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最胜幢光明天子,他的得法是「光明普照一切世间令成办种种妙功德解脱门」。这个赞颂举例来显示,显示称性的功德不可思议。『世间所有诸光明』,世间是通指十法界。『不及佛一毛孔光』,此地的佛是指一真法界。十法界的众生没有见性,一真法界的众生最低位次是圆教初住菩萨,已经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换句话说,他是用真心。十法界的众生是用妄心,在法相宗里面讲,用的是识心,八识五十一心所,用的是这个;而一真法界他们所用的心,转八识成四智,四智叫菩提心,我们也称为四智菩提。这就是说,用识心跟用真心差别很大。像这些经文,我们如果坐实,这是佛,一定是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诸佛如来,把佛跟众生对立,这就错了,这个解释、体会就会错了意。这两句是讲的真心跟妄心,都是说自己。
六道凡夫,我们以人天两道来说,不能说没有聪明人,不能说没有有智慧的人。我们世间所谓的是科学家、哲学家、宗教家们,都是有智慧,那就是他们的光明。智慧大小不等,天人的智慧德行比我们更高,我们可以在许多宗教典籍里面读到,确实比我们的德行高,确实比我们的心量大,能爱世人,能爱仇敌,这我们世间人很难做到的。四圣法界比六凡高出太多了,六凡没有放下我执,也就是说我的利益没有放下。在人道讲,自利跟利他是一半一半的,这是人道;如果利他的心行超过自利,这个人就生天。假如我们用十分来做比喻,这个人有九分是利他,一分是自利,这个人是四禅天人;有八分利他,有两分自利,三禅天人。就用这个比例,你就能体会生天层次愈高,利他的心行愈多,自利的念头愈少;如果到只有利他,没有自利,就出六道。所以阿罗汉以上,我执断尽。我执尽了,就是说明决定没有自私自利的念头,这一点我们不能够疏忽,自己一定要清楚,只要还有「我」在,我们自己明白我是六道凡夫,出不了六道。哪一天我执放下了,妄想、分别、执著三大类的烦恼,执著放下了,於世出世间一切法不再执著,这个人就超越六道,不是六道凡夫。现在这个身还在六道,身虽然在六道,说老实话,他已经是乘愿再来,他超凡入圣了。圣人没有我执,凡夫有我执,非想非非想天人还是有我执,我执没尽,断尽了就出六道。我们学佛,无论修学哪个法门,对於我执要淡,要淡薄!
过分的执著,只是修六道里面有漏的善法。譬如持戒、修定,甚至於念佛,「我的功夫不错,看看别人都不如我」,这里头就是有我执。什么样的人没有我执?惠能大师说得很好,「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自己认真努力去做,应该这样的,别人有没有做,绝不放在心上,绝不轻慢一切众生;不但不轻慢,看一切众生犹如诸佛如来,恭敬之至,这人是大乘菩萨。礼敬就是降伏傲慢的,为什么普贤菩萨十愿第一愿是礼敬诸佛?知道众生傲慢的烦恼非常严重,用这个方法来降伏,来灭这个烦恼。儒家也是用这个方法,控制自己贡高我慢的烦恼。儒家教礼,礼是行法,教你怎么生活,教你怎么做人。礼的精神就是自卑而尊人,《礼记》里面说的,自卑是真正的自尊。自尊绝对不是高高在上,压抑别人,不是的,是自己尊重自己;依照圣贤教诲修学,就是自己尊重自己。你能够尊重别人,别人尊重你,敬人者人恒敬之,尊人者人恒尊之。佛不但这样教导我们,在《华严》末后五十三参表演给我们看,五十三位善知识都是诸佛如来的化身。不仅是五十三位善知识,我们在这个经里面看到,每一个代表的人物,现在我们念的这段是日天子,日天子,我们民间称太阳神,都是诸佛如来的化身。这个意思告诉我们什么事情?告诉我们一个事实真相,虚空法界一切众生统统是诸佛如来的化身。你要真的把《华严经》念懂了,你就肯定,不怀疑。怎么说是诸佛如来的化身?诸佛如来是什么?是真如本性,大乘经上常讲「心即是佛,佛即是心」。什么是佛?真心是佛。虚空法界一切众生从哪里来的?唯心所现。所现,那就是心的化身,他不是诸佛如来,谁是诸佛如来?所以你能够把虚空法界一切众生看作是诸佛如来,这个观察正确,丝毫没有错误,正知正见,这是佛的知见,《法华经》上说「入佛知见」。我们要是把自性变现的这些相分,看作是凡夫,看作是众生,我们看走了眼。这是什么知见?轮回知见。凡圣差别就在此地。
我们学佛,学得这么辛苦,学得这么困难,学了这么多年都不能够契入境界,错在哪里?根本观念上错误。我们的根本观念就是永远脱不了妄想分别执著,离开一切妄想分别执著,大千世界芸芸众生全是自心显现,唯识所变。心、识都是自己的真心,真妄不二。所以《华严经》,佛告诉我们「情与无情,同圆种智」,不但有情众生是诸佛如来,无情众生也是诸佛如来,我们没有恭敬心对待,就是不敬诸佛如来。所以,善财为什么一生能成佛,我们这一生连个须陀洹果都证不得,道理在哪里?应该懂了,应该明白了。所以儒家、佛法教人第一条,儒家教人,你们手上都有《礼记》,没有全本,《礼记菁华录》我们印出来送给大家。你展开看,第一句,「曲礼曰毋不敬」。佛法教人「一切恭敬」,我们没做到,天天念,念了没做到。为什么做不到?不晓得这句话什么意思。一切恭敬是我们性德流露,这哪里是勉强的!谁做到?诸佛做到了,菩萨做到了,声闻缘觉也做到了,六道凡夫做不到。因为他做不到,所以他是凡夫;他要做到了,他就不是凡夫。我们学佛从哪里学起?应该从礼敬诸佛学起。
这个地方讲「世间所有诸光明」,这光明是智慧光明,世间所有的这些贤圣众生,他们的智慧光明,「不及佛一毛孔光」,佛是自性,称性的智慧、称性的德行超过世间所有,这句话的意思在此地。清凉大师小注注得好,我们念一遍,他说「通明举劣显胜,以辨难思」,让我们能够辨别称性的功德不可思议,「故能成办诸妙功德。言世不及者,世虽多光,益非究竟;佛光虽少,必彻真源,不可尽故。以一况诸」。这个地方节录清凉的注疏不多,意思已经说尽了。世间,这是讲到十法界,十法界没有见性,所以他的智慧光明德相不是称性,是带著烦恼的,这个烦恼主要是讲分别执著,分别执著没有断尽。执著是烦恼障,分别是所知障。执著断掉了,分别没有断,这个人出离六道,没有出离十法界。分别的念头也断了,妄想也淡薄了,这超越十法界,证得一真法界,这是宗门里面讲「大彻大悟,明心见性」。明心见性的人用的是真心,不再用妄心。真心跟妄心的样子是什么,我们总得要理解,真心里面没有分别执著,妄心里面有分别执著,这是真心跟妄心的样子。我们明了,要常常自己反省检点,我还有没有分别执著?我们功夫有没有进步也就在这个地方检查。如果我们的分别执著轻了、少了,我们功夫有进步;假如我们学佛,我们的分别执著不但没有少,更严重,那我们退堕了,退转、堕落了。每天做晚课的时候要反省,晚课的时候认真检讨,检点自己心行,我们是在进步还是在退堕?在进步,好!如何保持;退堕了,赶紧改过自新,不能再继续堕落下去。
性德落实在生活行为上又是个什么样子?佛菩萨在经论里面的教诲,字字句句就是自性落实在生活行为上的样子。为什么我们要天天读经?从前儒家教学,有所谓「三日不读圣贤书,面目全非」,这个意思是说明读诵的重要性。读诵就是薰修,读诵经典、读诵圣贤教诲是自性的薰修。为什么三天不读就面目全非?三天不读是烦恼的薰修。烦恼已经很严重,无量无边,又加上三天的薰修,那还得了吗?再说古人的读诵跟我们现在读诵不一样,古人读诵真有受用,我们现在读诵是口边上滑过,心地上不落痕迹。烦恼在心地上落痕迹,圣教在心地上不落痕迹,有什么法子?所以读了,只可以说读比不读好,有没有效果?太难讲了。什么时候会产生效果?不是口读,心要记得,心要悟入。口念、心入,那就管用,才能真正把它落实到生活当中。真正落实,就是佛在经教里一句话「受持读诵,为人演说」,就落实了。受是信解行证,这才叫受。我们天天念,念了不信,念了不解,没有做到,这是没有受。所以「受」这个字是具足信解行证,这我们真正受了。受还要保持,永远保持,不能失掉,这是自利;后面是利他,读诵是利他,为人演说是积极的利他,演就是落实,完全做到,做出样子来给人看。为别人解释,为别人说明,帮助他觉悟,帮助他成佛,这是性德透出来了。
清凉说「世虽多光,益非究竟」,这两句话很重要。世间有许多好的教学,但是说到利益,不是究竟的。世间能够帮助我们生天,享天福,二乘能够帮助我们脱离六道轮回,契入四圣法界,这都是世间的光明,世间智慧的教导,可是不是究竟。怎么不是究竟?妄想分别执著没有断干净,这三种障碍断干净了,那才是究竟。这三种烦恼断尽,就是佛光,就是自性本具般若智慧光明。所以说再少,一毛是比喻少,像我们身体这汗毛,一根汗毛,少;虽然少,它是真的,它不是假的,所以它的功德就不可思议。世间的光虽然多,虽然很广大,它不称性,它不是真的;不是真的,世间的聪明智慧,这是十法界,从哪里来?识心里面来的,是从八识里头生出来的。诸佛菩萨,这个菩萨是法身菩萨,他们的智慧德能是从自性里面生出来的,不一样。那个根源从自性是真的,从八识那个源头不是真的,所以功德就不一样。
天台大师用六即来形容,六即的第一个是根本,我们的信心从这个地方建立,这个道理要懂得。「理即佛」,理是性,在有情众生称作佛性,无情众生称作法性,佛性、法性是一个性,这是理。从理上讲,「情与无情,同圆种智」,「一切众生本来成佛」。普贤菩萨教我们修「礼敬诸佛」,一切恭敬,是从理上说的,不敢对任何众生用轻视的心。轻视心,是我们的烦恼现前,我们的恶习气现前,这种烦恼、这种恶习气决定会使我们堕落。如果我们明了事实真相,事实真相确实我们不明了,佛菩萨告诉我们,我们要相信,那就是「情与无情,同圆种智」,「一切众生本来成佛」。佛告诉我们,我们相信佛的话,从这个地方建立清净的信心,生起恭敬,真诚的恭敬心,对待一切众生,与诸佛、法身大士没有两样,这叫学佛。
凡夫,理虽然如是,事不如是,事跟理不相应,所以我们学佛叫「名字即佛」,有名无实。我们受了三皈,受了五戒,受了菩萨戒,受了比丘戒,没有做到,没有能把佛陀教诲落实,所以叫名字,有名无实。这个位子上功夫不得力,修学的时间再久,修学了一辈子,还是被业力所转,敌不过业力;换句话说,将来死了,还是搞轮回,你在名字位中。如果真学佛,真学佛是一定依教奉行,那就叫「观行位」,功夫会得力,你真干!你每天读诵,对於经典里面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