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文献通考1-第18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属地官)。秦汉有符节令、丞,领符玺郎(昭帝幼冲,霍光秉政。殿中夜惊,光
召求符玺,符玺郎不肯授。光夺之,郎按剑对曰:“臣头可得,玺不可得也!”
光壮之,增秩二等)。文帝二年,初与郡守为铜虎符、竹使符之制,又皆属焉
(应劭曰:“铜虎符第一至第五,国家当发兵,遣使者至郡合符,符合乃听受之。
竹使符者,以竹箭五枚,长五寸,镌刻篆书第一至第五。”颜师古曰:“符,与
郡守各分其半,右则留京师,左以与之。”)。後汉有符节令,两梁冠,位次御
史中丞,别为一台,而符节令一人为台率,掌符节之事,属少府。魏与後汉同。
晋太始元年,省并兰台,置符节御史掌其事。宋与晋。齐兰台有主玺令史,以治
书侍御史领之。梁、陈御史台亦有符节令史。後魏御史台领符节令,符节令领符
玺郎中。北齐有符节署,馀与後魏同(符节令一人,符玺郎中四人)。後周有主
玺下士,掌国玺之藏。隋初有符玺局,置监二人,属门下省,炀帝改监为郎。唐
因之。长庆三年改为符宝郎,神龙初复为符玺郎,开元初复为符宝郎(天宝五载
六月敕:“玉玺既为宝,宜为玺书。”十载正月,改传国宝为承天大宝)。其符
节并纳於宫中,有行从则请之。郎掌诸进符宝,出纳幡节也。
    ○弘文馆
    唐武德初置修文馆,後改名弘文馆。神龙初,改为昭文,二年又却为修文,
寻又为昭文。开元七年,又诏弘文焉。仪凤中,以馆中多图籍,未详正,委学士
校理。自垂拱以来,多大臣兼领。馆中有四部书。自贞观初褚亮检校馆务,学士
号为馆主,因为故事,每令给事中一人判馆事。校书二人,学生三十人。
    宋改为昭文馆(以“弘”犯宣祖讳)。大学士一人,以宰相充。学士、直学
士不常置。直馆以京朝官充。掌经史子集四库图籍修写、校雠之事。判官一人,
以两省五品以上充。

    ●卷五十一·职官考五
    ○中书省
    中书之官旧矣。谓之中书省,自魏、晋始焉。梁、陈时,凡国之政事并由中
书省。省有中书舍人五人,领主书十人,书吏二百人(书吏不足,并取助书),
分掌二十一局事,各当尚书诸曹,并为上司,总国内机要,而尚书唯听受而己。
被委此官,多擅威势。後魏亦谓之西台(宣武帝谓中书监崔光曰:“卿是朕西台
大臣。”)。北齐中书省管司王言,并司进御之乐及清商、龟兹诸部伶官。隋初,
改为内史省,置令二人,侍郎四人(炀帝减侍郎二人),舍人八人(炀帝减去四
人),通事舍人十六人。炀帝加起居舍人,而改通事舍人为谒者台职。唐武德三
年,复中书省。龙朔二年,改为西台,咸亨初复旧。光宅元年,改为凤阁(凡中
书官,随署名改),神龙初复旧。开元元年,改为紫微省,五年复旧(时谓尚书
省为南省,门下、中书为北省;亦谓门下省为左省,中书为右省,或通谓之两省)。
令二人,侍郎二人,舍人六人,右散骑常侍、起居舍人、右补阙、右拾遗各二人,
通事舍人十六人,其馀小吏各有差。
    宋制,中书省在左掖门外西面北廊,掌进拟庶务,宣奉命令,行台谏章疏、
群臣奏请兴创改革,及中外无法式事应取旨者。凡除省、台、寺、监寺贰以下,
及侍从、职事官,外任监司、节镇、知州军、通判,武臣遥郡、横行以上除授皆
掌之。凡命令之体有七:曰册书,立后妃,封亲王、皇子、大长公主,拜三师、
三公、三省长官,则用之。曰制书,处分军国大事,颁赦宥德音,命尚书左右仆
射、开府仪同三司、节度使,凡告廷除授,则用之。曰诰命,应文武官迁改职秩、
内外命妇除授及封叙、赠典,应合命词,则用之。曰诏书,赐待制、大卿监、中
大夫、观察使以上,则用之。曰敕书,赐少卿监、中散大夫、防御使以下则用之。
曰御札,布告登封、郊祀、宗祀及大号令则用之。曰敕榜,赐及戒励百官、晓
谕军民则用之。皆承制画旨以授门下省。令宣之,侍郎奉之,舍人行之。留其所
得旨为底:大事奏禀得旨者为“画黄”,小事拟进得旨者为“录黄”。凡事干因
革损益,而非法式所载者,论定而上之。诸司传宣、特旨,承报审覆,然後行下。
设官十有一:令、侍郎、右散骑常侍各一人,舍人四人,右谏议大夫、起居舍人、
右司谏、右正言各一人。分房八:曰吏房,曰户房,曰兵礼房,曰刑房,曰工房,
曰主事房,曰班簿房,曰制敕库房。元以後,析兵、礼为二,增催驱、点检,
分房十有一,又改主事房为开拆。
    ○中书令
    舜摄位,命龙作纳言,出入帝命。《周官》内史掌王之八柄爵、禄、废、置、
生、杀、予、夺,执国法及国令之贰,以考政事。盖今中书之任。其所置中书之
名,因汉武帝游宴後庭,始以宦者典事尚书,谓之中书谒者,置令、仆射(不言
谒者,省文也)。元帝时,令弘恭、仆射石显秉势用事,权倾内外。萧望之以为
中书政本,宜以贤明之选,更置士人,自武帝改用宦者掌出入奏事,非旧制也。
成帝建始四年,改中书谒者令曰中谒者令,更以士人为之,皆属少府。汉东京省
中谒者令官(时有中官谒者令,非其职也)。魏武帝为魏王,置秘书令,典尚书
奏事,又其任也。文帝黄初初,改为中书令,又置监,以秘书左丞刘放为中书监,
右丞孙资为中书令,并掌机密。中书监、令始於此也。及明帝时,中书监、令号
为专任,其权重矣(时中护军蒋济上疏谏曰:“夫大臣太重者国危,左右太亲者
身蔽,古之至戒。威权在下,则众心慢上,势之常也。今外所言,辄云中书,实
握事要,日在目前,倘因疲倦之间有所割制,众臣见其能推移於事,即亦回附向
之。请分任众官,不使圣明之朝有专吏之名也。”)。晋因之,置监、令一人,
始皆同车,後乃异焉(初,监、令常同车入朝。及和峤为令、荀勖为监,峤意抗,
鄙荀巧佞,以意气加之,专车而坐。自此,监、令乃使异车)。魏晋以来,中书
监、令掌赞诏命,记会时事,典作文书(司马景王命中书令虞松作表,再至不可
意,松竭思不能改正,锺会视其草,为定五字,松大悦服。又荀勖为中书监,使
子组草诏。傅为监,病风,又使息畅为启。华е为监,时成事多不泄,е启武
帝召授子荟草诏。前後相承,以子弟管之,自此始也。又王献之为中书令,启琅
琊王为中书监,表曰:“中书职掌诏命,非轻才所能独任。自晋建国,尝命宰相
参领。中兴以来,益重其任,故能王言弥徽,德音四塞者也。”又後魏孝文时,
蠕蠕有国丧,帝遣高闾为书与之,不叙凶事。时孝文谓曰:“卿为中书监,职典
文辞,若情思不至,应谢所任。”又曰,崔光为中书令,敕光为诏,逡巡不作。
荟,乌队切。е,余力切。蠕,如兖切)。以其地在枢近,多承宠任,是以人因
其位,谓之“凤凰池”焉。(荀勖守中书监、侍中,参赞朝政。及迁尚书令,勖
久在中书专管机事,失之甚愠,人有贺者,勖怒曰:“夺我凤凰池,诸公何贺焉!”)
晋制,铜印墨绶,进贤两梁冠,绛朝服,佩水苍玉,乘辂车(吴纪亮为尚书令,
其子骘为中书令,每朝会,吴主以屏风隔其坐。《晋书》曰张华为监,裴楷为令,
其掌机密。又王洽字敬和,为中书令,时年二十九。後泠子珉又为中书令,时谓
为奕世令德)。东晋常并其职入散骑省,寻复置之。宋冠佩印绶与晋同。梁中书
监、令情贵华重,大臣多领之。其令旧迁吏部尚书,才地俱美者为之。陈因梁制。
後魏亦有监、令(高允字伯恭,为中书令,文帝重之,不名,呼为“令公”)。
北齐因魏制。後周置内史中大夫二人,掌王言,亦其任也。隋初,改中书为内史,
置监、令各一人,寻废监,置令二人。炀帝大业十二年,又改内史为内书,後复
为内史。唐武德初,为内史令(常有敕而中书门下不时宣行,高祖责其迟由。内
史令萧曰:“臣大业之日,见内史宣敕或前後相乖者,百司行之,不知何所承
用。所谓易虽在前,难必在後。臣在中书日久,备见其事。今黄ト初构,事涉安
危,若远方有疑,恐失机会。此每受一敕,臣必审勘,使与前敕不相乖背者,始
敢宣行。迟晚之愆,实由於此。”上善之)。三年,改为中书令,亦置二人。龙
朔二年,改为右相。咸亨元年复旧。光宅二年,又为内史。神龙元年,复旧中书
令。开元元年,改为紫微令;五年,复为中书令。天宝元年,改为右相(至德初,
复为中书令。自隋至今,皆为宰相。旧班正三品,大历二年升为从二品)。按令
文,掌侍从献替,制敕册命,敷奏文表,授册,监起居注,总判省事。
    宋制,掌佐天子议大政,授所行命令而宣之。祀大神则升坛,飨宗庙则升
阼阶相礼。临轩册命则读册。建储则升殿宣制,及玺绶以授太子。大朝会,则诣
御座前进方镇表及祥瑞。国朝未尝真拜,以他官兼领者不与政事,然止曹佾,馀
皆赠官。官制行,以右仆射兼中书侍郎行令之职,别置侍郎以佐之。元丰寄禄为
开府仪同三司。
    容斋洪氏《随笔》曰:“中书、尚书令在西汉时为少府官属,与太官、汤官、
上林诸令品秩略等;侍中但为加官。在东汉亦属少府,而秩稍增。尚书令为千石,
然铜印墨绶,虽居机要,而去公卿甚远,至或出为县令。魏晋以来,浸以华重,
唐初遂为三省长官,居真宰相之任,犹列三品,大历中乃升正二品。入国朝,其
位益尊,叙班至在太师之上,然只以为亲王及使相兼官,无单拜者。见任宰相带
侍中者才五人:范鲁公质、赵韩公普、丁晋公谓、冯魏公拯、韩魏公琦。尚书令
又最贵,除宗王外,不以假人,赵韩公、韩魏公始赠真令。韩公官止司徒,及赠
尚令,乃诏自今更不加赠,盖不欲以三师之官赘其称也。政和初,蔡京改侍中、
中书令为左辅、右弼而不置尚书令,以为太宗皇帝曾任此官。殊不知乃唐之太宗
为之,故郭子仪不敢拜,非本朝也。”
    又曰:“绍熙五年十二月二十二日,宣麻制除嗣秀王伯圭兼中书令。此官久
不除,学士大夫多不知本末,至或疑为当入都堂治事。邸报至外郡,尤所不晓。
迈考之典故,侍中、中书令为两省长官,自唐以来居真宰相之位,而中令在侍中
上。肃宗以後,始以处大将,故郭子仪、仆固怀恩、朱Г、李晟、韩弘皆为之。
其在京,则入政事堂,然不预国事。懿、僖、昭之时,员浸多,率由平章事迁兼
侍中,继兼中书令,又迁守中书令,三者均称使相,皆大敕系衔而下书使字,五
代尤多。国朝创业之初,尚仍旧贯,於是吴越国王钱ㄈ、天雄节度符彦卿、雄武
王景、武宁郭从义、保大武行德、成德郭崇、昭义李筠、淮南李重进、永兴李洪
义、凤翔王彦超、定难李彝兴、荆南高保融、武平周行逢、武宁王晏、武胜侯章、
归义曹元忠十五人同时兼中书令。太宗朝唯除石守信,而赵普以故相拜。真宗但
以处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