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比如说听一部《入行论》,最初要反复思量自己是否具有圆满听受的能力,倘若时间允许、能力具足,各方面因缘不成问题,那一定要下决心听,遇到再大的困难也不能退转。但若觉得时间和精力肯定不行,最好开始就不要听了,否则只听一点点,中间半途而废,对学习佛法来讲也是不好的缘起。所以,首先必须要详细观察,一旦决定去做,中间不管遇到什么违缘,千万不能退失信心,无论如何一定要做下去。
我自己也是这样想:“这次传讲《入行论》,时间应该说比较长,但只要我活在人间,肯定会讲圆满的,再怎么困难也不放弃。但如果我死了的话,讲不成也没办法;活着的时候,入监狱的话可能不行,除此之外,绝对不会不讲。”当然,我也没犯什么罪,不可能入监狱,但人的分别念经常会对自己做一些观察。
可是,有些人不懂这些道理,刚开始特别有信心,兴致勃勃地非要听,到了中间就轻率断了,没有圆满就结束了。这是不合理的。做任何一件事情,都应该善始善终有个圆满的结尾,包括发心也是如此。在座的有些道友,为了弘法利生默默无闻地发心,所做的事情极其广大,功德的力量也非常强大,但有时候心态不稳定,做这件事情,又想那件事情,到一定时候就做不下去了。然而,凡是答应了的事情,不能随随便便放弃,这是做人的基本原则,在生死轮回中也是一种缘起。比如一个法没有听圆满的话,很多法都不会听圆满,有些事情刚开始若结上善缘,一生当中都会很顺利。
我个人来讲,在学习佛法、研究佛法乃至修行佛法方面,这么多年来应该说很顺利,不管是哪一部法,传讲也好,弘扬也好,修学也好,都没有中途夭折的现象,这也是源于最初的缘起——刚开始时,我在上师如意宝面前,很圆满地听完了一部法。从此之后,我依止了很多上师、听了很多佛法,自己也力所能及地修了一些,都非常的圆满。有时候真的由衷高兴,不管什么时候死,反正只有这个力量吧,应该算是可以的了。
萨迦班智达在《格言宝藏论》中也讲过:“无论做任何一件事情,事先观察的是智者,事后观察的是愚者。”所以,不管听一部法、做一件事,首先要反反复复地考虑,决定以后就不要出尔反尔,今天说一个、明天说一个,如《二规教言论》所讲,他不是人而是鬼。今天说发心,一定要把这件事做完,没过两三天就不做了,一方面对生生世世是不好的缘起,另一方面也不符合做人的基本标准。做任何事情都应该持之以恒,一鼓作气地去完成,不应该反复无常!
思考题
608、什么叫善恶业的特殊之果?请详细分析善业特殊之果的殊胜性。
609、有些人提起残忍之事会毛骨悚然,可是听到地狱的描述,一点感觉都没有,这说明什么?若认为地狱的痛苦不存在,会有什么过失?请以教证、理证加以说明。
610、为什么造善业会得到快乐、造恶业会感受痛苦?你今后有何具体打算?
611、有些人在利益众生的过程中,遭到别人的轻辱诽谤,就不愿意再发心了。这时候你会怎么劝他?
612、做任何事情之前,应当如何观察抉择?此举有什么好处?你是这样的吗?
第一百零五节课
昨天讲完了希求心(第一种助缘),今天接着讲自信(第二种助缘)。此处的科判是“宣说生起自信”,有些讲义中是“总说”,二者都是一个意思。
前面已经说了,按照《华严经。金刚幢品》的教证,在修行中一定要有自信,做任何事情时,首先要抉择是否去做,如果无能为力,那最好先放弃,要做的话必须善始善终,千万不能半途而废。为什么呢?下面就讲这个原因:
退则于来生,串习增罪苦,
他业及彼果,卑劣复不成。
有头无尾的过患,若仅仅是事情不圆满,那也不要紧,但实际上并非如此简单。它会为来世留下严重的后遗症,在相续中种下不好的习气种子,并且增上罪业、增加痛苦,原来所做之事的善果极其卑劣,后来所做之事也不会成功。具体而言:
1、“串习、增罪”(等流果和士用果):在修持某件善法时,如果在中间就放弃,这种恶习将感召来世也将屡屡退失誓言的等流果。所谓“等流果”,是指今世与前世所造之业相同,前世喜欢怎么样,后世也喜欢如此 。前世在上师面前闻法时断了传承,没有圆满,后世这种习气也会一直延续下去,乃至生生世世都很难遇到佛法,即使遇到了,每一次也会因各种违缘而断传承。
以此等流果所导致,士用果 的罪业也越来越大。上师如意宝说:“故意断一个传承,相当于毁坏一百座佛塔。”诸高僧大德也有这种说法。可见,这种罪业的果报相当严重。有些人听闻佛法时,好像在学世间学问一样,没有特别恭敬地听了几堂课,过段时间不想听就随便离开,轻率地中断传承。如果是这样,士用果将会招致罪业不断增长。
2、“增苦”(异熟果):以罪业上中下的不同程度,分别堕入三恶趣,即使获得人身,也会感受极其难忍的痛苦。对有智慧的人来讲,造善业肯定希望增长快乐,谁也不愿意成为痛苦之因,所以在行持时自己不得不慎。
3、“他业卑劣”:若放弃了这件事情,其他事情也很难成功。比如你在一个上师面前听《入行论》,越听越觉得没有兴趣,后来另一个上师在灌顶,你就随便断传承跑去了。按理来讲,灌顶的功德不可思议,对自相续的加持非常大,但因为前法的缘起被破坏,以致这个法的加持也难以获得。
4、“彼果卑劣”:自己听受《入行论》,本来会有十分善妙的果报,但因为中途断了传承,所以果报不一定成熟。即使成熟,时间也极为漫长,效果不太理想,根本不如圆满听受一部法的功德大。
5、“复不成”:有两种解释方法:1)断了传承以后,虽然很想再接上,但大多不能成功,常因各种违缘而拖延,一生中也不一定有这个机会。2)一件善事没有圆满的话,其他善事也无法善始善终,最终必将一事无成。
当然,这个偈颂可以从方方面面来解释,我主要是以传承圆满为例说明的。如今很多人在学习《入行论》,现在已经讲了一半,到中间的时候,希望大家尽量把这部法听圆满,不要因为恶知识、恶友、恶环境的影响,轻易改变自己的主意,马上选择另一个法。对你来讲,毁坏缘起是很可惜的。
记得法王如意宝在讲《入行论》时,也着重强调了这个问题。他老人家一辈子听过无数法,不管在什么样的上师前听,从来没有中断过。唯一不圆满的一部法,就是根本上师托嘎如意宝因示现圆寂而讲了一半的《功德藏》。但上师如意宝后来也没有到其他上师那里去接传承,因为上师认为这是一个缘起,以后托嘎如意宝无论在清净刹土或不清净刹土度化众生,肯定会亲自圆满这个传承的。所以,上师把此法的传承一直留着,没有再去接上。
上师一生传了那么多法,但记忆中只有一部法没有圆满。那是在文革期间,嘎多堪布等强烈请求上师讲《戒律大疏》,当时的形势非常严峻,上师说可能不会圆满,但几个法师非要请上师传,在传的时候也很危险,结果没有传完。事后上师心里一直不安,后来请日巴堪布给他们念了传承,才算是圆满了。除此以外,在一辈子当中,上师所求的法和给别人传授的法没有一个不圆满的。
大家应该清楚,上师不像我们一样孤陋寡闻、仅仅听了一两部论典,上师听过千经万论,也传过不计其数的教典。他老人家尚且如此重视传承,而我们个别道友,今天这个法不圆满,明天那个法也不圆满,所有的法都不圆满,这是非常不好的一种缘起!
我个人来讲,这方面也确实没有留下遗憾。在上师如意宝为主的高僧大德面前,不管是听什么样的法,不管是哪一个上师传,有些上师水平比我高,有些上师水平比我低,但我都观清净心,对法有尊重和恭敬之情。唯一不圆满的一部法,就是上师如意宝圆寂前正在讲的《宝性论》,除此以外,在我的记忆中,真的没有断过传承。
在讲法方面,有一段时间学院治理整顿,当时在讲《君规教言论》,中间断过一段时间,但后来也给道友们补上了,除此之外,将近二十年来没有断过。尤其每次在上师那里听法时,从来没有因打瞌睡而断了传承,不管是哪一部法,只要上师传过,我自信肯定有圆满的传承,尽管中间身体不好或是有各种情况,但因为自己把法看得很重,什么样的疾病、烦恼、违缘都不会让我断传承。
大家应该明白,最开始的缘起是很重要的,不管在哪一位上师面前听法,不要今天听、明天不听,几年下来一个圆满的传承都没有。如果以小小的违缘而随便中断,不仅即生中很多事情搞不成,乃至生生世世也经常遇不到佛法,纵然遇到了,又会频频出现违缘。比如有些道友很想圆满学这部法,但中间往往会出现违缘,不得不半途而废,原因是什么呢?就是前世没有好好行持佛法,留下了这样的等流果。现在假如再不斩断它的相续,很可能生生世世都会如此。所以,在行持善法的过程中,首先要再三地考虑,如果已经做出了决定,就不要轻易改变,这种自强的信念也叫做自信。
癸二(宣说趋入自信)分二:一、略说;二、广说。
子一、略说:
于善断惑力,应生自信心。
我们应生起三种自信——善业自信、断惑自信、能力自信。如果自己的自信特别薄弱,务必要想方设法、全力以赴地令其生起。
善业自信,是为了利益众生,对欢喜行持善法充满自信;断惑自信,也叫灭惑自信,是为了利益众生,对灭除自他一切烦恼充满自信;能力自信,指行持善法和断除烦恼时,自己有强大的心力,坚信必定会断尽烦恼、圆满行善。
对于这三种自信,下面一一地分别宣说。
子二(广说)分三:一、业之自信;二、力之自信;三、灭惑之自信。
丑一、业之自信(善业自信):
吾应独自为,此是业自信。
为了自他一切众生的善业,我独自一人便能行持,这种心态即业之自信。
譬如,山王在群山中巍然壮观,任何违缘也无法动摇;日月在世间放射光芒,任何劣光也无法胜伏。同样,发了大乘菩提心的菩萨,在人群中犹如山王和日月一样,任何逆境均无法阻挡他利益众生的行为,任何自私自利的心态也不能动摇他利益众生的发心。
每个人应该有这样的自信,不要认为利益众生只是高僧大德或者有智慧、有水平人的事,自己卑劣可怜,连想都不敢想。这是不合理的。前面已经再三讲过,按照佛教的观点,众生是平等的,只不过因为业感不同,有些人智慧高,有些人智慧低,但只要肯发心的话,谁都有这个能力。
在佛教历史上,弘法利生事业广大的人,也不一定全是智慧超群者。有些人虽然智慧一般、能力一般,但因为发心的力量不同,最后的事业远远超过了很多具有智慧的人。大家在做善事方面一定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