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定,你里面没有慧,你所修的全是福报,都是福。福修得大的就生天,你的福报太大,享天福去了。般若怎么修法?般若就是修福之中不著相,福就变成慧。诸位要晓得,慧不是单独修的,决定是杂在修福里面同时修的,不可能单独修慧;可以单独修福,不能够单独修慧,这一定要搞清楚。前面五种修福,佛跟我们讲得很明白,条条都能够做到三轮体空,那就是般若,那个福真管用,所以才叫波罗蜜多。如果单修布施,那是布施福,不能说布施波罗蜜,不可以说。布施里面有慧才叫布施波罗蜜,这个意思要搞清楚。因为布施里面有慧,那个布施才能断悭贪,这才叫波罗蜜,叫布施度,度什么?度悭贪。由此可知,世间人修布施,我们举这一个例子来说,都是修福报,里面没有慧。为什么要布施财?愈布施愈多,贪心增长,愈施愈多,他才肯布施;布施之后就没有了,他一毛都不拔,不肯布施了。他是用什么心去布施?贪心。佛教我们修布施,用意在哪里?断贪心,现在我们修布施是增长贪心。为什么修法布施?贪智慧,为什么修无畏布施?贪健康长寿,统统是贪!他不是断贪,所以都变成布施福,修福去了,他不是布施度。布施里面三轮体空,喜欢做,常常做,遇到机会就做,做了之后心里面痕迹都不落,那就是布施波罗蜜。把悭贪烦恼从根拔除,这就成就大力。谁有能力断烦恼?断烦恼的力大。持戒是断恶业,忍辱是断瞋恚,精进是断懈怠,禅定是断散乱,由此可知,般若是断愚痴。这六种佛说是一切众生的病根,大病,众生在六道轮回,无量无边的苦恼根源说之不尽,归纳起来不外乎这六类。佛用这六种方法来对治,将我们的病根拔除,成就福慧,成就大力,意思在这个地方。我们如果能够体会佛菩萨慈悲的心意,就晓得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怎样去修学,修学实在讲就是学过佛菩萨的生活,学做佛菩萨的工作。真正佛弟子懂得怎样过日子,过诸佛菩萨的日子,在生活当中成就无量功德。第六尊:
【遍照阿修罗王。】
这个名号里面,我们一看就知道充满了智慧。『照』是智慧照,禅宗里面对这个字非常重视。禅宗的修学,观照,六根接触六尘境界都叫你学著观照。「观照」是什么意思?观是观察,照是明了。眼见一切色相是观察,耳闻一切音声也叫观察,六根接触六尘境界统统叫观察。观是对境,根对境。根对境的时候用照,照是智,用智慧,不是用情,用情是分别执著。宗门在生活里用功夫是这个用法,这种原理原则并不仅限於禅宗,任何一个宗派都用得上,我们用的名词术语不一样,意思没有两样。我们念佛的人讲功夫成片,是这个境界,就是它观照的境界。不过要是讲起来,观照比较好懂。
我们功夫成片,那是功夫达到一个程度,你怎么达到的?还是用观照这个方法达到的,这很重要。这句话要是用现代话来说,就是你六根接触外面六尘境界,你用理智,不要用感情。用理智就是观照,你用感情那就是佛家讲失照,你把观照失掉,感情用事;感情用事生烦恼,观照用事是生智慧,不一样,两种完全不同的结果。真正会用功,要懂得这个原则,一定要遵守这个原则,在日常生活当中,从早到晚对事、对人、对物不用感情,用智慧、用理智。你用理智,分别执著也不妨碍,那正是像永嘉讲的「分别亦非意」,他在观照里头。凡夫妄想分别是意,意就起烦恼。起什么?起贪瞋痴慢。顺自己意思他生欢喜心,不顺自己意思他生瞋恚心,那是什么?那是用情、用识,用观照的人决定没有。也分别、也执著,里面决定没有贪爱,决定没有瞋恚,他的心永远保持清净平等,所以说分别亦非意,执著也非意。大家要晓得,这是功夫刚刚得力,并没有什么了不起,刚刚得力。用久了,用久不要勉强自自然然就成就,熟了,变成习惯,观照变成习惯了,不作意自然就观照,这在宗门叫什么?照住,你能照得住,照住。
「照住」就是禅定;这个禅定,跟诸位说,活活泼泼的禅定,并不是一天到晚在打坐面壁,不是的。日常生活当中,六根接触外面六尘境界,统统在禅定之中,行住坐卧都在定中。禅定是什么意思?外不著相叫做禅;外不著相,外面所有一切现象决定不能够诱惑你,你不受外境诱惑这叫禅;内心如如不动那叫定,禅定是这个意思。实在讲就是《金刚经》上所说,「不取於相,如如不动」;不取於相,我们用现代话来说,不被诱惑。现在外面的境界诱惑太多,你不被诱惑。你可以看,你也可以听,你也可以接触,决定不受诱惑,这是禅,你真有禅功。你心里绝对不会起心动念,不起心、不动念,如如不动,这是定。这个境界比观照深得多,真正得受用。这是第二层功夫。在第三层,最上等的功夫叫「照见」。《心经》里面,「观自在菩萨照见五蕴皆空」,照见是功夫最深的。破无明,见什么?见法身,见性。他在一切现象里见性,那叫照见。在我们净土宗里面讲这三个境界,我们讲「功夫成片」,讲「事一心不乱」,讲「理一心不乱」。你要知道,功夫成片就是观照,事一心不乱就是照住,理一心不乱就是照见,名相不一样,境界完全相同。这一尊阿修罗王教导大众遍照,『遍照』就是圆照;观照、照住、照见统统具足,这就叫圆照。圆照的境界就是《华严》讲的「事事无碍」,不仅是理事无碍,事事无碍。由此可知,阿修罗王怎么不是法身大士?不是法身大士哪有这种功夫?第七尊:
【坚固行妙庄严阿修罗王。】
『坚固行妙庄严』。实在说,前面一尊是讲智照,属於解门,「坚固行妙庄严」属於行门,没有圆智圆照怎么会有坚固的妙行?坚固行妙庄严怎么讲法?这个意思很深很广,如果我们用夫子一句话来说,细细去玩味,可以能够体会到一些。孔夫子说「七十随心所欲不逾矩」,很像这个名号里的意思,孔老夫子七十岁才做到,随心所欲就是「行妙」,不逾矩就是「坚固」,坚固是决定不违法、不违规。合起来这就庄严,我们佛门里面讲善巧方便;巧方便是妙行,善是不违矩,那叫善。我们现在看看这个社会,很老实的人、很守规矩的人,善而不巧;很巧的人,不守规矩,总落在两边,他这个行就不妙,不庄严。庄严的妙行巧而不失善,我们今天讲活泼而不违背规矩,这就好。特别是我们观察儿童,儿童游戏很可爱,有些儿童很顽皮,不守规矩,有一些小孩很守规矩、很乖,不活泼。哪里去找个又活泼又不违背规矩,这就善了,我们举这一个例子来说。
在十法界有情众生里面,跟诸位说,真正做到善与巧,诸佛菩萨、法身大士他们做到了。经里面所说的「理事无碍,事事无碍」,那就是坚固行妙庄严。我们很羡慕,心里想著,为什么做不到?我们要问,他那种活泼、那种巧妙,为什么会不违背善、不违背规矩,他那个规矩守得那么好?其实他哪里有意去守规矩,真正有意去守规矩,有意去持戒就不善了。说实实在在的话,他所流出来的自自然然合规矩。我们的戒律怎样记录下来的?就是佛菩萨日常生活行为把它记录下来,那就是戒律。他是故意做作吗?是一定要持守吗?不是的,自然的流露,自然就相应,自然就如法。道理在哪里?见性,我们前面谈得很多。念念与性德相应,性德既活泼又有规律,一丝毫都不乱。如果它要是乱,佛说的这一切经,为什么这样有条理、有层次?无论是长说短说、深说浅说,你用科判一直判下来,它的思想体系、章法结构,那样的微妙严整,令人叹为观止。他是不是说话的时候照著章法结构来说?不是,自然的,自然就相应,自然就严整。由此可知,见性是多么重要。你不见性,学,学不像,怎么学也学不像,哪有他那么自然?
我们要想学佛,从哪里学起?要知道从真实学起,我们才能够学得跟佛一模一样,才能真正做到坚固行妙庄严。一切要从真实心中作,你才懂得找出一条路,这一条路无限的光明。我们对待人,对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真诚恳切,不论别人用什么心态对我,不要去计较,不要放在心里,只问我应当怎样对人;不要去问别人应该怎么对我,不去问这个,你一问这个,你就迷了。应当把别人对自己所有一切心态放下,用真实;诸位要知道,一真一切真。诸佛如来、法身菩萨都是用一个真诚,看待法界一切众生,他们对我们是真慈悲、真平等、真爱护、真关怀。我们怎样?我们不接受,我们不知道,不晓得他的真心,我们总是怀疑,总是用虚情假意来对诸佛菩萨。过在我们这边,不是他不关怀我们,是我们拒绝他的关怀,那有什么法子!我们怎样才能得到诸佛菩萨真实的关怀、真实的慈悲?我们用真心就得到了,我们跟佛当中的隔阂就消除掉。障碍消除掉,没有障碍了,你就得到诸佛菩萨威神的加持。这个加持非常显著,加持的力量非常大,利益正如经中所说的。所以学佛从哪里学起?就要从这里学起。
真实心的样子是什么?世出世间的圣人都教给我们,从不妄语始。不妄语是不自欺、不欺人,从这里开始,从不妄语始。就是说你从哪里下手?你从哪里做起?从不妄语做起。不欺骗自己,不欺骗一切众生;换句话说,诚实做起。现在人听到这个说法害怕了,有许多同修经商做生意的,来跟我说:法师,我们现在要是不妄语就没钱赚了,不妄语活不下去!他们是这个观念。所以学了佛之后心里又很难过,天天骗人,骗之后回来晚上很难过,觉得对不起人。良心发现,不错!多少人天天干这个事情,他不觉得他做错事情;学了佛知道自己做错了,知道自己骗了人。这样下去有没有罪业?这个问题就在你的用心,能不能回向?如果你能回转的话,骗人也是功德,菩萨善巧方便。怎么说骗人是功德?这个人不会做好事,知道他将来要堕落,多骗他一点钱,多替他种一点福,回向给他,你不是菩萨行吗?天天骗他,大菩萨!如果骗他的,自己来享受,那个罪业就重,你将来还要还债;不但要堕三途,三途出来之后还要还债,就那一念之间。骗他是为他想的,叫他拿一点钱出来做好事,修一点福,不肯,骗他。菩萨的方法太多了,这叫巧,巧他又不离善,真的是善心,真的替他修福。就在那个一念心,一念心转境界,一念心转世界。所以佛是真实心,手段那是给你巧妙的手段,用的心是真诚慈悲,爱护众生。
在我们净土宗,大家晓得净宗六祖永明延寿法师,他在没有出家之前是小公务员,在一个税务机关里面管出纳,天天有钱在手上经过。有钱就很方便,他把这些钱拿去放生,每天总要拿一些钱去放生。日久天长被发现,国库里的钱,帐目不对了。再一问:钱到哪里去?他很老实,他说:钱我拿去放生了。那个时候的人心跟现在不一样。他的长官主管税务的,看看他,是个好事情,但是犯法。为什么?偷盗国库里面的钱财。可是偷盗出去之后,他自己并没有享受,他拿去放生了。这个事情怎么办?就报告给皇帝。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