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说法。不仅是极乐世界六尘说法,我们这个世间又何尝不是六尘说法?只是我们的根性太钝,我们体会不到,真的是六尘说法。我们现在只有耳根比较灵一点,文殊菩萨在楞严会上说,「此方真教体,清净在音闻」。看,看不清楚,听比较好一点,你就得多听,多听才能够生信,才能够起解,帮助你修行证果;修行证果就是离苦得乐。再看底下这一段:
【若有众生堪受法。佛威神力开导彼。令其恒睹佛现前。严海天王如是见。】
这是净庄严海天王的赞颂。在他赞颂当中,也与他修学的法门相应,他所得到的是「随忆念令见佛解脱门」。前面跟诸位详细说过,他是修念佛法门,虽然没有说是念哪一尊佛,可是我们从这个意思里面看来,他是修念阿弥陀佛的法门。第一句说『若有众生堪受法』,这一句是说这个众生根性成熟了,我们一般讲根熟的众生。哪一类众生根熟?他能信、他能解、他肯念佛,这个众生根性就熟了。我们今天的缘分,为什么在新加坡成熟?我几乎是几十年当中常常念著,我那个时候念著想到大陆上去弘法,人年岁大了,总希望有一天落叶归根。往年我到美国,在美国十五年,人家问我为什么到美国?我说我从美国做一个桥梁,你要到哪里去?到中国去。我懂得中国人的心理,要是不到外国去走走,回去弘法大家不重视,对你起不了信心;外国多走走,常言说得好,「外来的和尚会念经」,我们到外国多走走,特别拣外国一些大学,藉这个缘,假藉这个缘分,将来回国落叶归根。想了这么多年,没有想到跑到新加坡来,怎么想都想不到,佛菩萨安排的;换句话说,此地众生同修们的机缘成熟了。我一个人成熟没用处,中国大陆人没成熟,我去不了。我们大家的缘分都成熟了,这时三宝就特别加持,所以才有这个道场的形成。这个道场形成也是出乎我意料之外,我第一次到居士林来,就跟李木源居士讲,这地方不是讲经的地方,没有想到它不是讲经的地方,偏偏在此地讲经,所以缘不可思议;这是说众生,我们这个地方同修善根福德因缘成熟,能够接受稀有的大法。
『佛威神力开导彼』,这不是人的力量,诸佛如来本愿威神力的加持。我们这个道场从上到下,出家、在家四众同修一团欢喜,世间谚语常讲「家和万事兴」,我们这个道场上下一片和睦的气象,这就是兴旺的气象;兴旺的气象就是成就的气象,将来在此地念佛同修往生不退成佛不计其数。在末法时期,尤其是在现前这个时代,我最近收到从台湾、从美国那边传来,基督教跟天主教的一些预言,世界末日的预言,大家都说一九九九年七月世界末日到,算算没几个月了。可是这桩事情,东西方的人天天在打妄想,天天在讲,天天在想,已经想了几百年,不是好事情。我们佛法说,「一切法从心想生」,大家都想世界末日,它不来也会把它想来了!诸佛如来慈悲,在这个地方建立道场,这个道场不是人建的,佛菩萨建的。这个道场建立起,我们就晓得,要化解他那个念头,他们天天想世界末日,我们天天想阿弥陀佛,我们用阿弥陀佛化解他那个末日的思想,这是一个转机。如果没有这些根熟的人,善根福德因缘成熟的人,因为这种人他们思想的力量比普通人要高出太多,我们这一个人抵一万人、十万人都不止,有这么大的力量。你的心愈清净,力量就愈大。也有同修说,我们在念佛堂念佛还有妄想;没错,你打妄想,念佛堂还有其他同修不打妄想,你知不知道?你知道这里头哪些人是佛菩萨再来的?你也不晓得,他也不会告诉你。我们念佛堂有佛菩萨在这个地方念佛,大慈大悲救苦救难,救度这个世界苦难众生。所以这个因缘之殊胜不可思议,佛威神力开导彼。『令其恒睹佛现前』,这正是《楞严经》上大势至菩萨所说,「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这才能够化解灾难,延缓灾难,消除灾难。这是净庄严海天王他见到的,他是从这个法门成就的。第三位,偈颂是:
【一切法性无所依。佛现世间亦如是。普於诸有无依处。此义胜智能观察。】
第一句是「法性无依处」。法性无相,这是宇宙人生的根源,哲学里面说它作本体,宇宙万有的本体,在哲学里有所谓本体论。可是怎么讨论,也不知道本体是什么样子,各人说各人的。为什么?没有见到,这个东西绝对不是用思惟想像能够想得到的。世间确实也有不少大学问家,用冥思这个方法来思考、来研求,决定得不到,为什么?他没有离开八识。这桩事情,只要用八识你就决定见不到。世间这些学者,他不懂得离心意识,所以他见不到。佛法为什么见到?佛法离心意识。识是分别,意是执著,心是阿赖耶,落印象;离心意识,简单的说就是不分别、不执著、不落印象,这的确不是普通人能做到。你们想想看,不执著是超越六道,不分别是超越十法界,不落印象是超越菩萨四十一个阶级,这四十一个是《华严经》上的法身大士,离心意识这才真相大白,见到法性。法是一切万法,性是一切万法的本体,这一切万法从哪里来的?从心性变现出来的。性是能生能现,法是所生所现。性是空寂的,空寂的自性生出来的万法,这些法哪里会是真实的?能生是空寂的,然后你才晓得所生不可得,所生的这些现象,相有体无,这是真的,一点都不假。我们看这个相好像是有,在前面跟诸位介绍,我们现在所看的就好比是立体电影,《金刚经》上讲的绝对正确,「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佛跟我们讲真话,「诸法无所有,三心不可得」。所以说『法性无所依』,就是说明这个道理。
底下说,『佛现世间亦如是』,不是说佛跟我们讲六道、十法界如是,诸佛所现的我们叫一真法界也如是。为什么叫它做一真法界?十法界里面依正庄严从心想生,众生的妄想分别执著没断,只有轻重差别不同。十法界,譬如妄想分别执著有十分,你才断一分、二分、三分,你能断三分,妄想分别执著能断三分,三恶道就没有了;再断三分,断了六分,六道轮回就没有了;再断一分,声闻没有了;再断一分,缘觉没有了;末后两分要断掉,佛菩萨也没有了,你才到一真法界。一真法界没有分别执著,所以叫一真;也就是说那个境界里的变化不大,几乎等於零。十法界里依正庄严变化很大,这个变化是愈往下面去变化是极大,愈往上面变化慢慢就小,他心清净,烦恼轻、智慧长,变化就小了。如果我们换句话来讲,也许诸位体会更容易一点,就是妄想杂念少了,十法界里愈是往下面妄想杂念愈多,愈往上升妄想杂念愈少。到一真法界,妄想杂念几乎等於零,那个境界里只有唯心所现,没有唯识所变,所以叫做一真,一真是这个说法。
我们要问问,一真法界是什么样子?一真法界里包括我们这个法界在内。我们这个样子,不是也千差万别吗?对的,也有这些形形色色,所以一真法界里头也有十法界,一真法界不坏十法界。我们讲异与同,一真法界是同,十法界是异,同中有异,异中有同,同不碍异,异不碍同,证得的人异同不二,这叫真正入一真法界。所以入一真法界,在我们现前,他的生活行为跟我们凡夫也一样,不一样在哪里?不一样是他没有妄想、他没有分别、他没有执著,他还是穿衣吃饭,还是需要工作,还是需要应酬,就是没有分别执著妄想,所以异中有同。我们在《华严经》上看到,华严这一会是尽虚空遍法界,一切诸佛刹土十法界都圆满含摄在其中,我们从这个地方去体会。凡夫异中找不到同;换句话说,见不到同。这些菩萨在异中见到同,他在哪里见到同?「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这是同,他见到;「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这是同,他见到;存在的时间「如露亦如电」,他见到同。十法界依正庄严,你从这里去观察完全同了,异中有同,同中有异,所以理事无碍、事事无碍,你才得大自在。「无依」就得大自在,平等无依就得大自在。
第二句跟第三句都是讲「庄严身」,他以什么为庄严?以法性为庄严。『普於诸有无依处』,这是讲诸佛菩萨示现在世间,给我们做一个榜样,做一个模范。依处就是我们现在所讲的著相、执著;「无依处」,不著相、不执著,於一切法中都不著相、都不执著,就是无依处。「普於诸有」,「有」是十法界,不仅仅是讲欲界有、色界有、无色界有,四圣法界也有,乃至於十法界之外,一真法界也有,所以「诸有」范围就很大,包括世出世间一切法都不执著。不但是世间十法界不执著,一真法界也不执著,也不著相,如《金刚经》上所说,「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不但不著相,念头都没有,《金刚经》后半部说,「无我见,无人见,无众生见,无寿者见」。见比相更高一层,见是什么?见解,连这种见解念头都没有,那才叫真的「普於诸有无依处」。诸位一定要晓得,真正的法界清净寂灭,清净寂灭决定不是离了一切相才清净寂灭,那个谁不懂?三岁小孩也懂。即相离相,即相灭相,生灭同时,离即不二。这桩事情,《楞严》里说得多,说得很详细,说得很透彻,古人常常赞叹开智慧的《楞严》,这是中国一句古老的话,「成佛的法华,开慧的楞严」,说得的确是详细。
如果我们契入这个境界,你的心地坦然,确确实实跟观音菩萨《心经》上所讲「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这个世间一切苦厄你都没有了。可是上面那句话你要懂得,「照见五蕴皆空」,照见五蕴皆空就「普於诸有无依处」,这个境界才能现前。我们这个境界不能现前,就是我们没有照见,不知道五蕴皆空。天天念这段经文,念了几十年还不管用,那怎么办?继续再念,锲而不舍。实在讲要能契入这个境界,不但要念,念的时候要把心理转过来,在日常生活当中要微密观照,就是仔细观察,观察什么?观察万法皆空。从哪里看起?在动物分上你看生老病死,你看这个,树木花草你看到花开花谢,你留意观察这些,不要追求答案,看久了不定在什么时候豁然大悟;这种观察就是宗门里面讲的「疑情」,小疑有小悟,大疑有大悟。不要去落在思惟上,落在思惟上那就错了,那是世间人用的妄心,不是真心。真心去观察,不明白、不了解没关系,不去理会,这叫疑情;这个不是怀疑,叫做疑情,怀疑不能解决问题。由此可知,功夫是决定不能间断。假使你开悟,这个悟是小悟,悟了之后怎么样?依旧锲而不舍,积小悟则成大悟,积大悟才成大彻大悟。
真正於世出世间一切法,心里一丝毫没有牵挂,心地坦然,清净平等,充满了智慧,这就是佛现前。这些理论如果我们明了几分,对於我们念佛帮助很大。念佛功夫能不能得力也在放下,你能放下一分你就得力一分,能放下两分你就得力两分,为什么没有放下?没有看破,以为这个世间样样真实,天天想的是患得患失,你的得失没放下,这是障碍自己的功夫不得力,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