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2000年2月,在法国巴黎举行的CONFORTEC家电展上,海尔品牌被世界三大信息公司之一的欧洲GFK公司列入欧洲名牌行列。据《福布斯》杂志资料表明,海尔在全球白色家电业竞争力居世界第六位;据2001年欧洲Euromonitor统计公布的全球冰箱品牌排名,海尔雄踞第二,而全球洗衣机品牌排名,海尔则雄踞第三。
海尔已经成为中国企业国际化的排头兵,是什么促使海尔有如此大的发展,伴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海尔的明天会是怎样的呢?让我们将目光投向海尔。
一、海尔的国际化历程
海尔集团由17年前员工不到800人、亏损147万元的集体小厂发展到今天拥有员工3万人,销售收入600亿人民币,产品远销世界上160个国家和地区的国际化企业,所走过的路坎坷艰难。海尔的17年历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1984年至1991年,名牌战略阶段。在这个阶段,企业主要致力于增强质量意识,提升核心竞争力。海尔用了7年时间专心致志做好冰箱一个产品,1988年摘取中国冰箱行业历史上第一枚质量金牌,名牌战略初步成功。通过做冰箱积累了整套管理经验,形成了“OEC”管理模式,更重要的意义还在于培养了一批专门人才,为以后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1992年至1998年,多元化阶段。这一阶段企业从整体上增强核心竞争力,在名牌战略成功的基础上进行新的战略创新和转移。按“东方亮了再亮西方”的战略指导思想,发挥海尔文化的优势,以吃“休克鱼”的方式进行多元化的扩张,由一个名牌产品发展成为全部系列家电名牌产品群,增强了企业的整体实力,最终成长为中国家电第一品牌。
第三阶段是1998年开始进行国际化战略的阶段。在国内家电行业尚处于一片混战状态时,海尔领导人张瑞敏高瞻远瞩地提出了国际化的战略,即“走出国门,与狼共舞”。这个阶段企业旨在增强国际化的核心竞争力,在全球范围内进行海尔产品、品牌和企业文化的扩张,以冲击世界500强和创世界化的海尔品牌为目标。
1998年海尔集团销售收入为108亿,其中出口6000万美元;1999年销售收入为212亿,出口1。38亿美元;2000年销售收入为406亿,出口2。8亿美元;2001年销售收入为600亿,出口4。2亿美元。上述数据已经清楚地体现了海尔国际化战略所取得的巨大成绩。然而,这仅仅是数据上的简单分析,如果我们仔细分析一下海尔的国际化战略的实施过程,我们会发现更多更有价值的经验。
二、国际化的目标
张瑞敏1997年3月在上海出席国际商会大会时说:“海尔一直注重于‘国际化的思维,当地化的行动’,企业的发展一定要把全球作为市场。”他站在宏观的层次上把世界经济格局分为十大经济协作区,由此确定了“三分天下”的市场全球化战略布局,即“三个1/3”的构想:国内生产国内销售1/3,国内生产国外销售1/3,国外生产国外销售1/3。用形象化的语言来描述,国际化的海尔是世界各地本土化海尔的集成,即由中国海尔、美国海尔、中东海尔、欧洲海尔等组成世界的海尔,其最终目标是要创世界名牌。
到2001年为止,海尔已经在美国、欧洲、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伊朗、菲律宾、南斯拉夫等13个国家建立了自己的工厂,实行本土化生产和销售。2001年美国海尔全年的营业额预计将超过1。5亿美元,而美国松下达到同样的目标则用了10年。在国内,海尔除了拥有青岛平度特种冰箱出口基地外,还在大连出口加工区新建了一个工业园,专门从事出口定单的生产。目前,海尔的主打产品冰箱、冷柜、空调、洗衣机的出口量均占到总产量的20%;可以说海尔离三个1/3的目标越来越近了。
三、国际化的原则
海尔在进行国际化的过程中根据世界经济形势的不断变化,在知识经济的大潮冲击下,制定了“三化原则”——流程再造化、结构网络化、竞争全球化。其中流程再造化和结构网络化是基础,竞争全球化是目的。
(一)流程再造化
从1999年开始,海尔进行了“以信息流为中心,带动企业业务流程再造”的革命,形成企业内外部网络相连的结构,实现了与用户的零距离。在组织结构上,改变了以往不利于沟通的金字塔式垂直结构,形成了以定单为中心、以市场链为纽带的扁平式结构,提高了企业对市场的反应速度,增强了组织的柔性。海尔通过业务流程再造与国际化企业进一步接轨,在企业里实行市场链机制,强调每一个人都是一个创新源头,每个人可以从企业获取资源,然后以自己的创新精神使企业增值,个人从增值部分获取收益。
1999年8月,海尔成立了物流、商流(国内商流和国外商流)、资金流的推进本部,物流作为“第三利润源”,采取直接从国际化大公司采购的方式,降低成本,提高了产品的竞争力;商流则通过整合资源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效益;资金流则保证了资金的流转顺畅。
海尔与德国SAP公司合作建立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协同电子商务系统,包括购买、物流、制造、销售市场及订货体系。现在已经进行了供应链管理、客户关系管理、在线销售以及目录维护,最终的目标则是要涉及新兴商品的开发、协作、应用、和海尔的合作伙伴关系以及包含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在内的整个电子交易市场。仅仅SAP采购系统一项就获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公司节省了4%的采购费用,已纳入国际化供应商体系,减少不合格的供应方约500家,集团的仓储面积减少一半,资金节省近7亿元,库存资金周转日期减少一半,减少不良资产资金占用约1。5亿元。
1999年9月15日,拥有9160个库位、采用世界上最为先进的资源管理集成系统的海尔国际物流中心在海尔园启动,海尔成为国内第一家率先进入企业集成物流管理新领域的企业。该中心是海尔依据自身开拓国际市场的实践和经验,结合成熟的企业物流管理理论而组建的。使得供货运输模式单元化、标准化、集装化、准确化和快速化,“目视化”管理变为现实,为JIT生产模式打下坚实的基础。
物流系统提供的服务作为企业生产经营的附加值,在国际市场上成为一个新的利润来源。这一现代化的物流系统增强了海尔的竞争实力,为电子商务做好了准备。目前海尔的储备能力提高了13倍,取货效率提高了16倍,精确率达到100%,为提高产品的国际化竞争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结构网络化
海尔在全球主要经济区域搭建了有竞争力的贸易网络、设计网络、制造网络和营销网络,铸起了国际化企业发展的框架。在高科技发展网络方面,除了原有的与国内25所院校的120名教授建立的技术和信息网络外,海尔还建立了许多有独立经营能力的开发公司,包括与中国科学院、哈尔滨工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科研院校的合作。海尔还成立了自己的中央研究院,该院拥有相关行业最优秀的科研人才和世界领先水平的实验室。同时在国外建立了10个信息站,6个设计中心,分布在美国硅谷、日本东京、法国里昂等发达国家和地区。为了整合全球技术资源,海尔与西门子、爱立信等国际跨国大公司建立技术联盟,实现资源共享,这使得海尔可以更快更好地进入基础技术和核心技术领域。
目前海尔在海外营销的网络包括一般客户、海尔经销商、合作伙伴三种。海尔产品已经成功进入19家世界大型连锁集团,在海外拥有经销商62家,营销网点9。6万个,售后网点1。9万个。海尔国际化的销售网络已经初步形成。
(三)竞争全球化
以上述“两化”为基础,海尔产品已进入世界160多个国家和地区,并且在很多地方成为当地的主流品牌。海尔产品的质量和信誉已经征服了世界上最为挑剔的消费者,在世界范围内获得了广泛的美誉。
四、国际化的灵魂:企业文化
作为一个仅有17年历史的年轻企业,海尔发展到今天的规模,在国际市场上扛着民族工业的大旗独自与具有上百年历史的跨国公司竞争,除了海尔人一直孜孜以求的质量外,海尔独特的企业文化是企业不断保持活力,开拓进取的灵魂所在。
在国际化的大潮中,海尔的目标是融合世界优秀文化,建立不断创新的海尔企业文化,为海尔的不断发展提供精神支柱。海尔人将企业文化分为三个层次:最外层是物质文化,这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中间层是制度行为文化;最深层的是海尔的精神文化,其核心就是创新。从某种程度上说,海尔国际化是否能够成功,取决于海尔以文化为核心的管理方式能否被世界各地不同肤色、不同价值观的人所接受。
在青岛海尔集团总部,我们会处处感受到这种文化的独特魅力。在海尔工业园里,忙碌而着装整齐的工人到处都是;在干净整洁的厂房里,“敬业报国,追求卓越”、“海尔,明天的世界名牌”等标语和口号随处可见,洁净的生产线两边是熟练操作的工人,大家都在为一个伟大的目标而奋斗。
在海尔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一家日本有名的大跨国集团到海尔集团谈判,寻求合作机会。其负责人到生产线上转了一圈,趁人不注意时用手摸了一下机器,结果发现居然一尘不染,他当即决定与海尔合作。这只是一件小事,却被海尔人作到了。张瑞敏说过“不平凡就是将平凡的事作好”,海尔正是这样一步一步迈向世界。
伴随着海尔国际化步伐的加快,多文化的融合在海尔表现得越来越明显。每年都有很多金头发、蓝眼睛的老外到青岛总部学习生产工艺、售后服务、企业文化,然后再传播到世界各地。每年一次在青岛召开的海尔集团职工运动会上,越来越多的国外员工加入其中。在颐中体育场,人们看到的是一个融不同肤色、不同语言的欢乐的海洋,中东海尔、美国海尔、欧洲海尔在飘扬的海尔旗下汇集在一起,为海尔冲击世界500强呐喊助威。
五、国际化竞争力:创新速度
张瑞敏认为:“海尔和著名的跨国大公司相比,无论资金、技术、规模,海尔都没有优势,但我们有的优势别人没有,那就是速度。经销商们提出一个要求时,我们会比那些老牌的跨国公司以更快的速度满足他们的要求。”正是海尔“敬业报国,追求卓越”的企业精神激励着海尔人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神话。
2000年在青岛召开的“海尔全球经理人年会”上,一个生动的故事打动了与会的所有经销商,让全世界又一次为海尔人的速度所震撼。在会上,美国海尔贸易公司总裁迈克先生根据美国市场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冷柜产品的两项新构想,海尔冷柜产品本部的四名科研人员采用同步工程,连夜奋战制造出样机,同时还对迈克先生的概念进行了延伸,扩宽了设计思路,做出了第二代产品样机。第二天,当披着红绸的样机出现在会场、出现在迈克先生面前时,全场人都震惊了。从迈克先生提出方案到样机交付,仅仅17个小时。这款冷柜当场被命名为“迈克冷柜”。海尔人用自己的聪明和勤奋又一次征服了世界。与会者当即签订了大批定单。2001年“迈克冷柜”这款两面存取冷柜因其独特的设计还获得了全球PCT发明大奖。以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