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朝那些事全集-第40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是不想干,实在是环境太恶劣,明朝这帮大臣都不省油,个个开足马力,谁当政,就把谁往死里骂。特别是言官,人送外号“抹布”:干净送别人,肮脏留自己,贴切。

 

但归根结底,还是这帮孙子欠教育,内阁大臣又比较软,好好说话,就是不听,首任内阁刚成立,就一拥而上,弹来骂去,当即干挺五个。

 

这下皇帝也不干了,你们把人赶走,是痛快了,老子找谁干活?

 

所以崇祯元年(1628)十一月,崇祯决定,再抓几个。

 

吏部随即列出候选名单,准备抓阄。

 

在这份名单上,有十一个人,按说抓阄这事没谱,能不能入阁全看运气,但这一次,几乎所有的人都认定,有一个人,必定能够入阁。

 

这个人的名字,叫做钱谦益。

 

《三国演义》到了八十回后,猛人基本都死绝了,稍微有点名的,也就是姜维、刘禅之类的杂鱼。明末倒也凑合,还算名人辈出,特别是干仗的武将,什么袁崇焕、皇太极、张献忠、李自成,知名度都高。

 

文臣方面就差多了,到了明末,特别是崇祯年间,十几年里,文臣无数,光内阁大臣就换了五十个,都是肉包子打狗。就算研究历史的,估计也不认识,而其中唯一的例外,就是钱谦益。

 

钱谦益,字受之,苏州常熟人,万历三十六年进士,名人,超级名人。

 

钱谦益之所以有名,很大原因在于,他有个更有名的老婆——柳如是。

 

关于这个人的是是非非,以后再说,至少在当时,他就很有名了。

 

因为他不但饱读诗书,才华横溢,且是东林党的领导。阉党倒台,东林上台,理所应当,朝廷里从上到下,基本都是东林党,现在领导要入阁,就是探囊取物。

 

所以连钱谦益自己都认为,抓阄只是程序问题,入阁只是时间问题,洗个澡,换件衣服,就准备换单位上班了。

 

可这世上,越是看上去没事的事,就越容易出事。


'1635' 

 

作弊

 

钱谦益入内阁,一般说来是没有对手的,而他最终没有入阁,是因为遇上了非一般的对手。

 

在崇祯十余年的统治中,总共用过五十个内阁大臣,鉴于皇帝难伺候,下属不好管,大部分都只干了几个月,就光荣下岗。

 

只有两个人,能够延续始终,把革命进行到底,这两个人,一个是周延儒,一个是温体仁。

 

虽然二位兄弟在历史上的名声差点(奸臣传),但要论业务能力和智商,实在无与伦比。

 

不幸的是,钱谦益的对手,就是这两位。

 

之所以要整钱谦益,不是因为他们也在吏部候选名单上,实际上,他们连海选都没入,第一轮干部考察就被刷下来了。

 

海选都没进,为什么要坑决赛选手呢?

 

因为实在太不像话了。

 

海选的时候,钱谦益的职务是礼部右侍郎,而周延儒是礼部左侍郎,温体仁是礼部尚书。

 

同一个部门,副部长入阁,部长连决赛都没进,岂有此理。

 

所以两个岂有此理的人,希望讨一个公道。

 

在后世的史书里,出于某种目的,温体仁和周延儒的归类都是奸臣,也就是坏人。但仔细分析,就会发现,至少在当时,这两位坏人,都是弱势群体。

 

在当时的朝廷,东林党势力极大,内阁和六部,大都是东林派,所以钱谦益基本上算是个没人敢惹的狠角色。

 

但温部长和周副部长认为,让钱副部长就这么上去,实在太不公平,必须闹一闹。

 

于是,他们决定整理钱谦益的黑材料,经过不懈努力,他们找到了一个破绽,七年前的破绽。

 

七年前(天启元年)

 

作为浙江乡试的主考官,钱谦益来到浙江监考,考试、选拔、出榜,考试顺利完成。

 

几天后,他回到了北京,又几天后,礼部给事中顾其中上疏弹劾钱谦益,罪名,作弊。

 

批判应试教育的人曾说,今日之高考,即是古代之进士科举,罪大恶极。

 

我觉得这句话是不恰当的,因为客观地讲,高考上榜的人,换到明代,最多就是秀才,举人可以想想,进士可以做梦。


'1636'

 

明代考完,如果没有意外,基本能有官做,且至少是处级(举人除外),高考考完,大学毕业,如果没有意外,且运气好点,基本能有工作。

 

明代的进士考试,每三年一次,每次录取名额,大概是一百五十多人,现在高考,每年两次,每次录取名额……

 

所以总体说来,明代的进士考试,大致相当于今天的高考+公务员考试+高级公务员选拔。

 

只要考中,学历有了,工作有了,连级别都有了,如此好事,自然挤破头,怕挤破头,就要读书,读不过,就要作弊。

 

鉴于科举关系重大,明代规定,但凡作弊查实,是要掉脑袋的。但由于作弊前景太过美妙,所以作弊者层出不穷,作弊招数也推陈出新。由低到高,大致分为四种。

 

最初级的作弊方式,是夹带,所以明朝规定,进入考场时,每人只能携带笔墨,进考场就把门一锁,吃喝拉撒都在里面,考完才给开门。

 

为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同学们开动脑筋,比如把毛笔凿空,里面塞上小抄,或是在砚台里面夹藏,更牛一点的,就找人在考场外看准地方,把答案绑在石头上扔进去,据说射箭进去的也有。面对新局面,朝廷规定,毛笔只能用空心笔杆,砚台不能太厚,考场内要派人巡逻等等。

 

这是基本技术,更高级一点的,是第二种方法:枪手代考,明朝的同学们趁着照相技术尚未发明,四处找人代考。当然朝廷不是吃素的,在准考证上,还加上了体貌特征描述,比如面白,无须,高个等等。

 

以上两项技术,都是常用技术,且好用,为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所以流传至今,且发扬光大。今日之大学,继承前辈遗志者,大有人在。

 

但真正有钱,有办法的,用的是第三种方法——买考题。

 

考试最重要的,就是考题,只要知道考题,不愁考不上,所以出题的考官,都是重点对象。

 

但问题是,明代规定,知情人员如果卖题,基本是先下岗再处理。轻则坐牢,重则杀头,风险太大,而且明朝为了防止作弊,还额外规定,所有获知考题人员,必须住进考场,无论如何,不许外出。

 

所以在明朝,卖考题的生意是不好做的。

 

虽然买不到考题,但天无绝人之路,有权有势的同学们还有最后一招杀手锏,此招一出,必定上榜——买考官。

 

不过,这些考官并不是出题的考官,而是改题的考官。


'1637' 

 

是的,知不知道题目并不重要,就算你交白卷,只要能搞定改题的人,就能金榜题名。

 

但问题是,给钱固然容易,那么多卷子,怎么对上号呢?

 

最原始的方法,是认名字,毕竟跟高考不同,考试的人就那么多,看到名字就录取。

 

魔高一尺,道高一丈,从此以后,试卷开始封名,实行匿名批改。

 

但作弊的同学们是不会甘心失败的,有的做记号,有的故意在考卷里增大字体,只为对改卷的考官说一句话:我就是给钱的那个!

 

这几招相当地有效,且难以禁止,送进去不少人,面对新形势朝廷不等不靠,经过仔细钻研,想出了一个绝妙的对策。

 

具体方法是,所有的考卷收齐后,密封姓名,不直接交给考官,而是转给一个特别的人。

 

这个人并非官员,他收到考卷后,只干一件事——抄。

 

所有的考卷,都由他重新抄写,然后送给考官批改,全程由人监督。

 

这招实在是狠,因为所有的考卷,是统一笔迹,统一形式,考官根本无从判断,且毫不影响考试成绩,可谓万无一失。

 

综上所述,作弊与反作弊的斗争是长期的,艰苦的,没有尽头的,同学们为了前途,虽屡战屡败,但屡败屡战,到明代,斗争达到了高潮。

 

高潮,就发生在天启元年的浙江。

 

在这次科举考试中,监考程序非常严密,并实行了统一抄写制度,按说是不会有问题的。

 

但偏偏就出了问题。

 

因为有人破解了统一抄写制度。

 

虽然笔迹相同,试卷相同,但这个方法,依然有漏洞,依然可以作弊。

 

作弊的具体方法是,考生事前与考官预定密码,比如一首唐诗,或是几个字,故意写在试卷的开头,或是结尾,这样即使格式与字迹改变,依然能够辨别出考卷作者。

 

在这次考试中,有一个叫钱千秋的人,买到了密码。

 

密码是七个字——一朝平步上青云。按照约定,他只要将这七个字,写在每段话的末尾,就能平步青云,金榜题名。

 

事情非常顺利,考试结束,钱千秋录取。

 

这位钱同志也相当守规矩,录取之后,乖乖地给了钱,按说事情就该结了。

 

可是意外发生了。


'1638' 

 

因为这种事情,一个人是做不成的,必须是团伙作案,既然是团伙,就要分赃,既然分赃,就可能不匀,既然不匀,就可能闹事,既然闹事,就必定出事。

 

钱千秋同志的情况如上,由于卖密码给他的那帮人分赃不匀,某些心态不好的同志就把大家都给告了,于是事情败露,捅到了北京。

 

但这件事情说起来,跟钱谦益的关系似乎并不大,虽然他是考官,并没有直接证据证实,他就是卖密码的人,最多也就背个领导责任。

 

不巧的是,当时,他有一个仇人。

 

这个仇人的名字,叫做韩敬,而滑稽的是,他所以跟钱谦益结仇,也是因为作弊。

 

十年前,举人钱谦益从家乡出发,前往北京参加会试,而韩敬,是他同科的同学。

 

在考场上,他们并未相识,但考试结束时,就认识了,以一种极为有趣的方式。

 

跟其他人不同,在考试成绩出来前,钱谦益就准备好当状元了,因为他作弊了。

 

但他作弊的方式,既不是夹带,也不是买考官,甚至不是买密码,而是作弊中的最高技巧——买朝廷。

 

买考题、买考官都太小儿科了,既然横竖要买,还不如直接买通朝廷,让组织考试的人,给自己定个状元,直接到位,省得麻烦。

 

所以在此之前,他已经通过熟人,买通了宫里能说得上话的几个太监,找好了主考官,考完后专门找出他的卷子,给个状元了事。

 

当然,办这种事,成本非常巨大。据说钱同志花了两万两白银,按今天的人民币算,大致是一千二百万。

 

能出得起这个价钱,还要作弊,可见作弊之诚意。

 

两万白银,买个官也行了,钱谦益出这个价,就是奔着状元名头去的,但他万没想到,还有个比他更有诚意的。

 

在考试前,韩敬也很自信,因为他也出了钱,且打了包票,必中状元。

 

可是卷子交上去后,他却得到了一个让人震惊的消息——他的卷子被淘汰了。

 

淘汰是正常的,要真有水平,就不用出钱了。

 

可问题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