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田柏坤狠狠地摔碎了手中的酒杯,从来没有承认过自己的失败,但这次,他不得不承认,韩俊的确不是他想象的那么简单。之前为了撺掇龚秀林贷款,他没少花钱帮着疏通关节,此时看来,那些钱都被该死的龚秀林挥霍了,自己一点儿没捞着。谨慎的他生怕一旦事发,会牵扯到自己,早知道会是今天这种局面,他为何不跟着一起挥霍一下?
此时也只有希望那高达两个多亿的负债,能牵扯一下韩俊的脚步了。至于想让韩俊“撑不下去”?那也只能停留在“希望”和“想法”阶段了。
正在他郁闷不已的时候,心情大好的吕文打来了电话。
“小田啊!你的眼光不错嘛!”
“呃……吕书记,您好您好,你这是说的哪跟哪儿呀?”心烦意乱的田柏坤一时没反应过来。
“呵呵,你就别谦虚了,要不是你当初极力推荐韩俊来接手自行车厂,哪会有今天的局面?韩俊不错,有能力,有实力,有魄力,有头脑,现在,我甚至都有点儿看好自行车厂的发展了!”吕文笑的很开心。
可这些话,落在田柏坤的心里,可就如刀割一样了,那种感觉,就像是不断的有人在抽自己的耳光,自己还必须笑脸相迎!这种感觉多少年没有过了?田柏坤自己也记不清了,他此时的情形,就好像一个小丑,做了诸多的努力想踢人家的屁股,结果不仅没踢着,自己还很滑稽的摔了一跤。
“这个……嗨,应该的,这都是吕书记慧眼识英才,要是他没能力,仅仅我来说,您也不能看好,不是吗?”田柏坤话是甜的,脸是苦的。
“恩,小田啊,你没事儿多跟韩俊亲近亲近,他身上可有不少值得你学习的地方呀。”吕文叮嘱道。
田柏坤的一张脸几乎要扭曲成一团了。讪笑一声,说道:“吕书记,您又不是不知道,现在我三个楼盘已经收尾了,销售情况,也不是很乐观嘛。再说人家韩老板,现在这么忙,哪里有空接待我这样的小角色呢。”
吕文听到他这话,反而笑了:“你的销售情况还叫不乐观?好歹是滨海地产龙头,你都不乐观,那谁还能乐观?行了,别在我这里哭穷了,用不用找个时间给你俩安排安排?到时候我跟韩俊说说,当初是你举荐的他。”
他这么说,也是在试探田柏坤,毕竟这举荐之功,吕文并不想“假手他人”。田柏坤闻言脸色微微一变,看韩俊的做法,或许他是早有准备,自行车厂什么情况想必韩俊也是知道的,如果让他得知是自己推荐的他……此事万万不可!
“嗨,吕书记,您太客气了,明明是您慧眼识人,我哪里有什么作用啊。”田柏坤赶忙说道。
听他这么说,吕文也不推辞,呵呵一笑,说道:“那我知道了,小田,你也要加把劲啊。”
“恩,谢谢领导关心。”
挂了电话,田柏坤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可更让他烦心的事情,接踵而至。
“大哥,现在外头都在流传是你推荐韩俊接手自行车厂的,你看这事怎么办?”
“什么?”挂了电话没多久,田柏坤就得到了手下如此的汇报。自己刚刚跟吕文说推荐韩俊的事儿跟他没关系,可现在社会上又在传,到时候让吕文怎么想?“**!”
事情,似乎变的有些超出他的控制了……
自从跟日本人签订了订货合同之后,海鑫公司便开始了高调的生产,之前一切所谓的保密都已经没有必要了,并且,欢迎媒体到工厂内参观,除了生产、组装车间,其他地方都可以去。
韩俊这种变脸的速度,实在让广大媒体有些应接不暇,可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人家就是这么会玩,你还不能说他什么,更不能跟他较真,反正认真你就输了。更何况,韩俊此举不仅仅是一个新产品这么简单,更是有可能一举挽救积弱多年的自行车厂。
在当时众多关于国资流失的负面报道跟前,自行车厂的这次改制,就想一颗明珠一般璀璨。着实让有些人的脸上光彩无比。
只是韩俊并不关心这些,通过这段时间对市场的关注,反响好的有些超出了韩俊的预料,市内几大家电商城,每天销售的电动自行车就达到上百辆,而济南,泰安,德州等省内城市,也有大批的订单跟进。
别的且不说,仅仅日本那1000辆的订单,就给海鑫自行车厂带来了一百多万的收入,而国内的订单也如雪片一样的飞来。
从85年至今,滨海自行车厂,几乎是从来没有如此的忙碌过。
这一切,也都是从韩俊入主以后发生的!
不久以前,工人们都羞于提起自己是自行车厂的人,而现在,说起自己是自行车厂的工人,也能挺的起胸,抬得起头了。起码,一个月基本工资就达到一千多块,不算奖金,在滨海同规模工厂里,已经是最高的了,没有之一!
看着一辆辆卡车不断的往外运送着成品自行车,媒体们也闻风而动。根据简单的测算,不难算出海鑫自行车厂的销量,尽管这些东西属于商业机密,可对于无孔不入的记者来说,根本算不得什么难以挖掘的信息。用个最笨的办法,派个人每天蹲海鑫自行车厂门口,就看一天出去几辆卡车,每辆卡车上载着几辆电动车不就得了?
“化腐朽为神奇,商业鬼才韩俊!”
“冷静的头脑,精确的分析,造就商业奇迹。”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小变化成就大市场。”
一时间,媒体各种溢美之词见诸报端,“鬼才”的名头,也成了韩俊的新外号。经过媒体的观察,他们惊讶的得出了一个结论,按照海鑫自行车厂此时的产销能力,还清所欠贷款,根本用不了当初所说的五年,根据他们的测算,最多两年,海鑫自行车厂就能实现扭亏为盈!这是一个多么恐怖的速度?
可对于韩俊自己来说,超过一年扭亏,那就是赔了!
第一百七十三章良策!
韩俊在自行车厂取得的成功。各方反应不一,但无不赞叹他天马行空的思路,和那翻云覆雨的手段,一个任谁都知道没有丝毫希望的自行车厂,他一接手,居然捯饬出电动自行车来,看似变化不大,可立刻就把滨海的“地质劣势”给消弭掉了。而韩俊种种的营销手段,吊足了消费者的胃口,商界的同仁们,却无不摇头感叹:“这家伙,太他**厉害了!”
他们有感叹的理由,换位思考,他们自认为要是自己接手这个烂摊子,的确是毫无办法的。可韩俊不仅没有受到影响,反而找到了赢利点,仅凭这一点,韩俊就有资格得到他们的尊重。
周显光94年年底的时候,回到了美国与儿孙相聚,新年也是在那边度过的,直到95年3月份。才返回滨海,与他同行的,还有孙女周明瑶,此时的她正在筹备着毕业论文,等到6月份通过了答辩,便可以顺利毕业。
俩人一返回滨海,周显光便发现他的那个年轻的合作伙伴,在近期居然又有了大动作,详细地了解了一番之后,也是感叹自己还是小看了韩俊。
“明瑶,看见了吗?他又一次让我吃惊了,呵呵,我早就跟你说过,你在学校里学到的知识,恐怕不如在滨海跟他学有用呢。”指着报纸上的新闻,周显光笑着说道。
周明瑶少有地没有反驳,报纸上大量的信息已经说的很明白了,自行车厂原本是个什么情况,媒体也爆的相当清晰。
韩俊的举措十分的简单,仅仅加上了一个动力装置,让自行车变成电动,在滨海也有可能卖的很好。但一般人,却始终无法想通这简单的一点。
耸耸肩,无所谓地说道:“好吧,爷爷,我承认他在经营上的确有些才干,可貌似他这次做的可不怎么地道啊?”
周显光眉头一挑。他心里明白孙女对于韩俊这个年轻人一直不怎么服气,问道:“哦?你倒是说说,他怎么不地道了?”
周明瑶狡黠地一笑,说道:“爷爷,咱们可是万俊公司最大的代理商呢,他生产了电动自行车,居然自己跟日本人签订了供货合同,直接绕过了咱们,是不是有点儿不地道呀?”
“呃……这个……”周显光先是一怔,旋即露出了一抹“了然”的笑容,说道:“呵呵,是啊,这小子确实不地道,我得找个机会跟他说道说道去。”
说罢,俩人相视一笑……
自行车厂的成功转型,获益匪浅的可不止韩俊这一系。
韩俊收购自行车厂的整个儿过程,都是在公众的视线注视下进行的,没有哪怕一点儿的猫腻,全盘接手了自行车厂原先的负债,海鑫集团没有想着剥离不良资产,而是从根源上找出路。研发能在市场上站住脚的新产品。
在企业内部,管理上,秉承着开源节流的大方针,缩减的,不是弱势的员工层,而是沉冗的管理层,精简机构,统一管理。经营上,一接手便出口创汇,让海鑫公司成立95年度企业改革的最大亮点。
韩俊的种种做法,饱受赞誉,尽管吕文也知道韩俊是有着雄厚的经济实力和过人的经营头脑,在他身上所发生的这些事情具有一定的不可复制性,但吕文依然对此亲自做了详尽的报告,发到了省里。这,可是滨海的一大亮点!
省领导在看了之后,大为满意,对吕文的工作,也给予了高度的肯定。当即对滨海做出指示对于改革的功臣,政府要给予最大的支持!针对海鑫集团的改革实例,应大力推广!
滨海方面当即会意。
吕文在一次常委会上,对海鑫集团进行了点名表扬,并指出,目前自行车厂虽然有了新产品,但整个儿企业依然还处于困境当中。
这一点,没有人会否认,毕竟两个多亿的欠款摆在那里,最重要的是,这笔欠款对于人家韩俊来说。根本就是从天上掉下来,无根无由,完全是为前任擦屁股。这样一个“仁义”的企业,政府自然不会能做出让人家寒心的举动。
会议上,吕文提出,对于新型的电动自行车,政府应该大力扶持,拟定的政策很简单,市民们每购买一台这种高效,无污染的交通工具,政府会补贴100元。落实到具体的情况,就是在购买的时候,在统一定价的基础上,减免100元的费用。
这个优惠看似不大,却能在一定范围内带动电动自行车的销量,当韩俊得知这一消息之后,也很是开心,对吕文这种投桃报李的做法称谢连连。
海鑫集团的名字已经摆在了更高层次领导者的案头,这一点,吕文很清楚,他现在所希望的,就是韩俊能尽快带领自行车厂扭亏为盈,一旦韩俊做到了。那他无意将会成为真正的“明星”,届时,吕文也有办法在锦上更添一花!虽然吕文跟韩俊没有一个深层次的接触和沟通,可隐隐的,吕文个人的利益已经跟海鑫集团紧密的联系在了一起,只要海鑫集团能更上一层楼,那他吕文所得的好处自然不会小,而要让海鑫集团以最快的时间达到盈利的目的,吕文也决定从侧面出一把力!
海鑫自行车厂的生产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重新焕发出生机的企业,比初建立时。更让工人们感到珍惜。
就像一个刚刚成立的帝国,每个人都进着自己最大的努力,给帝国添砖加瓦,期盼着它有一个更加美好的明天。
或许也应了那句老话“大难不死,必有后福。”从火热的市场需求来看,任谁都能感到自行车厂,这次是真的挺过来了!
铺天盖地的报道,让韩俊又一次以闪亮的姿态进入了大众的视线,结合他之前的心系大众的几项举措,海鑫集团的形象,不仅仅是一个“慈善家”,更是一个经营天才。
对于媒体“鬼才”的赞誉,韩俊只是一笑了之,不过他还是挺佩服他们的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