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往生,他也不愿意证果,他发的是什么愿?我生生世世都要到这个世间来当法师,这个好,不错。诸位要晓得,偏在愿上容易生起感情,落在情识里面,必定随业流转。理要清楚,要圆融。任何一个法门都圆满含摄一切法门,《华严》如是,《般若》也如是,《无量寿经》也如是,乃至小本《阿弥陀经》也如是。菩萨修学,圆融他才相应,与法性相应;法性是二空真如,也就是说与空性相应,这是宗门里面常讲的「三轮体空」,不著人相,也不著法相,这样才能相应。
然后在日常生活当中,处事待人接物之处,任何一个法门里面都能保持定慧等学,不偏重在定,也不偏重在慧。向诸佛如来学习,他们是在果地上,我们今天是在因地初学,一定要懂得万行因果,如佛一样。佛、菩萨出现在世间,为一切众生表演成正觉,为一切众生表演一个高度智慧的人、圆满觉悟的人是怎样生活,是怎样做他的工作,是怎样於日常生活当中处事、接物、应酬都能得大自在。果地上的,如此经所说心地,这个心地清净光明,这就是宝地。任何场所当中都与清净平等觉相应,与广大群众接触没有畏惧,这个就是「坐师子座」。生活是社会大众生活的榜样,这就是典范生活的建树,宝树的意思。你在世间无论从事哪个行业,你在这个行业里面有所建立,也是宝树的意思,足以为世间人的好榜样、好模范。无论自己住的是什么房子,都是平等的大慈悲,念念想到一切众生,这就是慈悲覆育。我们在经典上看到,或者是在一些道场上看到,道场的种种庄严,这些庄严具有时候还有那么一点模样在,甚至於布置得美轮美奂、富丽堂皇,让人家走进道场像走进一个博物馆一样。可是事事物物表法的意义,懂得的人很少,如果不明白这个道理,在佛法修学上得真实受用就少了。
讲堂的设施、座席都是宝座,主讲的人这个座是宝座,听众的座也是宝座。维摩居士讲经,听众一万个师子宝座,说者、听者都不可思议。宝座高广有没有大小?在事上讲可能有大小,在理上讲没有大小。事上讲是阶位不相等,譬如我们讲十住菩萨、十行菩萨、十回向菩萨、十地菩萨,地位不一样,应当是随他自己的修证这种功夫高下不相等,这是从事相上说。从理上来说,实在讲没有大小,也没有高下,可是在相上有,相上是诸佛菩萨随类化身。身相可以随类化身,当然依报也要随类,不能说正报随类,依报不随类,那个讲不通,依报随著正报转那就不好讲了。所以世尊在我们世间示现在菩提树下成道,我们凡夫看到释迦牟尼佛坐在哪里?铺的是草座,地下铺的是草,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铺一个草座,我们凡夫看的。可是天神、菩萨看的呢?他们看到释迦牟尼佛坐在金刚宝座。我们看不到金刚宝座,我们只看到草座;菩萨跟这些净居天神他们看不到草座,看佛坐在金刚宝座。说老实话,菩萨跟净居天人看到释迦牟尼佛的样子,跟我们凡夫看到释迦牟尼佛那个样子不一样,这里头有个道理,相随心转。通常我们讲相随心转,随自己的心转,这个诸位好懂。体质,身体健康状况也随自己的心转;更深一层的意思,相貌跟体质可以随众生心念转。如果不随众生心念转,佛怎么能够随类化身?这个道理就深了,可是这是事实。
如果我们自己要发大心,念念为众生,念念为佛法。为众生,你这个形相随众生的心念转;念念为佛法,你这个身相就随诸佛菩萨心念转,自然是不可思议。於这个意思能体会到个一分、二分,於是我们在事相上逐渐也能够想通,相貌确实也能随众生的心念转,现代的话说,一切众生每个人审美的观念不相同。同样是一朵花,有的人看到很喜欢,有的人看了很讨厌,有的人看到无所谓,这不是一个形相随著众生心念转吗?一朵花如是,一个人也如是。有些人看到你很喜欢,有些人看到你很讨厌,什么人?从来没见过面的人。我们常常在路上走,有的人看到你,跟你笑笑,点点头;有的人看到瞪你一眼,理都不理你。这不就是我们这个形相随著众生心念在转吗?我们细心从此地去体会,然后才真正了解《华严》上所讲,我们起心动念、言语造作,念念都跟虚空法界有感应。你要问:感应是什么道理?共同一法身,同一个真如自性,哪有说没有感应的道理!所以报身能够随众生,众生有感,佛就有应,应以什么身得度他就现什么身,他所现的身一定跟他的依果(就是依报之果)必定相应。因此在事相上讲,那是没有一定的,有差别;从理上讲,是决定没有差别。
总而言之,如来以圆满的智慧、圆满的慈悲德能,随行普贤行。如来果地上不叫修,行普贤行。一切时、一切处都给众生做一个好样子,好的表率,这就叫示成正觉。我们能体会到这个意思,修学就有下手之处,否则的话我们学佛,到底从哪里学起,不知道!所以读了《华严经》,不但你的心量拓开了,你也知道在日常生活当中怎样去学佛,学得跟佛一模一样。第四大段我们就介绍到此地。
现在看第五大段,教主难思。前面四段讲的是依报,这一段要给我们讲正报。「教」,是教学,是教导。「主」,主持的人,主持教学的人,主持教导的人,在讲堂上主讲的人。「难思」是不可思议,这位主持教学的人实实在在不可思议。请看经文:
【尔时世尊。处于此座。於一切法。成最正觉。】
『尔时』,就是这个时候。『世尊』,此地是指毗卢遮那如来。毗卢遮那,法身佛;卢舍那,报身佛;释迦牟尼,应化身佛,应身佛;一即是三,三即是一。『处于此座』,坐在师子宝座上。『於一切法,成最正觉』。「一切法」是指世出世间一切法,我们要学。「成」是成就。「正觉」,拣别烦恼断尽,一切错误的思想、见解也都放下,正知正见,对於宇宙人生的体性、现相、因果、变化,都能正确的明白,没有丝毫差错,这叫正知正见,这个叫正觉,这是真实智慧。心安住在真实智慧里面,生活哪有不自在的道理?世间众生有苦有乐、有忧有喜,苦从哪里来?乐从哪里来?忧从哪里来?喜从哪里来?谁知道?忧苦,我们都想离开,怎样才能离开?为什么我们想离开而离不开?喜乐,我们想得到,为什么得不到?我们有许许多多个「为什么」,千千万万个「为什么」,这就是迷而不觉。佛这些疑问都断得干干净净,没有一样不明了,没有一样不清楚,表现给社会大众看,这叫「示」,示是做出样子,示是示范。
诸佛如来善於表演,现在讲演员,世间一流的演员,跟佛菩萨相比差太远了。诸佛菩萨各个都是非常精彩的演员,我们学佛,学佛也是学演员。这个世间,三种世间∶众生世间、器世间、智正觉世间,就是我们的舞台,我们表演的场所。我们的生活是表演,我们的工作是表演,我们处事待人接物没有一样不是表演。你要是能表演成正觉,你是佛菩萨一流人物。古德说此地的佛身,菩提身。《华严》里面佛给我们讲十种身,十种身菩提身是根本。这十种身实在讲,就是我们这身具足十种德能,不是说真的有十个身,犹如现在人讲的身分,每个人都具足多重身分,佛的十身有什么希奇?我们世间人要说出你的身分,对你的父母来说,你是儿子的身分;对你自己子女来说,你是父母的身分;对待你的哥哥,你是弟弟的身分;对你的弟弟,你是兄长的身分。儒家给我们讲「五伦十义」,世间法也讲每个人都有十种身分,这个意思我们仔细去思惟,跟佛的这种身分可以能配合。菩提身,这是总说。菩提是大觉,无量的智慧德能,称他作菩提身。他有圆满的智慧、圆满的德能,所以他过的是智慧的生活,他从事大智慧的工作,与法性本体相应,所以他能够在一切法中给大家做榜样、做模范。
这四个字「成最正觉」,什么叫成?你得道叫成,我们通常讲你证得,佛法里也常说契入,你入了这个境界,这叫「成」。「最」是达到顶点,没有再比这个高的,这是圆教的佛果。等觉菩萨不错了,等觉菩萨还没到顶点,上面还有一层。这是达到顶点,这才叫最。什么叫正?断绝邪知邪见,远离颠倒妄想,这叫「正」。什么叫「觉」?大彻大悟,明心见性。心在哪里?尽虚空遍法界就是心。这里头森罗万象,佛经里面讲十法界依正庄严,这就是自心。唯心所现,唯识所变,心跟识都是一个意思。所以心在哪里?尽虚空遍法界就是。所谓「全妄即真,全真即妄」,真是讲心性,心性是真,妄是讲现相,整体的现相就是自己的真心本性,这叫开悟,这叫大觉。
所以佛无论示现什么身分,像本经末后五十三参,无论现什么身分,无论示现哪一个行业,都是「成最正觉」,都是示成最正觉。这个「示」是表演,表演最正觉。生活,最正觉的生活;贫穷人,贫穷人最正觉的生活;富贵人,富贵人最正觉的生活。在这个社会上,你从事高级的行业,高科技的行业,这个行业里面的最正觉。你从事很低级的行业,在从前,拉黄包车、擦皮鞋的,佛示不示现?也示现。在这个里面示现成最正觉,然后让一切众生见闻觉知,真的一下明白了。生活行业那是相,相上有差别,智正觉没有差别。果然都成最正觉了,他在差别里面过平等的生活,这就高明了。差别,相里面差别,性里面没有差别,理里面没有差别,他受用里头没有差别。决不是说高尚的行业跟卑贱的行业里面感受不一样,那是凡夫;佛菩萨他的感受一样的,都得大自在,都是无尽的快乐。这个地方我们要学。
怎样才能够达到这个境界?也就是说,怎样才能让我们现前变成佛菩萨自在安乐的生活?必须具备两种智慧∶根本智与后得智。为什么?这两种智慧才真正能帮助我们破迷开悟。我们迷得深,障重,这种迷障,佛在经上给我们说有三大类。一大类是「现行」,现行就是现前这些现象,现象有什么障碍?在我们自身来说,有烦恼,是非人我、贪瞋痴慢。在境界上,无论是人事境界、物质境界,都有很大的诱惑力,它引诱我们什么?引诱我们的贪瞋痴,把我们心里面贪瞋痴的种子引起现行。第二种障是「种子」,阿赖耶里面含藏的种子,虽然它没有起现行,障碍你证大菩提。第三类是「习气」,说习气诸位也许能够懂得,习气不好断。古德为我们形容习气,让大家能够体会得到什么叫习气。譬如一个酒瓶,酒瓶盛酒的,我们把酒倒干净,里面也擦干净,确确实实一点酒都没有了。那个酒就好比是现行,真的断掉了,断根,闻闻还有味道,那个味道就是习气。所以烦恼好断,习气难除。阿罗汉断了见思烦恼,有见思烦恼的习气。到什么时候习气才断?辟支佛,证辟支佛果,见思烦恼的习气也断了。通常讲断现行的烦恼,有定功就行,忍辱、禅定就能断。断习气是一定要开智慧,没有高度的智慧,习气是除不掉的,不用功怎么行?极其微细的习气种子,如来在果地上统统断干净了。说实在的话,等觉菩萨还有习气,极其微细的习气。他的烦恼障、所知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