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没有组织,哪来的王?换句话说,净居天人没有不自在,自在是「王」的意思。像一个国家,在古时候帝王只有他自在,他发号施令,没有人约束他,他约束一切人,所以在一个国家里国王最自在。用自在这个意思来比喻王,佛经里面往往看到「王」就是表自在的意思。这一段是讲净居天人,这些人都是圣人。虽然是圣者,烦恼没有断尽,诸位在教中所看到,五不还天是哪些人?小乘三果圣人修行养道的道场,大乘菩萨断证功夫跟他们相等的也在这个地方。也就是说见思烦恼,见惑八十八品断尽,思惑也断前面九品粗惑,这九品是欲界的,断尽了,还余色界七十二品思惑,在五不还天断。为什么叫「不还」?他不再到欲界来,欲界的缘他断掉了;欲界的缘断掉,所以他不到欲界来了。这些人如果到欲界来示现,那是乘愿再来,不是业力,业力他没有了,他要来是乘愿再来,这些统统都是圣人。佛在经上告诉我们,很多十住菩萨也在这个地方修行,三贤十圣;十住菩萨,在我们想到,十住、十行、十回向是别教,如果是圆教,十住菩萨超越十法界了,应当是别教。但是从圆教也能讲得通,为什么?诸佛菩萨时时示现在这个地方,来帮助他们修行证果,帮助他们脱离轮回;正是佛经里面常讲,应以什么身得度,佛菩萨就示现什么身,这里讲是应以净居天人而得度者,他就示现净居天人的身分。所以都能够讲得通,我们不必执著,执著就错了。诸佛菩萨大用无方,无时无处不示现,我们总要明了这些道理跟事实真相,才能够断疑生信。真诚恭敬心都是从这个地方生出来的,而至诚恭敬是我们修学大乘的基础根本,根本坚固我们修学才能一帆风顺。
经文往下也举出十位上首,上首的德号都是表法,我们从名号里面去看,能体会到菩萨修行的功夫确实步步高升。第一尊,『妙焰海天王』。「焰」是比喻智慧,「海」是比喻深广,菩萨的妙慧无限的深广。前面广果天王里面,最重要表法的意思是广大寂静,从广大寂静再向上提升,就是妙慧深广如同大海。佛法的修学,诸位必须要牢牢记住,修定,定才能够发慧,慧才能够通达世出世间一切法,此界他方,过去未来,无所不知、无所不能,这是事实真相。我们今天为什么把这个能力丧失?心不安静,这是我们的大病。不要说佛法这是修学枢纽关键的所在,即使世间人的福德也以这个为枢纽,诸位如果细心去观察,世间人真正有福德、有大福报的人,他心是静的。如果他的福报很大,他心不清净,那个福报我们也知道不会长久,不到他的寿命终,他的福报就可能已经尽了。真正有福德的人,心地清净,举止安详。
李居士告诉我,居士林这些林友当中,有一些有大福德的人,他们在社会上有地位、有财富,真正是大福德人,在我们一起共修,他都坐在拐拐角角后头,人家看不到。吃饭的时候都在一楼,自己拿盘子没有人照顾,端一个小碟子在拐角坐著吃,大福报人,这是真的福报不是假的。为什么?心清净,言语很少。到这个地方来干什么?念佛,哪有功夫说闲话?到这里念佛,古德所谓「少说一句话,多念一句佛,打得念头死,许汝法身活」,他们做到了,这是修行人的好榜样。往生决定能够预知时至,自在往生,不受病苦,都在平时真实的功夫,这是我们不能不知道的。哪些是大福德的人,我们去打听都打听不到,李居士在这里几十年他很熟、他认识,他不告诉我们,我们都不认识。这些人当中,我们也能想像得到,也有菩萨化身在其中,都是事实。所以我们对於任何一个人,都不可以轻慢,都应当真诚恭敬,给他做增上缘,帮助他在这个道场不虚度光阴;劝导他、诱导他老实念佛,决定有成就。
真正用功,真正修行人,福慧等持,是我们的好榜样。我们今天福慧两者都没有,相当苦恼。可是今天诸位能遇到这个道场,遇到这个缘分,你就不能说你福慧没有;你要没有福慧,你怎么会遇到这样殊胜的因缘,你能够遇得到是你有福。可是问题在哪里?问题真的是善根具不具足,不能说没有福。《弥陀经》上告诉我们三个条件:善根、福德、因缘;因缘遇到了,遇到证明你有福德,三个条件你已经具备两个,现在问题你有没有善根?你要有善根,这三个条件统统具足,你这一生决定往生,往生不退成佛,你这一生是大圆满;无量劫来你超越不了轮回,这一生你条件具足了。善根是什么?能信能解、能发愿、能修行是善根,你就圆圆满满的具足。可是,你何以能信能解?一定要闻法。如果不是善根福德特别深厚的人,佛法里面常讲中下根性的人,这一生当中也能够培植,培植的方法就是多闻,所以一切经论里面,佛对於多闻总是不断的在称赞。可是多闻,你也要懂得「多闻」这两个字怎么讲法,不能够望文生义;望文,多是很多,什么人讲经我都听,什么样经论我都去看,那你就完全搞错了。「多」不是这个意思,但是你这种解法也没解错,那是第二个阶段的多闻,第一个阶段是一门深入、多次的薰修,这是多闻,这是第一个阶段。第一个阶段的目的在哪里?在断烦恼。所以你愈专愈好,你的心愈清净,你知道东西太多,麻烦,你的心永远清净不了。
今天上午我到此地商务印书馆去看看,商务印书馆往年我去过一次,里面装修扩展到三层,里面内容相当丰富,到那里一看琳琅满目。我有个什么感想?头脑搞乱了,一看到那个境界就无所适从。那是知识、是知见,什么样的知见统统都有,这对世间人来讲知识丰富好,世间人讲「为学日益」,好事情;对修道人来讲不是好事情,是障碍,「为道要日损」,要把你的妄想分别执著天天减少,可不能增加。我看了一看,因为我们很快就要办佛学院,佛学院里面一定要设一个图书室,我们不必称图书馆,馆太大了,我们成立一个图书室,里面必须要搜集一些参考资料。我今天去看看,看看将来哪些书我们必须要参考,这是专门提供讲经法师们用。特别需要的是历史、地理,譬如讲到哪个朝代,你要知道这个朝代距离我们现在多少年;讲到古时候某一个地方,譬如给你讲到汉朝的咸阳,咸阳现在在哪里?现在的西安。唐朝的首都长安,实在讲长安是汉朝时候建立,名字就改做长安,咸阳是秦始皇时代的,所以这个地点改了多少次名称。我今天看到有这些参考资料,这是我们一定要具备的。另外哲学一部分,文学的东西也有一部分需要参考,中外历史都要看看。除这个之外,世界上还有许多的宗教,我们也有必要了解。他们出的书常常有新东西出来,有时间去看看,哪些东西是我们所需要,我们将来再去采购。
看看这些东西就晓得,现代年轻人头脑里面装的是什么东西,他想的是些什么东西,我们大致上有个印象,帮助自己在讲经说法时观机。现在的东西太多、太复杂,书店已经就这么复杂,在我想像当中,电脑网路里可能比这个更复杂。这个东西有利有弊,可能弊多过利,看我们怎样去选择,怎样去利用它。特别是年轻人,家长、老师要好好的辅导,要跟他们详细解释,常常沟通,诱导他走正路。因为现在这些没有办法禁止,只有诱导,只有讨论,只有详细说明,才能帮助年轻人不至於误入歧途。由此可知,现代做父母的人,做老师的人,责任比古时候要重得多,古时候的社会没有这么多的诱惑;换句话说,容易控制。现在诱惑太多,真正是《楞严经》上所讲「邪师说法,如恒河沙」,一个人生在现代社会不被外界诱惑,简直就是不可能的事情。我们现在生在这个时代怎么办?第一个怎么度自己,保住自己、救护自己,然后再想办法怎么样帮助别人;帮助别人还是一句老话,帮助有缘之人。什么叫有缘人?他听你的话这就有缘,他不肯听从你的话,这个人没有缘分,正是佛家常讲「佛不度无缘之人」。所以我们从菩萨德号里面,就要想到如何能够开发自己的智慧,真实智慧,如何不堕邪知邪见,这是我们当前重要的课题。
第二尊,『自在名称光天王』。这个族群、这一类是大自在天王,所以他们有自在名称,名实相符,他确确实实得大自在。我们再回头想想,我们今天不自在。古德公案里头有所谓,你向老和尚请教:我现在很苦,烦恼很多,不自在,怎么办?老和尚问你:谁系缚你?系缚就是用一条绳子把你绑起来,谁捆绑你?你想想,没有人系缚我,系缚自己的还是自己,就是你一念错误的见解、错误的思想系缚了自己,妄想分别执著使自己不自在。佛菩萨何以大自在?此地用大自在天王来代表法云地的菩萨,那是真自在,三大阿僧只劫修圆满,摩诃萨当中的大菩萨,他再往上面去就是等觉。他为什么得大自在?他的系缚完全解脱了。你要问,他怎么解脱的?观世音菩萨在《般若心经》里面告诉我们,「照见五蕴皆空」,所以他解脱,他得自在。他何以能照见?人家是能够「行深般若波罗蜜多」,行是起心动念、言语造作,都与甚深般若相应。回过头来想想,我们现在是什么状况?我们起心动念、一切造作,决定是与妄想分别执著相应,跟佛菩萨恰恰相反,一百八十度的相反,我们怎么会不烦恼?怎么会不忧虑?
可是这个事情也不必害怕,我们今天明白认清楚了,自己的毛病在哪里搞清楚,只要与般若智慧相应,我们逐渐就能够超越烦恼,就能够恢复自在。般若是什么?怎么样才能跟般若相应?般若里面决定没有妄想分别执著,只要你把妄想分别执著去得干干净净,那就是般若,般若就现前了。这个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可就不容易,为什么不容易?因为无始劫来烦恼习气已经养成习惯,很想改,改不掉;好像我不想改的时候还没事,愈想改的时候还烦恼愈多、妄想愈多。并不是说你发心想改过妄想反而多,不是的,妄想本来就是这么多,你不想改的时候没发现,粗心大意,想改的时候发现了。发现之后不要害怕,怕不能解决问题,要想方法去对治,对治最有效果的方法,佛教给我们把观念转过来,叫「修观」。修观这两个字,我想很多同修都在佛门典籍里面常常见到,可是这两个字是什么意思,能讲清楚、讲明白的人不多。修观就是修正你错误的观念,这叫修观。
依照什么标准来修?《般若经》。《般若经》太多了,太多抓纲领。中国人可以说相当聪明,在《般若经》里只取两部,一部是《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一部是《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只要与这两种相应就行,那你就是住真实慧。而且在这两部经里面,还是掌握它的精要之处,一两句就行了,一两句一生受用不尽,一两句在我们念佛人来讲,帮助我们决定得生净土,你要真正抓住。《金刚经》上告诉我们,「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你能不能时时刻刻提得起来?你能够时时刻刻提得起来,那就叫观照。《心经》里面讲「照见五蕴皆空」,他为什么照见?「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五阴的相是虚妄,没有实体,你明白肯定了,你还不放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