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秒。第三宇宙速度即物体脱离太阳引力的速度,其数值为16。5公里/秒;一
旦物体运行速度超过这一数,就会脱离太阳系而进入其他恒星系。
齐奥尔科夫斯基以为,必须设法提高火箭的原始质量与发动机终止工作
… Page 16…
后的最终质量之比,才能用现有的液体燃料使火箭达到应有的速度,但是实
际上,单级火箭增加质量比的可能性并不大,这是因为贮藏液体燃料与氧化
剂必须要有足够的空间,而随着液体燃料与氧化剂数量的增加,它们占用的
空间也就会增加,这样火箭的整体重量也会不可避免地加大。因此,质量比
就无法提高了。
针对这个问题,齐奥尔科夫斯基在1929年发表的《火箭列车》的论文中,
首次提出了多级火箭的新颖构想。这样就大大增加了火箭的质量比,使人类
可以利用已经掌握的液体燃料实现飞往星际空间的美好愿望。
在这篇论文中,齐奥尔科夫斯基提出了两种多级火箭的方案。
第一种是串联多级火箭,它是由好几枚火箭一枚接一枚地串连起来的。
火箭发射时,第一级火箭点火,推动整个火箭升空,在它的燃料用完后,就
自动脱离“火箭列车”;接着第二级发动机又开始了工作,推动剩下的几级
火箭继续飞行,一直到燃料用完后也与“火箭列车”脱离;……就这样,到
了最后只有最前面的一级才成为真正在宇宙中遨游的飞行物,它实际上是依
靠其余火箭的不断推动而最终飞行在空间轨道上的。
第二种是并联多级火箭,齐奥尔科夫斯基称之为“飞行中队型火箭”。
在起飞时,并联着的多级火箭同时启动,当各级火箭的燃料同时燃烧得只剩
下一半时,旁边的火箭就将燃料灌入相邻火箭的燃料舱中,并脱离“火箭列
车”。就这样几次重复后,最终的一级火箭就将进入预定的飞行轨道。
那么,齐奥尔科夫斯基设计的“火箭列车”是如何提高火箭质量比的呢?
下面就举一个简单的例子解释这个问题:假设单级空火箭的重量为500公
斤,其中装有1500公斤的推进剂,也就是说火箭在起飞前的总重量为2000
公斤,因此这时火箭的质量比就是2000/500=4。现在我们再来看一看“火箭
列车”(两级火箭)的质量比。“火箭列车”起飞前的总重量还是2000公斤;
不过这时,因为它是由两级同样的火箭组成的,所以每一级空火箭的重量为
250公斤,其中装有的推进剂为750公斤。在第二级火箭最终进入飞行轨道
后,“火箭列车”的质量比就是:起飞前火箭的总质量与第二级空火箭(即
宇宙飞行物)的质量之比 (因为第一级火箭在燃料燃尽后已脱离),即
2000/250=8,这就比单级火箭的质量比增加了一倍。因此,火箭的飞行速度
就会大幅度提高。以上是以两级火箭组成的“火箭列车”为例,如果要是更
多级火箭组成的“火箭列车”,根据同样的道理可以推算出它的质量比会更
大,它的飞行速度也将有更大的提高。
齐奥尔科夫斯基对于多级火箭设计原理的探讨,是火箭技术研究过程中
的一个巨大飞跃,因为他对火箭技术的研究,解决了使用化学燃料作为推进
剂来实现宇宙航行的运载工具问题,从而使宇宙航行具备了可能性。今天,
人类已经向太空轨道发射了2000多颗人造地球卫星与多艘宇宙飞船,这些都
是依靠多级火箭发射升空的。这一事实的成功源泉就是来自齐奥尔科夫斯基
的“火箭列车”的技术性设计。仅凭这一点,人们不能不承认齐奥尔科夫斯
基是现代航天飞行的卓越奠基者。
另外,在星际航行的问题上,齐奥尔科夫斯基还首次提出了建立空间站
的卓越设想。早在1883年发表的《自由空间》一文中,他就谈到了人造地球
卫星:“我所想像中的人造地球卫星就象月亮一样,不停地围绕地球运转;
但它只是在浓密的大气层之外,可以非常靠近地球,即大约离地球表面300
公里之外。”从此以后,他进行了许多计算,并指出发射人造卫星是人类进
… Page 17…
入星际空间的第一步。
齐奥尔科夫斯基认为,空间站实际上就是一个巨大的人造卫星,它可以
成为未来宇宙飞船的“起航站”与“中转站”。他的这种思想十分符合星际
航行的实际情况,因为空间站建在大气层之外,在那里已经几乎不存在空气
的阻力,地球的引力也相对较小,而且空间站本身也具备了相当大的速度,
所以宇宙飞船从空间站起飞就只需消耗很少的燃料;同时,空间站也可以储
备大量宇航用物资,这样宇宙飞船在航行中不必再回到地面就可以得到充足
的物资补给。因此,宇宙飞行中空间站的建立,可视为人类跃进宇宙的跳板。
今天空间技术的发展,完全验证了齐奥尔科夫斯基的设想。前苏联发射
的“联盟号”、“礼炮号”空间站,数年如一日地在太空中绕地球运转,成
为人类研究宇宙的小小基地;美国科学家也计划建造并发射更大规模的空间
实验室以作为人类日后更深远地进入宇宙空间的基地。
令人钦佩的是,早在80多年前,人类最简单的飞机刚刚上天之时,齐奥
尔科夫斯基就充满科学激情地指出:“我们人类决不会永远停留在地球上”,
“在并不太遥远的将来,透过云雾将会出现令人无法想象的、极为美妙与壮
观的前景……那时人类将进入深邃的太空,而达到这一步将是多么美好的事
情啊!征服太阳系不仅将得到比地球本身丰富数十亿倍的能量,同时人类也
将有更广阔的发展余地。”
在展望美好未来的同时,齐奥尔科夫斯基也明白前进的道路将会有无数
的曲折与艰难险阻。但是他相信:“改变人类历史的我们必须是英雄好汉,
我们决不能因失败而停止自己的努力,而是应当寻找失败的原因并最终克服
它。”人类在探索宇宙的过程中,正是依靠这种勇于面对失败的无畏精神克
服了重重困难,最终摆脱了地球引力的作用,飞入了茫茫的太空。
… Page 18…
八、一切荣誉归于祖国
科学家们进行各项科研工作时,自身条件与能力是能否取得成功的最主
要因素。但客观环境的顺利与否也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
在十月革命前,俄国处在沙皇的专制统治之下,齐奥尔科夫斯基的生活
及工作条件是相当困难的。他倾尽全部精力所研究的飞艇、飞机、火箭技术
与星际航行的科学理论,仅仅被少数的著名学者所承认。在当时的社会条件
下,他的思想可以说是大大超前了,他所考虑的问题,有许多是别人连幻想
也达不到的。所以有不少人无法了解他工作的重要意义,称齐奥尔科夫斯基
为“怪教师”、“卡卢加的聋子幻想家”。
除极少数几位朋友以及吃苦耐劳的妻子外,几乎没有人关心他的科研活
动和论著。他经过不懈努力写出的论文原本都具有相当重要的学术价值,但
由于不被重视,往往需要他自己负担出版费用,以至他不得不在自己出版的
一本著作的封面上向读者呼吁:“设法得到制造全金属飞艇的一切努力,至
今还是没有任何成效。当我在努力做这样一件好事的时候,我竟然无力自己
来解决这个问题!但我还是要继续自己的工作,我的科学小随笔以及科学幻
想小说即将出版,还要请你们宣传并帮助我进行推销,我由衷地感谢大家。”
就这样,齐奥尔科夫斯基正是在如此艰难的条件下进行科学研究工作
的。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俄国也因为卷入了这场战争而引起了国
内人民生活的诸多问题,如物价飞速上涨、社会混乱不堪。对于齐奥尔科夫
斯基来说,不断飞涨的物价是他与全家最大的敌人,因为他的收入很少,他
们全家的生活苦不堪言。1916年,他费尽了极大的气力终于使自己的题为《痛
苦与天才》的小册子得以出版,在这本小书里,他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大
声疾呼:“只有在人类的社会生活中建立起更新的,人与人平等的制度,才
能消除人们的痛苦,并让人类的杰出人物无所阻碍地在他进行的工作中发挥
出自己的全部才智。”
事随人愿,齐奥尔科夫斯基盼望的这一天终于来到了。1917年,列宁领
导下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取得了成功,从而开创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也同
时结束了齐奥尔科夫斯基长期以来的忧郁心情,给予了他新的希望和继续前
进的力量。这时他已经60岁了,但他仍然怀着一颗年轻的心迎接了革命的胜
利,他衷心拥护新成立的苏维埃政权,因为他通过自己半个多世纪的经历,
深刻认识到:新生的苏维埃政权是一种崭新的社会制度,是一种为广大的劳
动人民谋福利、给人民带来幸福的社会制度。
所以,在随后开始的国内战争与外国武装干涉苏维埃政权的年代里,虽
然国民经济遭到了严重破坏,人民生活相当艰苦,但是,这位年已花甲的老
人仍然对社会主义祖国的未来充满了信心,他在自制的煤油灯下继续忘我地
工作着。尽管青春已逝,但新的、旺盛的生命力给齐奥尔科夫斯基以力量源
泉,所以他精力充沛地开始了科学研究活动的新阶段,他的晚年仍然是成就
斐然。
1918年,在苏维埃政府的支持下,他的多种科学著作得以再版。1919
年,他被选为成立不久的社会主义研究院的成员 (这个研究院为苏联科学院
前身)。卡卢加自然科学协会集会向他所获得的巨大荣誉表示了热烈的祝贺,
齐奥尔科夫斯基在答谢词中说道:“现在我已经充分地意识到,在苏维埃大
家庭的温暖下,我不是孤独的,我有如此众多的朋友与支持者。”他还表示
… Page 19…
自己准备拟订晚年的研究计划,为祖国的科学发展贡献出自己的全部力量。
为了能够使自己集中全部的精力从事科学研究工作,1921年,齐奥尔科
夫斯基希望政府解除他的教学职务。他的这一请求很快得到了满意的答复,
他可以全力以赴地进行科学活动了。与此同时,鉴于齐奥尔科夫斯基在航天、
航空技术与理论上的杰出贡献,苏维埃政府决定给予“航空专家、科学发明
家齐奥尔科夫斯基终身抚恤金”。
看到政府如此重视自己的工作与价值,齐奥尔科夫斯基不顾几十年辛劳
所致的疾病,依然积极地从事科学研究与科学普及活动。在沙皇专制统治的
漫长岁月里,他写出了130篇论文,但出版的只有50篇;而在苏维埃政权下
工作的10几年中,他写出并发表了400篇论文,其中包括前面已介绍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