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論曰無相(至)釋曰即是意行。隋譯云無相法為勝道。釋曰。第一清淨者。清淨真如即是無相法。此真如非有相。由一切法無所有故。亦非無相。由有自體相故。此真如於無相法中為第一清淨入處故言令入。功德最勝故名為道。道者入處義。故名為道。唐譯云趣無相法。義者同隋。○三住於佛性。
論曰住於釋曰此顯佛住。諸譯皆同。此論十六(二十七紙)明四住。佛住其第四也。又智論第三初辨三住或四住。可尋。○四至得諸佛平等(唐云逮得一切佛平等性)
論曰(至)得釋曰依止(至)至得唐譯曰。即是於法身中所依意樂作業無差別功德(文)四平等如上已明。○五行無礙行(隋云至無障礙處。唐云到無障處)。
論曰行無釋曰為對(至)障礙。三障者謂惑業苦。如來修覺穩對治諸障者。謂如來智慧三世融發即周遍法界。是言對治。非如來尚有三障故修對治。如說精進無減等。可知。○六不可破無對轉法(唐云不可轉法)。
論曰不可釋曰於世性故。無失本性者。謂如來所說是最清淨法界等流稱性法門。故非魔外之所能破。可知。○七不可變異境(隋云無礙境界唐云所行無礙)。
論曰不可。釋曰世間如空八法者亦云八風。名八世法。謂利衰等八。如增一阿含三十九瑜倫記五上等明。境即四念處等者。此一句最珍奇。勝於夜光。隋唐全無此文。可知一切佛弟子皆依四念處修學。如來遺敕意意在于斯矣。○八不可思惟所成立法(隋云不可思議成立。唐云其所安立不可思議)。
論曰不可釋曰修多相應十二部經乃最勝真如等流。一文一句悉是毘盧遮那之智印也。豈可凡小之所測知。故鳩摩羅迦葉八歲出家得之緣出於諸律。新譯律第十七廣出其緣。亦如經律異相引僧祇律。可尋。○九云三世平等(唐云撸ъ度榔降确ㄐ裕
論曰至三釋曰如來平等此中明二平等。初智平等。後說平等。四答者出於婆沙十五智論二十二三十五瑜伽八十一等說。隋唐釋此句云即是授記功德。其義未了。可知。○十於一切世界現身(隋云遍行一切世界身。唐云其身流布一切世界)。
論曰於一釋曰為化(至)為行。二身者謂受用身變化身也。○十一於一切去智慧無礙(隋唐文言粗同今譯)。
論曰於一釋曰由得(至)決疑。隋唐云斷疑功德。四無畏者如增一阿含第十九智論第五第二十五雜集第十四明。四無礙辨如瑜伽四十五顯揚第四大乘義間十一等明。○十二一切行與智慧相應(隋云一切行具足智。唐云於一切行成就大覺)。
論曰一切釋曰如來(至)空過神通等三輪如下第十(二十七紙)。○十三於法智無疑(唐云於諸法智無有礙惑)。
論曰於法釋曰此法(至)立教唐譯云知當來如是法生。可見。○十四不可分別身(唐云凡所現身不可分別)。
論曰不可釋曰眾生(至)分別如來一切化用悉成事智所作。如摩尼天鼓無思作事準此思之。上所說四意等只是法門耳。今此所說是真實義門。與華嚴所說等合。○十五一切菩薩所受智慧(隋唐可檢)。
論曰一切釋曰由無(至)依止。唐譯云云。與今其旨稍異。可知。○十六至無二佛住波羅蜜(隋云到無二佛住第一波羅蜜。唐云得佛無二性勝彼岸)。
論曰至無釋曰。如來(至)成就唐曰。得佛無二住勝彼岸者。即是平等法身波羅蜜多成就滿功德。謂無二法身名平等法身。即於如是此無二法身。得善清淨波羅蜜多○十七至無差別如來解脫智究竟(隋云。於如來無差別智中解脫究竟故。此中解脫者。即是增上解故。唐云。於無雜如來智中勝解脫究竟此中勝解脫與今異。可知。)
論曰至無釋曰於無(至)脫故。唐譯可見○十八已得無邊佛地平等(隋云入無邊無中佛地平等○唐云經無中邊佛地平等)。
論曰已得釋曰如來(至)身外。其旨甚深。宜細思籌焉。○十九法界為勝(隋云法界第一。唐云極於法界。)。
論曰法界釋曰如來(至)窮盡。此一段文奇且妙矣。隋唐兩譯全無此趣。因化身下意趣甚深。幸留意焉。○二十虛空界為後邊(隋云盡虛空界等。唐云盡虛空性窮未來際)。
論曰虛空釋曰如來虛空。唐譯釋中廣明云云。○二顯解釋軌則。
論曰最清釋曰由二(至)成就以別成總。其旨可知。餘二十二句者下二之字恐衍。○第二明因事義依止中二。初正明。二示解釋軌則。初中有三。初總標。二別釋。三示解釋軌則。今初。
論曰因事。釋曰因事(至)菩薩大集經及寶積經論說菩薩三十二法與今頗異應披。餘經因事二義。可知。次下出十六業。後有十六句以釋諸業。故成三十二法。至下當知。○二別釋中二。今初總句。
論曰於一釋曰於一(至)句義。於一切等者。上句則約第一義。下句則約俗諦。可知。○後別句中有十六業。今初傳傳行業(隋云展轉起行業。唐云展轉加行業)。
論曰令入釋曰或菩(至)知之。此中初正明展轉行業。後略明別以顯總。○二無例業(唐云無顛倒業)。
論曰我今釋曰若菩(至)倒業。唐譯云無顛倒業者。即是自知我今何假智故云云。隨云知我何價故云云。中善處中字恐衍。○三不由他事自行業(隨云他不請作亦自行業。唐云不待他請自然加行業)。
論曰捨高釋曰此人正法。○四不可壞業。
論曰堅固釋曰由菩(至)樂心唐譯云。不動壞業者即是堅牢勝意樂故。不以有情作邪行故動壞菩薩利益安樂增上意堅固之心。○五無求欲業。
論曰非假(至)餘生釋曰前有(至)可知。此中有三句。所牒可知。前三句即指本二句。後三句者指不會報等解釋二句。餘文可解。此無求欲意下乃起下之語。○六隨處相應言說業(唐云相稱語身業)。
論曰稱量釋曰此二(至)欲業。唐譯云。此二句中。應量而語及先言是語業。含笑是身業。應量語者唯作法語言含笑者。舒顏往來。作饒益事(至)此二稱下起下。○七有苦有樂無二眾生平等業(隋云於苦於樂及非二中平等業。唐云於樂於苦於無二中平等業)。
論曰於諸釋曰於有(至)欲業○八無下劣業。
論曰於所釋曰若菩(至)弱心。○九不可令退轉業。
論曰無厭曰菩薩(至)厭倦。○十隨方便業。
論曰聞義釋曰若人(至)修行。○十一厭惡所對治業。
論曰於自釋曰由智(至)瞋輕。唐譯云。厭惡所治業者。即是於自作罪深見過故。於他作罪不瞋而悔故。由此方便乃能如實眨星椤!鹗䶮o間思量業。
論曰於一釋曰此顯(至)菩提。威儀清淨品者。隋譯云淨行修多羅。唐譯云所行清淨契經。令此一文全與華嚴淨行品意同。未知是指彼品乎。將阿毘達磨經中有此品乎。○十三行進勝位業(唐云勝進行業)。
論曰不求釋曰前有(至)之因。前有七句者。從不求果報至四攝相應之七句也。後總舉等者。指正修加行已後二句。餘文可解。○十四方便成就業。
論曰於持(至)二句。釋曰前有(至)云何。唐譯云。十四成滿加行業。此有六句差別應知。謂親近善士故。聽聞正法故。住阿練若故。離惡尋思故。作意功德故。此復有二句。差別應知。助伴功德故。此復有二句(云云)餘文可解。○十五顯方便業(唐云成滿業)。
論曰恒治(至)功德釋曰前有(至)兩法。唐譯云。謂無量清淨故。得大威力故。證得功德故。釋曰。恒住四梵住故。常撸蛭迳裢ü省R廊ぶ枪试圃啤kS譯文似缺脫。應考。○十六安立他業(隋唐並言安立彼業)。
於曰於住(至)污心。釋曰前有(至)污心。唐譯可尋。言無不定故不信受者。不信不字恐可字形铡pN文可解。○三結釋。
論曰與如(至)名菩薩。○二示解釋軌則。
論曰如此文釋曰初句釋總三結頌。
論曰此中(至)句別釋曰以一(至)別義。是頌結上功德依止因事義總別句法。隋譯第一第三句云初句所攝故。唐譯云由最初句故句別德種類。由最初名故句別義差別。今譯取字蓋乃顯取初句義別句中分別種類差別。可知。上來釋應知勝相品竟。
○自下第六釋應知入勝相品。於中有三。一睿访6终隆H尅=衲顺醵
攝大乘論釋第八。
攝應知入勝相品第六。
釋曰此品(至)差別。○三正釋十章。初正入相章中二。初標章名。後正釋文。今初。
正入相章第一。○二正釋文二。今初問起。
論曰如是釋曰一切此問。釋中初釋應知勝相名二義云云。後釋最奇。是亦有從始入終之旨。可知。彼明入應知相中。初明三種性云云。是文亦超異可尚矣。後略明入相。此一段文後譯全無。未知孰是正本矣。○二正答釋。
論曰多聞(至)意言分別(至)釋曰於大(至)法因此一段文明出世心種子能生正思惟意言分別。此正思惟從淨法界等流正法教生起。瑜伽論五十二終云。問。若此習氣攝一切種子。復名遍行粗重者。諸出世間法從可種子(乃至)生。答。諸出世間法從真如所緣緣種子生。非彼習氣積集種子生然印度諸論師有三家異諍。如護月等計一切種子皆本性有。不從熏生。由熏習力但可增長云云。如難陀勝軍計。種子皆熏故生。所熏能熏俱無始有。故諸種子無始成就。種子既是習氣異名。習氣必由熏習而有云云。即引此論文證。如護法等計。諸有情無始時來有無漏種。不由熏習法爾成就。後勝進位熏令增長無漏法起。以此為因無漏志時復熏成種。有漏法種類此應知。即會此論文云。聞熏習中。有漏性者是修所斷。感勝異熟為出世法勝增上緣。無漏性者非所斷攝。為出世法正為因緣。此正因緣微耄щy了。有寄粗顯勝增上緣。方便說為出世心種云云。具如唯識第二明。如難陀等釋瑜伽文乃有二義。一謂諸佛菩薩由證真如展轉流出十二部經。流于在世。見道已前順解脫分順決擇分緣彼經教作所緣緣生。從本為名名從真如所緣緣生。二謂初地出世拢酪粡氖赖谝环槢Q擇善為增上緣等無間緣生。二從真如所緣緣生。若依護月護法等亦有二釋。一云。本有無漏種子為增上緣。真如為所緣緣。故順解脫分等善根得生。二云。以本有無漏種子為因緣。解脫分等為增緣。世第一法為等無間緣。真如為所緣緣。故初地出世間法得生論從後緣說。故云諸出世間法從真如所緣緣生。寂曰。三家所說雖各有理。若以顯了而論焉則難陀勝軍等義正當瑜伽攝論等之旨趣。雖然如是諸家所論並皆大乘始門之說。故未盡其理。教限應爾。若欲究此理之淵極者。應須披讀思惟大乘終門之經論及章疏矣。釋依止中二說云云。寂曰。前義為正。若依後義則恐不連屬於下句乎。應思。明正思惟中。離邪思惟者揀非外道。離偏思惟者謂揀二乘道。餘文可解。意言。分別至下當知。正入相章竟。○第二能入人章中二。初標章名。後正釋文。今初。
能入人章第二。○正釋文中二。今初問起。
論曰何人釋曰此問(至)止力。○二答釋。
論曰大乘(至)資糧釋曰為離入人此中四節可知。明正思力中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