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个80生人几年来的思考-第10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据蓝田股份2000年年报显示,公司业务收入的98%来自农副水产品收入和饮料收入。农副水产品主要指的是桂鱼、鲤鱼、草鱼等淡水鱼类,和中华鳖、青虾以及莲子、莲藕、菱角、茭白、莼菜等水生植物。饮料则是出现在各个广告媒体上的野莲汁、野藕汁、蓝田矿泉水等。 
  
    当年的《财经》杂志曾对蓝田的“动人”故事进行了总结。 
  
    故事一:白捡的“第一桶金” 
  
    洪湖盛产一种淡水龙虾,当地人不吃,蓝田以极低价格收购来。每六斤活虾出一斤冰虾仁,冰虾仁的出口价为20元/斤。而整个成本仅靠虾壳等副产品加工后的饲料销售收入就可全部抵消,20元是纯利。 
  
    故事二:一只鸭子=两台彩电 
  
    蓝田所产的鸭子品种为“青壳一号”,只需散养在洪湖里,吃小鱼和草根,而且一只鸭子一年产蛋高达300多只(比普通鸭子高出一倍以上)。同时鸭蛋个大味美,价格奇高(有报道称每只鸭蛋的平均纯利为0.4元)。原公司董事长瞿兆玉曾骄傲地说,蓝田“一只鸭子一年的利润相当于生产两台彩电”。 
  
    故事三:亩产3万元 
  
    蓝田股份与中科院水生物科学研究所共建的农业产业化科技示范基地,通过对渔场的改造,将传统单一的粗放养殖变为名特优新品种的立体养殖——“水面有鸭,水里有鱼,水下有藕”,形成一条自给自足的生物链。据瞿兆玉称,一亩水面一年的产值可以达到3万元。 
  
    农业中的许多“新概念、新技术”都被蓝田发挥到了极致。 
  
    但蓝田的业绩神话也引来各种质疑。 
  
    上市5年,2001年中期未分配利润高达11.4亿元,蓝田却只在2001年6月进行过一次每10股派1。6元的分红。 
  
    钱究竟到哪里去了? 
  
    证监会的调查 
  
    面对着各路质疑甚至举报,同样充满疑问的还有证监会。 
  
    2001年9月21日公布的证监会调查,其实已经是证监会一年以来第四次进驻蓝田,此次调查与第三次调查仅时隔一月。 
  
    当时最近的两次调查涉及蓝田三年来的税票、与银行的往来账、与关联公司的往来账,但一直未有公开结论。 
  
    连当时调查的证监会官员也不得不承认,蓝田像一个巨大的谜团。最大的怀疑来自于巨额的固定资产投资。 
  
    但证监会的调查每次都收获甚微。蓝田股份上市后流动资产规模基本在一定区间内变动,而固定资产(包括在建工程)的增长速度却远远高于流动资产,公司每年都斥巨资投入工程建设。至2000年底,蓝田的固定资产已达21。69亿,占总资产的76。4%,公司经营收入和其他资金来源大部分都转化成了固定资产投入。 
  
    蓝田强大的现金流也是被质疑问题之一,2000年销售收入18。4亿元,而应收账款仅857。2万元。2001年中期销售收入8。2亿元,应收账款3159万元。 
  
    蓝田股份辩解称,固定资产投资过大的问题是蓝田作为农业企业的真实情况,时任蓝田股份董事长的保田同时指出:“蓝田的配股申请3年来都迟迟得不到批准,但相关工程却已经立项开工,造成固定资产投入进一步增大;第二,国家对蓝田的基础设施没有一分钱的投入,输电、道路、通讯、供水全由蓝田自建。”对于现金流,蓝田则称:“上门提货的客户中个体比重大,因此‘钱货两清’成为惯例,应收账款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较低。” 
  
    值得一提的是,一些农业专家、农业管理官员对蓝田的经营和业绩表示了信任和支持。 
  
    但证券市场、媒体对它的质疑却没有停止,蓝田的各种解释也没有让证监会信服。 
  
    迷局破解与旋涡 
  
    当时《粤港信息日报》的记者苏征兵更是将这种质疑带到了蓝田所在地湖北洪湖,调查令他备感震惊,“蓝田股份水产基地异常冷清”,这使他更加相信蓝田在造假。 
  
    苏征兵的调查也佐证着刘姝威的判断。刘姝威《应立即停止对蓝田股份发放贷款》的报告就引用了苏征兵的调查报道。 
  
    这导致了蓝田神话的破灭,也令刘姝威、苏征兵陷入面临诉讼甚至恐吓的危机之中。 
  
    该报告刊发24天后,中央财经大学研究所来了两个陌生人——中国蓝田集团总公司总裁瞿兆玉、副总裁陈行亮。 
  
    瞿兆玉拿着本应是机密级的《金融内参》第16期复印件怒气冲冲地对刘姝威说,你的这篇文章(《应立即停止对蓝田股份发放贷款》)让全国所有的银行都已经停发对蓝田的贷款了。 
  
    瞿兆玉甚至还说:“中国证监会调查蓝田,银行都没有停发贷款,但是一位领导在你的文章上签字了,所有的银行都停发贷款了,我的资金链断了,我们都快死了!” 
  
    刘姝威似乎并不理解瞿兆玉的“激动”,她回应道:“银行停发你贷款不会影响你的业务呀,蓝田的资金量不是很充足吗?我看到蓝田的财务报表,至少在2000年,光是水产品的现金收入就有12。7亿元,这就相当于每天有380多万元的现金收入,你们怎么会缺钱呢?” 
  
    争吵之后,瞿兆玉、陈行亮拂袖而去。 
  
    2001年11月26日,刘姝威把她对蓝田股份的分析过程又写成了一篇更详细的文字报告,递交给了有关方面。在报告内,刘姝威特别强调:“在我写给《金融内参》的600字文章中,其中100字的现场描述引自《粤港信息报》记者苏征兵的一篇文章,其他的是我研究的结论。” 
  
    然而,到了12月1日,刘姝威在互联网上看到了湖北 《农村新报》登载的一则报道,说蓝田已起诉苏征兵,是因为他发表了刘姝威引用了100字的那篇文章,而且向苏征兵索赔20万元。 
  
    这再次让刘姝威震惊与不安。 
  
    接着,2001年12月13日,刘姝威接到了湖北省洪湖市人民法院的传票,蓝田股份有限公司诉刘姝威名誉侵权。传票由洪湖市人民法院民事庭庭长送达。 
  
    法院的传票彻底打破了刘姝威平静的研究生涯。 
  
    从2002年1月10号开始,刘姝威陆续收到了来历不明的四封恐吓信,信称 “1月23日是你的死期”。 
  
    这把刘姝威推上了风口浪尖,她不得不面对并与之抗争。 
  
    12月17日上午8时,刘姝威给瞿兆玉发去了一份传真。刘姝威说:“如果你不撤销对我和苏征兵的诉讼的话,我将向全世界公开我的分析过程。” 
  
    当天下午5时半的时候,瞿兆玉很高兴地亲自给刘姝威家来了个电话,告诉她《金融内参》第19期发表了声明。后来刘姝威才知道,12月12日,《金融内参》第19期发表了声明:本刊第16期刊载的 《应立即停发蓝田股份贷款》一文,纯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刊编辑部。 
  
    此时的刘姝威备感孤立。 
  
    12月28日,刘姝威向洪湖市法院发去了一份管辖异议书,提出:“根据《保密法》,洪湖市的任何单位和个人无权接触 《金融内参》,所以关于《金融内参》刊登我这篇文章的民事诉讼是不归洪湖市法院管辖的。” 
  
    接二连三的消息,让刘姝威产生了不祥之感,她作好了应付各种情况的打算。 
  
    神话破灭 
  
    随着媒体和有关部门的关注,事态的发展超出了刘姝威与蓝田股份的控制范围。 
  
    2002年1月12日,因涉嫌提供虚假财务信息,瞿兆玉的继任者、董事长保田等10名公司管理人员被拘传。而此前改任中国蓝田总公司总裁的瞿兆玉也接受了有关部门的调查。 
  
    1月21日、22日以及23日上午,生态农业(前为蓝田股份)被强制停牌,当天下午全线跌停。 
  
    3月18日,生态农业股再度停牌一天,股票简称由生态农业变为ST生态。 
  
    1月22日,刘姝威收到洪湖市法院通知书,被告知其提出的管辖异议法院尚没有裁定,所以1月23日的庭审中止。随着蓝田案的继续深入,刘姝威的诉讼也被撤消。 
  
    2003年5月22日,上海证券交易所向ST生态发出了终止上市的通知,ST生态跌跌撞撞的复市之路到此走到了尽头。 
  
    2003年12月31日,保田、瞿兆玉、黎洪福等蓝田主要高级管理人员因提供虚假财务报告、虚假注册资金等罪名,被湖北省高级人民法院终审判处有期徒刑一年半至三年。 
  
    2005年9月,农业部财务司原司长孙鹤龄也因蓝田案违纪被开除党籍。 
  
    据悉,时年66岁的孙鹤龄已卸任5年,但1996年蓝田股份上市时,孙鹤龄担任农业部总经济师兼财务司司长。孙鹤龄利用职务便利,在帮助蓝田上市后的1996年至1999年间,以其女儿的名义购得大量蓝田股份内部职工股获取巨额非法利益。 
  
    来自专业财经媒体的报道称,蓝田股份涉嫌业绩造假金额高达10亿元,相关各方借此从股市大肆 “圈钱”。而生态农业、蓝田经济开发公司(蓝田股份原第一大股东)以及蓝田总公司(蓝田经济开发公司的母公司)所欠银行贷款的总数曾一度高达30亿元。 
  
    2005年12月30日,83位股民起诉蓝田股份,一审胜诉,法院判令“蓝田股份”等被告赔偿540余万元。这拉开了ST生态其他股民的漫长诉讼,并持续至今。 
  
    公司治理之乱 
  
    事实上,中国股市的造假者并非蓝田一家。 
  
    从银广厦、中科创到蓝田,中国股市的公司治理一直是一块难啃的骨头。 
  
    以蓝田来说,其实监管层完全可以更早地制止其乱局。 
  
    1999年10月15日证监会宣布,已查实蓝田股份伪造股票发行申报材料。蓝田被查出上市时涉及伪造有关批复和土地证,虚增公司无形资产,伪造银行账户,以及压缩公司公开发行前的总股本等一系列违法行为。 
  
    当时,蓝田股份的造假行为在社会上引起强烈批评。 
  
    1999年11月3日,《中国经济时报》刊登的《蓝田造假怎么罚》一文曾指出,“蓝田股份造假的数额之大,已属严重的经济犯罪,假若对这种‘包装’行为打击不力的话,必然还会出现后继者”。 
  
    根据《刑法》第161条规定,公司向股东和社会公众提供虚假的或者隐瞒重要事实的财务会计报告,严重损害股东或者其他人利益的,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以罚金。《刑法》第177条也明示,伪造、变造金融票证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