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打算,希望能为未来的工作尽可能地做好。结果这位副董事长受感动,对我特别垂青。他当下坦白地告诉我,他真的感到很兴奋,但是他要花些时间研究一番——显然他正在设法帮助我。
“后来我处在一种很特殊的地位。我把他的立场拉到跟我站在同一边,使他有机会来实际参与拟定我的教育课程。”要设法使你的上司感觉你是一个颇特殊的人物,是一个需要帮助,需要教导、值得投资的对象。当人们感觉被其他人置身事外时,往往会显得漫不经心,转而采取对立的态度与行动了。
所以,要尽力使你的同事们、顾客们、孩子、丈夫或妻子——亦即任何一位与你非常亲近的人都觉得你确实是很需要他们的。
但是以下的两件事情你千万不能做:(一)不要太傲慢自大,不要有非份要求;(二)不要忘记对他们表示真诚的谢意。
一般说来,人们都会很乐意帮助别人,可是唯有在感觉到“这样做很值得的,而且你也会很感激”时才会继续下去。
四 做一个慷慨的人
冬日的黄昏,查尔斯和朋友坐在熊熊的炉火旁,气氛宜人,最适合促膝谈心,这位朋友平素沉默寡言,现在却娓娓细语讲述自己的心事。
“我常常感到痛苦,”她说,“我没有力量对别人慷慨一点。要想送人一点东西也办不到。”查尔斯知道她的情形。她丈夫接连生了几场病,家里债台高筑,还有三个孩子在读书,所以她的手头非常拮据,一文钱也不能乱花。可是她似乎并不知道,她自己实在是小镇上最肯帮助别人的人。
“我觉得,你是最慷慨的人了。”查尔斯说,“让我把其中的道理说给你听。”他们首先谈到钱,因为钱所代表的慷慨是大家所最熟悉的。可是事实上,真正的慷慨是另外一种表现。
某年,纽约闹流行性感冒,非常严重,医生和护士应接不暇。纽约市某俱乐部的若干会员决定助一臂之力。他们都是上了年纪的富人,如果捐出大笔钱来,实在是易如反掌。但是他们没有那样做,却穿上白制服,为医院擦地,替病人洗澡,侍候病人,安慰垂死的病人和死者的遗嘱。疲劳和传染病都不能阻碍他们的热心。这才称得上真正的慷慨,因为他们不是出钱,而是献出自己。
一位朋友对此讲述了他的太太送他一株木兰作为生日礼物的故事。有一天,他回家比较早,看见邻家的孩子在他的前院挖坑,他觉得很奇怪。
“那孩子告诉我,他知道我的太太要送我一株木兰。他接着说:‘我很穷,但我也想送你一点礼物,就是这个坑’我心里感动极了!”一方慷慨给予,另一方应该欣然接受。受礼而不领情,反而伤感情。有一次,查尔斯在路上遇见一位朋友的丈夫,他提着一个漂亮盒子,满面春风地告诉我:“我的太太一直想有一件皮大衣。这两年我省吃俭用,现在终于买来了——我要送给她,庆祝我们结婚十周年纪念。来,你到我家来,看看她高兴的样子。”到了他家之后,他的太太打开盒子一看,却说:“哎,你怎么搞的?你晓得,我们现在多需要一块新地毯。。”然后才很勉强地补上一句:“当然,我很感谢你,你待我太好了。。”但已经太迟了。送礼的快乐遇到了寒流,两年来的一腔热情完全付诸东流。
反而另外一种受礼的态度却能带来不同的效果。一位有钱的太太,她想要的东西都有了。有一天,她无意中谈到需要一样小东西,可是没有空上街。
查尔斯觉得可以替她效劳。想不到她竟眼泪汪汪地说:“你真好,肯为我跑那么远的路!”不过花点时间,她那样感激涕零,使查尔斯觉得反而倒欠了她的情似的。事实上,最好的礼物莫过于自己的时间。礼物没有送礼者自身的成分,便没有意义;任何礼物都不如时间所包括的自身成分多。可是许多人宁愿花钱,而吝啬时间。
有一天,威尔逊正忙着,他的小儿子进来了,他想出种种方法来打发他的儿子——小刀、铅笔、银币等,他的儿子都不喜欢。他问:“孩子,你到底想要什么?”他儿子回答:“爸爸,我要你。”许多做父母的表面看起来非常慷慨,为孩子花许多钱,买这买那,竟不知自己省吃俭用却宠坏了子女。明智的父母就知道,在子女身上花钱,不如花时间。
一位企业家问他的邻居:“你想不想知道,我送给儿子的圣诞礼物是什么?”他的邻居以为一定是什么值钱的东西,事实大出他的意料,原来只是一张纸,上面写:“儿子:我每天留出一小时给你,星期天两小时,你高兴怎样我们就怎样——爸爸。”送礼物不必花太多钱,送时间也不必太多。如果匀不出一个下午去探望朋友,可以打电话向他致意;如果写信太费事,可以寄一张明信片。
多数人都有慷慨之心,所幸表达慷慨的方式也很多。为别人的幸运和成功而庆幸,是一种慷慨;能从别人的观点看事物,容许别人有自己的意见和特色,也是一种慷慨。此外,善解人意,避免鲁莽的言行;耐心,倾听别人的诉苦;同情,分担别人的悲痛,都是慷慨。
五 珍视心中的爱
每个人在诞生的那天都收到一件生日礼物,这就是世界。那里面装满了作为人所需要的一切,不仅有美好的东西,也有许多痛苦和眼泪。它既包含着很多魔力,很多奇迹,也有很多混乱。然而,这正是它的意义所在,这就是生活。当你打开这件礼物,将自己置身于这个世界中的时候,你将永不怀疑生活的价值和意义。
在生活中可以见到这样一种人,他们总是讲:“我心中充满了爱,我对爱笃信不移。”可是当他们问女服务员“哪儿有水?”的时候,态度却是那样蛮横,歇斯底里。
安东尼·罗宾认为,只有当你用行动表明了你的爱时,人们才会相信你。
那么,到底什么样的人才算得上是充满爱的呢?首先,他们必须热爱自己。
事实上,如果你不爱自己,你将永远不会去爱他人。一个人不可能完美无缺,但这并不等于说他无足轻重。每个人都有一些别人所不具备的东西。
犹太作家爱拉·威索尔曾这样精辟地写道:当我们告别人世去见上帝时,他不会问:“你为什么没有成为救世主?你怎么没有发现解决某某难题的办法?”而他将会问“你为什么没成为‘你’?”一天,一位姑娘说:“现在我知道了,自己为什么总是闷闷不乐,精神上感到很痛苦,因为我希望每个人都爱我,而这是不可能的。尽管我可以使自己成为世界上最鲜美的李子,可还是难免有对李子过敏的人!”这话讲得多么深刻!接下去她又说:“如果别人想要香蕉,我也可以使自己变成一个香蕉,但我将永远是个二等品,而事实上,我本来可以成为最出色的李子。
如果我耐心地等待,那么喜欢李子的人就一定会出现。”这是因为,假如你为了满足别人的需要不做李子,而把自己变成香蕉,那么,他们又会说,应该把这个香蕉一掰两半。这时候,你就会进退两难,不知自己如何许人了。
如果你面对你内心的“自我”,握握手说:“喂,这些年你究竟到哪儿去了?现在我们又来到一起了,让我们一块向前走吧。”那么,你将会发现你身上蕴藏的潜能是无限的。
然而,你如果就此止步,这个自我发现就只不过是一次令人赞赏的历程。
只有当你认识到“我们”这个“大家”,并把爱献给他人的时候,你才会成为真正的“你”。
有一次,潜能学家安东尼·罗宾乘飞机时坐在一个大学生旁边。那个大学生看上去似乎无所不知,可是在他们的交谈中,他每句话都带着“我”。
最后罗宾说:“你知道在这五百英里的空中旅程中,你讲了多少次‘我’吗?为什么不谈谈‘我们’呢?”和他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罗宾在芝加哥机场遇到的一个人。当时,大雪漫天,他们被困在那里已有两天了。有的人一天到晚地叫:“我要离开这里!我要去辛辛那提!”然而,就在这群人中间有一位妇女,她挨个走到带孩子的母亲面前说:“来,把孩子交给我吧?我要搞个幼儿园,给孩子讲个有趣的故事,您可以借这个机会喝口水、上厕所或是买些东西吃。”共处一个场合,同被风雪所困,可人们为什么会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呢?答案在于:是否有一个强烈的意识,一个为他人着想,努力使他人生活得更美好的意识。当你这样做了以后,你将会从中得到一种幸福和快乐。
你们在开始一天生活的时候应该提醒自己去爱他人,应该努力去发现世间美好的事物。那么,从外界的反映中,你将发现一个可爱的自我。假如在你即将离开人世的时候,身边没有一个人紧紧握着你的手,这说明你在一生中未曾伸出友爱之手去帮助他人。
学生们常来问牧师:“你总是讲要为他人做些什么,这到底是什么意思?”。有一次,一个叫吉尔的男孩子问牧师:“有什么可做的呢?”于是牧师把他带到离南加州大学不远的一个疗养院。面对那些躺在床上、两眼直视天花板的病人们,吉尔说:“我对老年医学一无所知,到这里来做什么?”牧师对他讲:“别忘记,你看见那边有位太太吗?走过去说‘你好吗’!”。
于是,他坐下来和她谈了起来。吉尔惊讶地发现,她的学识是那样的渊博,灵魂是那样的高尚。她对生活、对爱、对于痛苦和不幸谈起来滔滔不绝,她甚至还谈到怎样努力以平静的心情去迎接死亡的来临。从此以后,吉尔向那位老太太及疗养院的其他人伸出了友爱的手,他们之间不断发生着感人的事情。一天,牧师看见吉尔带着三十多个老人从校园里走过——他们是去看足球赛的。难道还有什么比这更令人激动的吗?有什么可做的呢?看看你的周围吧!在你身旁就有一个孤独的人需要得到爱的温暖,还有个态度不好的女售货员需要引导和鼓励。这些不都是可以去做的吗?这些虽然不是惊天动地之举,可是做与不做大不一样。如果真正把爱这个巨大能源放出来,我们可以把这整个城市托到空中!生活本身不是一个目标,而只是你走向某个目标的过程。目标的实现要靠一步一步地走,如果每一步都迈得扎实而有意义,这就意味着生活。而且,你将不会在告别人生时为自己从来没有真正生活过而叹息。
从现在做起吧!这种时刻不是空的,它一旦消失就再不复返,我们大多数人在对过去的追悔中度过一生。今天,仍有千百万人在重蹈这个覆辙。
如果给爱下一个定义的话,唯一能够概括其全部含义的字就是生活。你一旦失去了爱,也就失去了生活。请加倍珍视自己的爱吧!
六 别逞一时口舌之强
卡耐基在二战结束不久出席一个宴会,宴会中,坐在他右边一位先生讲了一段幽默的故事,并引用了一句话,意思是:“谋事在人,成事在天。”那位健谈的先生提到,他所征引的那句话出自圣经。他错了,卡耐基很肯定地知道出处,一点疑问也没有。为了表现优越感,卡耐基纠正了他。他立刻反唇相讥,什么?出自莎士比亚?不可能!绝对不可能!那句话出自圣经,确定是如此。
卡耐基的老朋友法兰克·葛孟坐在左边,他研究莎士比亚的著作已有多年,于是两人都同意向他请教。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