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曾仕强剖析三国演义-第4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帐。马谡把自己捆绑起来,跪于帐前。孔明说依军法当斩,家小将按月给与禄粮,不必挂心。马谡哭着说:“丞相视某如子,某以丞相为父。某之死罪,实已难逃,虽死也无恨!”孔明挥泪,令左右推出辕门斩首。参军蒋琬,刚好从成都来。高喊刀下留人,已来不及。武士献马谡首级于陛下,孔明大哭。说先帝面嘱,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今果尝此言。于是自作表文,请蒋琬申奏刘禅,自贬丞相之职。
  孔明自己承认用人不当,所以自请处罚。刘备死后,孔明一直以马谡为知心的参谋。这一次的失误,对他的打击非常大。按理说胜负乃兵家常事,并不是打败仗便应该杀头。但是事先再三交代,此事非同小可。犯了重大的过错,还不能将功补过,及时做出一些调整。至少也要以最大的勇气和毅力,便伤亡减到最低。怎么可以临事而惧,致令军士惊慌失措,造成这么惨的溃败?如果马谡战死沙场,孔明还多少有一些交代。现在活着回来,竟然自行缚绑,难道还想活命吗?他不能力战而后败,才是孔明下令斩首的主要原因。然而,自己用错人,至少要给马谡一些同情。所以挥泪,而且承诺照顾他的家小。
26。刘禅对孔明自请免去丞相之职,如何处置?
       马谡失街亭,同仁认为胜负乃兵家常事,马谡罪不及死。请孔明给予载罪立功的机会,下次再斩就是。孔明坚持处死,蒋琬是孔明看重的人,求情也没有用。
现在孔明自请处罚,刘禅也是同样的想法。胜负乃兵家常事,丞相何必如此?费祎是孔明特别推荐给刘禅的人,希望他多贡献一些忠言。现在任职侍中,则认为丞相应该自行贬降,才能服人。刘禅这才诏贬孔明为右将军,行丞相事,照旧总督军马。他这样裁定,表示刘禅并非一般人所说,是扶不起的阿斗。因为他完全拒绝孔明的请求,不予批准。表面上看十分尊重孔明,实际上使孔明很难做人。大家很可能认为孔明虚伪,口头说说,书面上写写。反正不了了之,大家也无可奈何。他若是立即照准,孔明的面子难看。大家也可能猜疑,他对孔明表面上尊重,内心颇为不满。否则为什么不推拖一下,给孔明面子上好看一点呢?他先说不必,给孔明面子。然后采纳费祎的建议,同样是给孔明面子。因为再怎么说,费祎是孔明所器重的人,不可能是反对孔明,对孔明有成见,甚至于希望孔明再罚得重一些的人。如果换成李严,那就完全不一样了。所以要提建议,也都应该多想一想自己和当事人的关系,以免使领导者为难,也使同仁多心。用不了多久,刘禅找一个合适的机会,恢复孔明的原职,更是给孔明很大的面子。费祎和孔明的关系够,有资格居中策应。让刘禅和孔明双方面,都能够获得合理的表现。他的贡献实在很大,值得表扬!
  27。赵云病故,孔明跌足而哭,这是为什么?
  赵云比孔明稍长,但相差没有几岁。他和孔明一样,都是二十几岁开始,便追随刘备。在早期的同仁当中,孔明和赵云年纪相近,彼此相处得十分融洽。在孔明心中,成为最可靠的伙伴。凡有重大或紧争事务,大概都会重用赵云。这一次北伐,孔明点将,却遗漏了赵云。他十分生气,厉声说自己虽然年事已高,仍愿为前部先锋。孔明说五虎将已折损三人,不久前马超刚刚病故,赵云硕果仅存,实在不能让他再出差错。赵云依然坚持,也打了一场难看中惟一好看的胜仗。想不到过了没有多久,赵云就病重而死。孔明跌足而哭,说子龙病故,国家损一栋梁,他也等于去掉一只胳臂。大家听了,也都挥泪不止。刘禅放声大哭,回忆当年,若非赵云单骑救主,早就死于乱军之中了。下诏追赠大将军,谥顺平侯,葬于成都锦屏山之东。建立庙堂,并四时享祭。
  孔明想到当年大家同样年轻,生龙活虎一般。没有多久,赵云自称老迈,回头看自己,也苍苍老矣!赵云这一死,是不是表示自己来日不多了呢?何况南征时,把蛮兵烧得伸拳舒腿,乌戈国人几乎灭族,他自己也勇感叹大损阳德。虽然有功于国家,必然减少自己的寿命!这一次北伐,由于用错了人,弄得大家紧张、劳累、焦急,甚至于伤亡累累。赵云就是退军有方,也是大伤之气。所以回来不久,便重病亡故。孔明深觉罪孽深重,所以忍不住大哭。一方面哭赵云,一方面也哭自己。今后这一条路,愈来老战友愈少,要怎样走下去?
  28。赵云的一生,带给我们那入场启示?
  赵云字子龙,常山人。黄巾作乱时聚集乡里勇士,协助当地区的军阀公孙瓒。刘备和公孙瓒都是名师卢植的弟子,徐州牧陶谦商请刘备救援时,公孙瓒借给他两千马步兵,刘备还指名借用赵子龙一起出征。
  陶谦让徐州,刘备坚持不接受。留驻小沛时,赵云因兄长亡故,请假回乡奔丧。刘备和他执手告别,流泪不舍。赵云十分感动,向刘备保证一定回来追随。
  刘、关、张三人失散,在古城会合。赵云也来相投,说公孙瓒不听人言,以致兵败自焚。袁绍屡次相招,看他也不是会用人的人,所以并未前往。从此终生相随,功劳不在关、张之下。新野兵败,赵云单骑救阿斗;孙夫人要带阿斗回江东,也是赵云截江救主。对刘家的贡献,实在很大。攻打汉中时,他与黄忠的表现,令刘备赞叹说:子龙一身都是胆也!刘备死后,更追随孔明北伐。全师而退,没有丝毫损失。但是,他所获得的奖赏,远不如关羽和张飞。刘备称帝时,封张飞为西乡侯、黄忠为关内侯。赵云一直到死后,才由刘禅追谥为顺平侯。这当中的差距,实在令人难以想像。
  赵云只有忠心而没有私心,智勇兼备。可能是他几番敢于直言,伤了刘备的面子,才受到这样的不公平的待遇。当然,以刘、关、张的关系,加上关羽和张飞的脾气。使刘备不敢重赏和加封赵云,也是主要的原因。
  他的一生,至少带给我们三大启示,分述如下:
  (1)上天疼爱老实人,最后一定不会吃亏。
  我们常觉得老实人吃亏,赵云是一个特别显著的案例。大家都知道他好,却由于老实而对他不公平,这样合理吗?其实,从隐秩序的角度来看,是合理的。因为不吃亏,或不愿意吃亏,怎么能够证明老实呢?赵云的高明,在于善择明主。但是,刘备有了关羽、张飞,他如果不老实,不能委曲求全,那里容得下他?生前不封侯,死后追谥,又有什么不同?上天经过严苛的考验,确定为老实人,必然给予公平的待遇,看长远一些。
  (2)老实人也要学习沟通技巧,不能过分直言。
  赵云的直言性格,成为孔明和刘备的工具,对他十分不利。孔明先安排他和刘备一起过江,成亲后刘备把荆州志得一干净,不想回家。赵云一番直话,刘备心中着实不痛快。刘备入叫,孙夫人在荆州,刘备把赵云留下来,便是看准他能够直言对付孙夫人。老实人吃亏,看起来自己也有相当责任。多学习一些沟通技巧,应该可以少吃一点亏。过分直言,便是心目中不敬,必须避免。
  (3)公道自在人心,后世会给老实人高度的评价。
  后世的人,读历史,看演义,对各种人物,自然有所评价。对于赵云,几乎都是异口同声,加以称赞。看到曹操接受徐元直的建议,要生擒赵云。因而下令军中不得乱放箭,才使赵云顺利逃脱。觉得大快人心,对徐元直的人在曹营心在汉,同样饮敬。对赵云承受不公平待遇,都认为关系不够,固然未可厚非。却也有些愤愤不平,为他抱屈。有了这样的反应,我们还能责怪上天不公平吗?老实人不吃亏,我们应该有信心才对。
  29。孔明为什么再上出师表?刘禅如何回应?
  第一次北伐,孔明痛失街亭,虽然得姜维,内心仍然十分自责。赵云死亡,更使他觉得再这样下去,实力只有愈来愈弱。因为人才培育不易,而折损太快。何况有人认为北伐既然这么困难,不应该轻动。所以孔明再度上表,以明白宣示自己的决心,和实际上的需要。
  他首先以“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为宗旨,说明北伐的正当性。接着提出六大疑点,来反驳偏安的可能性。因为蜀魏交界都是山地,充满了大大小小的路径。如果采取防御的策略,兵力必须大幅度分散。不但防不胜防,而且互相救援,也十分困难。敌人随时可以集中兵力,攻击某一据点。即能突破防线,实在相当危险。惟有以攻为守,不断采取主动出击的策略,使敌人疲于奔命,才是最有利的方式。使反战派同仁,知所警惕。不要以为刘备亡故,原先的理想便丢在脑后。
  最后说明天下来很难料,变化莫测。惟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坚持以身殉国,希望大家多多支持。
  和上一次的出师表比较起来,少一份信心,多一份决心。看来他已经觉悟,他这一辈子的任务,不在一统天下。而在有始有终,绝不动摇。刘备当年要起来的时候,多亏曹操不断地做球,让刘备节节上升。现在司马懿将要起来,轮到孔明不断做出各种变化球,使司马懿磨练精进。那一只看不见的手,不明说,却十分合理。
  刘禅甚喜,令孔明出师。起三十万精兵,不善观魏延也没有办法,以他总督前部先锋,迳奔陈仓道口。
  30。曹真为什么要抢功?他怎样对抗孔明?
  司马懿的良好作战绩效,使曹真承受很大的压力。他自觉再不好好表现,曹叡的心,便会偏向司马懿,对自己非常不利。所以千方百计,找到王双这员大将。趁孔明再度来犯时,向曹叡推荐王双,做为先锋。曹叡一见,果然不同凡响,立刻封为虎威将军前部大先锋。曹真为大都督,起兵十五万。会合郭淮、张郃,分路把守隘口。把司马懿摆在一迹,以免夺了功劳。
  两军开打,王双果然厉害,连斩二将。孔明问姜维有何良策?姜维派人装成百姓,身上带着呈给曹真的信,故意让魏军逮住。把密件呈给大都督,说姜维原是魏人,不得已而降蜀。现在愿意和曹真配合,以举火为号,生烧蜀人粮草,再擒孔明,以自赎前罪。曹真大喜,费耀却劝阻都督不能轻信。由他带领军士,前去相应。
  结果费耀中计自刎,魏兵大败。孔明重赏姜维,只可惜大计小用,并未诱杀曹真。曹叡大惊,即召司马懿商议。司马懿说坚守关隘,不必出战。蜀兵粮食供应不上,自然退兵。那时候乘虚追击,可擒孔明。
  曹真很不服气,为什么要听司马懿的话?他派王双打听蜀营动静,见魏延拔寨而退。于是大力追赶,中了魏延的埋伏。王双措手不及,被魏延一刀砍于马下。
  从此曹真心中怀恨司马懿,这样不和的气氛,曹叡应该负起很大的责任。他不能一味鼓励两个竞争,否则最大的受害者,必然是他自己。曹叡愈来愈信司马懿,实际上曹真也帮了很大的忙。然而司马懿会这样想吗?以他的行事作风,恐怕未必。
31。孙权见魏蜀交战,有什么反应?
  孙权据报孔明出兵两次,曹真损兵折将。群臣力劝兴师伐魏,以图中原。张昭建议孙权,先就皇帝位,然后兴兵。于是改年号为黄龙元年,谥父孙坚为武烈皇帝,兄孙策为长沙桓王。立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