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话中国人-第1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六)我们分手是因为:有缘无分

  缘分是佛教概念,很深奥,是因果肄的一种。现在拿来说爱情,其实意思很浅薄,就是说在千人万人中怎么就遇见了一个你。相遇相知相爱,太不容易了;可惜,太多不可抗拒的因素让我们不得不分离,这是宿命的结局,这不是我们的错,这是命运的错。

  看似现代人说道理,其实和古代人排生辰八字没什么区别。爱得痛苦,爱得不顺利,不反思自己的原因,倒去推咎于命运,说缘分不可捉摸,这就像小孩子被绊倒了,不说自己不当心,却去打凳子,骂它挡道。

  现代社会,爱情婚姻自主,有法律保护。除了恶病恶灾等极少见的情况,一般来说爱情婚姻的失败都跟双方自身的人格原因有关。如果是性格、生活习惯合不来,在不可改变的情况下,理性地分手也是个办法;如果是缺乏成熟的心灵,缺乏爱的艺术,那就要赶快弥补,不好的爱情都是有原因的,找出真正的原因才是正道,而不是怨天尤人,推说命运和缘分。

  (七)找一个爱你的人,忘了你爱的人

  在这句话里,爱你的人和你爱的人肯定不是一个人。“情愿找爱你的人”,倒是挺讲究实惠的,只接受,不付出。只是没听说过分裂生活的人会得到幸福。而且,爱情好像还不完全是做生意,盈利大于成本,就赚了。恰恰相反,爱情就本身而言,爱人比被人爱更值得祝福。心理学家弗洛姆在他的名著《爱的艺术》中说:“好的爱情首先是‘给’而不是‘得’,因为‘给’比‘得’更加快乐,‘给’并不是牺牲,而是表示了‘富裕’和‘活力’。”就好比一个穷人之所以可悲,不仅因为他穷,还因为他被剥夺了“给”的能力。

  只爱而不被爱的确是够悲伤的,但是你把这种悲伤同样去放到那个爱你的人身上,是不是太自私,太残忍了吗?在大学里的时候,有些学生自己的自行车被偷了,就去偷一辆别人的车来补偿,结果被偷的人就更多了。真是悲伤的“多米诺”,因为第一个倒下了,所有的都倒下了。

  爱无能是现代社会的流行病,如果你能真心爱上一个人,真实地在为爱受苦,那么,恭喜你,你的身心是健全的,你的痛苦还不是满世界无人可爱的绝望。被不被爱是无法强求的,但首先,拥有爱的能力就是值得祝福的。

  (八)第三者格言:让爱做主

  “没有爱情的婚姻是不道德的婚姻”,对,马克思是说过这句话。但是,他直接针对的是那些父母包办,或者建立在金钱、地位基础上的婚姻。现代第三者们却有了新的理解和阐发:你们的婚姻已经没有爱了,而我跟你丈夫之间有爱,所以,黄脸婆应该识相点,早点让开。

  如果这句话换成:“让性做主”,倒还坦率得有些可爱。的确,有一调查表明,近来国内因为第三者插足而引起的离婚案占总数的80%,可同时有另一个数据:与第三者结婚后这种婚姻的离婚率也同样是80%。别把性的新鲜刺激当成了爱。

  (九)自古多情多烦恼,不如只爱一点点

  因为鱼骨刺了喉,所以只吃没有什么刺的鱼了;因为上次登庐山摔了腿,所以以后比北京香山高的都不去了。平时,要是有这样的事情,肯定要引来一阵嗤笑。可是,偏偏在爱情上,同样的荒谬行为却赢来一片喝彩,被奉成“新格言”。

  爱情之丰富正如人生之丰富;欢笑眼泪都是付出也都是收获。爱情多烦恼,烦恼却也和欣悦一样是生命的激荡。爱是生命最大的冲动,爱的能量是生命力的象征,苍白的爱只能说明一个脆弱的生命。痛苦与快乐从来就相辅相成。昨天相处的快乐带来今天离别的感伤,今天离别的愁苦却又预示着明天重聚的狂喜。“疾风而后知劲草”,只有生命力充沛的人才能经受住爱情的“折磨”而越挫越勇,也才能充分享受到爱的欢乐。

  在我们学走路的时候,父母在我们跌倒的时候总说:别怕,站起来再走。今天,我们可以行走四方,为什么不对爱说一声:别怕,再来一次。 
 


 
第30节 中国最伤感的人
 
  中国最伤感的人:30岁还未出嫁的女人

  有不少这样的人,她们可以说都是女孩,因为还没有结婚。但是,很多人潜意识里不这样想,况且,她们也没有足够的底气说自己就是一个女孩。

  她们未必缺乏美貌,至少曾经有过美貌,但是,在过去的日月中,都因为婚姻谈判没有最终达成协议,到了今天这个地步,可以成为谈判筹码的已经丧失,现在要面临接受一个可能是自己过去不屑一顾的婚姻协议,怎么会不伤感?

  可是偏偏是最难达成婚姻协议的日子,却是她们最想出嫁的日子,以前因为有男孩纠缠而感到烦恼,现在烦恼依旧,却是为没有男孩子来纠缠。

  女人不容易接受已经老了的事实。一个40多岁的男人,倘若有钱,一定是最为得意者。这个年龄就是配上20岁左右的靓女,也不会有人觉得有什么不合适。本来这样的男人是留给30岁的女人的,不幸的是30岁的女人会发现,比她们年轻的女孩子已经开始抢她们的饭碗了。

  她们怎么可能和比她们年轻的女孩子竞争呢?她们已没有了青春活力,她们已红颜褪尽。再有一个让她们伤感的理由是,她们中的大多数,都是在男人的宠爱中长大的,现在却如一个刚刚下台的权贵。等她们把心态调理好之后,却发现,身边的男人又少了一圈。 
 


 
第31节 中国女人喝酒
 
  中国女人喝酒:像是一道风景

  按照以前的想法,大多平常女人是不可以饮酒的,逢年过节助兴来一杯,倒也是无伤大雅。可如今女权运动盛兴,社交场合里,男士们还会殷勤上前为女士们点一根烟呢,何况又是区区一杯酒水呢,于是女人与酒的关系,眼看着就慢慢密切起来。

  其实女人饮酒是风景,就和女人抽烟一般,因为有那么一点不同寻常,就更加吸引人们的眼光。试想想,素手中持着一支高脚杯,浅斟慢饮,金黄的阳光或灯光透过酒液射出来,慢慢地晃动,就象那丽人眸子里的一泓醉意,这方叫作酒不醉人人自醉。

  当然,主人公必须是优雅美丽大方的,才能符合看客们的心意,就如看看惯了奥黛丽赫本那持着长长烟管巧笑倩兮的样子,对于工厂里有着纷乱头发的四十多岁女工焦黄手指上的廉价烟,必然是不屑的。

  酒也如是,设想中那种女子必然有着波浪长发与风情万种的唇,声线是沙哑的那种,穿了黑色的低胸裙子慢慢地踱过来,找相熟的待者要一杯龙舌兰——可一定不能是家庭妇女,红肿的手,发胖的躯体,因为离婚而自暴自弃,时不时抱着威士忌,诉之失意以杜康。

  曾经有朋友——当然是男的,无限艳羡地对我说:我看过一篇文章,说一个白领女子,下了班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脱了高跟鞋,到对海的阳台上,坐在藤椅中,缓缓地饮着威士忌看落日,这真是如何一幅画一般的情景,试想,有这种趣致的女子是多么的不平凡。

  至今我还记得他那带着点惆怅的口气,其实我认为,也未见得她有如何的品味,或许仅仅是一种生活习惯,她也许是必需下班挤公车回家那种人,但在这里,因为有那么一点仿佛有文化的酒,非小市民的气质就折射了出来。

  酒与女人本来就密不可分,电视中的酒类广告,很少是不出现美女的,特别是红酒,女人们不穿夜礼服出场简直就是大逆不道。其它的,特别具有诱惑力的美女也是倒处可见。但毕竟在现实生活中,这种配酒的美女是不多见的,所以男人们爱约了女人出来喝酒,却并不吃饭,只是试图从她们不经意的动作中,捕获一点记忆中美女与酒的风韵。

  现在年轻女子们饮酒,通常便是在酒吧里,科罗娜、太阳啤、可乐JAZZ、各种调酒、红酒,稍淡一点,适合女子们不急不躁的性格。但,我常常在酒吧昏暗的灯光里,看那些美女们用各种姿态饮酒的样子,然后记起一位男人的话:要成为我老婆的女孩子,我是从来不让她喝酒的。 
 


 
第32节 中国外省人眼中的北京
 
  中国外省人眼中的北京: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

  外省人心目中的北京,有时是巴黎,有时是纽约。它有类似于大歌剧院的包厢式音乐厅,有贵妇人主持的上流社会的沙龙,甚至还有流浪艺术家的画廊(譬如圆明园的画家村),这曾经是巴黎的专利。所以我们可以肯定,北京有浪漫主义。北京又是现实的,皇帝时就有的四合院与胡同不断地拆迁,以营建蝴蝶状立交桥和灯火通明的摩天大楼,远远望去,这简直像积木堆砌的王国。玩偶之家的主要成员包括金融家、个体商贩、世袭贵族以及各种各样的明星人物。舞台已经延伸到车站,电话亭就在十里长街上,这都使人嗅闻到纽约的气息,权力与金钱相混合的气息,有点儿陌生,有点儿熟悉。

  在北京的外省人主要指两种,一种是从来没到过北京的边远地区的居民,他们主要通过电视、报纸、中央文件、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甚至羽毛般的谣言,来想象北京的。另一种是来北京出公差或自费旅游的,包括基层干部、供销员、群众代表乃至度假的观光客,他们手持地图走下火车,在高楼广厦之间稍一走神就迷路了,于是重新向擦肩而过的行人打听方向,北京在他们眼中是一张放大的地图,是藏龙卧虎的名胜古迹,甚至连故宫有几个门都没搞清楚,他们就打道回府,向邻居吹嘘沿途的见闻,他们对北京的印象不过是一篇蜻蜓点水的游记。

  还有第三种外省人。他们是一些背井离乡来北京寻求生存空间的外省人,他们的血型、姓名、学历不是北京给予的,但他们的梦在北京,他们将北京视若角斗场,视若第二故乡。他们两袖清风地走在长安街上,向这座高耸入云的城市索取职业,索取成功与辉煌,他们是祖国版图上的候鸟,以梦想家的陶醉吹着新移民主义的乡村口哨。他们还不了解北京,但需要了解北京,因为他们热爱北京——这份宗教式的热爱甚至会使本地人自叹不如。他们的童贞属于外省,但他们的青春却是献给北京的。所以他们对北京的感情是特殊的,他们拥抱这座城市的姿态也是与众不同的。北京这个地名,是他们验证自身价值,验证光荣与梦想的一张试纸,不来这儿他们找不到自己。他们以朴素唯物主义的态度来认识北京,就像通过一枚枚硬币的递增来积累财富,通过一枚枚硬币的总和来考证金钱这个概念考证资本论。在他们眼中,北京不是巴黎不是纽约,不是天堂,更不是地狱,北京就是北京。生活不允许他们产生任何错觉,因为北京正像莫斯科不相信眼泪。

  从刚走出北京火车站的那一天起,他们便以北京人自居,他们不得不以主人自居,因为他们使用的是单程车票,他们甚至连铺盖卷儿都从家乡带来了,他们准备把一生作为赌注投掷在这座轮盘城市。这是他们一生中的诺曼底。在登陆之前,他们就已破釜沉舟。纵然在本地居民眼中,这一张张充满梦幻的新面孔不过是固执的外省人。他们租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