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是,如果不是他的身价跌落至斯,韩俊也不可能如此轻易地就摘了这个果子。当然,于此同时,韩俊还要肩负起大宇汽车当初那累累负债。177亿美元可不是一个小数目。不过,因为国民银行和其他债权人用以入股了33%,实际上海龙所要负担的债务,也没有多少了。并且,当海龙汽车提出要收购大宇的时候,韩国的银行也乐意提供低息贷款给海龙汽车,有了韩国银行的部分贷款加上国内银行的支持,海鑫在资金方面,也算充裕。
用四亿多点的钱,还来百亿的资产,尽管有众多的负债,可相对于得到了利益,韩俊根本就不会在乎那点债务。因为债务有还完的一天,只要经营上没有问题,韩俊有信心在短时间内扭转目前亏损的局面。但是。成熟的研发团队,却不见得是能用钱买来的!
不管外人如何看待这件事,在海鑫的高层,都觉得,如果新公司在经营上一切顺利的话,这怎么看都是一个稳赚不赔的买卖!当然,前提是经营不出现问题。不过,没有人会对韩俊的经营产生怀疑。同时,看着他这么多年来,依然在不断地进取,海鑫已经远不是当初那个仅仅在滨海出名的私营企业了。
此时。因为海龙收购大宇汽车投标成功,让海龙汽车以及他的母公司海鑫集团的名头顿时家喻户晓。此时的海鑫,可以说已经享誉全国。当初就有点儿认为海龙汽车会动真格儿的媒体,此时纷纷站出来,希望能对他们做一个专访。
只是在韩俊的要求下,海龙汽车上上下下三缄其口,一丝一毫地信息也不曾透露给好奇的媒体。
韩俊很清楚他们想知道什么。
收购了大宇容易,只要给钱,韩国政府就巴不得将包袱甩出去。但是要盘活这样大的一个企业,让大宇在韩国内外的各个工厂活起来,从新打开市场的销路,可非一朝一夕就可以搞定的。记者们都存着一肚子的疑惑,想知道韩俊究竟要以一种什么样的方式,来盘活偌大的大宇……
大宇汽车,有众多的海外工厂,虽然这种疯狂的扩张是导致大宇最终破产的原因之一,但对于韩俊来说,着同样也是一笔巨大的财富。
随着大宇汽车的破产,这些海外工厂也陆续停工,山东大宇就是中国国内的代表。
关于山东大宇,韩俊已经有了腹稿。这家设在烟台的工厂,目前可以批量生产发动机,但也仅限于发动机。海龙汽车有自己完备的发动机生产线,在性能、产能和价格方面,都具有极强的市场竞争力。在国内,暂时并不需要再次独立经营一个发动机工厂。
是以,韩俊已经提前给省政府打好了招呼,将山东大宇直接放给山东政府,拟定授权厂方可以在国内售大宇的发动机。这样一来,则可以有效地避免之前那些无谓的耗费。虽然之前大宇已经倒闭,但是产品的品质还摆在那里,销路应该不成问题。
而且,承诺厂方,如果他们的经营情况良好,三年以后,海龙汽车会优先考虑收购这家企业!同时,在三年之内。只要他们生产的发动机没有质量问题,如果碰到销售上的困难,海龙汽车也会协助他们消化一部分的产能。当然,韩俊并不希望这种事情会发生,尽管海龙汽车这段时间以来,一直都没有放松对新车的研发工作。
这种处理方法,仅仅是针对国内的原合资企业。真正的重头戏,却是在韩国的众多工厂。不过,韩俊对山东大宇的处理方式,也成了处理韩国国内众多工厂的一种有力借鉴。
因为海龙汽车的规模在那里摆着,他不可能跟通用或者原先大宇公司那样,有众多的海外工厂,满打满算,海龙汽车的海外工厂也仅有美国密歇根州的一家而已。海龙也没有为数众多的管理团队,如果要全部接手这些工厂,虽然资金上没有压力,可是在人员上的压力就太大了!如果全部使用当初原班人马继续管理,那么,他们会不会出现各种徇私舞弊、监守自盗的情况,短时间内,韩俊没有把握控制的面面俱到。毕竟,太多了呀!
因此,类似于“放风筝”的做法,就成了韩俊的首选!
例如,韩国的富平工厂。
海龙汽车如果完成收购大宇之后,富平工厂将成为独立公司,暂命名为“富平汽车公司”。在今后三到六年之内,它将向海龙大宇公司供应整车。也就是说,他将成为海龙汽车的特约整车加工厂。
海龙公司同国民银行等债权团约定,如果富平工厂能够保持高生产率,就会在今后三到六年以内正式收购富平工厂。海龙负责收购的有关人士说:“如果富平工厂的劳资双方合力尽早使工厂生产步入正常轨道,没有什么可阻止我们早日进行收购。”只不过,谁都知道这是个套话而已。韩俊对此,却不会发表任何的意见。他只是乐见其成罢了。
实际上,韩俊也知道,这是最好的解决办法。即不用担心人员的问题,同时也能从侧面激发原有管理层的活力。如果他们愿意把自己玩儿死,韩俊也不会拦着。如果他们经营的好,韩俊便有时间在这三到六年的时间里,细细地观察他们的负责人,如果可用,便接纳他到中层管理团队中去,如果不可用,三到六年的时间足以让韩俊找到更好的接替者。
另外,韩俊还有另外的一层意思在里头,那就是,当初大宇还未破产之前,业绩就一般的工厂,韩俊还会继续接手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至少是模棱两可的。鲁迅先生告诉我们,拿来主义很好用,却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市场上买鸡蛋还知道挑挑拣拣呢,何况是收购偌大的大宇汽车,还要连带众多的韩国国内外的工厂?
业绩好的工厂,那自不必说,谁要拦着韩俊收购,他一准儿拼命,可是那种本来就一般般可有可无,韩国大宇破产之前疯狂扩展的副产品,韩俊要他来干什么?徒增经营成本吗?韩俊又不傻。跟韩国人做这门生意的时候,韩俊的海龙跟通用实际上是一样的,都不想让大宇的负担拖累自己。
只是,这法子韩俊想的是不错,却也成了他跟韩国官方争论的焦点。
虽然韩俊这边说的信誓旦旦,富平工厂至少在三年内向海龙汽车提供整车,三到六年后海龙汽车可能会收购富平工厂。但是,这个“较高的生产率”如何界定?富平工厂要达到多高的生产率,海龙汽车才会同意收购,如果没有具体说明,海龙怎能不让人怀疑种种的承诺不过是为了达到目的而使用的诱人伎俩?
并且,海龙的这次收购,仅仅选择了其中几家原先效益比较好的汽车工厂,和几家分公司。被韩俊看重的海外工厂,海龙汽车自然会对其全力以赴,而更多的海外工厂,则直接被韩俊抛弃,用的当然就是这种“代工”的法子。产能上,海龙汽车在这些被抛弃者的支持下,将达到一个很高的程度,同时也不用海龙汽车额外支付运营成本。何乐而不为?
这些公司,包括韩国国内的几家工厂,东欧的几家工厂,韩国的市场,韩俊虽然准备收购大宇,但并不想直接对其反攻,因为大宇已经淡出市场接近两年,两年里,足够发生很多事情,也足够消费者忘记你这个品牌。是以,众多的韩国市场被抛弃,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东欧那边经济条件还不如亚洲呢,留之也根本没有必要。
韩俊更加看好的,除了中国国内的市场之外,便是美国和雷诺的大本营……欧洲市场!
海龙汽车收购竞标成功,李云一为了自己的CEO的位子,便把当初通用得到的一些情报,免费给了韩俊。让韩俊知道,虽然竞标成功,但是谈判最终能否达成,还有不少的工作要做。
比如,债务的问题,工人的安置问题等等。
债务问题,韩俊早就想好了,这也是很多人之前疑惑的地方。
海龙汽车想要筹集资金收购大宇,完全可以单列出来上市融资。这种收购,任人都能看出来是个大利好,只要海龙上市,很容易就能募集到大量的资金,但是韩俊并没有那样做,反而到处跑银行寻求贷款。为的,就是等待一旦收购成功,来对付巨额债务的!
让债权方以债券入股是一个解决债务问题的途径,另外一个,便是“债转股”,一旦收购成功,海龙汽车便会脱离海鑫,发行优先股偿付银行,并且从银行取得低息贷款。一来一回,将债务小米转化掉。
而人员的安置,也是韩俊所要考虑的,大宇有很多海外工厂被他排除在收购范围之外。那么他们的负责人必然会采取一定措施来减少成本,裁员便是其中之一,但此举必然会引起工会的反弹。
在当初通用跟韩国政府谈判的时候,不断有来自韩国工会反对的呼声,韩国工人甚至走上美国街头,高举“反收购”的大旗。韩国工人如此坚定的态度,无疑源自并购之后大量工人下岗,生活无法保障。
而此时换了海龙汽车,这种情况似乎有更加严重的趋势了,谁都知道,中国劳动力便宜,他们更加担心日后的生活了。如果说之前的所有事情,都进行的很顺利,唯独工会这里出现了问题,那么结果自然会很明确,除了破裂,别无二途!
而兰斯虽然被海龙小小地打击了一下,他却也是在等待着,等待着韩俊跟韩国工会死磕……
第一八二章障碍
兰斯以一个诡异的低级失误。在谈判进行到一半的时候失败,让通用高层震怒异常。但是事已至此,再怎么咆哮也无济于事。
兰斯知道,他自己在收购一事上的任务,算是就此终结了。很有可能,在通用公司的职业生涯,也会就此终结。
只是,这娄子是因为他的失误捅下的,通用总部念在他多年功劳的份上,且他此次失败,更多的还是从为通用公司利益着想的角度出发,准备给他一次戴罪立功的机会。既然海龙能半路截杀,除非通用打定主意要放弃了,那么,兰斯同样也可以破坏大宇跟海龙的下一步谈判,作为报复。
有的时候,打不到鹿,也不让鹿吃草,也未尝不是一个办法。
至于大部分的谈判条件,兰斯因为之前强硬的态度,已然把道路全部封死。在与收购相关的一些条件上。通用并不比海鑫的更有吸引力。而且,仅仅从收购条件出发,通用也很难达到自己的目的。同时,前倨后恭不免也会遭人耻笑。
是以,想要破坏海龙收购大宇,只能从“人”这个方面着手。
兰斯很清楚,韩国的公会很难对付,特别是他们站在“为工人利益”的高度上。当初,在收购谈判伊始,不少韩国人甚至走上街头游行示威,高举“反收购”大旗。
他们怕的,就是收购之后接踵而来的大规模的裁员行动。如果是那样,大量的失业人员,必然会给更多的人造成就业压力,同时也会让社会面临很多不稳定因素的挑战!不管是韩国民间还是官方,都不希望看到此事发生。
吃一堑长一智,被海龙汽车摆了一道之后,兰斯再也不敢小看海龙汽车。相反,此时的兰斯甚至认为,海龙汽车的威胁,远不比美国本土其他两大汽车公司来的大!
这仅仅是一个成立两年多的新生汽车企业,便已经有如此的成就,听说他们在美国密歇根跟雷诺合资的工厂已经进入了建设的尾声,只要人员到位之后便可以立刻投产。同时,海龙目前的几款新车,市场反响都十分的出色。
单单从外形上来看,海龙汽车的产品就颇具名家风范。且在实用性上。甚至不输于日本车。此时虽然是一个新生的企业,就连日本人,都对其忌惮很深。
短时间内就有如此的成就,仅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