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及讲经说法、念咒语、磕头等等,全部是如梦如幻、现而不实的。学过中观的人都知道,这些是因缘聚合的产物,没有一个不能用幻化八喻比喻的。龙猛菩萨说:“非缘起之法,始终皆无有。”不是因缘而生的法,从来也不会有。谁能通达这样的因缘和合,就是最殊胜、最稀有的见解。
从众生到佛陀之间的法虽然犹如水月、阳焰,但在名言中也不能放弃做善事、积功德。有些人说:“既然一切如梦如幻,那就不用供佛、不用磕头了。”这种说法是邪魔加持,非常可怕。我们在见解上,应该依照莲花生大师、龙猛菩萨的甚深观点,了知万法现而无自性,但在行为上一定要行持善法。毕竟在幻化中有幻化的果报,能够遣除我们幻化的痛苦。
所以大家懂得了空性法门后,千万不要把积累资粮放下来,做一点点善事的功德也很大。我最近看到佛经中说,一个人念了一句“顶礼佛陀”,以此善根,在六十劫中转生于三十三天,八十劫中能回忆生世。我们念一句佛号并不难,但这个功德非常非常大。而且无论在哪里看到佛像,都应该心存恭敬。如果特别忙,实在没时间磕大头,那么稍微单掌合十,功德也是不可小觑。我们出门如果到东方去,心里应观想东方有无量佛陀,“我要顶礼供养东方的诸佛”;如果到西方去,西方也有无量佛陀,“我要顶礼供养西方一切如来”,这样想的话,功德也是非常大。《妙法莲华经》云:“或有人礼拜,或复但合掌,乃至举一手,或复小低头,以此供养像,渐见无量佛。”在藏传佛教中,也有“依靠一泥像,三人得成佛”的公案(《前行》中引用过):一个擦擦像,一个人造了它;一个人怕它被雨淋,在上面盖了鞋垫;一个人觉得鞋垫很脏,就把鞋垫扔掉。结果这三个人暂时获得转轮王位,究竟得以成佛。因此,三宝的对境极其殊胜,对之生嗔心、生邪见,果报非常可怕;若对之生起信心,果报确实不可思议。《大悲白莲经》云:“佛陀不可思,佛法不可思,信奉不可思,异熟不可思。”
汉传佛教中也有“三宝门中好修福”的说法。以前梁武帝在佛教历史上贡献非常大,他造寺院、供养僧众、修建经堂,尤其在吃素方面,不遗余力地加以提倡。他这么大的福报从哪里来的呢?他的国师志公和尚说,梁武帝上辈子是个贫穷的樵夫,每天靠砍柴去卖来维生。有一天下大雨,他看见路边有尊泥菩萨正在淋雨,就赶快脱下斗笠盖住菩萨。以这个果报,他做了皇帝掌管江山五十年。
所以大家不要轻视微小的功德。我最近翻译了一些佛陀名号的功德,过段时间要求大家学习,尤其人死的时候,这些佛号非常有帮助。在短暂的人生中,我们遇到佛法确实需要福报,遇到了以后,既要学中观,也要学一些世俗的法门。有些人喜欢走极端:要么认为一切皆空,什么都没有,故没必要积累资粮(这种人学是学了,但没有学究竟);要么对中观法门一无所知,认为一切都是实有的,这种实执成了解脱障碍。大家应该知道,尽管一切都是幻化,但在幻化的轮回中,依靠佛陀不可思议的幻化力,可以让我们幻化的烦恼和痛苦一并遣除,最终获得幻化的佛果。这一点,大家务必要深信不疑!
子二、破除不能结生之诤:
对方认为:“如果一切都是空性,那众生流转生死是不合理的。”下面就破斥这种观点。
有情若如幻,死已云何生?
众缘聚合已,虽幻亦当生,
云何因久住,有情成实有?
若问:你们中观宗认为一切法如梦如幻,如阳焰、水月、乾达婆城,是现而不实的,那众生死后又怎么能再生呢?幻化师所幻现的大象、骏马,变灭后便归于虚无,不会再生;电视上的人物影像,死后也不存在转生的问题。但我们有情从无始以来一直流转轮回、辗转生死,经云:“有情轮回生六道,犹如车轮无始终。”众生若是幻化,怎么会一世接一世地投生呢?
回答:只要因缘聚合,纵然是虚幻,也会不断地投生。
古印度的幻化师通过石子、木块、咒语、药物,再加上自己的等持力,可以变出大象、骏马、山河大地。如果具有转生的因缘,这些幻化就会不断地流转,不会灭尽。佛经云:“因缘和合时,果报即成熟。”(《中论释》也引用过这个教证。)《百业经》云:“因缘聚合时,其果定成熟。”《释量论》中也说:“因住果不灭。”只要因没有消失而住留,那么果也不会消灭。比如说电视荧屏上的东西,因缘具足就会不断地显现。有些人认为电视只能显一个东西,而众生却可以今世变成人,来世变成牦牛,一世一世地迁变。其实只要显现的因缘不灭,电视上的幻现也不会息灭。如电视里的玉琳国师,前世是天仁,最后成国师,整个情节都可以显现。所以只要具足幻化因,即便是幻人也可以有生生世世。同样,众生的本体虽不成立,跟幻化没有任何差别,但只要无明烦恼、爱、取等投生因缘具足,便会在轮回中一直流转。任何法在幻因没有灭尽之前,必定会有显现的。
对方又问:“一切虽然是幻化,但持续的时间有长有短。做梦的时间就很短,幻化也是刹那间,而我们众生从无始以来直至成佛,时间是那么的漫长,因此二者不可能相同。众生存在的时间特别长,所以应该是实有的。”
驳斥:“云何因久住,有情成实有?”怎么能仅仅以相续长久,将有情执为实有呢?如果时间长一点就是实有,那有两个幻化的物体,一个是三天,一个是八天,八天的幻化是不是就成实有了?或者说,一个婴儿刚生下就死了,而《霍元甲》的连续剧持续放了八天还没有完,这样的话,婴儿是不是就成幻化了?
荣索班智达曾在《入大乘论》中,讲过一个巴雷的故事:一个人有个非常可爱的孩子,名字叫巴雷,有次主人因要事外出,托付一个仙人帮忙照看孩子。后来孩子丢失了,古代的仙人非常厉害,就用咒语变出一个和巴雷一样可爱的小孩。主人回来后根本不知道,还以为是自己的亲生儿子,一直对他非常疼爱。过了一段时间,巴雷回来了,结果主人有了一真一幻的两个孩子。但仙人没有把咒术解开,幻化的巴雷就一直存在着,他活的时间非常长,死了以后也照样有白骨。(《入大乘论》的这个故事,我大概是18年前看的,有没有差错也不知道啊!)
以前我们讲“南柯一梦”时,说那人在下午睡下去的,出星星的时候醒过来,这么短的时间就过了一辈子。“黄粱美梦”中也说,那人在米刚下锅时睡着,米还没有熟就醒来了,这段时间也经历了整个一生,所以不能以时间长而认为实有。麦彭仁波切在《醒与梦的辩论》中说,白天显现的事情时间很长,梦境中也会有这种情况。上师如意宝讲过藏地的西根活佛,他于一天晚上的光明梦境中,在清净刹土享受了21年的生活。因此,一切都是幻化的,时间的长短只不过是众人的共同业力而已,除此之外没有什么真假差别。
许多人认为梦境短暂,所以不是实有的,而从1岁开始到现在,经过了无数的岁月,因而是真实的。其实白天与梦境没有任何不同,不能因时间的长短而断定是否实有。一切万法无有自性,跟幻化无二无别,若懂了这个道理,对一切法就不会特别执著了。没有执著的话,是心入于禅定最好的一种途径。
子三、破除无有善恶之诤:
对方说如果万法是空性的,那不应该有善恶之分。又开始进行辩论。
幻人行杀施,无心无罪福,
于有幻心者,则生幻罪福。
对方又发难道:若像你们中观宗所声称,万法都是空性的,如幻化一般,那么杀幻化人并不会犯杀人罪。比如电视里两个人打架,结果一个被打死了,但凶手不会犯罪的。或者说,两个机器人打架,一个被杀了,另一个不会受到法律惩罚,被关在监狱里。(不过现在什么样奇奇怪怪的事情都有,也许有人觉得这很好玩儿,就把机器人也关在监狱里。理由是它杀了幻化人,所以专门给它修个九层楼的监狱。)供养各种供品、饮食、财物,也不可能得到福德。这样一来,比丘杀人不会破根本戒,供养十方诸佛也不会有任何功德。因为这一切都是幻化的,哪里会有罪业和福德呢?
表面上看来这个问题比较尖锐,因为我们确实承认万法如幻如梦,既然是如幻如梦的,就像幻人互相杀害不会受惩罚一样,我们这些幻化般的人,杀人怎么会有罪过呢?供养怎么会有福德呢?
对此,作者回答说:“幻人行杀施,无心无罪福。”二者不能一概而论,因为幻人没有感受苦乐的心识,不能成为真实的杀施对境,所以用刀子杀一个电视上的仇人,并不会有杀人的过失。杀人必须具足四种条件,断绝对方的命根才能圆满杀生支分,而幻人没有命根,故不会造下真实的罪业。但由于对其生起嗔恨心,在阿赖耶上种下了恶心的种子,加行罪还是难免的。同样,对幻化的对境作供养也没有功德,因为它没有接受之心,也没有苦乐之心。
而世间上的人,虽如幻化,但若把他作为对境来杀害,他的命根会被断除,再加上他会感受无量痛苦,因此我会犯杀生罪。对乞丐布施的话,他会生起欢喜心,接受我的食品,所以我能积累福德。
所以说,福德与罪过建立在心的基础上。《涅槃经》所讲的“善恶之报如影随形,三世因果循环不失”,也是在心的本体上安立的。如果没有心,就像石头一样,则不会有苦乐之报。譬如一个石头砸死了人,石头是不会有果报的,公安局不可能把它抓去审问,它也不可能堕入地狱中去,因为它没有心的缘故。俗话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间未到,时间一到,一切都报”,这也必须有心才可以安立。
当然,在二谛中幻化是有差别的。以前上师如意宝讲过,有个老头子对空性法门一窍不通,但听说过一些空性的字句。有次他要杀一头羊,就抓着羊说:“你这只羊是空性的,我本人也是空性的,所以我今天要把你宰了。”这种说法真的非常可怕!现在有些人也是如此,让他做善事的时候,他就说:“一切都是空性的,念金刚萨埵、观音心咒有什么用啊?”这种人对空性的正理一无所知,如果一切都是空性,那让他几天不吃饭,看看他还空不空。所以,龙猛菩萨说,若没有通达胜义谛和世俗谛的道理,则无法了知佛法的深意,原因也在这里。
我们学院在法王如意宝的加持下,大家都明白因果在哪些地方空、哪些地方不空,这个甚深的道理,如今在汉地弘扬得也比较圆满。很多人都知道佛法并不是口头上说的,而是真正有道理的,任何一个理论都破不了。依靠上师如意宝的加持和威力,这一代很多人懂得了胜义谛的离戏空性和世俗谛的因果不虚。不然,有些人分不清二谛,要么认为因果不空,要么认为什么都空,就像麦彭仁波切所形容的巴瓦匝草一样,很多问题杂乱无章、混成一片。在这个时代,我们虽然人很渺小,但依靠传承上师们的加持,对佛教在有些问题上还是做了一点事情。
我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