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在一家兼营货运业的中间商的休威•;泰德公司里做会计助理,因工作精细认真、有条不紊而受老板赏识,接着他又擅作主张搞投机为公司赚了一大笔钱。他在这家公司服务三年半,后因老板休威不答应约翰加薪请求,他愤然离开了那里。离开休威公司后,约翰认识了一个英国人克拉克,俩人合伙以4000美元起家设立了一个谷物和牧草的经纪公司,一年间使营业额增为45万美元,获纯利润4000美元。
在著名的南北战争爆发前,约翰很有预见性地从银行贷款,扩大资本囤积了大量的盐、火腿、谷类、铁矿石和煤等,结果第二年他们获利高达17000元。紧接着南北战争就爆发了,这是上天赐予洛克菲勒的绝佳的发财机会。林肯总统发布了征集75000名义勇军的号令!
洛克菲勒才不去打仗呢,他非常关心前线战况,但绝不想自己去服兵役,他要赚钱。他在战争期间先后找过20到30个替身替他服兵役。他只要拿出一些钱,就什么都解决了。
由于战争,华盛顿联邦政府对这些食品的需求就远大于供给,于是洛克菲勒便大赚一笔,成了南北战争时期显赫一时的人物。这期间,一位来自克拉克家乡的英国化学家安德鲁斯历尽艰辛终于研究出用亚硫酸气精炼石油的办法,在实验室制出了蜡烛,然后找克拉克共建炼油公司。洛克菲勒拿出4000美元,让他们成立了安德鲁斯•;克拉克公司,而自己仍在“等待”机会。不久,洛克菲勒等待的机会到了,由于无计划地盲目开采,原油价格一跌再跌,但炼油却显露出无限广泛的前景,煤油销路飞速拓宽。通过拍卖炼油公司的方式,洛克菲勒打退了克拉克,独揽炼油和销售,并扩大规模,易名洛克菲勒•;安德鲁斯公司。公司经扩充设备后,日产油量增至500桶(合79000公升),年销售额也超过了百万美元。
到1869年销售总额有120万之巨,成为克利夫兰规模最大的炼油厂。
时机完全成熟了,洛克菲勒绝不放过这天赐良机,他让弟弟威廉设立了第二家炼油公司——威廉•;洛克菲勒公司。随着事业的发展,约翰•;D•;洛克菲勒的野心也在无止境地扩张。接着他又打发弟弟到纽约去开设另一家“洛克菲勒公司”以图开拓石油出口业务。另一位同是靠战争发财的投机商佛拉格勒,作为和洛克菲勒有同样野心的合作者,为了实现膨涨起来的垄断野心,他与洛克菲勒订下密计:同负责运输的铁路公司私订密约,洛克菲勒公司保证每天提供60辆车的精炼油,而运费要打折扣。这样,洛克菲勒凭着比同行运费低廉,而降低销价、拓宽销路的方法挤垮了同行,壮大了自己,获取了巨额利润。
1870年1月,洛克菲勒创设的标准石油公司成立。标准石油公司成立后,普法战争爆发了,战争使海上运输一时瘫痪,宾州的石油出口业也被迫中断了。普法战争造成了美国经济的不景气,导致油价的狂跌,每桶油的价格降低到了4美元以下。为抵抗不景气,产油业成立了“卡特尔”,控制油价。油价控制住了,但产品积压越来越多。这种恶性循环,必然导致中小型企业的破产,但对于财大气粗的洛克菲勒却正是大搞吞并的天赐良机。
他和佛拉格勒再度并肩作战,一方面算计着克利夫兰那些崩溃的石油产业,以廉价的收购把它们弄到手;一方面秘密成立控股公司同铁路公司实行“所有铁路和石油业者合作”,实现托拉斯这种最高垄断的目的。当然,那些挣扎在死亡线上的中小型企业也不能坐以待毙,他们进行了顽强的抗争。他们中间有一位短小精干的年轻实业家亚吉波多,他虽然只有24岁,但天生利嘴,大脑灵活,有出色的领导素质。
亚吉波多采取了“坚壁清野”措施,即成立生产者联盟,对洛克菲勒等结盟的炼油业和铁路大联盟实行封锁。他这一着儿果然很绝。正如他所说的:“如果没有原油,不论炼油企业还是铁路大联盟都会束手无策!”
与此同时,设立在纽约的炼油公司中那些没被洛克菲勒收购的企业也联合起来,并派团与产油区的联盟协商联合行动。纽约方面的联盟掌握着能左右中央报纸的力量。一时间舆论大哗,洛克菲勒四面楚歌,产油区骂他为“大螃蛇”、“章鱼”(这在美国是最恶毒的词),纽约及至全国各地对铁路公司的“小偷贵族”骂声不绝。
结果铁路公司被瓦解了。双方经过长时间谈判,订立了协议:铁路公司废除与南方开发公司的折扣秘密协定;原产地与铁路公司订立公平公开的运费协定:原产地同盟也解除“大封锁”。
但石油大战的结果还是肥了洛克菲勒。石油大战后,洛克菲勒运用出人意料的高价收购来刺激生产,达到过剩后又中止收购以压低价格的方法,逼得原产地生产者相继破产。他还收买了他的第一号强敌亚吉波多,这个在石油大战期间没上洛克菲勒怀柔圈套的年轻人,终于成为他在产油地区的俘虏。
洛克菲勒完全控制了克利夫兰的石油世界。
接着洛克菲勒说服了纽约、费城及匹兹堡这些主要经营区的石油大亨,仍用交换股票的方法“合作”,实际上已成为比上次更大的联盟,而大权重新落入了洛克菲勒手中。到1897年,他已经垄断了照明用的灯油市场。代表标准石油公司产品的蓝色木桶充斥欧洲市场,甚至亚洲和北非。洛克菲勒垄断的野心越大,竞争得也就越激烈,经过几番殊死较量,他从垄断美国开始逐步垄断了世界。
1882年1月,标准石油合并了全美炼油企业成立了托拉斯。
1890年,标准石油以违犯垄断法被俄亥俄州最高检查厅厅长大卫•;华特森指控,洛克菲勒把总公司迁到崇尚“州独立原则”的新泽西,并在那里设立炼油厂,俄亥俄和宾州石油公司成了标准石油的地区性企业。这时,洛克菲勒拥有资产1.1亿美元。
今天,在纽约的第5街上,座落着53层高的摩天大楼——洛克菲勒中心。大楼前是洛克菲勒的胸像。这个中心就是艾克森公司的根据地,它是当今世界最大的集团经营企业。该公司有股东30万,年收入500到600亿美元。标准石油创始时仅有5人,百年间就迅速扩展到如此庞大的规模,怎不令人浮想联翩呢?
正如一位美国历史学家说的那样:“洛克菲勒不是一个简单的人,一个普通人若是被舆论攻击得遍体鳞伤,势必深感受挫,并会崩溃瓦解,然而他却好像没事一般,仍深深埋头于他的垄断梦想之中,正由于他有常人无法理解的幻想及坚忍不拔的斗志,所以他不会因受挫便一蹶不振。在他心中没有任何东西能成为他达到目标的障碍。”
正因为洛克菲勒具有上述的个人素质,才使他的金银滚滚而来,最终成为控制美国的十大财阀之一。
第四部分 处世守富金融巨子:摩根(1)
“金融家的财源应是进行投资的产业界,而不是投资本身。”
——《羊皮卷》
一提起华尔街,大家可能都知道它是当代世界的金融中心之一。但它之所以能够成为世界金融中心,是与摩根家族的成功分不开的。可以说摩根家族的成功,是华尔街成功的契机和缩影。在摩根家族励精图治,不断创造经济奇迹的过程中,J.P.摩根无疑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它不仅是摩根家族的基石,也是华尔街新纪元的开创人。摩根家族创造的“摩根化的经营管理体制”至今仍继续统治和影响着华尔街的一切,这一经营思想与战略,贯穿在资本主义经济由幼年迈向壮年的全过程。
摩根从少年时代就开始游历于北美与欧洲,受过各种良好的教育。但只有在德国哥丁根大学求学的情景,使他记忆犹新。他隐约感到那里决定了他将来的一切。
哥丁根大学,是欧洲历史最悠久,众多世界名流学者聚集的学府。17岁的摩根,也慕名而来。在这里,他接触到来自众多国家的热血青年,他们时常是下课之后,沿着舒缓流淌的莱茵河,边漫步边争论着天下大事,畅想各自的未来。每当这时,摩根心中便升起一种难以遏制的激情。这一座校园使他感觉到世界脉搏的跳动,J.P.摩根为哥丁根而感到骄傲。
从哥丁根大学毕业后,J.P.摩根来到邓肯商行任职。摩根特有的素质与生活的磨炼,使他在邓肯商行干得相当出色。但他过人的胆识与冒险精神,却经常害得总裁邓肯心惊肉跳。
一次,在摩根从巴黎到纽约的商业旅行途中,一个陌生人敲开了他的舱门:“听说,您是专搞商品批发的,是吗?”“有何贵干?”摩根感觉到对方焦急的心情。“啊!先生,我有件事有求于您,有一船咖啡需要立刻处理掉。这些咖啡原是一个咖啡商的,现在他破产了,无法偿付我的运费,便把这船咖啡作抵押,可我不懂这方面的业务,您是否可以买下这船咖啡,很便宜,只是别人价格的一半。”“你是很着急吗?”摩根盯住来人。“是很急,否则这样的咖啡怎么这么便宜。”说着,拿出咖啡的样品。“我买下。”摩根瞥了一眼样品答道。“摩根先生,您太年轻了,谁能保证这一船咖啡的质量都是与样品一样吗?”他的同伴见摩根轻率地买下这船还没亲眼见到质量的咖啡,在一旁提醒道。“我知道了,但这次是不会上当的,我们应该践约,以免这批咖啡落入他人之手。”摩根相信自己,相信自己的眼力。
当邓肯听到这个消息,不禁听了一身冷汗。“这混蛋,拿邓肯公司开玩笑吗?”邓肯这样严厉指责摩根。“去,去,把交易给我退掉,损失你自己赔偿!”邓肯吼道。面对粗暴的邓肯,摩根决心一赌。他写信给父亲,请求父亲助他一臂之力。在望子成龙的父亲默许下,摩根还了邓肯公司的咖啡款,并在那个请求摩根买下咖啡的人的介绍下,摩根又买下了许多船咖啡。最终,摩根胜利了。在摩根买下这批咖啡不久,巴西咖啡遭到霜灾,大幅度减产,咖啡价格上涨两三倍,摩根旗开得胜。这时,邓肯也不得不发出啧啧赞叹。
与邓肯公司分道扬镳后,在父亲的资助下,J.P.摩根在华尔街独创了一家商行。与众多白手起家的大财阀的发迹史一样,摩根财产的聚敛,首先也是从投机经营开始的。
此时是1862年,美国内战正酣。由于北方军队准备不足,前线枪支弹药十分缺乏,在摩根的眼中,这又是赚钱的好机会。他和克理姆再次合作,他们设法从华盛顿陆军部的枪械库里买了5000支报废的老式步枪,转手以高价卖给了北方军。北方军在危急中错买了废枪,损失惨重,而摩根又大赚了一笔。侥幸的是,摩根竟然没有被查出来。
后来,摩根却又风光地当了一回爱国者。当时,政府为了稳定开始恶化的经济和进一步购买武器,必须发行4亿元的国债。数额这么大的国债,一般只有伦敦金融市场才能消化掉,但在南北战争中,英国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