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109摄大乘论章-第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淖C明知六識有其識義。第七勝相中名為心學。故知六識名為心。義通義如是。別義云何。本識名意。是意根故。七識名心。常緣我塵故。六識名識。了六塵故。是故眾名章云。心名目第二識。識名目六識。意名目第一識。第五心意識分別訖。
    第六善惡無記分別者。先辨六識。次辨七識。後辨本識。就六識中。先辨雜心。次辨成實。後辨大乘。雜心論宗五識地中唯有生得善無方便善。但有修道煩惱無見諦煩惱。但有報生無記無餘三無記。謂功巧威儀變化等三也。意識地中具生得方便二種善根。通起見修二惑。四無記謂報生威儀功巧變化。雜心如是。次辨成實。成實論宗三重四心義如上辨。於四心內前之三心皆是無記。第四行心方通三性。以前三心各是一念緣境各別無相續。假義故是無記。第四行心通於假實故該三性。故實如是。大乘云何。大乘六識皆通三性。與雜心大同。次辨陀那。小乘二論未辨陀那。唯就大分別。若依攝論。陀那唯是有覆無記更無餘義。若依楞伽等經亦通三性。以與六識三性心並起為六識助成善惡等業故有三性。陀那如是。次辨本識。小乘二論亦未明本識。但就大乘分別。於中有四。一就攝真分別。二就生滅識體分別。三從用分別。四就時分別。初就攝真分別者。識真如門是其理善。識生滅門中義通三性。持善種子名之為善。持不善種名為不善。體是無記。第二就生滅識體分別者。從業種子生邊體是無記。故差別品相根章云。阿梨耶識是無覆無記。非煩惱染污故。彼文復云。因是善惡故果是無覆無記。以此文證明知本識善惡業種得邊屬果報無記。第三從用分別者。以體從用故通三性。從不善熏邊成不善種子。從善熏邊成善種子。從威儀功巧無記熏邊成無記種子。故生不淨章云。此意識以三性識為根。此名本識。以為三性識也。以意識同時依止。本識用為正根。第四就時分別者。善惡二業初薰本識牽果義微同識無記。故不一異章云。初浚Y衣同衣白色。後業種將熟為愛等助潤成其善惡。以結衣入染器已相貌異本種謝報起果成無記。如衣解結相貌皆現。第六善惡無記分別訖。
    第七三性分別者。謂依他分別及與真實。此義多含。如三性章中當廣分別。今且就一粗細分別。本識心細能持淨染名為依他。六七心粗分別心□名分別性。分別無相依他無生名為真實。第七三性分別訖。
    第八次攝四識分別。言四識者。如第二勝相相章廣說。一名似根識。謂眼等五根。二名似塵識。謂色等六塵。三名似我識。所謂我塵。四名似識識。謂六七二心。此四識義四識章中當廣分別。似我識者是其本識。識者是六七二識。言似根似塵者。有其二義。一攝根從識。以塵從識。是六識所收。二以末從本。本識所攝。似我識者本識。意識所攝。似識識者就相是其六七所收。
    第九攝八九二識分別者。於中有二。第一明八九二識體相。二根塵分別。言八九二識體者。此之二識或名八識。或名九識故楞伽云。八九種種識。初勝相相品之中亦云。八識中隨一識不淨品法所熏習。言離八者。於中有二。第一從粗辨細。二從細起粗。言從粗辨細者。生起識中隨根分六。陀那第七。梨耶第八。言從細起粗者。梨耶為第一。陀那為第二。生起分六。以之為八。如眾名章說。言離九者。前之三識生滅門中分之為八。以緣境不同故。識真如門合之為一。以內照同故。以識真如通前為九。故無相論無相品云。分別性永無。依他性亦不有。此二無所有。即是阿摩羅識。故究竟唯一淨識也。又外國傳云。十七地論菩薩品中廣辨阿摩羅識以為九識。辨八九二識體相訖。第二根塵分別者。阿梨耶識以淨識為根。兼用六七以之為根。故生不淨章云。此果報識以染污識為根。六七二心起受生煩惱名染污為根。通緣有無非有非無等法以為境界。故生不淨章云。此果報識緣境又不可知。此就生滅識門分別。七識正依本識為根。亦依六識中意識為根。遠託淨以依持根義。緣彼本識以為我塵。五陰等法以為我所。生起識中。若是意識依本七二識以之為根。遠託淨識為依持根義。若是五識依本識為根。亦依眼等五色根以之為根。緣色乃至於法六境為塵。若就三識真如淨識以論。同體根塵更無別法。雖復同體亦得義目以為根塵。以真常心事以為淨識。以真常法界以之為根。以真如境界用以為塵。第二根塵分別訖。
    第十攝十一識。言十一識者。亦如相章廣說。一名身識。眼等五根。二名身者識。謂第七識。三名受者識。謂是本識。四名應受識。謂六外界。五名正受識。謂六識界。六名世識。三世久長。七名數識。謂傍數無邊。八或可約眾生界有多少名處識。謂器世界。九名言說識。謂見聞學知心。此九言說熏習為因。十名自他差別識。謂他我身別。此用我見熏習為因。十一善惡兩道不斷識。謂六道相續。此用有分熏習為因。此十一識章中當廣分別。第二身者識陀那識所攝。第三受者識梨耶識所攝。第五正受識六識所攝。第一身身識以根從識五識所攝。以末從本本識所攝。第四應受識以塵從識六識所攝。以末從本本識所攝。世數自他及以二道通三識所攝。第八處識以塵從識眼鼻舌身四識所攝。以四塵為體故。以末從本本識所攝。第九言說識六識所攝。以見聞覺知為體故。第十攝十一識訖。
    第十一大小乘分別者。六識名體俱通大小。以此六識通粗細故。在下相粗。在上相細。本識七識名通大小。義唯在大。以此二識其義是細。小乘未解不為說義。小乘說本識名者。如眾名章廣說喜樂阿梨耶等。說七識名者。如成實論說名耳性無明亦名我見等。通三性心俱與大乘七識四惑相似。第十一大小分別訖。三識義廣□趣略爾。
    四惑義第三。在依止勝相眾名品眾名章。
  言四惑者。乃是染聚之元。垢俊馈S钅降乐魑蛘孢_俗倒妄雲開。故使菩薩於三藏中廣辨斯義。四惑義十一門分別(一釋名辨體。二約境分別。三約三識分別。四先後分別。五二障分別。六三障分別。七五住分別。八六染分別。九八妄分別。十十無明分別。十一治斷分齊。)。
    初釋名辨體中有其四門(一釋名義。二辨體性。三約三性分別。四三界分別)初言釋名義者。識心迷理名之為惑。惑別不同有其四種。一名我見。二名我慢。三名我愛。四名無明。惑雖有四得名有二。初之三惑從所立為名。第四無明當體立秤。亦可從所迷為名。立本識為我故。初三惑從所立為名。體無慧明故。第四一種當體立秤。計本識自在以為神主名為我見。恃我自高名為我慢。貪著自我名為我愛。迷無我理名為無明。亦可前之三惑從所立為名。立無我為我故。第四一種從所迷為名。迷無我理故。釋名義訖。二辨體性者。四惑皆用陀那為體。於陀識中謬執本識以為神主。是其我見。恃我自高名為我慢。貪惜自我名為我愛。迷無我理名為無明。又是我見故無邊。邪惑見四見。執定故無疑。愛我故無瞋。辨體性訖。第三約三性分別者。四惑體是有覆無記。故眾名章云。染污故是有覆無記性。得與凡夫三性心俱。言有覆者有其二義。一為陀那細心所覆名為有覆。二能覆於無我解名為有覆。不作報因牽集苦果名為無記。與雜心論中上二界惑及欲界中身邊二見其義相似。三性分別訖。四三界分別者。四惑不別繫分段三界。但與凡夫三界之中見修惑俱染俊R中見修二惑。故眾名章云。此識是餘煩惱識依止。彼六識起見修二惑。為餘煩惱識並依七識以為染根。釋論中云。此染污識依第一識生。由第二識染污。本識為第一。七識為第二。本識為正根。以有十使種子故。七識為緣根。以無十使種子。但為四惑同時染俊缬新┓āB勊家郧拔捶鼫缢幕蟆R詠斫杂帽酒叨R以為意根。四惑同時染俊沽畛蔁⿶滥苷下}解。染不善思業等令牽苦果。染其善業令成有漏牽三界樂。染無記法令不見理。故眾名章云。遍善惡無記心中。與成實論聚性無明相貌相似。但成實論計取性無明在於六識。不識陀那故。此論四惑在於七識。第一釋名辨體性訖。
    第二約境分別中有其四門(五陰。二十二入。三十八界。四十二緣)初言五陰分別者。計識陰中生滅本識以之為我。計餘陰餘識以為我所。故六地論云。應於梨耶及陀那中而求解脫。乃於我我所中而求解脫。計梨耶為我。七識等為所。若知梨耶非我陀那等非是我所即得解脫。亦可五陰從本皆名梨耶。更互計為我及我所。故相章云。身識者五根之身亦是本識。二就十二入分別者。十二入中計其意根入中本識以為神我。餘十一入為我所。亦可攝末從本十二種入皆是本識。更互計為我及我所等。三十八界分別者。計十八界中本識意根界以為神我。計餘界餘識以為我及我所。四十二因緣分別者。十二緣中計識支生支本識為我。餘為我所。亦可攝末從本十二因緣皆是本識。更互計為我及我所等。依中邊論真實品。就十法計我。且舉此四。餘二十二根等可以類知。第二約境分別訖。
    第三約三識分別者有其三門(一明正起義。二明染俊x。三明熏成種義)言三識者。生起陀那及以本識。初言正起義者。在於陀那。以其四同依七識故。二言染俊x者。通俊鹱R。凡夫意識思慧地已前□三性心中陀那恒起染俊庾R令成有漏。如上初門具已分別。三言熏種分別者。四惑上心在於七識。以與本識相應而起。熏習本識成四種子。復能染彼六識十使。熏習本識令成十使等種子。但染法劣弱。六識十使須依本識種子以為正根。七識四惑以為緣根十使方生。出世淨法其力強故。單依本識淨品種子亦得現行。三識分別訖。
    第四先後分別者有其三門(一四惑別時。二明三惑別時。無明義通。三明四惑同時。)初言四惑別時者。先起無明迷無我理。次起我見計本識為我。次起我愛愛惜自我。次起我慢恃我陵物。故眾名章云。不了無我意故起我執。由我執起我愛及以我慢。第二明三惑別時無明義通者。分別章云。我見是執我心。隨此心起我慢。因我慢起我貪。故三惑別時。此三惑通以無明為因。明知無明義通三惑更無別體。亦可三惑之前皆先起無明後起三惑。故言三惑通以無明為因。三言四惑同時同體者。四惑同時同體。但義用不同故分別四惑。七識惑心不了無我理名為無明。計本識為我名為我見亦名我執。恃我陵物名為我慢。貪惜自我名為我愛。是故四惑同時同體義分四惑。故眾名章云。名獨行無明亦名常行。與彼六識三性心俱名為獨行及以常行。驗此文證非直無明獨行。我見我慢及以我愛悉皆獨行。不了無我無明義邊名獨行無明及以常行。計本識為我我見義邊我見獨行。恃我陵物我慢義邊我慢獨行。貪惜自我我愛義邊我愛獨行。四皆常行。文中略故但言無明獨行。言獨行者非是不與陀那之中餘三種惑並起名為獨。此明七識之中無明不與七識之中十使別體並行名為獨行。若望六識十使亦有別識並行。但非共識名為獨行。雖有三義。同體同時義分四惑。其義最善。第四先後分別訖。
    第五約二障分別者有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