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入行论释-善说海 讲记-第14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移动床榻、桌椅、板凳时,不要随便发出巨大的响声,开门关门、敲门推门时也不要特别鲁莽粗暴,作为发菩提心的修行人,三门的行为时时刻刻都要寂静。
    我们做任何事情随时要观察自己的身心,不要像疯狂者般四处惊扰他人。比如平时搬行李或搬床榻桌子时,要尽量保持寂静,不要惊动他人。不管你是否修学佛法,随意发出噪音影响周围,都是非常不好的。如果一个人修行很好,每天除了精进闻思以外,家里没有任何声音。但他的邻居世间八法搞得很厉害,天天大吵大闹,嘈杂之声不绝于耳,这会对别人造成极大的干扰。尤其作为发了菩提心的人,在任何场合与任何人交往的时候,一定要保持威仪寂静,不要大喊大叫,说一些粗言恶语。
    如果我们到上师或道友家里去,应像《事师五十颂》里讲的那样,小声叩别人的房门,动作不能太粗鲁。有时候通过敲门等细小行为,也能看出一个人的修养。有些人一边使劲砸门,一边高声喊:“人在不在?喂,快开门啊!”而真正有道德修养的人,做任何事情都寂静调柔,别人看到也会生起信心。
    倘若周围的邻里行为粗野,经常影响自己闻思修行,则应提醒他不要这样。比如你的邻居喜欢唱歌跳舞、大声喧闹,这时你应好心好意地劝他,不要这样影响别人。前段时间有个道友在修行时,旁边的邻居一会儿唱、一会儿说,让人不得安宁,后来他实在忍不住,就敲他的房子说:“不要唱了,好不好?不要大声说话,好不好?”后来稍微有点安静。应该这样!我们在寂静处的修行人,虽然跟世间人比起来,行为比较寂静,但每个人的水平不同,有些地方还是不太如法。如果自己大声背书、大声辩论,首先一定要考虑对周围有没有影响,有智慧的人不但要想到自己,也要想到旁边的人。
    尤其在听闻佛法时,大家必须要保持寂静。听说外面有些人一边在电视前听课,一边说话、吃东西,这是故意造恶业!听佛法要保持寂静,一个人发出声音,会直接影响许许多多的人,你还不如不听好。所以在听法的过程中,自己绝不能发出声音影响别人。当然,我们佛学院及寺院里的环境与此不相同,以前法王如意宝传讲佛法时,有时候几十万人同时在听,下面一点动静都没有。听法就应该有这种态度!否则你一边说话聊天,一边想接受佛法,那是不可能的事情。希望不管听受上师讲法也好,接受出家人、居士辅导也好,都应该对法和人有一种尊重,这样才能得到真实的利益。
    行为寂静对修行也有帮助。堪布根霍在《入行论讲义》中说:“住在寂静深山里的修行人,不要经常来来往往。”真正的修行人,应该经常坐在禅房里修行,在外面从来都看不到他的影子。而有些人却恰恰相反,商店里的人和公用电话的老板经常看到他晃来晃去,这说明他内在的境界是没有的。现在城市里有些人也是这样,即使不买什么东西,每天也要到街上逛一逛,这种习惯不太好。我们作为修行人,除了非常重要的事情要处理以外,平时应尽量安住在修行之处,不要经常到外面去。
    行为调柔寂静,不但对自相续有很大帮助,也能感化世上许多不信佛教的人。舍利子以前在家时,20岁就告别故乡和父母,出外访师问道,追求真理。由于外道的学问不能打动他,于是他和目犍连创立一个学团,招收弟子,并傲然以为世界上再也没有比他俩更有智慧的人,没有人够资格做他们的老师,全印度的学者没有一个他们看在眼里。有一天,舍利子在王舍城的街上,巧遇佛陀的弟子马胜比丘 ,他的威仪行止非常庄严,徐徐而行,寂静调柔。舍利子一见,心中非常惊奇,禁不住上前问道:“这位修道者,你叫什么名字?住在哪里?”马胜比丘缓缓地回答道:“我叫马胜,住在城外不远的竹林精舍!”“你的老师是什么人?他平时教你们什么道理?”“我的老师是释迦族出生的释迦牟尼佛。佛陀所讲的宇宙人生真理,浅学的我还不能完全领会,不过,就我记忆所及,佛陀常讲的道理是‘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又说‘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已,寂灭为乐’。对于佛陀所说的言教,我实在有说不出的感激。”从马胜比丘的口中,舍利子听到佛陀及其教法,犹如朗朗日光照耀,他眼前顿时光明起来,心中对宇宙人生积聚的疑云一扫而空,对佛语产生了不共的信心。于是他赶紧回家告诉目犍连,二人一起去拜访佛陀,后成为佛陀的两大弟子。历史上,像舍利子和目犍连那样的智者,在没有遇到佛陀前相续中也具有如是的傲慢心,后来看到威仪调柔的佛弟子,内心中才生起信心,终皈依佛陀获得圣果。因此佛陀常说威仪非常重要,原因也在这里。
    前段时间,有一位居士打电话说:“我以前认为自己证悟最重要,别解脱戒和外在威仪都是多余的。现在学了《正知正念品》以后,才明白原来这些也很重要。”的确如此,佛陀所说的任何威仪,每个人都不能忽略。
    有些行为不太如法的道友,参加卸货等集体劳动时,正知正念全部都跑光了,原来的习气暴露无遗,言行举止也没有分寸。这种做法是不对的!如果相续中真有佛法的境界,行为上也可以体现出来。假如一个人说话、走路、吃饭非常寂静,他没有皈依佛门的话,那他肯定有一定学问;如果他是出家人,修行应该很了不起,别人见后也会马上生起信心。
    泰国、斯里兰卡等南传佛教国家,对出家人的日常威仪相当重视,至今仍保留着佛陀时代的一些朴素传统,僧人们如法的威仪、调柔的行为感化了无量众生。但现在有些人却认为身语的威仪并不重要,内心的证悟才有意义,身体成天疯疯颠颠的,语言也是胡说八道,这样完全失去了佛教徒的形象。所以大家在这方面应该值得注意。
    下面以比喻进行说明:
    水鸥猫盗贼,无声行隐蔽,
    故成所欲事,能仁如是行。
    此处所讲的三种比喻——水鸥、猫、盗贼,都是悄声潜行,以达成自己所求之事。同样的道理,发了菩提心、守持菩萨戒的大乘修行者,也应该向猫学习、向盗贼学习、向水鸟学习,(向猫学习的话,天天抓老鼠,盗贼怎么偷东西我们也怎么行。开玩笑,不是这个意思!)一言一行都要做到如此寂静,不要像疯狂者般野蛮粗暴。
    水鸥,是生活在海洋、江河、湖泊上的水鸟,通常以鱼类为食,在天空飞或水面游时,动作悄无声息,不会惊动水中的鱼儿。猫,不管是窜到墙上、卧在草丛中,还是蹲在角落里,都不会发出任何声音,连走路也非常轻盈。我们藏地有种说法:“猫在角落中睡着,它的爪子不睡。”猫在睡觉时,爪子一直在动,想抓老鼠,最机警的老鼠也很难发觉它。
    盗贼,不知道你们有人当过没有?他偷东西时蹑手蹑脚,很难被人发现。以前有位石屋禅师,一次他的禅房里来了小偷,他发现后问道:“你是干什么的?”“我是个小偷。”“你在这里做什么?”“我在悄悄地偷东西。”“哦,那你前后偷过多少次?”“数目搞不清楚,反正偷了无数次吧。”“你始终都不能满足吗?”“不能。每偷一次东西,两三天内可以满足,然后又不满足了。”小偷又反问:“那法师你呢?偷过东西没有?”“偷得不多,只偷过一次。”“你偷一次就不想再偷了?可不可以教我一下!”禅师听后,马上抓住他的胸口对他开示,小偷当下开悟。这是禅宗的一个公案。《米拉日巴尊者传记》中也记载,米拉日巴尊者晚上睡觉时,一个盗贼在山洞里摸来摸去,他察觉后放声狂笑,说:“我白天都找不到东西吃,你半夜三更的又能找到什么?”所以,盗贼为了成办自己的利益,行为是非常寂静的。
    既然这三者为了自利,行为都如是的寂静,那我们为了成办一切众生的利益,这样做就更不用说了。大家不要认为行为寂静不是很重要,倘若自己行住坐卧如理如法,对心的证悟、心的调伏有非常大的帮助。鉴于此,佛陀经常在大小乘经典中,特别强调修行者的威仪。
    作为发了菩提心的人,做事情不能像没有学佛的人一样吵吵闹闹,吃饭、走路等方面,世间人没有这样的教育,但我们修行人有。有时候看某人的行为寂静,也知道他肯定学过戒律,或者受过菩萨戒。跟世间人比较起来,真正的修行人,一举一动截然不同。所以,大家千万不要认为大声说话没关系,走路随便跑也无所谓,倘若小的威仪经常违犯,大的学处也很难守护。《涅槃经》中云:“莫轻小过,以为无殃,水滴虽微,渐盈大器。”若不重视身口意方面的简单威仪,好的修证是搞不上去的。
    尤其在寂静的地方,说话、走路一定要注意,尽量不要影响其他道友。我平时经常问一些人:“你旁边的某某道友对你修行有没有影响?他平时都在干什么?”有些人说:“啊,这个人真的很好,每天除了念佛以外,家里就像没有人一样安静。”有些人则不尽相同,家里每天人来人往,来的人也是不三不四的。所以在这里我给大家提两个要求,一是不要以不如法的行为来影响他人,另外,自己说话、走路、做事情,不要大声喧嚷,否则对整个清净的道场有一定的影响。
    前一段时间,学院里开出租车的人,可能是学大城市吧,经常在路边嚷嚷:“到色达,到色达”、“到炉霍,到炉霍”……以前我去拉萨、成都时,也经常听到有人这样吆喝。昨前天要求他们开个会,以后在学院里不能这样大声喧哗,不然的话会影响很多地方。大城市里有这样的声音可能无所谓,但在清净的道场中,这些还是有一定影响。世间中有时候也是这样,楼上的人如果没有道德,经常吵吵闹闹的,对左邻右舍尤其是楼下的人会带来很多麻烦。因此,不管处于什么环境中,我们既要想到自己,也要想到别人。
    寅二、必定随顺他众:
    宜善劝勉人,未请饶益语,
    恭敬且顶戴,恒为众人徒。
    此颂有两种解释方法:第一种,从三层意思来解释:我们应善巧劝勉别人行善断恶;对未受委托也善意劝诫的饶益语,自己应恭恭敬敬地顶戴接受;作为发菩提心的人,恒常以徒弟的身份去恭敬身边每一个人。第二种,从两层意思来解释:对于善巧劝勉他人行持善法的人,或者未受委托也心甘情愿利益他众的人,都要恭恭敬敬地顶戴,恒常恭谦地做他们的弟子。
    “宜善劝勉人”一颂也有两种解释:一是应随顺他人对自己的好言相劝。比如有人劝你不要造恶业、不要杀生、不要说妄语,认认真真地学习佛法,这时你应虚心接受,不要想:“这个人在说什么啊?他连自己都管不了,还想教训我!”别人好心好意地劝你行善,真的非常不容易,所以一定要恭敬他。
    另一种解释是,我们劝他人行持善法时,应当具足善巧方便,说话不能太直了,否则会伤害别人的感情。现在的社会中,做事情需要一些善巧方便,本来你心里想的很好,但如果别人不能接受,暂时可通过其他途径来进行劝勉,这样才能让他真正获得利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