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然,她总是在身旁放着一件浴衣以遮盖身体.有人不太掩饰地盯着她看就会把她从浴场上赶走。各种外界的意见使她确信,她的身体是有吸引力的;她从理智上觉得应该对此采取某种行为方式,并极力要实践这种行为方式,但她的性格结构却使之十分困难。
安全感极强的人通常是无所畏惧的,但他们身上却常常有特殊的恐惧。这些恐惧的原因往往可以归结为特殊的制约经历。我发觉,这种人身上的恐惧是非常易于摆脱的。简单的重新调整,榜样的力量,告诫他们要意志坚强,付诸于理智的解释,以及诸如此类的表面他的心理治疗措施常常就已经足够了。然而,对确实缺乏安全感的人身上的恐惧来说,这些简单和行为疗法收效就不会那么显著了。我们可以这样说,同人格的其它部分不相协调的恐惧易于消除,同人格的其它部分协调一致的恐惧难于根除。
换言之,一个缺乏安全感的人趋于发展成一个完完全全,始终如一缺乏安全感的人;一个自尊心强的人趋于发展成一个自尊心始终强的人。
综合症的水平走向极端的趋势
同我们已经描述过的保留趋势并行不悖的,至少还有一个来自症候群内部动力学的对立力量,这一力量有助于变化而无助于经久不变。这就是一个相当缺乏安全感的人发展到极端缺乏安全感,一个有相当安全感的人发展到极富安全感的趋势。
在一个相当缺乏安全感的人身上,每一个外部的影响,每一个作用于有机体的刺激物,都或多或少地更易于以一种缺乏安全感的方式,而不是以一种具有安全感的方式来被解释。例如,咧嘴一笑很可能被当作轻蔑,遗忘很可能被解释为侮辱,冷漠很可能被看作厌恶,温和的喜爱则成了冷漠。这样,在这种人的世界里,不安全的影响多而安全的影响少。我们可以这样说,对他来讲,证据的份量是偏向不安全的一边的。他就这样被一直拉向,即使是很轻微地拉向,越来越极端的不安全感。这一因素理所当然地被以下事实所加强;缺乏安全感的人趋于以一种缺乏安全感的方式行事,这促使人们对他厌恶、将他遗弃;而这又使他更加缺乏安全感,使他以一种更为缺乏安全感的方式行事——就这样在一种恶性循坏中不断发展下去。这样,由于自身内在和动力学,他势必导致他所最害怕的事情。
最明显的例子是妒忌的行为。它起源于不安全感并几乎总是带来进一步的遗弃和更深的不安全感。一位男人是这样来解释他的妒忌的:“我深深地爱着我的妻子,所以总是害怕她一旦离开我或不再爱我时,我会垮掉。很自然,她同我兄弟的友谊使我心神不宁。”于是,他就采取了许多措施来阻扰这一友谊(全都是愚蠢的措施),结果逐渐失去了妻子和兄弟两人的爱。这自然又使他更加头脑冲动。满心醋意。这一恶性循环在一位心理学家的帮助下被打断了。这位心理学家首先告诫他,即使感到妒忌,也不要有妒忌的行为;然后才开始以各种方式来消除总的不安全感这一更为重要的工作。
在外界压力下症侯群发生变化的趋势
专心考虑症候群的内部动力学时,很容易忘记所有的症侯群都自然是要对外部情况作出反应的。在此提出这一很明显的事实只是为了完整起见,同时也是为了提醒大家,有机体的人格症候群
并非一个孤立的系统。
症候群的变量
最重要和最明显的是症候群水平这一变量。一个人的安全感或高,或中,或低;自尊心或强,或中,或弱。我们的意思不一定是说这一变化是一个单一的连续统一体。我们所说的变化只有从多到少,从高到低的含意。在讨论症候群的品质时,主要是着眼于自尊或支配症候群。在类人灵长类动物的不同种类中,支配的现象处处都可以见到,但它在每一种类中都有不同的表现品质。在具有高度自尊心的人类身上,我们一直可以分辨出至少两种品质的高度自尊,我们决定将一种命名为力量,将另一种命名为强权。一个有高度自尊,但同时缺乏安全感的人,感兴趣的与其说是帮助比较软弱的人还不如说是支配他们,伤害他们。两种人都具有高度的自尊,但却由于有机体的其它特征,而以不同的方式来表现这种自尊。在极其缺乏安全感的人身上,有许多方式来使这一不安全感付诸于表现。例如,它可以有避世独处这一品质(如果他的自尊心低),也可以有寻畔好斗,招人讨厌这一品质(如果他的自尊心高)。
文化对综合症表现的决定作用
不言而喻,文化和人格之间的关系极为深刻,极为复杂,不可泛泛而论。更多的是为了完整的缘故而不是为了别的原因,我们必须指出;总的说来,达到主要生活目的的道路往往是由各种文化的性质所决定的。可以表达和获取自尊的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尽管不是全部)是由文化来决定的。爱情关系也是如此。我们通过文化所首肯的渠道来赢得别人的爱,来表达我们对他们的喜爱之情。在一个复杂的社会里,身份地位也是部分地由文化来决定的,这一事实常常可以改变人格症候群的表现形式。例如,在我们的社会里。具有高度自尊的男人可以比具有高度自尊的女人以更多、更明显的方式来表达这一症候群。同样,儿童只能得到极少的直接表达自尊的机会。还应该指出,每一个症候群往往有一个文化所首肯的症候群水平,例如,安全感,自尊心,社交行为,活跃程度等。这一事实在交叉文化的比较中,在历史的比较中,可以看得最为清楚。例如,一般的达布(Dabu)居民不光是,而且还被期待着要比一般的阿拉派什(Arapesh)居民更不友好。今天的普通妇女被期待着要比一百年前的普通妇女有更高的自尊心。
人格症侯群的组织结构
到目前为止,我们把症候群的各个部分说成了仿佛是均匀的,就象雾中的微粒一样。但事实并非如此。在症候群的组织里,我们发现有不同等级的重要性以及部分的聚集。这一事实已经在自尊症候群中用最简单的方式得到了证明,即通过关联作用(correlation)的方法。如果症候群内部没有分别的话,它的每一个部分同整体发生关联的程度都应当象所有其它部分一样密切。然而在实际上,自尊(作为一个整体来衡量),同各个部分发生的关联并不相同。例如,通过社会人格表(3131)所测定的整个自尊症候群同颊燥发生关联r=…0。93,同异教的性观念发生关联r=O。85,同许多能意识到的自卑感发生关联r=…0。40,同各种情况下的窘迫感发生关联r=…0。60,同许多能意识到的恐惧发生关联r=…O。29。(305,311)
对于这些资料的临床验证还表明,有一种各个部分自然地聚集起来,成为似乎有内在密切联系的群体的趋势。例如,因袭旧俗,道德感,拘谨,照章办事等似乎可以很自然地划归或属于一类,与另外一组聚集在一起的各种品质,如自信,沉着,无窘迫感,不胆怯和羞怯等,恰成对照。
这种聚集的趋势使我们从一开始就有可能在症侯群内部进行分类,但当我们切实着手这项工作时,却会遇到各种困难。首先,我们遇到了所有分类的共同难题,即分类应基于什么原则之上的问题。当然,如果我们已经知道全部资料和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事情就会很简单。然而,如果象我们一样,是在部分的无知当中向前摸索,我们就会发现,无论对材料前内在本质多么敏感,有时也不得不武断。这种内在的聚集状态使我们有了一条可以着手的线索,给我们指明了大体的方向。但我们只能依靠这种自发的聚集,一旦我们最终再也观察不到它们,我们就不得不依靠我们自己的推测而摸索前进。
另外一个明显的困难是、在分析症候群的材料时,我们很快就会发觉,可以将任何一个人格症侯群随心所欲地分为十几个,一百个,一千个,一万个主要的群体,一切都取决于我们想要多高的概括度。我们怀疑,分类的一般尝试只不过是原子论,连续论(connectionistic)观点的另外一种反映。自然,运用原子论的工具来处理相互依赖的资料并不能对我们有多大帮助。通常的分类如果不是各个部分,独立项目的分离,那又是什么呢?如果我们的资料之间没有本质上的不同和分离,我们又该怎样分类呢?也许我们应该抛弃原子论的分类,寻找某种整体论的分类原则,正如我们发现必须抛弃分解分析,接受整体分析一样。我们提供下面的类比,以便指明一个方向,我们很可能必须沿着这一方向来寻找这样的整体分类方法。
放大倍数
这一说法是一个来源于显微镜工作方式的物理学类比。在观察承载着组织结构的玻璃片时,人们将玻璃片拿起,对着光线用肉眼观察,以便将全景尽收眼底;这样,得以了解的是整体特征,总的结构,全部的构造和所有的相互关系。将这一全景清晰地印入脑海,然后我们再来以低放大倍数(比如十倍)观察这个整体的一部。我们现在开始研究一个细节,但却不是为了它孤立的本身,而是牢记它同整体的关系。然后我们就用一个放大倍数更高的物镜(比如五十倍)来进一步更为细致地研究这一整体内的视域。通过在仪器的实际限度之内,逐步提高放大倍数,便可以更进一步、更为细致地分析整体的各个细节。①
我们也可以把这些材料设想成不是以分离和独立部分的直线系列的形式进行分类,这一系列可以按任何顺序重新排列,而是或许象叠放着的盒子一样“被包含在内”。如果我们将整个安全感症候群称为盒子,那么十四个亚症候群便是其中包含着的十四个盒子。在这十四个小盒子中,每一个都还包含着另外的盒子——也许一个包含者四个,另一个包含着十个,再有一个包含着六个,等等。
将这些例子转换成症候群研究的术语,我们可以取安全感症候群,将它作为一个整体,即在l号放大倍数上进行检验。说得具体一点,这意味着将整个症候群的心理风味或意义或宗旨作为一个统一体来研究。然后,我们就可以从安全感症候群的十四个亚症候群中提取一个,在按我们的说法是2号放大倍数上进行研究。这样,这一亚症候群就会被当作一个个别的整体,在它同其它十三个亚症侯群的相互依赖关系中进行研究,但却总是被理解为整个安全感症候群的一个整体性部分。我们可以举一个例子,即屈服于强权这一亚症候群在缺乏安全感者身上的表现。一般缺乏安全感的人需要强权,但这一需要却有许多种表现方式和许多种表现形式,例如过分的野心,过分的敢作敢为,占有欲,对金钱的贪婪,过分的竞争性,易于产生偏见和仇恨等等;或是上述形式的明显对立面,例如卑躬屈膝,拍马屁,性受虐狂倾向等等。但这些特征本身也同样明显地过于笼统,可以被进一步分析和分类。对于其中任何一个的研究都必须在3号放大倍数上进行。我们或许可以选择歧视性的需要或倾向,其中种族歧视便是一个极好的例子。如果我们以正确的方法研究它,就不能就其本身,将其孤立地研究。如果我们说研究的是歧视的倾向,即需要强权的亚症候群,而需要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