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承信郎 三班借职(以上系使臣)
下班祗应 殿侍
右宋制武阶,旧有横行正使、横行副使,有诸司正使、诸司副使、有使臣。
政和易以新名,正使为大夫,副使为郎,横行正副亦然,於是有郎居大夫之上,
至绍兴始正其序(自正侍郎至右武郎,旧在武功大夫之上,今正在武翼大夫
之下,武经郎之上)。又通侍大夫旧为内客省使,国朝未尝除人,自易武阶,不
迁通侍,沿初意也。转至忠侍无磨勘者,特旨除修武郎以上,为大使臣。承信郎
以上,为小使臣。五年一转,至武功大夫有止法。
进武校尉 进义校尉 下班祗应 进武副使 进义副尉 守阙进义副尉 进
勇副尉 守阙进勇副尉
以上无品。二校尉参吏部,下班参兵部,以下并参刑部。
元丰初定官制,或请并内侍官名易之,神宗曰:“祖宗为此名,有深意,岂
可轻议?”政和二年始改焉,凡十有二阶。
新官 旧官
供奉官 内东头供奉官
左侍禁 内西头供奉官
右侍禁 殿直
左班殿直 高品
右班殿直 高班
黄门 黄门
祗候侍禁 祗候殿头
祗候殿直 祗候高班
祗候黄门 祗候高班内品
内品
祗候内品
贴祗候内品(以上三名仍旧不改)
按:唐宦者所历散官与文官同。仇士良至开府仪同三司,请荫其子,给事中
李中敏判云“开府阶,诚宜荫子,谒者监,何由有儿”是也。此外,则贵之阶
官至金紫光禄大夫、正议大夫者多有之。祖宗立法,不以内侍溷清流,故自有阶
官云。
政和初,既易武阶,而医官之名亦遂改焉,凡十有四阶。
新官 旧官
和安、成安、成全、成和大夫 军器库使
保和大夫 西陵锦使
保安大夫 榷易使
翰林良医 翰林医官使
和安成和成安成全郎 军器库副使
保和郎 西陵锦副使
保安郎 榷易副使
翰林医正 翰林医官副使
凡除职事官,以寄禄官品之高下为准,高一品以上为行,下一品为守,下二
品已下为试,品同者否。绍圣三年,户部侍郎吴居厚言:“神宗官制,凡台、省、
寺、监之官制,禄有行、守、试三等之别。元中,裁减冗费,而职事官兼行者
第存虚名而已。请付有司讲复旧制。”从之。四年,翰林学士蒋之奇言:“所谓
试,则非正官也。今尚书、侍郎皆正官而谓之试,失之矣。如以其阶卑则谓之守
可也。臣请凡有正官者皆改试为守。”崇宁中,吏部授选人差遣,亦用资序高下
分、行、守、试三等。政和三年,诏选人在京职事官依品带行、守、试,其外任
则否。宣和以後,官高而仍旧职者谓之领,官卑而职高者谓之视,故有庶官视从
官,从官视执政,执政视宰相,凡道官亦视文阶云。
○勋官
上柱国、柱国,皆楚之宠官,楚怀王使柱国昭阳将兵攻齐。陈轸问楚国之法,
破军杀将者何以贵之,昭阳曰“其官为上柱国”是也(陈胜为王,蔡赐为上柱国)。
历代无闻。至後魏孝庄以尔朱荣有翊戴之功,拜为柱国大将军,位在丞相上。又
拜大丞相、天柱大将军,增佐吏。及荣败後,天柱及柱国将军官遂废(天柱之名,
尊崇莫大。昔王莽末,刘伯升起兵,自号天柱大将军。而梁末侯景克建业後,亦
自为宇宙大将军、都督六合诸军事)。至大统中,始以宇文泰为之。其後功参佐
命、声实俱重者,亦居此职。自大统十六年以前,任者凡有八人(宇文泰、元欣、
陇西公纬、李弼、独孤信、赵贵、于谨、侯莫陈崇)。时宇文泰任总百揆,督中
外军事。元欣以魏氏懿戚,从容禁闼而已。其馀六人,各督二大将军,凡十二大
将军。当时荣盛,莫以为比。其称门阀者,咸推八柱国家。其後功臣位至柱国者
众矣,咸是散秩,无复统御也。後周建德四年,增置上柱国大将军。隋置上柱国、
柱国,以酬勋劳,并为散官,实不理事(杨元感以父素军功位至柱国,与其父俱
为第二品,朝会则齐列,後文帝乃命元感降一等也)。唐改为上柱国及柱国。
秦有护军都尉,汉因之。高帝以陈平为护军中尉,尽护诸将,然则复以都尉
为中尉(陈平为护军中尉,人谗之曰:“平受诸将金,多者得善处,金少者得恶
处。”)。武帝元狩四年,以护军都尉属大司马,於时复为都尉矣(成帝绥和元
年,居大司马府,比司直)。哀帝元寿元年,更名司寇。平帝元始元年,更名护
军(初,韩安国以护军将军击匈奴,赵充国以大将军都尉击武都也)。汉东京省。
班固为大将军中护军,隶将军幕府,非汉朝列职。魏武帝为丞相,以韩浩为护军,
史奂为领军,亦非汉官也。建安十二年,改护军为中护军,领军为中领军。魏初
因置护军将军,主武官选,隶领军,晋世则不隶矣(历代史籍皆云护军将军主武
官选,则领军无主选之文。唯陶藻《职官要录》云领军将军主武官选举,而护军
不言主选;又引曹昭叔《述孝诗叙》曰“余年三十迁中领军,总六军之要,秉选
举之机”,以此为证。今按:汉高帝初以陈平为护军中尉,已令主武官选矣,故
陈平有受金之谗。又《魏略》云:“护军之官,总统诸将,主武官选。前後当此
官者不能止货赂,故蒋济为护军,时有谣曰‘欲求牙门,当得千匹;五百人督,
得五百匹’。司马宣王与济善,闻此声以问济,济无以解之。及夏侯元代济,故
不能止绝人事。及晋景帝代元为中护军,整顿法度,人莫敢犯者。”又王隐《晋
书》曰:“景帝为中护军,作选用之法,举不越功,吏无私焉。”又《晋起居注》
云:“武帝诏曰:‘中护军职典戎选,宜得才。’遂以羊为之。”《宋志》
又云主武官选。按此,则护军主选明矣,而陶藻所言领军主选及昭叔之叙者,当
因省并之际,为一时之权宜,非历代之恒制)。元帝永昌元年,省护军并领军,
明帝太宁二年复置。魏、晋江右领护各领营兵。江左以来,领军不复别置营,总
管二卫、骁骑、材官诸营,护军犹别有营也(周ダ、庾亮、王羲之、谢安、王彪
之等并为护军)。宋护军将军一人,掌外军。领、护资重者为领军将军、护军将
军,资轻者为中领军、中护军(其官属有长史、司马、功曹、主簿、五官,受命
出征则置参军)。齐、梁、陈并有之。北齐护军府统四中郎将,皆置佐史。隋炀
帝十二卫,每卫置护军四人,以副将军,将军无则一人摄。寻改护军为虎贲郎将。
唐采前代旧名,置上护军、护军。
轻车将军,汉武帝置,以公孙贺为之,又有轻车校尉。梁、陈、後魏、北齐
亦有轻车将军。唐采旧名,置上轻车都尉、轻车都尉。
骑都尉,汉武帝置,以李陵为之,更始初亦有,故时谣云:“烂羊胃,骑都
尉。”晋以後历代皆有之。唐采旧名,置上骑都尉、骑都尉。
骁骑尉 飞骑尉 €骑尉 武骑尉,并隋置,为文散官。唐采置。自上柱国
以下并为勋官。
宋制,勋官十有二:
上柱国 柱国 上护军 护军 上轻车都尉 轻车都尉 上骑都尉骑都尉
骁骑尉 飞骑尉 €骑尉 武骑尉
右骑都尉以上,两府并武臣正任已上经恩加两转,文武朝官加一转。武骑尉
以上,京官加一转,朝官虽未至骁骑尉,经恩亦便加骑都尉。
功臣
推忠 佐理 协谋 同德 守正 亮节 翊戴 赞治 崇仁 保运经邦
右以赐中书、枢密院臣僚(宰相初加六字,馀臣初加四字,其次并加两字,
旧有功臣者改赐之)。
推忠 保德 翊戴 守正 亮节 同德 佐运 崇仁 协恭 赞治宣德 纯
诚 保节 保顺 忠亮 竭诚 奉化 效顺 顺化
右以赐皇子、皇亲、文武臣僚、外臣(初加四字,次加两字)。 拱卫
翊卫 卫圣 保顺 忠勇 拱极 护圣 奉庆 果毅 肃卫
右以赐诸班直将士禁军(初加二字,再加亦如之)。
政和中,罢勋官。淳熙末,朝议欲复之,以旌有功,如贴职之比。後亦不果
行,惟安南、婆、占城三国王始封加上柱国,南丹州刺史加武骑尉焉。加功臣
号,始於唐德宗。宋朝因之,至元丰乃罢。中兴後,加赐者三人而已,韩世忠
“扬武翊运功臣”,张俊“安民静难功臣”,刘光世“和众辅国功臣”。此外,
惟安南国王初除及经恩,亦加功号。
岳氏《愧郯录》曰:“按阶、散、勋官,在前世合於一,至唐则析而为二。
阶、勋、功臣、检校,在唐则析於四,而本朝则合於一。其用与不用,实寓见於
是。自宋、齐、梁、陈、後魏、北齐以来,诸九品官皆以将军为品秩,谓之加戎
号,此正如国初军制皆以御史为品秩,谓之加宪衔也。梁制,虽亲王起家,未加
将军不开府,不置佐史官,可以见一时以此号为重,然其实未尝将屯,亦虚名耳。
隋既受命,高祖采後周之制,置上柱国、柱国、上大将军、大将军、上开府仪同
三司、开府仪同三司、上仪同三司、仪同三司、大都督、帅都督、都督,总十一
等,以酬勤劳。又有特进、左右光禄大夫、金紫光禄大夫、银青光禄大夫、朝议
大夫、朝散大夫,并为散官,又加文武官之德声者,并不理事。又有翊军等四十
三号将军,品凡十六等,为散号将军,以加将校。居曹有职务者为执事官,无职
务者为散官。戎上柱国已下为散实官,军为散号官。诸省及左右卫、武候、馀左
右监门府为内官,自馀为外官。散官之名,肇见於是。还考汉制,光禄大夫、太
中大夫、郎、议郎、中郎、侍郎、郎中皆无员,多至数十人。特进、奉朝请亦皆
无职守,优游禄秩。则官之有散,自汉已有之矣。然当时之仕於朝者,不任以事,
则置之散,正如今日宫观设官之比,未有以职为实,以散为号如後世者也。故成
都侯王商以特进领城门兵,置幕府,得举吏,是正如今日兼官不可以官称为比。
梁制,左右光禄、金紫光禄、太中、中散等大夫并无员,以养老疾。溯而考之魏、
晋、宋、齐、元魏,下而考之陈、北齐、後周、隋,亦莫不有之,九品十八班之
。元魏初,又尝置散官五等,其品第五至第九,百官有阙则取於其中以补之,
盖皆以储才待须,而亦与诸职事官均其劳佚也。逮隋开皇六年,始置六品以下散
官,八郎为正阶,八尉为从阶。通而观之,则九品之内,皆有散官以酬劳矣。惟
正一品虚而不置,所以章其贵也。炀帝嗣位,多所改更,先罢特进,次罢十一等
酬劳官、八郎、八尉、四十三号将军,并省朝议大夫,置九大夫、八尉,自一品
至九品,别有其制。继虽复儒林郎、文林郎列之七品八品正,乃隶秘书省,置二
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