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切皆有可能”。有一种可能值得期待,2008年北京奥运会男篮决赛,阿根廷大战西班牙,双方身披“李宁”战袍上演一场斗牛士经典探戈。
王振滔:天佑奥康
王振滔,奥康集团董事长,“2004年中国民营经济十大风云人物”、“温州商神”。
如何提升品牌?跋涉在国际化路途上的中国企业当前最需要的,是一个让自己的产品被世人所熟悉的窗口。即将举办的北京奥运会,无疑是一个绝好的机会。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欧美发达国家的制鞋业就因鞋类生产占用劳动力多、人工成本不断增加、利润逐渐减少等原因,逐渐向海外开拓新的生产加工基地。因此,世界鞋业的重心也从欧洲和北美转向远东,中国大陆就成为了世界鞋业产业转移的集中地。这种产业转移是全球经济一体化下,市场经济发展的规律。作为一种贸易救济工具,欧委会应该从全球鞋业发展的格局来看待中欧鞋类贸易现状,推动各方站在一个公平的舞台上展开充分的竞争与合作,推动全球鞋业生产力持续发展,这才会使它更具生命力。
“无论是从欧盟还是从中国的角度,欧盟对中国鞋子的反倾销都是一种不明智的做法。”奥康集团董事长王振滔说,以西班牙为例,其制鞋企业规模主要集中在3—5人、10—19人或20—49人,200人以上的企业寥寥无几。而目前中国制鞋从业人员已达220多万人之多,仅奥康一家就有15000人。对中国鞋子的反倾销不仅会影响到几百万人的就业问题,同时对欧盟影响也会很大,因为反倾销会直接增加欧盟成员国采购商和消费者购买鞋子的成本,尤其是欧盟制鞋的产业上下游,如做鞋机的企业,他们会失去世界制鞋第一大国中国的市场。所以说,只有合作才是中欧鞋业互惠互利的最佳途径。欧盟有很好的研发中心,有很强的品牌优势,中国则可以提供优良的做工技术和较低的制造成本。事实上,欧盟也有许多名牌皮鞋已经选择在中国设厂或销售。
与欧盟反倾销“斗法”,让王振滔尝尽企业国际化的酸甜苦辣,因此他决心借助奥运,打造一个真正的国际化企业。“在国际化方面,中国企业可谓步履维艰,原因是什么呢?根本原因是中国鞋产品缺少强势品牌。”王振滔说,“如何提升品牌?毫无疑问,跋涉在国际化路途上的中国企业当前最需要的,是一个让自己的产品被世人所熟悉的窗口,一个向国际同行树立品牌的制高点。即将举办的北京奥运会,无疑是一个绝好的机会。”
命运之神总是青睐有准备的人。当年王振滔欲将自己皮鞋产品注册为“奥林”,发誓要发扬奥林匹克的拼搏精神。尽管后来被告知“奥林”为国际公有,不能作为商标注册,但热心的工商人员给他提出了个建议:不如改成“奥康”,即发扬奥运精神,健康发展。
19年后,奥康也正式与奥林匹克结缘,2007年春天,奥康终于成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皮具产品供应商。对这一结果,董事长王振滔认为在意料之中:“论规模我们不是最大的,但我们对奥运是最执着的。”
大奥运之梦
2007年3月3—5日,中国企业家论坛年会在滑雪胜地黑龙江亚布力如期召开。作为本届年会赞助商的奥康集团员工,在会上忙着发放董事长王振滔的新书《商海王道》。一个风雪之夜,记者与王振滔先生一起乘车从论坛会场回宾馆的路上聊起了奥运,没想到王总一脸神秘地说:“张记者,透露给你一个好消息,奥康要成为北京2008奥运会的供应商了,很快就会宣布。”
当时我与王振滔约好,等奥康成为奥运供应商的消息一公布,他就接受我的采访。2007年3月22日,这个消息在人民大会堂公布。随后王振滔就投入了为奥运品牌做全球宣传推广的奔波中了。
2007年4月底见到王振滔时,他正以系列的慈善活动出现在公众面前,继2006年当选“中华慈善大使”之后,又推出“王振滔慈善基金会”,并且在“善行天下·2007年中国慈善排行榜颁奖盛典”上获得“特别贡献奖”。
“五一”之后,奥康把奥运与公益行动结合起来了:通过帮助奥运冠军实现个人“公益梦想”,构建2008“公益奥运”的“圆梦行动”正式启动。致力于公益事业的圆梦基金同时成立。马燕红、高敏、钱红、王军霞、杨凌、田亮等6位奥运冠军于2007年5月10日亮相启动仪式,成为第一批“圆梦大使”。圆梦基金总额约为3000万元现金,王振滔透露:“这笔钱将通过一定的程序,由民间专业基金组织管理执行。此次6位奥运冠军为第一批”圆梦大使”,2008北京奥运会结束后,将会有更多的奥运冠军加入进来,成为新一批“圆梦大使”。
这,或许是奥康迈出奥运公益营销的第一步。
在北京海淀区的一家酒店,西装革履的王振滔先生终于和我坐在了一起,畅谈他的大奥运之梦。
奥运“入场券”的背后
2004年,王振滔打上了奥运的“主意”:奥康集团出资组建的“奥康全明星雅典奥运会助威团”通过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全明星猜想》节目和在搜狐网站点击活动选拔出21名幸运观众,与10位前奥运冠军、5位新闻记者及奥康成员共40人组成,阵容十分强大。
“国际化一直是我的梦想,也是中国企业的共同梦想。目前,奥康已在日本、美国、俄罗斯、意大利、西班牙建立了五大销售中心,并在米兰设立了鞋样设计中心。但尽管如此,我们的国际化还只是在初始尝试阶段。”王振滔说。“国际化并不仅仅是个口号。首先是产品走出去;其次是产品营销网络走出去;再次是品牌走出去;最后,是整个民族工艺走出去。而奥运会对中国民族产品形象的提升和品牌的树立都有积极的作用。”
在国际化方面,中国企业可谓步履维艰,原因是什么呢?根本原因是中国鞋产品缺少强势品牌。“王振滔说,”如何提升品牌?毫无疑问,跋涉在国际化路途上的中国企业当前最需要的,是一个让自己的产品被世人所熟悉的窗口,一个向国际同行树立品牌的制高点。即将举办的北京奥运会,无疑是一个绝好的机会。“
一边是国际化,一边是参与奥运会。看似两个毫不相关的主题,在全球经济日益一体化的大背景下连接在了一起。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脚步渐行渐近的背后,孕育着中国企业走向国际市场的渴望和梦想。
奥运品牌带来了什么
成为北京奥运供应商,能够给奥康带来什么?这是一个看似简单的问题,却需要谨慎认真地回答。实际上,如果把中国企业对参与奥运会的热情简单地理解为逐利冲动和把企业做大做强的理想,或许过于简单。
奥康的“抱负”就不止这些,王振滔说:“奥康能够成为‘2008年北京奥运皮具产品供应商’,我相信是一种缘分,更是一种相同的精神和共同追求的梦想把奥康和奥运联系在一起。”王振滔说。“奥运追求‘更快、更高、更强’的精神,它最重要的目的不是赢得冠军,而是全民参与,促进社会的发展。奥康也是一样,奥康不追求企业的规模最大,不在乎财富多少,而是在做强做大企业的同时,愿意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为人类的进步而服务。”
从2007年3月份宣布成为奥运会供应商以来,王振滔已经收到很多来自国外的利好消息:为奥康生产皮鞋提供鞋机的意大利厂家老板,在飞机上看到了奥康成为奥运企业的消息,回去告诉他们的员工说:“我们的机器在为奥运会所用。”那家鞋机厂全体员工都非常自豪;奥康在印度的合作伙伴,也为这个消息激动着。王振滔说:“这些都是花多少钱也买不到的感觉。”
奥康目前已制定了针对奥运会的“风采计划”,并已开始向全世界进行绿色奥运商务皮鞋鞋样的招标。作为2008北京奥运会皮具产品供应商,奥康已成立专门的研发机构,以国际最先进的技术和资源为平台,树立中国皮鞋和皮具的企业标杆。
唐师曾:我为申奥斡旋中东
唐师曾,新华社著名战地记者,2001被当选为“全国十大新锐青年”。
这位极富传奇色彩的战地记者,当年如何利用自己特殊的身份,为北京申奥运积极奔走中东?
“其实我认为中国人特适合当我这种记者。伊拉克人、巴勒斯坦人、以色列人都管我叫兄弟,有人说我唐师曾太狡猾,说我上午还搂着阿拉法特呢下午就搂着沙龙了。在利比亚,不仅我的相机被人没收了,还被人揍过,后来就在相机里插一张搂着卡扎菲的合影,有一次被逮住了,他们本来要曝光我的相机,一看我跟他们领导的合影就还给我了,而我从利比亚到以色列后又被人给逮起来了,看到那照片了,更觉得我是恐怖分子,他们就大骂卡扎菲,我说你们之间有矛盾是因为哲学不同,对问题的看法不同,又不交流就会打仗。以色列好多军官也是在哈佛读过学位的,他们感觉我说的也对,就把我放了。”
在新闻界,唐师曾是一个让人尊敬的记者。现在,给予他尊敬的人们已经超出了新闻界,社会公众也多闻其名,尤其是那些怀有新闻理想的青年。人们亲切地称他为“唐老鸦”,他倒很欣喜地接受了。
但他们不知道这只鸭子为新闻理想付出的代价:海湾战争让他落下了“再生障碍性贫血”和“重度抑郁”。由于对工作的过度投入,老婆和他离了婚,他最爱的儿子也被判给了老婆。
为什么要采访唐师曾,除了向这位新闻前辈致敬以外,我在一次偶然的机会看到他在《北京晚报》副刊上的一篇回忆,说他在做新华社长驻中东记者期间,曾利用自己在当地的丰富人脉关系,那是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为中国的申奥,联系中东国家的国际奥委会委员,为最后申办成功出了力。
作为专业报道奥运的我读到这篇文章时如坠入云雾中,唐师曾作为国家通讯社驻外记者,究竟为我们申奥做了什么事情?是如何做到的?这篇文章在说到关键处语焉不详。我一直想当面向他请教。
那是2005年8月,和唐师曾约好了在他的新书——《我的诺曼底》签售会后采访。当我冒着大雨赶到中关村图书大厦的时候,发现会场里已经挤满了人,他笑容可掬地站在台上,与传说中的并无二致——光头、大眼镜片儿,美式军服,两块手表,用唐氏轻松幽默的语言介绍他的新书,和每一个认识的朋友打着招呼,滔滔不绝地回答大家的问题。等到他为每一位读者签完名,我们才得以坐下来交谈。
一、以记者的名义
在很多人眼里,唐是一个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物。他是新华社第一个装备移动通讯装置、不畏刀剑现场采访突发事件的记者。徒步走过长城,在秦岭的雪山里拍野生大熊猫,在可可西里无人区拍藏羚羊,在神农架找过野人,在海湾战争期间,独自潜入伊拉克辗转交战双方,独自驾车环绕美国,考察南极。洪水、地震、骚乱、瘟疫、战争……他多次冒生命危险亲临一线,采访、写作、摄影几乎是他生命的全部。
当我问起他在做新华社驻中东记者时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