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不愿接受反面的四种,但这不是修行人的行境,我们一定要通过般若法门来平息。
当然,光是口头上说平息世间八法,人人都会说,可若没有通达般若空性,装模作样地说大话,这没有任何意义。我以前也讲过苏东坡的公案,当年他在江北瓜洲任职时,与江南金山寺只隔一条江,他经常和金山寺的住持佛印禅师谈禅说道。有一天,他觉得自己境界大有进步,立即提笔赋诗一首,诗云:“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表面是赞叹佛菩萨,实则为自喻,说自己不为八风所动。写完之后,他很是得意,满心欢喜地派书童送往佛印禅师处求印证。禅师看后,批了两个字,就叫书童带了回来。
苏东坡以为禅师一定会赞赏自己的境界,急忙打开批示,只见上面只有“放屁”二字。他气坏了,当即乘船过江找禅师理论。没想到,禅师早就在江边等他了(也有说在寺院门口)。
苏东坡气势汹汹,一见禅师就劈头盖脸地质问:“我一直拿你当好朋友。我的修行境界,你不认可也就罢了,怎么可以骂人呢?”禅师若无其事地说:“怎么骂你呀?”他就把这两个字拿给禅师看。禅师见后,哈哈大笑,说道:“八风吹不动,一屁过江来。”苏东坡也算是利根者,当下醒悟,非常惭愧。
其实,世人很容易被世间八风吹动,八风吹不动的境界非常高。原来有一个人写我的介绍,里面说我八风吹不动。我特别不高兴,特别不好意思,八风吹不动的修行境界,一般凡夫人是达不到的,后来把这个人狠狠批评一顿。所以,说八风吹不动的大话确实要注意,如果有人说自己证悟了空性,你想观察他的话,可以狠狠骂他一顿、说他的过失,看他能不能忍得住。若一点反应都没有,也许是有一些境界,以前藏地的很多高僧,这方面的公案也比较多。
在汉地论典中,世间八法是称、讥、毁、誉、利、衰、苦、乐,本颂与此略有不同,但意思完全是相同的。只有证悟了空性,才能得到八法吹不动的境界。退一步说,就算没有证悟空性,但若了知世间荣华富贵如过眼云烟,也可以断除很大的执著。《菜根谭》云:“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这可以说是古人的真实写照。当然,古人只不过看得破而已,真正的证悟空性、断除执著,并不如佛教究竟。无垢光尊者在《心性休息》中说:“观察空性如虚空,喜忧得失善恶无。”只有观察一切万法是空性的,跟虚空没有任何差别,才会彻底消除对喜忧、得失、善恶的执著。这样的境界什么时候获得,什么时候就能平息世间八法。
很多人喜欢说一切得失都不存在,但实际上,自己平时的所作所为就是为了“得”而奔波、害怕“失”而操劳。不说大的事情,仅仅是发生一个地震,也担心自己的房子会不会倒塌、生命会不会受到威胁,有各种各样的得失和犹豫。那遣除它的究竟方法是什么呢?就是证达空性。只有证达了空性,一切虚幻才会全部消失。当然在此过程中,努力是必不可少的,华智仁波切也说过,通过努力,修行的境界才会现前。这是一种必然规律,往昔成千上万的高僧大德皆依此途径证得了无上圆满的果位,所以大家务必要努力!
思考题
991、在究竟实相中,诸法的本体是什么样的?请引用教证进行说明。
992、什么叫做世间八法?你平时会被它吹动吗?怎样才能遣除对它的执著?
第一百八十七节课
下面还是讲证悟空性之后平息世间八法,昨天学习了一部分,今天继续看下面的文字:
若于性中觅,孰为爱所爱?
细究此世人,谁将辞此世?
孰生孰当生?谁为亲与友?
如我当受持,一切如虚空?
昨天已经讲了,证悟空性的时候,得失为主的世间八法都不存在。那么,在胜义中寻觅,人们所执著的事物到底存不存在呢?也不存在。在名言中,众生的迷乱面前,一切得失都存在,世人为了今生的快乐而患得患失、忙忙碌碌,是没有通达胜义空性所致。但若按照龙猛菩萨、月称菩萨、寂天论师的言教,通达了一切的本来实相后,万法在真实义中并不存在。在这种境界中,谁是能贪爱的我?谁又是所贪爱的人和事呢?谁于此世死亡?谁已经出生?谁将在来世降生呢?谁又是亲戚与朋友?这一切的一切如虚空般不成立,既然如此,为何不与我(寂天菩萨)一同受持这样的境界呢?这个偈颂,是寂天菩萨发愿摄持未证悟空性的众生。
本体空性中,一切相了不可得,世人特别执著的感情,在真实义中并不存在。可是在名言当中,它伤害了无数众生,令其在情网中无法自拔,饱受煎熬和痛苦。佛经云:“犹如自造箭,还自伤其身,内箭亦如是,爱箭伤众生。”如同有些人造的箭刺伤了自己一样,我们自己贪执的东西,最后也会伤害自己。
当然,异性之间的“爱”,是从狭义角度来讲的,就广义角度而言,所有的贪执都可以叫做“爱”。但在胜义中去寻找,能爱的人不存在,所爱的本体也不存在,人我也好、法我 也好,在真性中都遍寻不得。“见此实性已,云何爱不灭?”前面也讲过,观察受果的过程中,现见一切万法的本体不存在,既然本体不存在,那为何不灭除对它的贪爱呢?因此,在真实义中,所谓的爱是没有的。
同理,以胜义智慧来观察,器情世界的成、住、灭也不存在。尤其是有情世界,无论是自生、他生、共生、无因生,都不可能真实产生;既然没有产生,安住就不可能有;如果这两者都没有,众生的死亡也就不存在,一切只不过是虚妄执著。
最近发生了大地震,很多众生都离开了人世,但生者为亡者的痛哭伤心,其实也是一种名言假象,从做梦的角度讲,这只是一个噩梦,真实的本体并不存在。若通达了这一点,有关密宗书和《般若经》中说,这叫达到了无生无死的境界。就像藏传佛教的莲花生大士、布玛莫札,他们在胜义中通达了这样的境界,从而证得长寿持明的果位。还有些人显现上有蕴的毁灭,但在境界上也通达了无生无死的境界。
这种境界不仅人可以通达,即便世间的山神、护法神也可以通达。以前有一个元珪禅师,他的修行很不错,开悟后住在茅棚里。有一天来了一个人,相貌庄严、气度不凡,在众眷属的簇拥下来到他面前。禅师没有特别在意,直接问:“你来这里干什么?”那人有点受冷落,说:“你难道不认识我吗?”禅师说:“我对众生与佛陀一视同仁,怎么会认识你?”那人说:“我是此山山神,操纵每一个众生的生死。”(言外之意就是威胁禅师,你不恭敬我的话,我要给你点颜色看看。)元珪禅师说:“吾本不生,汝焉能死?……”给他讲了许多教言。这个山神也有点善根,当即通达了一定的境界,后来于禅师面前受五戒,承诺护持佛法。
所谓的护法神,汉传佛教中有,藏传佛教中也有。莲花生大士来到藏地时,一路上降伏了很多鬼神,让他们承诺保护佛法、弘扬佛法。历代高僧大德的传记中也看得出来,他们降伏一些鬼神之后,经常让他们皈入佛教,这在藏传佛教中非常非常多。比如紫玛护法神,就曾在莲花生大士面前承诺过,在法王面前也接受过《金刚橛》灌顶。当年法王去不丹的时候,紫玛护法神在一个人身上降神,于法王前请求灌顶。藏传佛教的降神,有些人可能不一定知道,这是非常奇妙的现象。一个不丹人平时对藏语一窍不通,但是降神了以后,他的神识暂时离开,护法神进入,他口里就能说非常流利的藏语。当时法王《金刚橛》灌顶时,有许多非常精彩的场面,到目前为止,过了20多年了,我有时候想起那种场景,确实对高僧大德的威力、护法神的存在、佛法的伟大深信不疑。
寂天论师所讲的无生无死的境界,很多高僧大德皆可达到,永嘉禅师在道歌中就说:“自从认得曹溪路,了知生死不相干。”我们通过自己的努力,也可以达到这种不怕死的境界。有些人喜欢说“我不怕死”,这只是说大话而已,实际上真正遇到死亡时,自己还是怕得要死,但若通达了这种境界,自然就会生死无惧。
我今天听说学院的一个出家人,他以前住在摩尼宝区,单独修了一个房子,前段时间他在别的地方圆寂了。圆寂之前,他说:“上师如意宝讲过,死的时候不要太普通了,应当安住于心性本来面目中才圆寂。”当时很多人都不相信,他对身边一个人说:“今天我可能要离开人间,你给我耳边念一遍麦彭仁波切的《大圆满愿词》。”那个人就给他念了。刚刚念完,他大喊一声“啪的”,然后笑了起来,说:“没有成功!你再念一遍。”那个人又念了一遍。他再次大喊“啪的”,就真的圆寂了。听说他的肉身缩得很小很小,火化后烧出来的全是舍利。
我以前写《密宗虹身成就略记》时讲过,藏地的人往生时出现舍利、出现虹身、出现瑞相,根本不觉得特别稀有,大家都知道只要好好修行,肯定就会这样。但在其他地方,尤其是到了西方,一看见舍利就极其兴奋。其实只要你精进修行,达到无生无死的境界或者不怕死的境界并不难。以前六祖在五祖面前听《金刚经》,听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时当下开悟,证达了无生无死的境界,并说:“何期自性,本不生灭……”这种不生不灭的道理,诸多高僧大德的证悟歌中比较多。
在胜义当中,不仅可达到不生不死的境界,还能断除对亲朋好友的执著。我们作为凡夫人,对父母亲人等自方会特别贪执,始终放不下来,以前的高僧大德为什么要抛弃故乡?就是为了断除对自方如沸水般的贪恋。若能达到这种境界,杀父仇人和亲生父母坐在一起,你也不会有丝毫分别。
最后一句“如我当受持,一切如虚空”,充分显露了寂天论师的无上甚深境界。在本论的开头,他说自己“是故未敢言利他,为修自心撰此论”;到了《智慧品》中间时,“若实无实法,悉不住心前”,基本上已承认了自己的境界;到这里就更明显了,寂天论师劝导所有的可怜众生——整天要么贪执爱情、要么贪执亲友,对生死特别害怕,一听说地震来了就提心吊胆,宁可在外面露天淋雨,也不愿住在舒适的屋子里,这一群没有通达胜义谛的人,应该像寂天论师一样,受持一切法不生不灭、犹如虚空的境界。《般若摄颂》(又名《摄功德宝经》)云:“所缘自性无有边,有情自性亦无边,虚空界性亦无边,知世间智亦无边。”什么时候通达了这种无边的境界,什么时候就会受持虚空般的平等空性见,因此我们一定要努力。
人无我和法无我为主的空性法门,你们第一次听若没有搞懂,应该再听第二次、第三次……要反反复复串习,同时祈祷根本上师、护法神及十方诸佛菩萨,通过具足各方面因缘,断除自己的执著,令如虚空般的境界出现。听完《入行论》以后,稍有善根、精进修行的人,对世俗法的了解和对胜义空性的认识,应该会跟以前有所不同,不会像往常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