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文献通考1-第29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望下司天监绘图以进。”
    诏曰:“国朝三岁亲郊,即合祭天地,祖宗并配,而百神从祀。今祀明堂,
而礼官所定祭天不及地,配坐不及祖宗,未合三朝之制。且移郊为大享,盖为民
祈福,宜合祭皇地,奉太祖、太宗、真宗并配,而五帝、神州、地亦亲献之。
日、月、河、海诸神,悉如圜丘从祀。”因谓辅臣曰:“礼非天降地出,缘人情
耳。今礼官习拘儒之旧传,昧三朝之成法,非朕所以昭孝息民也。”
    先是,资政殿学士、知杭州范仲淹建言:“祀明堂旷礼,宜召元老旧德陪位
於庭。”乃诏南京起太子太保杜衍,西京起太子少傅任布陪祀,且供帐都亭驿待
之。既而二人皆以老疾,力辞不至,遂赐衣带、器币。自後每遇大礼,而前两府
致仕者率有诏召焉,然亦无至者。
    按:宋初虽有季秋大享明堂之礼,然未尝亲祠,只命有司摄事,沿隋唐旧制,
寓祭南郊坛。至仁宗皇二年,始以大庆殿为明堂,合祭天地,三圣并侑,百神
从事,一如圜丘南郊之仪。盖当举郊祀之岁,而移其礼用之於明堂,故不容不重
其事也。
    嘉六年九月辛亥,大享明堂,奉真宗配。
    礼院言:“皇参用南郊百神之位,不应祀法。宜如隋唐旧制,设昊天上帝、
五方帝位,以真宗配,而五人帝、五官神从祀,馀皆罢。又前一日亲享太庙,当
时尝停孟冬之荐。考详典礼,宗庙时祭,未有因严配而辍者。今明堂去孟冬日尚
远,请复荐庙。前者祖宗并侑,今用典礼独配,前者地、神州并享,今以配天
而亦罢,是皆变於礼中之大者也。《开元》、《开宝》二礼,五帝无亲献仪。旧
礼,先诣昊天奠献,五帝并行分献,以侍臣奠币,皇帝再拜,次诣真宗神座,於
礼为允。”诏恭依,而五方帝亦行亲献。
    宋祁奏:“臣切见郑康成以上天之神凡六,昊天者天皇大帝,五帝者太微五
帝。王肃曰:‘天惟一神,以五帝为次神。’而诸儒附郑者多,胡据而为说云:
‘凡合祭五帝,一岁有二祀:龙见之月,祭於南郊,谓之大雩,一也;九月大享
於明堂,宗祀文王以配,一也。’祭明堂者,诸儒之言不同,或说:‘周家祭五
天帝,皆明堂中,以五人帝及文王配;五官神坐庭中,以武王配,号曰祖、宗,
礼所谓祖文王而宗武王者也。施设神位,准五行相向以为法:威仰在卯,西面;
怒在午,北面;招拒在西,东面;叶光纪在子,南面。太、炎帝、黄帝、少
、高辛各在其位,少退,勾芒、祝融、后土,蓐收、元冥皆在人帝下,少後。
文王坐太之南,位如主人,少退。’或曰:‘合祭之日,五精之帝皆西向。其
牲,则天帝各一犊,合用十牲,文王、武王之牲用太牢,以《诗·我将篇》曰:
“我将我享,维羊维牛。”文王、武王而用太牢者,以五人帝各专配一天,为之
主,主足为外神依止,则文王配五帝矣。不专配,则所用牲得从尽物之享云。’”
    英宗治平元年冬十月,诏明堂奉仁宗配。
    时礼院奏,乞与两制同议仁宗皇帝配侑明堂。钱公辅等奏曰:“三代之法,
郊以祭天,而明堂以祭五帝。郊之祭,以始封之祖,有圣人之功者配焉;明堂之
祭,以创业继体之君,有圣人之德者配焉。故《孝经》曰:‘昔者,周公郊祀后
稷以配天,宗祀文王於明堂以配上帝。’又曰:‘孝莫大於严父,严父莫大於配
天,则周公其人也。’以周公言之,则严父也;以成王言之,则严祖也。後世失
礼,不足考据,请一以周事言之。臣切谓圣宋崛起,非有始封之祖也,则创业之
君,是为太祖矣。太祖则周之后稷,配祭於郊者也;太宗则周之文王,配祭於明
堂者也。此二配至重,万世不迁之法也。真宗则周之武王,宗乎庙而不祧者也,
虽有配天之功,而无配天之祭。未闻成王以严父之故,废文王配天之祭,而移於
武王也。仁宗则周之成王也,虽有配天之功,而无配天之祭。亦未闻康王以严父
之故,废文王配天之祭,而移於成王也。以孔子之心,推周公之志,则严父也;
以周公之心,摄成王之祭,则严祖也。严祖、严父,其义一也。下至於两汉,去
圣甚远,明堂配祭,东汉为得。在西汉时,则孝武始营明堂,而以高帝配之,其
後又以景帝配之,孝武之後无闻焉。在东汉时,则孝明始建明堂,而以光武配,
其後孝章、孝安之後无闻焉。当始配之代,符严父之说,及时异事迁,而章、
安二帝亦弗之变,此最为近古而合乎礼者也。有唐始在孝和时,则以高宗配之;
在明皇时,则以睿宗配之;在永泰时,则以肃宗配之。礼官杜鸿渐、王涯辈皆不
能推明经训,务合古初,反雷同其论,以惑时主,延及於今,牢不可破。当仁宗
之初,倘有建是论者,配天之祭,常在乎太宗矣。当时无一人言者,故使宗周之
典礼,不明於圣代,而有唐之曲学,流弊乎後人。愿陛下深诏有司,博谋群贤,
使配天之祭不胶於严父,而严父之道不专乎配天,循宗周之典礼,替有唐之曲学。
治平元年正月上。”於是又诏台谏及讲读官与两制再详定以闻。孙等奏议曰:
“仁宗继体保成,置天下於大安者四十二年,功德於人,可谓极矣。今庙之始,
遂抑而不得配上帝之享,甚非所以宣章陛下为後严父之大孝。”司马光等奏曰:
“臣等窃以孝子之心,谁不欲尊其父者?圣人制礼,以为之极,不敢逾也。故祖
已训高宗曰:‘祀无丰於昵。’孔子与孟懿子论孝,亦曰:‘祭之以礼。’祭则
事亲者不以数祭为孝者,贵於得礼而已。前汉以高祖配天,後汉以光武配明堂,
以是观古之帝王,自非建邦启土,及造有区夏者,皆无配天之文。故虽周之成、
康,汉之文、景、明、章,其德业非不美也,然而子孙不敢推以配天者,避祖宗
也。《孝经》曰:‘严父莫大於配天,则周公其人也。’孔子以周公有圣人之德,
成太平之业,制礼作乐,而文王其父也,故引之以证‘圣人之德,莫大於孝’
答曾子之问而已,非谓凡有天下者,皆当以父配天,然後为孝也。近世祀明堂者,
皆以其父配五帝,此乃误识《孝经》之意,而违先王之礼,不可以为法也。景
二年,仁宗诏礼院官稽案礼典,辨崇配之序,定二祧之位,以太祖为帝者之祖,
比周之后稷,太宗、真宗为帝者之宗,比周之文武,然则祀真宗於明堂以配五帝,
亦未失古礼。今仁宗虽丰功美德,洽於四海,而不在二祧之位,议者乃欲舍真宗
而以仁宗配明堂,恐於祭法不合。必若此行之,不独乖违典礼,恐亦非仁宗意也。
臣等窃谓宜遵旧,以真宗配五帝於明堂为便。”诏从孙等议,以仁宗配享明堂。
    或问朱子曰:“《我将》之诗,乃祀文王於明堂之乐章。《诗传》以为物成
形於帝,人成形於父,故季秋祀帝於明堂,而以父配之,取其成物之时也。此乃
周公以义起之,非古制也。不知周公以後,将以文王配邪,以时王之父配邪?”
曰:“诸儒正持此二议,至今不决,看来只得以文王配。且周公所制之礼,不知
在武王之时,在成王之时。若在成王时,则文王乃其祖也,亦自可见。”又问:
“继周者如何?”曰:“只得以有功之祖配之。”问:“周公郊后稷以配天,宗
祀文王於明堂以配上帝,此说如何?”曰:“此是周公创立一个法如此,将文王
配明堂,永为定例。以后稷配郊推之,自可见後来妄将严父之说乱了。”
    治平四年七月(时神宗已即位),翰林学士承旨张方平等言:“季秋大享明
堂,请以英宗皇帝配神作主,以合严父之义。”诏恭依。
    熙宁四年六月,诏以今年季秋有事於明堂,冬至更不行南郊之礼。恩赏就明
堂礼毕施行。
    太常礼院言:“亲祀明堂,惟昊天上帝、英宗皇帝及五方帝,并皇帝亲献;
五人帝、五官神位,即命分献。”从之。
    元丰三年,诏:“历代以来,合宫所配,杂以先儒六天之说,朕甚不取。将
来祀英宗皇帝於明堂。以配上帝,馀从祀群神悉罢。”
    详定郊庙奉祀礼文所详定:“谨按《周礼》,有称昊天上帝,有称上帝。以
义推之,称昊天上帝者,一帝而已,如‘祀昊天上帝则服大裘而冕,祀五帝亦如
之’之类是也;称上帝者,昊天上帝及五帝,如‘类造上帝,封於大神’之类是
也;称五帝者,昊天上帝不与,如‘祀五帝则张大次,小次’之类也,繇是而言,
则《经》所谓‘宗祀文王於明堂以配上帝’者,与《周礼》所称上帝同矣。其将
来祀英宗皇帝於明堂,以配昊天上帝及五帝,欲以此修入仪注。”并据知太常礼
院赵居锡、杨杰、王仲修,检讨杨完、何直状:“谨按《周礼·掌次职》曰:
‘王大旅上帝,则张毡案;祀五帝,则设大次、小次。’又《司服职》曰:‘祀
昊天上帝,则服大裘而冕,祀五帝亦如之。’明上帝与五帝异矣。则《孝经》所
谓‘宗祀文王於明堂以配上帝’者,非可兼五帝也。考之《易》、《诗》、《书》
所称上帝非一。《易》曰:‘先王作乐崇德,荐之上帝,以配祖考。’《诗》曰:
‘昭事上帝,聿怀多福。’又曰:‘上帝是。’《书》曰:‘以昭受上帝,天
其申命用休。’又曰:‘惟皇上帝降衷於下民。’如此类者,岂可皆以五帝而言
之?自郑氏之学兴,乃有六天之说,而事非经见,至晋泰始初,论者始以为非,
遂於明堂惟设昊天上帝一座而已。唐《显庆礼》亦止祀昊天上帝於明堂。今大享
在近,议者犹以谓上帝可以及五帝。请如圣诏,祀英宗皇帝於明堂,惟以配上帝,
至诚精,以称皇帝严父之意。”诏如赵君锡等所议。
    杨氏曰:“愚按《孝经》曰:‘昔者,周公郊祀后稷以配天,宗祀文王於明
堂以配上帝。’而注疏家言明堂者,皆曰祀五帝,然则上帝之与五帝同乎,异乎?
山阴黄度曰:‘昊天上帝者,天之大名也;五帝,分王於四时者也。周人祀天於
圜丘,祀上帝於明堂,皆报本也;祀五帝於四郊,所以致其生物之功也。《大宗
伯》言祀昊天上帝,而不言祀五帝,义可知矣。’由此观之,则明堂祀上帝者,
祀天也,非祀五帝也。而注疏家言明堂者,皆曰祀五帝,其说何从始乎?遭秦灭
学,专用夷礼。汉兴,袭秦四,增之为五。自是以後,郊祀用新垣平之言,
则祠五帝;明堂用公玉带之言,则祀五帝。皆以五为主,不知有上帝、五帝之
分也。成帝即位,用匡衡之说改郊祀,明年,衡坐事免官,众庶多言不当变动,
祭祠者遂复甘泉泰及雍五如故。夫明堂祀五帝,自武帝首行之。光武中兴以
後,始建明堂,明帝、章帝、安帝遵行不变,大抵以武帝汶上明堂为法,不知周
人祀上帝於明堂之意矣。是故汉儒之注释明堂者,皆云祀五帝,盖其见闻习熟然
也。其後晋泰始中,有言明堂、南郊宜除五帝坐,只设昊天上帝一位。未几,韩
杨建言,以汉魏故事,兼祀五帝,无祀一天者,竟复明堂五帝位,是又习熟汉魏
故事而然也。抑又有甚焉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