心念佛,大概这种境界,就是日夜不断的念佛,大概在第四天、第五天,你才能感觉到。换句话说,前面三、四天是个关口,很难熬过。如何能把这个关口突破?要定、要慧,你要有耐心、要有定力、要有正知正见,克服自己的障难。这个障难过去之后,人就清醒了,你日夜念佛不感觉得疲倦,你会感觉得欢喜,你会感觉得体力充沛。所以初念佛的人,头几天这个难关不要害怕,可以说是每个初学念佛的人都有这种障难,不是你一个人有,十之七八,三、四天都能够突破,我们自己也不会例外,以三、四天的时间应当可以突破的。一定要自己发愤努力,我们这个样子,在念佛堂里面就能积集无边清净的福业。底下一句:
【於诸三昧所行之境。悉已明达。】
『三昧』就是禅定,就是净宗所讲的一心不乱。三昧是梵语,翻成中国意思叫正受;受是享受、是感受,正是正常,正常的感受。『诸』是多的意思,在前面已经说过了。正受这里面有事有理,事的正受是随缘,我们常讲自在随缘,恒顺众生,随喜功德,随喜、恒顺里面成就无量功德,这个功德就是此地讲的诸三昧,你得到三昧,得到无量三昧。理定就无碍了,《华严经》里面所赞叹的无障碍的法界,无障碍是理。由此可知,我们今天就是因为理事不能圆融,所以有障碍。如果理事要能够圆融过来,就没有障碍了。你念上七天七夜,念上七个七天七夜,精神饱满,愈念愈有精神,愈念愈有体力,那你就入无障碍的法界,理事融通。『所行之境,悉已明达』。「明达」是智慧现前,「所行之境」就是你六根接触六尘境界。我们每天从早到晚,面对著社会复杂的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有戒、有定、有慧。戒是什么?戒是守法、守礼,起心动念、言语造作都合规矩,这是戒。善巧方便,他合规矩,一丝毫都不会错乱;换句话说,没有过失,这是戒。於一切境缘当中,如如不动,不动心,心永远是清净的、永远是平等的,清净、平等就是定。清净、平等心照外面的境界,就清清楚楚,明了通达,这是智慧现前。这个句子,诸位一定要知道,此地总共有八句,后后深於前前,好像是八层楼一样。修积净业、修积净福是第一层,基础,第二层就得三昧,就开智慧了,悉已明达,开智慧了。第三句:
【获神通力。随如来住。】
我们看到这一句非常羡慕,人家能够跟如来住在一起。佛在哪里,他也在哪里,做佛的常随众,常随弟子,我们确实非常羡慕。可是诸位要知道,做佛的常随弟子,一定要具备前两个条件,那就是修积净福,安住三昧,於一切境界通达明了,要有这样的条件,才能跟如来住,才能做如来的常随弟子。不具足这个条件,你纵然是学佛,跟佛依旧有一重障碍,没有办法亲近佛陀。你也没有办法安住在正法道场,正法道场偶尔来参加一下,参加一下第二天、第三天受不了,赶紧离开。什么原因?业障现前了。第四句:
【入不思议解脱境界。】
这个境界就是入佛的境界,同佛所证。不思议解脱境界,《华严经》上所说的,理无碍、事无碍、理事无碍、事事无碍,这是不可思议的境界。尤其是到事事无碍,诸佛菩萨大慈大悲示现在六道三途,度化这些罪苦众生,他所展示的就是事事无碍。我们凡夫没有法子想像得到,正如同经上所说的,这个境界「言语道断,心行处灭」,言语没有法子表达,我们思惟想像达不到这个境界。这个境界甚深甚广,但是应用在日常生活当中,没有离开我们一寸一分,没离开。不思议解脱境界,若是落实在生活上就是本经所说的,这部经自始至终所说的就是不思议解脱境界。尤其是《华严经》最后一品,在八十卷经里面,品题叫「入法界品」,可是在《四十华严》翻的就详细得多,《四十华严》品题叫「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不思议解脱境界是所入,普贤行愿是能入,入这个字通能通所。普贤行愿品里面说的是什么?说的是善财童子五十三参,五十三参就是入不思议解脱境界。
五十三参的实质内容是什么?是我们现实的社会、现实的生活,这个不思议。怎么会不思议?我们凡夫在现实社会里面,起邪思、生恶念,造作无量的恶业,招来六道三途不如意的果报,这是我们干的。诸佛菩萨示现在这个环境之中,在形象上跟我们没有两样。生活方式,工作的辛劳,一生的遭遇,好像跟凡夫没有两样,但是人家心里面从来没有丝毫的染著。不但没有染著,而且是增长戒定慧这三种功夫。无论在什么环境里面,他的生活,他所示现的贫贱的生活,他非常安分守在贫贱的生活;富裕的生活,他也能够安住在富裕的生活,这是增长戒学。贫贱,没有贪心、没有欲望;富贵,一定是以福德、智慧、慈悲,无条件的帮助一些苦难的众生,这是他的本分,应当要这么做。你富贵了,富贵绝对不是叫你自己享福,自己享受,那就错了。富贵是叫你布施,是叫你救济一切贫困,所以富贵人救济社会贫困是他义不容辞的事情,他本分里面要做的。为什么?性德的流露。自性是慈悲的,他与心性相应,道理在此地。所以,这是增上的戒学。於一切境缘当中,他能够保持清净不染,如如不动,增上定学。对於环境里面,理事、性相、业因果报,了了分明,一切明达,增上慧学,这叫不思议。
同样的一个境界,凡夫增长贪瞋痴、增长烦恼,菩萨在这里面增上三学,怎么会一样?这个境界就不可思议了。因此,你要说哪个境界好、哪个境界不好?很难讲。境界好与不好,说实在的话,与境界不相干。再跟诸位说真话,境界里头没有好丑。蕅益大师在《法语》里面说过,境缘没有好丑。境是物质环境,缘是人事环境,人事环境跟物质环境,诸位要记住,都是平等的。理平等,事不平等,这个说法是随顺俗谛而说,也就是随顺众生知见而说,给你讲理平等,事不平等。如果随顺诸佛如来、法身大士,说真话,告诉你理平等、事也平等,这就不可思议了。真的,事也平等,相也平等,没有一样不平等。你为什么没有见到平等?你的平等心没有现前。如果你的平等心现前,你见十法界依正庄严一定是平等的,这是事实真相。由此可知,相随心转,真的随心转,如果我们能够把八识转变成四智,就入不思议解脱境界,你就能入了。你以妙观察智看一切事,突破一切障难,事实真相你见到了。你用平等性智对一切人事物,一切人事物莫非平等,统统是境随心转。我们今天看到境界不平,觉悟的人回头了,知道什么?自己错了,自己还是轮回心;八识就是轮回心,起心动念还在分别、执著,造轮回业。自己必定生起惭愧心,生起忏悔心、改过心,要真修。
修在哪里修?绝对不是在境界上修,是在心地上用功夫。相宗所讲的心地上用功夫,「转八识成四智」,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