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三镇震悸;武汉国民政府的领袖人物料定空城难守;携带家眷和细软;纷纷逃亡。危难时刻;叶挺赶到七十二团;找到团长许继慎、副团长廖运铎:时间很紧迫;你们团为先头部队;立即紧急集合;投入战斗;一定要守住纸坊一线;等待增援部队上来!
请师长放心;七十二团保证人在阵地在!许继慎立下军令状。
七十二团奔赴前线;发动逆袭;将叛军驱出纸坊镇;并占领纸坊车站。叛军毕竟人数占优;侦知正面只有许继慎一个团后;集中三倍兵力进行反扑。双方激战一夜;第二天拂晓;叛军在巷战中步步推进;突破多处防线;七十二团团部遭到合围;形势岌岌可危。
同志们;现在已处在生死关头!退也是死;进也是死;与敌死拼;还能杀出一条生路!大家跟我上!许继慎手执团旗;率领所有的预备部队机关枪连、特务连、步兵连和团部工作人员、勤杂人员迎着叛军攻击方向冲去。在火红的团旗引导下;数百名战士像一股奔涌咆哮的洪流;杀入敌阵。
攻击与逆袭;包围与破围;两股人流撞在一起;发出震耳欲聋的厮杀声。锋线上不断有人倒下;又不断有人填上;七十二团官兵抱着必死的决心;踏着血迹和尸体冲锋;所有的人;包括死去的烈士;都是面向敌人。在战斗中;许继慎始终冲在最前头。
狭路相逢勇者胜。面对不计生死的勇士;叛军胆怯了;开始动摇;出现溃退的迹象。许继慎当机立断;命令号兵吹响冲锋号;带领官兵发起全线追击;叛军阻击部队凭借预设阵地企图以密集火力掩护溃兵撤退。许继慎在追击中两处负伤;左右胁各中一弹;鲜血将军衣染透;成了一个血人;但他仍然坚守岗位;指挥作战。
就这样;他用一个团的兵力打败了夏斗寅一个师的进攻;再次上演了以少胜多的奇迹。他像一颗冉冉升空的将星;以惊人的速度、眩目的光芒和不可抑制的活力登上军事舞台。他的同志和敌人都相信许继慎今后的军事生涯将更加辉煌。
在销声匿迹三年后;许继慎突然崛起于大别山之巅。他将三支各自为战的小股红军煅造为一支铁师劲旅;为红四方面军奠定了最初的基础。他和徐向前默契配合;在一年的时间内;指挥二千余人消灭一万五千余人的正规军;创造小蛇吞大象的军事神话;部队也扩大七倍以上。
出人意料的是;在创造最初的奇迹后;许继慎仿佛从世界上蒸发了。在长达三年的时间内;他无声无息。
1927年8月;他的部队参加了南昌起义;但是;在主官序列表上;没有他的名字。
1927年12月;他的老上司叶挺组织了广州起义;也不见他的踪影。
1928年到1930年;他的恩师周恩来在上海指挥中央特科;麾下聚集了一批黄埔师生;里面也没有许继慎。
反常的寂静;引来许多猜度。有人说;他赋闲了;心灰意冷了;退出了国共争斗的是非圈。
从表面上看;许继慎寓居上海;的确过上了闲云野鹤般的隐居生活。他经常访朋问友;与安徽籍留居沪上的社会名流来往密切。由于仰慕他的才能;国民党派人拉拢他;邓演达的第三党争取他;他都婉言谢绝;摆出一副置身事外的姿态。
对于他的这种处事态度;党内有些同志不理解;指责他交游过广;敌我不分;还提出要对这种背景复杂的人保持警惕。
其实;许继慎是个性情直率的人;平生最讨厌虚伪、奸诈;不习惯绵里藏针的外交辞令;他渴望生活在金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军旅之中。可是;人生中有许多事情;不由自己作主;因此也就生出了许多抱憾和无奈:
南昌起义前;许继慎虽然重伤未愈;仍然追随部队来到南昌。前委为保存干部;作出凡受伤人员一律撤离南昌的决定;许继慎只好转赴上海养伤。两个多月后;他又接到叶挺令其火速归队的急电;立即乘船去汕头;希望能赶上南下潮汕的起义军。船到汕头时;该地已被粤军攻陷;无法登岸;只好暂栖香港。后来;他又听说叶挺在香港指挥广州起义;于是在港九各处寻找线索;希望能与老上司取得联系;结果还是劳而无功。辗转半载;许继慎只得回到上海;向中央军委报到;然后按照组织的指示;在政治上采取灰色立场;以个人交友的方式;利用乡土关系进行统战工作。这种工作性质与方式后来给许继慎招致杀身之祸。这是后话。
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最了解许继慎心思的莫过于周恩来。他一直在为自己青睐的战将选择用武之地。1930年春节刚过;他就把许继慎找去;笑吟吟地说:中央军委决定任命你为红一军军长;前往鄂豫皖边区指挥作战。
我等的就是这一天!许继慎喜出望外。
你的担子很重。周恩来扳着指头;列举了一系列困难:
以大别山为依托的鄂豫皖边境地区;创建了三小块根据地和三支小股红军;他们都处于各自为战的状态;缺乏统一指挥;自身发展较慢;这与他们处于中原腹心的战略地位很不相称;要尽快改变这种局面;
目前影响三支红军统一的最大障碍是地方保守观念;这些主要出身于农民的士兵具有强烈的排外心理;把土生土长的子弟兵称为自己的部队;把其他红色区域的部队称为外来的部队;拒绝与友邻部队合作;
三支红军部队之中;豫东南红三十二师战斗力虽强;但政治上比较薄弱;多次发生抵制党的组织领导;驱逐甚至枪杀上级派来的党代表事件;
……
在介绍情况后;周恩来对边区的发展方向、党的建设、红军改编、战略战术、组织领导等重大问题一一作了指示;鼓励他尽快完成统编红一军的艰巨任务。
中央军委的同志摆酒为许继慎饯行。席间有位同志关切问道:你的家乡不是在皖西根据地吗?这次可以见到亲人了!
早已家破人亡;到哪里找亲人!许继慎苦笑一声。他的弟弟许希孟组织农民暴动被捕;在皖西独山镇被国民党砍头示众;他的老母亲遭到地主保安团的迫害;背井离乡;至今下落不明;他的家乡六安正处在苏区与白区的交接地带;不断遭受清剿部队拉锯式扫荡;十室九空。想到家乡人民的苦难;他悲愤地说:此去大别山;我必为党、为革命、为死难受害的人民;同蒋介石、国民党决一死战;不获成功;决不生还!
仲春四月;正是大别山的杜鹃含苞怒放的季节。烂漫的山花铺满群山;给苏区带来一抹嫣红、一缕喜庆。许继慎一行风尘仆仆地来到湖北黄安;在七里坪召开根据地党和红军干部会议;宣布中共中央关于统一鄂豫皖根据地和红军的决定;成立以郭述申为书记的特委和以许继慎、徐向前为正副军长的红一军军部。红一军统辖三个师共计二千一百余人。
这是根据地军民盼望已久的日子。早在1927年11月;黄麻暴动胜利后;当地领导人就提出从西到东逐段割据大别山脉的计划。第二年;中央巡视员曹壮父在听取鄂豫边特委意见后;向中央再次提出学江西井冈山的办法、创造大别山工农武装割据局面的建议。上述建议虽然被上级否决;但执著的大别山人民并未停止尝试;他们在黄麻暴动的基础上;创建了鄂豫边根据地和红三十一师;首先在大别山西端打出了苏维埃的旗帜;接着在商南民团暴动的基础上;创建了豫东南根据地和红三十二师;点燃大别山中段的烽火;最后又发动六(安)霍(山)起义;创建皖西根据地和红三十三师;大别山东段也响彻了土地革命的风雷。至此;一个纵贯大别山脉的战略根据地已经隐约可见;它就像一个躁动于母腹之中的巨婴;急需催产、接生和成长。
许继慎的到来;引起军民的极大兴奋。他们急切地盼望许继慎能顺利地捏合三个山头的武装力量;同时也担忧这个困扰边区几年的难题会再次压垮新来的领导人。
许继慎十分幸运;他在这里遇到了老同学徐向前。
这是一对闻名不知面的老同学。他们都在上海报考黄埔军校;都在黄埔第一期学习;都参加过东征战役;由于分编在不同的连队;两人并不认识。对于在军校和北伐中名声大噪的许继慎;徐向前十分尊重。特殊的黄埔情结和共同的抱负;把他们这两个素未谋面的老同学变成了一对配合默契的搭档。
红一军军部成立后;前委决定分头行动。许继慎率军部去商南、皖西传达中央关于整编工作的指示;徐向前则带领由红三十一师改编的红一师向京汉线出击。
在出发的那天早晨;徐向前踏着露水来为军长送行;在他身后跟着五十名装备精良的彪形大汉。这是红一师最精锐的师部手枪队;徐向前最钟爱的尖刀部队。
许继慎诧异地指着手枪队;问道这是……?
东去商南;要经过灰白区和白区;沿途会有民团和敌军袭扰;红三十二师情况十分复杂;过去发生过杀自己人的事件;我看军部都是文职人员;带点精干武装;以防万一。徐向前解释道。
平淡的语言之中蕴藏着关心和细致。许继慎和政委曹大骏都十分感动。
东行非常顺利。许继慎利用他在家乡的巨大的威望;经过细致、周到的说服工作;先后在南溪和金家寨将红三十二师和红三十三师改编为红二师和红三师;接着;又根据实际情况组建了一个独立旅和两个归地方领导的独立师。随后;他率领红二、三师向六霍地区进攻;首战流波潼;次战麻埠;三战霍山城;四战英山;连战连捷;特别是英山之战歼敌一个整旅;这是鄂豫皖红军从未有过的空前大捷。过去;红军从来没有攻击过整团的国民党正规军;更不用说成建制地消灭成旅的敌军。
在奇迹的宝匣打开之后;一个又一个的令人振奋的胜利接踵而至。
8月中旬;徐向前带领红一师遭到国民党戴民权师的追击;双方在黄安西北四姑墩一带展开激战;红一师顶住敌人猛攻后发起反击;正在拉锯较劲时;突然在敌军后面涌出两支红军部队;形成夹击之势。这一变化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很快;红一师战士清醒过来;纵声欢呼:许军长回来了!许军长带着部队回来了!
其实;许继慎根据侦察员的情报;早已获悉四姑墩的战场形势。为了取得更大的战果;他匠心巧运;没有正面增援兵力吃紧的红一师;而是挥兵迂回至敌阵后侧;形成夹击之势;一举夺取战场的主动权。两人指挥部队前后用劲;一夹一挤;就轻轻松松地击溃敌军两个旅。
四姑墩之战还有一个特殊之处;就是过去存着严重隔膜的三支红军第一次实现了协同作战。
消息传开;军中士气高涨。战士们俏皮地说:军中又来了许神仙;什么敌人都不怕了!在此之前;徐向前由于善打游击被指战员誉为徐神仙。
许继慎、徐向前都是追求一流成绩的人。他们仅仅用了不到三个月的时间;不仅组建了统一的红一军;还使红军部队在战略战术上出现了质的飞跃。徐向前有一段精彩的语言总结了许继慎给部队带来的变化:
从六月到八月;红一军三个师分东西两线出击;连战皆捷;先后共歼敌七千余人。自身兵力扩展到五千余人;增加了一倍以上。特别重要的是;红军的战术有了新的发展。可以说;开始了从小规模的游击战向较大规模运动战的过渡。过去只能跑圈子;伏击、袭击小股敌人;消灭国民党正规军的个把排和连;现在不同了;能主动调动大股敌军;在运动中整团整团地歼灭。过去只能攻打小的民团据点;缴获也少;现在不同了;能打下县城和重镇;缴获大批枪弹和轻重机枪、迫击炮;武装自己。战术多样;机动灵活:英山战斗;攻占据点与打援相结合;杨平口战斗;诱敌伏击;花园战斗;远距离奔袭;四姑墩战斗;诱敌深入;迂回包围。战斗中;并能注意开展政治攻势;战场喊话;瓦解敌军。总之;部队战术思想有了新的提高;战斗力大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