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拥溃骸ú辉ā0拗辽畹牧治涫σ廊怀宀黄啤ㄊЫ谑麓蟆ǖ睦穹ㄨ滂簦蟛抛邮┠外忠残砣衔挥胁皇д辏攀喜庞斜涣治涫Π淖矢瘛!
古代文人中,我独爱雪芹,很重要的原因是他具有现代人道主义的关怀,能以平等的眼光去看待女人,去歌咏她们的爱与忧愁。大概是因为他是汉军旗的人,和纳兰性德一样,未被汉族那些陈腐的东西过多污染,保留着一份真纯。
施耐庵写爱情笔拙或者是不屑,而写起偷情来,那样津津有味,疏密得当。
《水浒》中写偷情的有:西门庆和潘金莲;潘巧云和裴如海的偷情;白秀英和郓城知县的偷情;卢俊义老婆与管家李固的偷情;阎婆惜和张文远的偷情;李巧奴和张旺的偷情;四柳村太公的女儿与邻村王小二的偷情;王庆和童贯侄女娇秀的偷情;当然,还有大宋第一人和大宋第一〃二奶〃李师师的偷情。
这么多的偷情,施耐庵写出来,让人读了却没有重复、拖沓之感,每一次偷情写出来别有面目,施氏才气真如汩汩泉水。只是在他的眼里,偷情都是罪不可赦的大恶。
潘金莲和西门庆的通*发展过程,不仅是一部《水浒》中写偷情最精彩的,即使放在中国所有写偷情的文学作品中比,都可以排在前几位。西门庆向潘金莲套磁那番功夫,金圣叹评价为:〃妙于叠,妙于换,妙于热,妙于冷,妙于宽,妙于紧,妙于琐碎,妙于影借,妙于忽迎,妙于忽闪,妙于有波桀,妙于无意思,真是一篇锦凑文字。〃〃真所谓其才如海,笔墨之气,潮起潮落者也。〃西门庆与潘金莲、王婆用计鸩杀了武大郎,显然是刑事犯罪,当依律处置。可在谋害大郎之前,两人的*情,却属于道德调整范畴,而非罪行。潘金莲对武大郎的忠贞义务,是外部的礼法强加的,而非潘氏自愿。潘金莲在做使女的时候,因为反抗主人的纠缠而被记恨,白送给〃身材短矮,人物猥琐,不会风流〃的武大郎,可见潘金莲原来并非是人尽可夫,见钱眼开的人。武大郎既不能满足潘金莲的感情需要,亦不能满足其性欲需要。〃好一块羊肉,倒落在狗口里!〃让癞蛤蟆吃上天鹅肉,施耐庵就感觉很爽,心态何至如此?
西方文学中,作者对爱情得不到满足的红杏出墙行为,往往抱以一种同情的理解,即使有〃错〃,但无〃罪〃,如查太莱夫人和安娜卡列尼娜。西方的文明里,更重视人性。而在潘金莲挑逗武松时,从武松的眼里以及耐庵的笔下,已经是〃大大的罪孽〃。潘金莲想:〃大虫也吃他打倒了,他必然好气力。〃男人健壮在女人眼中自然是优点,这是最质朴的审美观。当潘金莲的挑逗变得赤裸裸时,武松的反应过于剧烈,简直将潘金莲的皮剥了,让人家的自尊荡然无存。〃嫂嫂,休要恁地不识羞耻!〃〃武二是个顶天立地、噙齿戴发男子汉,不是那等败坏风俗、没人伦的猪狗,休要这般不识廉耻。倘有些风吹草动,武二眼里认得嫂嫂,拳头却不认得嫂嫂!〃武二不为美色所惑,不怀人伦固然是条真汉子。可潘金莲喜欢他,也不是什么罪过呀。嫂嫂喜欢英俊潇洒的小叔子,难道就十恶不赦了,让武松如此辱骂他,其实武松大可不必出粗口,你悄悄地走了,不再理她,彼此不伤面子不就得了?爱之深便会恨之切。潘金莲幽怨地说了句〃好不识人敬重!〃女人的那颗脆弱的心,谁人能理解?
即使受到了武二如此的辱骂,当武二即将押送礼物上京时,前来向哥嫂告别,潘金莲对武二爱情的幻想还未破灭:〃莫不是这厮思量我了?却又回来?那厮一定强不过,我且慢慢地相问他。〃可武松当着武大,如此警告了潘金莲。这就有多管闲事的嫌疑了,你拒绝诱惑是你自己的权利,可嫂子是否守妇道,小叔子凭什么替哥哥来教训嫂子?你哥哥也是个有着完全民事能力的成年人,夫妻之间的种种事情,第三者没有置喙的资格。
被爱伤透了心的潘金莲在武松那里碰了一鼻子灰后,西门庆出来了,一个既能给她生理慰籍,又能给其心理慰籍的大官人出来了。而且西门庆并不是像张员外那样,利用权势强迫潘金莲。他是个泡妹妹的天生高手,潘安的貌,驴儿大的行货,似邓通有钱,绵里针忍耐的性格,闲工夫这五样他都具备,而且〃捱光〃计十个阶段,钱使到九分九,都有前功尽弃的可能,但西门庆不害怕这种〃投资风险〃。碰上如此的人物,别说是潘金莲,我看是林黛玉也抵挡不住爱情的攻势。你看西门庆泡潘氏的那份温柔体贴、那份善解人意。当潘金莲埋怨自己嫁错了丈夫:〃他是无用之人,官人休要笑话。〃可西门庆是这样回答的:〃娘子差矣。古人道:'柔软是立身之本,刚强是惹祸之胎。'似娘子的大郎所为良善时,'万丈水无涓滴漏'。〃他决不是跟着贬大郎而是夸奖大郎,如此理解和尊重女人,武二等哪能及其万一?当西门庆说到自己的亡妻时,充满了敬佩感激之情:〃小人先妻,是微末出身,却倒百灵百俐,是件都替得小人,如今不幸他殁了已得三年,家里的事,都七颠八倒。为何小人只是走出来?在家里时,便要怄气!〃然后再提到自己已养的几个〃二奶〃张惜惜和李娇娇,没有一个及得上潘金莲。如此既说明自己不是滥情之人,博得了潘金莲的尊重,又满足了小妇人的虚荣心。那么,两人感情发展到恩情似漆,心意如胶的程度自是水到渠成。
当武大从郓哥那里得知妻子和西门庆的*情以后,这位老实巴交的善良男人内心一定是非常的痛苦,他意外地得到了这样一个美女,自己起早贪黑地做小买卖,供养妻子。但是感情是勉强不来的,男女是否般配不仅仅是外貌,更重要的是内心感觉,潘金莲不爱自己,企图*自己对潘的小心爱护,感化潘金莲是难以生效的。
这时套用现在的话,武大、潘金莲的婚姻出现了极大的危机。如何解决这一危机,现在的夫妇先可以协议离婚,协议不成就上法院,法院根据双方的过错判定财产的归属。然而那时候是大宋,女人没有主张自己婚姻的权利,要想解除婚姻,只有被动地等待丈夫写休书。而这时武大的合理选择是什么呢?显然他想维护自己的婚姻,那么是私下劝潘金莲回头,或者是等弟弟武二回来后商量,都不失为理性的选择。如果找武松商量,武松也许会利用自己都头的地位和西门庆交涉,但以武松的性格,也许会劝哥哥休掉这个败坏家风的嫂子。那样就不会出现命案了,武松、西门庆、潘金莲、武大等人的命运将完全是两个样子。可是武大采用了那时候大多数男人的办法捉*,这是一时激愤极容易采取的传统方法,可惜这个懦弱、善良的男人碰到了清河县有钱有势的西门大官人。他被西门踢伤了,武大如果有他弟弟十分之一的机敏,也会忍气吞声等待弟弟回来再做打算,然而他的善良他对潘金莲的爱,遭来了杀身之祸。他一半是威胁一半是善意地提醒:〃我的兄弟武二,你须知他性格,倘若早晚归来,他肯干休?若你肯可怜我,早早服侍我好了,他归来是,我都不提。〃家有利器不可轻易示人,这不是提醒潘金莲等人吗?最后在王婆的策划下,潘、西门毒死了武大。
近读《水浒》话宋江
最近,随着电视连续剧《水浒传》的重播,我对小说中那位没有血性、卑恭屈膝,且颇有将帅之才的郓城小吏黑三郎宋江,不知不觉地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有时看电视,有时读小说,并不停地思索着:虽然宋江是被逼上梁山的,但既然他时时刻刻、口口声声地说“兄弟们的情义为重”,为什么一心为求得皇帝老儿的招安,竟无视众兄弟的仇怨(如置林教头的深仇大恨及生命不顾,放走*佞高俅;不顾众多兄弟的反对,杀友求全;为招安多次忍气吞声,奴颜媚骨,甚至不惜巴结*佞、*女等)?如此,岂不违背梁山“聚义”——“替天行道;死生相托;患难相扶……”的宗旨?即使他采取“高压”政策;众兄弟也不会全部折服;为何没有另谋他路之徒?带着百思不得其解的淤结,我开始搜求有关宋江的史料,欲对这一矛盾的统一体作全面阐释。
小说与历史毕竟不同。宋江起义的故事得以广为流传,也许应该得益于文人“忠君”思想的庇护。而历史上的宋江,无论是性格,还是结局,都与小说迥然不同。
历史对宋江的身世有不同的记载,一说“宋江,生卒年不詳,宋鄆城人。徽宗時為盜,侯蒙知亳州,上疏請招撫之,未成而侯蒙先卒。後張叔夜擒其副魁,江乃降。”一说“淮南盗宋江等犯淮阳军,遣将讨捕,又犯京东、河北,入楚、海州界,命知州张叔夜招降之。” (《宋史·徽宗本纪》)然而,不管是此宋江还是彼宋江,看来历史上是确有其人的,并且他领导的义军起初聚义梁山,后以流动作战为主,没有固定的地点。(据《东都事略·侯蒙传》载:“江以三十六人横行河朔,京东官军数万无敢抗者。”《宋史·张叔夜传》:“宋江起河朔,转略十郡,官军莫敢婴其锋。声言将至,叔夜使间者觇所向,贼径趋海濒,劫鉅舟十余,载掳获。于是募死士得千人,投伏近城,而出轻兵距海诱之战,先匿壮卒海旁,伺兵合,举火焚其舟,贼闻之皆无斗志,伏兵乘之,擒其副贼,江乃降。”此外,李埴的《十朝纲要》,宋代陈均《九朝编年备要》和徐梦莘的《三朝北盟会编》,也都有类似的记载。)
正所谓“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在施耐庵的笔下,宋江起初是一个仗义疏财、施恩举孝、重友轻法的江湖侠士,虽身为卑微小吏却胸怀大志,因误杀婆惜,酒后失言,终至报国无门,无奈被逼上梁山。即使在上梁山之前,他都无时不在梦想着皇帝老儿能够赦免他的罪行。逼上梁山之后,他千方百计地采取屈迎朝臣,买通*女的方式,接受皇帝招安,充当了大宋皇室的走卒,最终走上自我毁灭的道路。
按鲁迅《中国小说史略》曾引元人陈泰《所安遗集·补遗》中《江南曲序》,云:“余童迫时,闻长老言宋江事”,“宋之为人,勇悍狂狭”。可能当时正是因为宋江“勇悍狂狭”,才出现了《张叔夜传》中所说得“宋江起河朔,转略十郡,官军莫敢婴其锋。”的局面。固此,侯蒙才上书皇帝老儿: “……宋江寇京东,蒙上书言:‘江以三十六人横行齐、魏,官军数万无敢抗者,其才必过人。今青溪盗起,不若赦江,使讨方腊以自赎。’” (《侯蒙传》)。 《宋史》卷《侯蒙传》和《东都事略·侯蒙传》中也说:“侯蒙字元功,密州高密人;……罢(中书侍郎)知亳(音bó博)州,旋加资政殿学士。宋江寇京东,蒙上书言:‘江以三十六人横行齐、魏(《东都事略》作“横行河朔”),京东官军数万无敢抗者,其才必过人。今清(青)溪盗起,不若赦江,使讨方腊以自赎。’帝曰:‘蒙居外,不忘君,忠也。’命知东平府,未赴而卒。年六十八。”)”据此而知; 侯蒙虽然曾上书皇帝,招抚宋江,但只得到皇帝老儿夸奖他在外不忘朝庭,忠心可嘉的奖励,并未做招抚宋江之事。事实上,即使宋徽宗派他去做招抚之事,一方面是他还没到任就有可能死了(到底已经是六十八岁的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