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读者 2007年合订本txt-第27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外婆表情认真、果断地说:“人生就是总和力!”

  ……

  在日本战败后那段物质极度匮乏的日子里,外婆用种种神奇的办法收集着快乐的碎片,不仅让简单的生活充满温暖和光亮,还教会外孙懂得了快乐人生的真正含义和计算幸福的窍门。长大后的外孙成了日本的喜剧泰斗、作家。当他时常听到生活在物质丰裕年代的人们牢骚满腹、怨天尤人、甚至是无病呻吟时,他想到了在艰难的年月里却生活得很灿烂的外婆,并强烈地想让大家知道外婆的事迹。于是就有了这部《佐贺的超级阿嬷》。作者以平实质朴的语言满含深情地向读者讲述外婆的各种风貌,希望我们听听他那超级阿嬷的人生经历,多多汲取她的精神和智慧,以拥有快乐的人生。

  坚强勇敢是一种远离懦弱、沮丧、恐惧、悲观的人格品质,它不仅仅表现为成就非凡事业所必不可少的意志和毅力,还表现为身处困境依然能够满怀生命的热情去承受、去创造、去真心展露笑容的达观和开朗。

  外婆的坚强勇敢属于后者:在靠流过门前河中的蔬菜来度日的情况下,收留正身体发育、食粮颇大的外孙无疑意味着更多的辛苦,但是贫穷的外婆并没有拒绝。她在腰上绑一根系着磁铁的绳子捡拾路上的钉子和铁屑,以补贴家计;在门前的河面架上木棒拦截漂流物,木片和树枝晒干当柴烧,奇形怪状的蔬菜和果皮受损的水果在外婆手里一样受用……外婆称门前的这条河是他们家的“超级市场”,“而且是送货上门,也不收运费。”幽默豪爽的外婆在穷困面前保持着应有的姿态和神采,并即兴地向外孙表达她对人生的理解:只有可以捡来的东西,没有应该扔掉的东西;别抱怨“冷啊”、“热啊”的!夏天时要感谢冬天,冬天时要感谢夏天;穷有两种:穷得消沉和穷得开朗。我们家是穷得开朗;人到死都要怀抱梦想!没实现也没关系,毕竟只是梦想嘛……

  这些从日常生活中提炼出的智慧语句,是外婆通过承受苦难而获得的精神财富。虽然人们对苦难避而远之,可一旦遭遇,它又会提供一种机会,而且人性的某些特质惟有借此机会才能得以锤炼。由于它得来不易,所以它决不会轻易丧失。同样,外孙与外婆相依为命的八年里,日日都在经受锤炼,从不卑不亢、以信念和智慧精心料理生活的超级阿嬷那里锤炼出坚强、乐观、自立、勇气、希望、毅力、爱心、节俭等品质,这些品质将永久不衰地记录在他性格的磁带上,且会在他以后的人生路途中自动播放。

  在当今这个竞争激烈又充满诱惑的年代里,尤其需要传达这种明朗旷达的人生观。因为,在铺天盖地、瞬息万变的流行消费讯息的刺激下,人们的心灵质地愈益粗糙,感受幸福的细胞日渐钝化,而体验痛苦的神经却变得异常敏锐。

  本文摘自《读者》2007年第14期P48


   

意林


  
采风

  ●赵恺


  一位作家去天堂采风,带着两本自己的作品,他敲开天堂之门。

  圣者开门,作家送上一本小说一本诗歌。

  圣者指着小说问:这里面有诗的品质吗?

  面对天堂,作家坦诚回答:缺失。

  圣者指着诗歌问:这里面有你的血泪吗?

  面对天堂,作家坦诚求教:为什么文学要有血泪?

  圣者说:因为良知被钉在了十字架上。

  
知止

  ●袁琼琼


  李叔同有幅字,就是“知止”二字。

  我们一般说“知足”,我觉得“知止”比知足境界更高一层。

  知足是人家给多少,你“虽不满意,但可接受”;知止是自己看着到了某个程度了,伸手去挡住,说:我不要了。

  知足是由人的,知止由自己。知足是不贪,知止是不随。知止,简单来说,就是知道什么时候够了,知道什么时候该走,知道“上台靠机会,下台靠智慧”。

  不是难在不知道,是难在不舍得,不愿意。

  知止,是从心灵出发的。心里这么想,付诸行动,才会成为“行为”。

  知止,不但是针对“欲壑”,懂得说,够了;也要对“痛苦、烦恼”,懂得说,行了,不能再这样下去了。

  快乐固然短暂,如果不“知止”,痛苦往往随之而至。

  那些走上绝路,自我了断的人,其实也是不了解“知止”。

  知止,功夫做到细微处。一念起来,知止,不被带着走;一念消失了,知止,不动如山。

  
你长了绿头发

  ○徐翰林 编译


  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受到伤害时,总会心烦意乱。当别人向你抱怨他受到“羞辱”或被别人侮辱时,你该怎样回应他呢?

  心理学家杰克·埃菲尔德有一个很好的建议,即对抱怨者说:“如果我对你说:‘乔,我长绿头发了。’你会感到难过吗?”

  他的回答可能会是:“不。”

  如果你再问他:“为什么呢?”

  他的回答可能是这样:“因为我知道自己不会长绿头发。”

  这样你就可以说:“所以,我的话并没有影响到你,最重要的是你对自己的看法。”

  “任何时候,如果别人所说的关于你或你所做的事,让你感到不安,那是因为在某种程度上,你对自己的这个方面也有些怀疑。”

  ——摘自《读者》2007年第14期P43


   

异城梦游
●胡 焰

  很久很久以前,看过一部电影,大约是叫《日出之前,日落之后》。说一对男女在异地结识,非常投缘,于是漫无目的地边走边谈,从白昼走到黄昏,走进夜里,走到黎明之前。观众就跟着这两人在城市里走走看看,听他们说话,看他们遭遇各种人:年轻的水手、算命的老妪、吉普赛舞女、流浪诗人等等。这一夜,他们就这样走着,共同经历了一些人与事,相互间产生了一些情愫,太阳升起的时候这一切却都蒸发了去。

  夜间城市里最精彩的部分不是酒吧,而是码头跟广场,因为这两处有免费的灯光,也就聚集了各式各样的人群。我常跑出旅馆,独自在那里夜游。

  去年圣诞节前,我看完演出从国家剧院转到伦敦眼附近。有一个打扮成圣诞老人的老年男子,在临时搭建的圣诞游乐场不远处用十几只装了水的杯子敲出《铃儿响叮当》的曲子。轻轻的音乐从水里飘出来,需侧耳细听,街灯从树叶间投下不确定的影子,盖在他身上。虽然那边旋转水马大声歌唱、红黄灯光闪烁,却因为水琴声而显得迷离了。十二月的伦敦滴水成冰,他却沉醉在自己的琴声里,手冻得粗红。

  我在他对面的长椅坐下,他忽然开口跟我说话,要给我看手相。他说,如果一个人不是因为困惑,为什么要在冬天的晚上独坐河边,听他演奏一点也不热闹的圣诞歌呢?我这才发现,原来这是一个面相粗犷声音古怪的老妇,她的声音仿佛在喉咙里咕喀翻滚,很低沉很诡谲。我问她,在这么冷的晚上用音质缥缈的水琴来演奏本该热闹非常的圣诞歌,是不是因为困惑呢?她大笑起来,随之猛烈地咳嗽,笑声“隆隆”的发闷。她告诉我,她曾经是一个爵士歌手,但抽烟很凶,嗓子越来越坏,直到喉癌夺去了她的声音,换上一条人工声带,完全不能再唱,就来河边弹琴。水琴的清脆跟她嗓音的低沉交织在一起愈发诡异,像一个年老古怪的巫婆在调制青春的灵药,手指间歌唱的却始终是青春的泡影,倒更对照出岁月的沧桑来。

  夜晚游荡着的,经常是寂寞而又对人充满怀疑的灵魂。这些灵魂中,我从未见过这样的美丽!那是在爱丁堡大学附近的广场边,我见到一个独坐发呆的女孩。她十四五岁的光景,留着长长的棕色头发,穿一条黑色到脚的长裙,极瘦,支在腿上的胳膊肘似乎要戳破皮肤。她皮肤瓷白,脸小而尖,棕黑的大眼睛无神地睁着,不出声,让人不得不担心她。我跑过去问她怎么了,她不理我。旁边的流浪汉对我说:“你别担心,一会儿她家里人会把她领回家。” 原来她住在附近,总爱声不响从家里跑出来,也不跑远,就等着家人把她找回去。她的家人有时对这个小游戏不耐烦了,就故意不来找她。她就越坐越难过,自己会哭起来。倘若家人来寻她,便喜笑颜开地紧紧抓着家人的手回去,我猜她是一个贪爱的女孩,所要的只是引起家人的注意,等待着有人领她回家。却不知道为什么她对爱有那么多的不确定。

  在异地,尤其是夜间,常常会发生奇遇,是因为我们存心放自己去经历的缘故。为一些期待而来的,把自己隐藏在陌生城市的夜色中,安心走在别人的秘密里面,遇到的那些人和事,往往或许是自己的注脚。

  本文摘自《读者》2007年第14期P54


   

一个和五个
●乔 叶

  我有一位中年同事,曾经当过知青,骨子里透出一种淡泊悠远的性情,与众人迥然不同。我曾经十分惊异,他为什么能够在这个繁华浮躁的尘世里真正摒弃五光十色的诱惑,如闲云野鹤般气定神闲地生活,直到有一天,他对我讲述了他亲身经历的一件往事。

  那一年他才十八岁,正在参加一项大型的水利工程建设。他所在的第四排险小组共有六个人。那一天,他们点过炮后,照例躲到一块事先选好的大石后面。一阵巨响之后,大石被震掉了一些碎石,最大的一块恰好砸到了一个人头上,那个人当场死了。

  他们五个人眼睁睁地目睹着这个刚才还和他们嬉闹说笑的年轻人一瞬间便痛苦而迅速地跨过了生死的分水岭,就这样消逝了思维、语言和生命。

  “当时我们都没有说一句话。”他说。是的,有什么好说的呢?面对人人都必须承受却又无法预测的生死大限,又能说些什么呢?

  二十年后,这五个人都依然生活在世上,但是生活方式却大相径庭。一个人按照正常程序娶妻生子,吃喝玩乐,那个人的死没有在他心中激起任何波澜;一个人则通过这个偶然事件看透了世事无常,于是抱定主意及时行乐,终因犯罪而身陷囹圄;另外一个人也始终忘不掉那个血淋淋的场景,极度担忧自己会重蹈覆辙,久惧成病;还有一个人从此不愿再想那么多,终日浑浑噩噩地生活着;最后一个人强烈地认识到了生命的有限和可贵,彻悟了许多道理,不再为一些身外之物而困扰,学会了正视生命和珍爱生命——他就是我的那位同事。

  死去的永远死去了,他抛出的生命绳索却引导出五种不同的生命指向。同一件事情,为什么会在五个人心中反射出截然不同的色泽和道路?

  从某种意义上讲,是死去的那个人造就了活着的五个人。然而活着的五个人,却又分别造就了各自的一个人。

  一个,是一个。五个,是五个一个。

  其实所有的生活历程和生命表象都有太多的雷同,世界上的人之所以会呈现出如此纷繁的类别和形态,也许只是因为思想的迥异、心灵的异质和灵魂的层次。

  摘自《读者》2007年第14期P01


   

要孩子从小就感到幸福
● '韩'张炳惠 ○ 宁 莉译

  当我们的妈妈们在斤斤计较着孩子一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