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3)认为,科学的公司治理结构的建立,既是民营银行经营效率的保证,也是对整体发展模式的巩固、完善的源泉。他还认为,一定公司治理结构之下的组织责任制将使银行的管理和激励得到加强,而又不至于造成过度激励。(2)讨论民营银行公司治理的有效性,如熊继洲(2003)认为,民营银行由于产权清晰并且多元化,所以能够较好解决由于两权分离导致的委托代理问题,设计出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以提高银行经营效率。(3)讨论民营银行的公司治理与金融风险管理的关系,如刘红忠、马晓青(2003)利用资产组合模型分别讨论民营银行大股东、次股东在位,以及大股东在位次股东不在位情况下金融风险发生的可能性。(4)讨论银行监管对民营银行发展的重要性,如林玲(2003)指出,由于银行的特殊性。民营银行的发展不能离开完善的监管体系。(5)讨论民营银行公司治理中存款保险制度的重要性,如姜波克(2003)指出民营银行存款保险制度在防范民营银行业务经营风险扩大化和公共化,提高民营银行竞争水平和信誉度方面非常重要,等等。
二、民营银行及其公司治理的理论内涵
目前国内外专家学者对民营银行及其公司治理的内涵与特性等问题尚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而要对我国民营银行的发展进行系统研究,以为其提供理论指导与经验借鉴,首先必须对民营银行、民营银行公司治理等主题概念的理论内涵进行科学界定与准确把握。
(一)民营银行定义述评
近年来,发展中国家对民营银行(private bank)的发展比较关注,一些经济学者对民营银行发展的条件、利弊及其运作进行了深入探讨,然而对于什么是民营银行,目前理论界还没有统一的认识,具有代表性的观点如下:
第一种观点强调民营银行的产权结构,认为民营银行就是“国家没有掌握控股权的银行”,即民营经济为主体的银行。国外大多数学者都赞同这种观点,认为民营银行就是与国有银行(state—ownedbank)相对的银行,也就是私人控股的银行即强调所有权,这里所谓的私人是除国有资产以外的资产所有者,包括个人;第二种观点强调民营银行的资产结构,认为民营银行是主要为民营公司提供资金支持和服务的银行;第三种观点强调民营银行的治理以及市场化机制经营特点,认为民营银行应该是建立在良好的治理基础之上的、采用市场化经营的现代股份制商业银行,即“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股份制商业银行。国内学者徐滇庆、巴曙松等认为这种定义较为准确。这三种定义分别从不同的侧面阐述了民营银行的特点,但由于视角的局限性,不能形成对民营银行本质全面、科学的认识。简单地从产权结构、资产结构和治理的某一个角度来定义民营银行是不够的。产权结构、资产结构和治理是彼此影响、相互作用,具有紧密联系的统一体,企业产权构成的不同在某种意义上说明了不同的出资者在企业中所拥有的权力范围,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企业的资金流向,也就决定了企业的资产构成。但是,这三个概念的内涵并不相同。首先,产权结构并不一定等于治理,产权清晰也不能保证民营银行一定拥有良好的治理。例如,英国巴林银行和日本长期信用银行虽然存在着清晰的产权结构,但由于缺乏有效的治理而最终倒闭。其次,资产结构也同样不能由产权结构和治理来决定。作为遵循市场规律经营的民营银行,其服务对象并不由产权结构来决定,没有任何理由能证明民营银行只能向民营公司贷款,其服务对象的选择更多的决定于银行追求利益以及规避风险的动机。
通过对以上三种观点的考察,我们认为:民营银行是依法成立的,建立在清晰的产权结构基础之上,由民间资本控制并按照独立经营、自负盈亏、自担风险、自谋发展的原则进行商业化经营的现代股份制商业银行。明确这一概念是我们科学认识民营银行并对民营银行公司治理进行系统研究的基础。
(二)民营银行公司治理的基本内容
民营银行公司治理的研究是公司治理研究的一个子系统。公司治理(corporate governance)是一个多层次的概念,从公司治理这一问题的产生与发展来看,可以分方广义与狭义两个层次来理解,或称为内部公司治理和外部公司治理。狭义的公司治理是指股东与经营者之间的权力与责任的关系,主要是通过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以及管理层所构成的公司治理结构的内部治理,治理目标是股东利益最大化。广义的公司治理则不再局限于股东对经营者的制衡,而是涉及到广泛的包括股东、债权人、内部职工、供应商、消费者、政府和社区居民等与公司有利害关系的利益相关者,通过一系列正式的或非正式的、内部的或外部的制度或机制来协调公司与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利益关系,保证公司决策的科学化,从而最终维护各方面的利益。治理的目标不仅是股东利益的最大化,还包括公司决策的科学性,以及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最大化。民营银行公司治理(corporate governance of private bank),是公司治理在民营银行中的深化。民营银行作为股份制商业银行,存在着所有权与控制权两权分离现象以及代理人利用已有的地位和权力追求自己而不是委托人最大利益的委托代理问题。根据以上公司治理的定义,我们认为,民营银行公司治理就是在民营银行的所有权和控制权相分离的条件下,用以协调股东、董事会、经理、雇员和债权人之间的利益关系,保证银行经理人员决策的科学化,保证各方面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最大化的一系列正式的或非正式的、内部的或外部的制度安排。这是广义的公司治理在民营银行中的应用。
作为一种制度安排,良好的民营银行公司治理中包括清晰的产权结构、合理的资本结构、良好的制衡机制、有效的激励机制及严格的信息披露制度等基本内容。(1)清晰的产权结构。清晰的产权结构是包括机构投资者、公司、个人在内的多元化的归属明确的产权结构,在产权结构中不排除国有资本,但不能使国有资本占控制权(这种控制权是以最终控制权来衡量)。同时注意各种产权之间的制约关系,减少关联交易,保护投资者的利益,尤其要防止银行股东和经理可能对广大存款者利益的侵害,减少大股东对小股东利益的侵害。(2)合理的资本结构。民营银行的资本结构中,股东权益占的份额不大,为了减少其它资本的风险,民营银行需要保持合理的资本结构,尽量满足资本充足率的要求。(3)良好的制衡机制。“股东大会——董事会——经理层——监事会”这一基本的制衡机制是民营银行公司治理目标得以实现的基础。股东大会是权力机构,董事会是决策机构,经理层是执行机构,监事会是监督审计机构。它们分工协作、相互制约,保证银行决策的正确性、经营的高效性、监督的有效性,使银行风险得到及时的关注和控制,保证银行的稳健经营。(4)有效的激励机制。由于银行具有信息高度不对称性、风险来源多样性、体系的脆弱性以及赢利模式的特殊性,使得银行员工的绩效评价往往需要较长的时间。为了将员工的长期利益和短期利益联系起来,需要建立有效的民营银行激励制度。目前国外民营银行广泛采用的股票和股票期权制度是一种相当有效的激励机制。(5)严格的信息披露制度。商业银行的债权人,是大量的分散的存款者。如果没有一个很严格的银行信息披露机制,大量的分散的存款者和股东就无法了解商业银行的经营状况,也就无法确定是继续在该银行存款或购买该银行的股票,还是从该银行提出存款或者卖掉所持的银行股票。因此,信息披露是银行经营管理与评价的基础性工作。总之,良好的民营银行公司治理结构应该具备清晰的产权结构与合理的资本结构、董事会、高级管理层、监事部门之间良好的制衡机制,及能够充分调动员工积极性的激励机制,严格的信息披露机制等。
三、民营银行、国有银行及非金融企业公司治理的比较
民营银行是民间资本控制的现代股份制商业银行。作为金融企业,民营银行的公司治理不同于一般非金融企业公司治理;作为民间资本控制的金融机构,民营银行公司治理又不同于国有金融机构的公司治理。民营银行公司治理的特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一)民营银行公司治理与非金融企业公司治理存在着较大差异
1。复杂的委托——代理关系。与非金融企业比较,民营银行在信息不对称方面要复杂得多。民营银行的信息不对称表现在存款人与银行之间、股东与银行之间、贷款人与管理者之间、监管者与银行之间。除了要解决其他非金融公司治理所需解决的问题之外,民营银行的公司治理还需解决贷款人、存款人、监管者和银行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以便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实现自身的稳健经营。
2。存款保险制度的负激励。存款保险制度一方面会诱使民营银行的股东对高风险项目过度投资的偏好,进而损害作为固定收益要求权的存款人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加大相关的代理成本。另一方面,存款保险制度助长了存款人的“搭便车”行为,弱化民营银行外部治理机制。
3。市场及竞争的特殊性。与一般非金融企业赖以生存的产品市场不同,由于产品的特殊性,民营银行所在的市场很难达到规范和公平竞争的要求,从而弱化了产品市场的治理功能,难以发挥民营银行外部市场治理的机制。
4。资本结构的特殊性。在一般非金融企业公司治理中,银行作为最大的债权人始终是一支重要的外部监督力量。而民营银行的运作资金大部分来自于储户的存款,它所拥有的资本金比重很低,债权融资的情况和比重很少。这使得民营银行公司治理缺少一般非金融企业的银行外部监督。
5。接管市场弱约束性。在正常时期,外界收购者很难利用已经公开的信息对目标银行价值进行准确而全面的评估。而银行愿意按照收购者原本报价发生接管,却总是在银行危机发生以后,但此时目标银行的价值已经大大缩水,不再具有投资性。因此接管市场不具有很强的竞争性,也难以对银行经理人员产生有力约束。
(二)相对国有资产占统治地位的国有银行,由民间资本控制的民营银行公司治理具有以下特点
1。委托人明确,不存在“所有者缺位”现象。国有资产由于其模糊性造成子“所有者缺位”的现象,民营银行排除了国有资产的控股权,也就避免了这种现象的发生,所以可以明确委托人。
2。银行总体目标明确,决策效率较高。作为企业,国有银行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经营目标,作为准政府机关,国有银行人员又追求“官本位”,追求行政级别。因此,国有银行的总体目标不明确,导致决策的低效率。而民营银行由于产权明确、目标单一,所以能较快做出决策。
3。有效的激励机制。国有银行名义上采取多种激励手段,如工资、奖金等,但真正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