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伤寒杂病论义疏-第10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治藏者治其俞,治夜者治其全,浮肿者治其经。皆指用针之法,若用汤液,不外平脉辨证)。虽病关
肺胃,至此则邪气散漫,不能定属何经。三焦气伤,脉法虚弦而滑,力不胜按。本论举
痰饮为咳者,即示不拘一经之义,以痰饮为致咳之因,论治有虚实之辨。盖所以生痰之
本不一,质有清浊,量有多少,色有黄白,机有流滞,非求源定治,断难期效。兹所谓 
“痰饮之为咳,不得卧,卧则谵语,此为实;不能言,言则气短,此为虚”者,亦聊示
辨证权衡之概。大抵肺胃俱逆,则不得偃卧;痰迷心窍,斯卧则谵语。若气短难以报息,
声断续不能成言者(声成文,谓之音,言者声之积也,即语言之谓),自为气虚之象,但仍须
平脉定治。凡痰饮内实之脉,其象必滑而弦,以举按分部,知其所舍而为施治,即咳而
谵语之证,亦有虚候,且有病已垂危,痰气不化,神魂飘荡,合目即呓语者,未可见谵
语即施凶凶之攻。故师示咳病多端,治无定法,邪异脉变,以意揣之,随证处方,自可
万全。意揣即用意料度,非医者间也之谓。明邪异脉变而效象自有权衡,知邪不空见则
形容必能指别,于以知活法一贯之用,仍不越准绳法度以求之矣。

病宿食,脉滑而实者,可下之,宜承气汤。但滑者,宜引导之,厚朴茯
苓半夏面麦豆黄卷汤主之,便溏者加白术与之(通行本佚)。

三承气汤选用

厚朴茯苓半夏面麦豆黄卷汤方

厚朴二两茯苓三两半夏半升面麦三两,水浸取芽,火上炒香豆卷一两粳
米五合,炒微黑生姜一两,切

上七味,以水六升,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伤寒杂病论义疏 
—347—

宿食之证不一,小肠有宿食,当暮发热,必腹中有胀满之处(以不限绕脐故也)。伤食
恶食者为常,或噫气食臭,或腹中胀满。其虚实以脉辨之,滑而按之实者,谷气之内壅
也,可下其实。曰宜承气汤而不冠何方者,明当随证进退,诛伐不可过剂。若脉但滑而
不实者,此虽有宿食而胃中不实,法不可下,宜以消食之剂,引导糟粕下行(盖谷精外阻
于脾络,非糟粕内实于胃中也),厚朴茯苓半夏面麦豆黄卷汤主之。厚朴、半夏降胃以解气
结,面麦(即麦芽)、豆卷渗湿而消食滞(两者皆生机最盛,故可导滞),粳米助谷气之运行,
生姜宣胃阳之郁阻,茯苓利水,引导药力下行。便溏则脾阳素弱,加白术以补脾。此消
导和平之剂也。

太阴病,欲解时,从亥至丑上。

藏气法时之义,脾为阴土,王于亥至丑,故为解时,若不解者,必以王时而剧。六
经例同。


伤寒杂病论义疏 
—348—

伤寒杂病论义疏卷十一上

辨少阴病脉证并治

少阴司君火之经。君火者,生阳之气(经有生阳死阴之称,生阳即阳和之化,亢阳则阳杀之
气。言气不言血者,明生理以气化为本,血中无气,即为死血,故经曰:审察卫气,为百病母),温
而不烈,清而不寒,润而不湿,热而不燥(少阴所至为热化,热言质,暑言气),所以煦濡经
脉,长养府藏者也(心为君主之官,故称君火之化)。内统心肾水火之藏,外合骨脉奇恒之
府(心合脉,肾合骨,骨脉属奇恒之府,奇即奇经之义),受纳精气而为先天性命之源,阴阳由
之互根,水火由之既济,气血由之生化(气血之长养本于胃气,气血之生化本于阴阳,阴阳之根
本于水火既济),荣卫由之循环(水下百刻,一周循环者是也)。五藏藏真原之气(五藏真气本
于先天水火合化),守而不泄;六府司传化之气(六府者传化物而不藏,故曰传化之气。府气即藏
气之外卫也),走而不守。故清气走阳(清气即西学所谓养气),浊气走阴(浊气即西学所谓炭
酸气。经曰:浊阴走五藏者是也)。六府之内,则质浊而气清;五藏之内,则质清而气浊。
行于经络则有清有浊,有清有浊,斯有阴有阳。阴阳之根,本于水火,既济之用,成为
气血(故曰:水火亦阴阳,气血亦阴阳也),气血之行,流为荣卫(五藏之气,动静俱有常经,流
行俱有常度,心肺脾皆主动,肝与肾则常静。五藏之动,复有有形无形之辨。静则无形,其应于府,其
动也俱属无形;由府及于经络,其动俱属有形。故行动经络之气,悉以胃气为本)。经气之运行必
始于中焦者,以中府为后天化源之本,谷入于胃,脉道乃行。胃气者,谷神是也。凡三
阳经气之传化,必因胃气之使,乃得精合于皮毛(经曰:毛脉合精是也),三阴经气之运行,
必假脾精之开,乃得脉荣于肌肉(西学所谓营养液必由淋巴传导者是也。以阳明、太阴同主中气,
故三阳经之运转必起于胃,三阴经之行化必起于脾。脾者为胃行其津液,故又曰:三阴者,六经之所主
也。三阴即指太阴,明津液有形之化,始于脾取中焦之汁,奉心为血之源,故血又以脾精为本)。手
少阴心受中焦合化之汁,遏以经隧(经曰:壅遏荣气,令无所避,是谓脉),鼓以动气,升降
周旋,出入游布,灌溉渗营,循环动作。经隧者,脉也,十有二经,皆具动脉。凡诸脉
者,皆属于心,血有清浊,脉有动静。动脉之血,其气急,其行速,其推荡也,波动陇
起(六经波荡是也),故曰动;静脉之血,其气微,其行缓,其运转也,停洄泮衍,故曰
静。动者为经,静者为络。静脉之色青者,秉木气而属肝;动脉之色赤者,秉火气而属
心故也。夫气血流行之妙,气无血则气无所生,血无气则血无所用(质以生气,气以使质),
故气中必有血,血中必有气。但气无血犹可独行,血无气不能自将。凡血流之循环开阖
(循环指升降,开阖指出入),皆由气化之使,令其反复运动(西学以血液之循环,由于心藏收
缩之力;动静脉之流转,由于血压强弱。独不思动静脉二者之交,皆行绝道而后相接,决非压力可以升


伤寒杂病论义疏 
—349—

降。血液无气主之,便成无用之物,人乍死则血液固在,气绝而百脉皆停,自可悟脉之运动皆气使之,
非血流之自动也)。气与气会谓之交,气与血遇谓之合(如合热消谷善饥之类,即气热与血遇而
内合也),气血并行而至谓之会,气血多数聚至谓之大会。气之大会于太阴肺,血之大会
在厥阴肝,故称肝为血藏、肺为气府。气血之在经络也,其行较速,在府则其蓄较盛,
在藏则其行较缓,气微故也。藏气虽微而藏且固,故邪不易入,气不易损(藏气不易损,
损则败;邪气不易入,入则伤。败则死,入则危矣。凡府阳主气之人,本象脉大;藏阴主气之人,本象
脉细。但脉之本体大小,又与体秉寒热无关,思之自见)。少阴虽以血为用,其渗阳灌精之化,
皆本于气煦而后血濡,故称少阴为多气少血之藏。脾纳水谷之精以上归于肺,肺行荣卫
之气而淫精于脉,心气则合脉运行(手经先下而后上)先下流于肾肝,复上还于脾肺,以成
出入升降之化。足少阴肾,左水右火(水主收敛,火主冲动。阳下阴上,水火乃交。阳自左降,
大动脉亦在左,经所谓下者左行是也;阴自右升,大静脉亦在右,经所谓上者右行是也。形气自属一理,
体用原无二致,学者因气求形,自得格致之用),同体异用(左司真水,右藏相火。两肾左水右火者,
盖左右为阴阳之道路,阴道右旋而升于左寸,阳道左旋而降于右尺。由右尺相火,生右关土,土生右寸
金,金生右尺水,水生左关木,木生左寸火,心火下济,以交于肾,则合于相火而复生土,以此旋而相
生,司精气神之长养),中为生气之原,所谓肾间动气者是也(动气为水火之根,变化之母,古
义喻以龙雷之火者,明其不可以寒折,不可以水灭。相火犹地心之热力,宜秘而不宜泄,故命门之火当
内藏。龙雷之火如地中火井之象,即水中之火是也。火井川滇皆有之,地中有气,可以燃烧为煮盐之用)。
经曰:肾者主水,受五藏六府之精而藏之者,明肾具一水一火之体,即全一阴一阳之用。
火之性,炎上而升明(火为升明之纪,其令郁蒸);水之化,润下而静顺(水为静顺之纪,其化
清谧,其变冰冽)。肾气举阴精以上奉(肾气循络上行。经曰:阴者其精奉于上是也),心脉敛
阳精而下交(少阴以血敛其气。经曰:阳者其精降于下是也)。凡经隧水精之行(经曰:水精四布,
五经并行是也),本中焦合化之汁。形表居皮毛肌腠之间,气里则脂络膈膜之内(形表、气
里,语本《素问》。此所谓气里者,谓气行膈膜脉络之里也。盖六经排列,皆在身形肌肉之分。论府与
藏,则又气相连接,连接之处,又在脉络,脉络位置,藏于肌肉膈膜之内。处处有脉络,处处有膈膜,
脉络之中有气,脉络之外亦有气,内气流通,外气应之、辅之、佐之。凡经络脉无论大小,俱有水随之,
血与脂膏,皆水化之。脂络,即脂膏内之小络也。人身肌肉经络膈膜脂膏之中均含水气,西学以水为人
体成分之要素者是也),盖触处皆津液之所涵濡,无孔非水气之所蒸泄(经曰:毛蒸理泄是也)。
故经称水行经通(经曰:春者天气始开,地气始泄,冻解冰释,水行经通,故人气在脉者是也)而
九窍为水注之气。但水生气化之源,系肺肾相合之用(肺主呼吸,与肾相应。肺与肾气呼吸之
间,水气因之漏泄而出,由脂膏膈膜中内外流通),肺气出入于皮毛,肾气升降于孤府(三焦为
孤府),于肺肾呼吸之间(肾气与肺之呼吸相应,非谓肾亦有呼吸。若以生理家内呼吸之说释之,
则谓肾有呼吸,亦无不可),见气布津生之化。外达则因息游布,合精于毛脉,以化汗上腾
(平人之汗,由肺肾呼吸之间泄出水气,自脂膏膈膜中达于毛脉,由皮肤之汗孔化气外散,虽汗而目不
可得而睹。变则过劳,失其常度,迫肺气外泄为汗。炎热之天汗多者,因饮水亦多,暑气时时薰蒸故也。
毛脉合精之义明汗乃由气化水,与生理家养气分解之理正同,非饮水入胃,渗漏而为汗也,义可参究);
内阖则以脉流通,摄水于经络而化溺下注(肾本降敛之性,故可收摄经络营养剩余之水,悉归于
肾,化尿下泄),故称肾者主水。主水者,总百脉水气之传化,非藏水之谓也。肺为生水
之源,脉乃运精之道,百脉循环,朝宗水藏。入肾之水,含清浊质,其气腥,腥者金之
气也。肾受五藏之水,乃为分其清浊,化溺则其气变腐,腐者肾之气也(今剖猪肾臭之,内


伤寒杂病论义疏 
—350—

有似脂之物,其气极腐,可以验形气相合之理)。肾之度水入膀胱也,由纤小之血脉,其色赤,
其细不可见,若有若无,气体为之,生气存似有,生气绝则无形(死则小血脉化为淡血质),
虽洞见府藏,亦莫能睹(小血脉即三焦之类,盖水入膀胱,随处皆有小血脉可通,非仅限于输尿管
之通尿也。今生理家取猪膀胱,包塞玻璃小管,盛盐溶液于管中,置砂糖于小盏内,未几则盏中发见盐
分,管中发见糖分,以试渗透作用,可知膀胱处处皆可透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